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HAART和HIV感染的免疫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以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免疫缺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降低HIV的复制,使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数量和功能的改善,抑制异常免疫激活,改变了HIV感染的进程,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HAART在多大程度能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HAART恢复免疫重建的长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的免疫异常与HAART介导的免疫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IV感染造成CD4^+T细胞数量的下降和功能的改变及机体的异常免疫激活。有效的HAART治疗除抑制HIV病毒复制外,还可以部分地恢复CD4^+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起到免疫重建的作用。但HAART治疗免疫重建的机制及机体免疫力恢复的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HAART治疗对HIV感染引起诸方面的免疫异常的重建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dficiencyvirus,HIV)能够直接感染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主要调节细胞CD4^+T细胞),从而导致CD4^+T细胞的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感染者因免疫系统崩溃而死亡。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效抗病毒治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鸡尾酒疗法)尚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且存在明显的耐药性,由于抗病毒药物存在副作用等原因,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差[1],而免疫治疗如抗体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是通过增强或恢复HIV感染者/AIDS患者免疫功能来抑制病毒复制或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它们能够克服现有治疗方法耐药性问题,且不需要经常服药从而解决了依从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HIV药物自1987年HIV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问世后至今已开发出24种有效药物,高活性抗逆转录疗法(HAART)或复方制剂也已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清除病毒、根治艾滋病的问题仍未解决。免疫调节药物作为辅助用药的可能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据报道多糖类活性成分如香菇多糖,可使T细胞恢复活性,促进白细胞介素的产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在细胞内培养对HIV感染也有免疫调节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在小鼠鼠白血病病毒感染和环孢菌素注射致小鼠免疫缺陷模型中,探讨抗HIV药物齐多夫定和免疫药物香菇多糖对鼠白血病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以便评价这两种药物在小鼠体内对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检测HIV早期感染的血清学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世界范围内AIDS预防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识别出早期感染的人群(新发感染人群),进而估计HIV的发病率,掌握HIV感染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早期感染人群进行干预和有效控制,以遏制HIV的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描述免疫重建不良HIV/AIDS患者的基本特征,探讨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发现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预示指标.方法 以2005年1月-2011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起始HAART治疗≥96w的HIV/AIDS患者(50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中免疫无应答者(76例)与免疫应答良好者(427例)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基线CD4+T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的合并情况、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和各种化验指标的差异,分析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组病例中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率为15.1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基线CD4+T细胞数、总淋巴细胞数目(TLC)及血红蛋白(Hb)显著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z=-9.056,P<0.001;z=-5.541,P<0.001;z=-3.014,P=0.003).免疫重建不良组基线机会性感染合并率显著高于重建良好组(x2=14.834,P=0.037).结论 低基线CD4+T细胞数目、TLC及Hb均为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应对HIV感染的患者及早进行治疗,预防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表现就是在HIV(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后,CD4+T细胞进行性减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丧失,继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最终导致死亡。HIV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损伤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HIV/TB重叠感染者在高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后Th17/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HIV/TB重叠感染者(HIV/TB组)10例和单纯HIV感染者(HIV组)10例分别接受HAART治疗,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HAART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型。结果HIV/TB组IL-17+CD4+T细胞的百分率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90%±0.9%和4.65%±1.48%,HIV/TB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IL—17+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ART治疗前后IL-17的百分率差值在HIV/TB组与HIV组中分别为2.65%±1.62%,0.67%±0.46%,HIV/TB组治疗后IL-17+T的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单纯HIV感染组(P〈0.01)。HIV/TB组Treg的百分率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6.48%±4.91%,8.29%±3.1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Treg的百分率差值在HIV/TB组与HIV组中分别为8.91%±4.82%,2.63%±2.34%,HIV/TB组治疗后Treg下降速度高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B和HAART治疗均影响Th17