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证实CTA-MIP得到的侧枝循环评分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根据CTA-MIP对其患者侧枝循环评分;根据90 d的mRS分为预后好组(mRS≤2)和预后差组(mRS2)。利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判定侧枝循环状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5例患者中57例预后好,58例预后差。基线期的NIHSS评分(P=0.001)和年龄(P=0.038)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女性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P=0.003)。侧枝循环评分可以预测患者的转归,超过2分者预后多数好(P=0.023)。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通过CTA急诊获得侧枝循环状态,间接推断半暗带的信息,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枝循环开放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脑血管DSA表现将侧枝循环开放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再根据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侧枝循环代偿良好组(27例,34级)与侧枝循环代偿不良组(38例,04级)与侧枝循环代偿不良组(38例,02级)。比较两组患者头部CT片上脑梗死体积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侧枝循环代偿良好组脑梗死体积(4.89±3.41 cm3)明显小于代偿不良组(25.75±11.45 cm3)(P<0.05),入院时NIHSS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也均低于代偿不良组(均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枝循环开放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良好的侧枝代偿可改善临床结局;高LDL可能促进侧枝循环开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侧枝代偿在分水岭脑梗死(CW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39例分水岭脑梗死(包括皮质型、内侧型及混合型)患者的颅内动脉,比较各组患者相关血管病变及侧枝代偿情况。结果 (1)CTA显示110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系统病变,其中49例为颈内动脉(ICA)狭窄/闭塞,61例为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2)在内侧型分水岭梗死(IWI)患者中,存在MCA狭窄/闭塞者(46例)高于ICA狭窄/闭塞(31例)和无明显狭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ICA狭窄/闭塞时,前交通动脉(ACOA)未开放者在IWI患者所占比例(25/31例)明显多于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5/11例)和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患者(3/7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3);(4)MCA狭窄/闭塞时,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差者在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所占比例(6/9例)明显多于IWI患者(11/46例)和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患者(1/6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颈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IWI受MCA的狭窄/闭塞影响程度更大;ICA狭窄/闭塞所致IWI梗死与ACOA缺乏或发育不良有关,ACOA的存在可以明显减少IWI发生;MCA病变时软脑膜代偿的出现可增加受累皮质的血供,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差可促进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死因之一,也是致残的首要原因。在我国,脑卒中的年均发病率为120/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热点。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侧枝循环的有效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治疗及其对侧枝循环建立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诊断明确MCA Ml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33),在治疗前,治疗2w、8w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评分)及侧枝循环开放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15.02±3.07 vs 17.81±3.26,P<0.01;51.57±11.05 vs 45.26±11.21,P=0.03),治疗8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仍优于常规治疗组(7.26±1.97 vs 12.46±2.33,P<0.01;77.35±9.81 vs 66.91±11.54,P<0.01),治疗2w及8w后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有更好的侧枝循环(RVACA:1.75±0.25 vs 1.21±0.26,P<0.01;1.71±0.27 vs 1.21±0.23,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脑梗死有效且有利于对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维持脑灌注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侧支循环的系统评估有助于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临床预后的评估和卒中危险分层。但侧支循环代偿形式复杂多样,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从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发生后,纤维连接蛋白(Fn)和基底膜聚糖C-端第五功能区(DV)等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增加,与其相应的受体整合素α5β1或αvβ3结合,可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释放增加,从而启动内源性血管新生,促进缺血区血供恢复,挽救濒死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外基质(Fn、DV)-受体整合素-生长因子(VEGF、Ang)通路在脑缺血后血管新生中的机制,现对其最新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早期侧枝循环的改变121例TCD,CT,CAG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陆续有报告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循环状况。本文通过TCD观察MCA区脑梗塞48小时内颅内血流速度,对照CT,CAG,以探讨脑梗塞早期侧枝循环的改变。 对象与方法 一、仪器与检查方法:德国EME公司的TC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评估侧枝循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压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以及预后。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压梗死患者39例,依据溶栓前ASPECTS评分分为侧枝良好组及侧枝不良组,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溶栓后90 d的预后差异; 再以预后是否良好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侧枝良好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更低、ONT(onset to needle time)更短,则预后更好。Logistec回归分析显示ASPECTS评分是评估预后是否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OR:39.395,95%CI=1.336~1161.514,P=0.033)。结论 ASPECTS可准确评估侧枝循环,对静脉溶栓有明确的指导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由多种血管生长因子介导实现的,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其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脑肿瘤血管生成中最为重要。本就VEGF与脑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它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脑侧支循环的形成是脑血管狭窄和阻塞的一个重要的代偿机制,对于脑血管狭窄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等)在脑血管狭窄患者中极为常见。在某些患者中,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增加侧支血管的代偿保护作用而减少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基于同样的原理,通过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药物的使用,也可以促进侧支血管的生长。本综述总结了现有实验和临床研究得出的结果来探索这个问题,发现个体脑侧支循环建立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遗传方面的原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对于侧支的增长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大多数证据表明,高龄不利于脑侧支循环建立;吸烟通过引起脑血管缺血缺氧来发挥作用。为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治疗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必要的。但是,在各种治疗方案中做选择时,我们需要考虑其对侧支血管建立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形成情况。方法 235例经影像学发现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两组,对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率DSA最高,MRA次之;(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侧支循环开放作为因变量时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狭窄进入回归方程,OR分别为0.598、2.395、3.494;P值分别为0.104、0.081、0.01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狭窄可能促进侧支循环开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其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46例单侧MCA闭塞患者,均行320排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检查,根据侧支循环分布状况分为侧支循环丰富组和侧支循环减少组,获取双侧MCA供血区的各项脑灌注参数值,即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局部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flood,CBF)、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用Rcbv、Rcbf、Rttp、Rmtt表示患侧与健侧各灌注参数的比值。对比分析健患两侧的脑灌注差异及两组患者脑灌注的不同。结果相比健侧,患侧MCA供血区TTP明显延长(P0.05),CBV、CBF略升高(P0.05),MTT略延长(P0.05)。侧支丰富组Rcbv、Rcbf均高于侧支减少组(P0.05),Rmtt低于侧支减少组(P0.05),Rttp高于侧支减少组(P0.05)。结论丰富的脑侧支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闭塞MCA远端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病变血管和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责任病变血管及其侧支循环代偿方式,探讨脑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临床症状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OCSP分型(完全型前循环梗死3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94例,后循环梗死31例,腔隙性梗死50例),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判定梗死的责任血管、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及代偿方式.结果 检出有病变血管的患者198例,共累及病变血管206支,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98条、大脑中动脉54条、椎动脉27条、颈总动脉6条、基底动脉5条、锁骨下动脉4条、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各2条;经Willis环代偿98例,软脑膜支吻合115例,颅外代偿46例.结论脑动脉病变最多位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其次位于椎动脉,前循环病变较后循环病变具有更高的梗死发生率;侧支循环代偿以Willis环最充分,软脑膜支吻合最常见;脑梗死的临床分型受病变血管与侧支循环代偿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脑分水岭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其发生除受颈动脉系统狭窄/闭塞影响,还与侧支代偿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与侧支代偿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及其与NHISS、m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9月-2019年3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72 h内的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及闭塞的52例患者,其中侧支循环不良组21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组31例;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临床量表评估;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NHI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侧支循环形成与NHISS、mRS评分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与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OR=1.097,95%CI=1.020~1.179,P=0.013); 血总胆固醇水平与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OR=2.129,95%CI=1.038~4.370,P=0. 039);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NIHSS评分(r=0.456,P=0.001)、mRS评分(r=0.402,P=0.003)呈正相关。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良好组NIHSS(z=-2.339,P=0.019)评分、mRS(z=-2.233,P=0.026)评分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评分。结论 高血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利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 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侧支循环良好可减轻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ACI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建立预测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并探讨列线图模型对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预测效能。结果 128例ACI患者中83例有侧支循环,45例无侧支循环; 比较无侧支循环组和有侧支循环组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高、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史、有吸烟史、脑动脉轻度狭窄是ACI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的风险因子(OR>1,P<0.05); 建立预测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列线图模型,同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ACI患者无侧支循环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校准曲线几乎和Y=X直线重合,模型校准度良好; 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发现,列线图模型预测ACI患者无侧支循环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of the under curve,AUC)>0.80,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ACI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与多种因素有关,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精准度,并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SA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探讨三级侧支循环在单侧颈内动脉开口部位狭窄或闭塞及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中的特点.方法 分别对56例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及9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其狭窄程度分析其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约38.5%,颅内外沟通开放率30.8%,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约30.8%;重度狭窄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35.1%,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16.2%,颅内外沟通开放率约5.4%;中轻度狭窄组无侧支循环建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5%,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95%;重度狭窄组仅软脑膜吻合支开放,开放率约61%;轻中度狭窄组无侧支形成.结论 在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一级侧支循环的开放代偿最为重要,二级侧支循环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二级和三级侧支循环的开放起主要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检查方法,分析单侧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的募集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科DSA检查患者336例,观察每位患者的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Willis环组成及其他侧支循环出现情况。结果 (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COW各段的完整性均不相关。(2)颈动脉狭窄率≤85%者均未见有代偿侧支。颈动脉86%~99%狭窄者85.7%患者代偿侧支有ACOA和PCA经软脑膜动脉通路,未见PCOA和OA通路;闭塞组则4条通路都有开放,最多是ACOA通路(92.3%),其次是PCA和OA通路(46.2%)。就代偿程度而言,ACOA通路代偿较充分,级别较高。(3)相关分析显示,各代偿通路开放与否及代偿程度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其中ACOA通路、总的侧支通路数和代偿级别与之重度相关。结论 Willis环各段不因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发展而改变;侧支循环只出现于颈动脉≥86%狭窄者,各侧支通路开放与否及侧支代偿程度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单侧颈动脉狭窄后,ACOA是最重要的侧支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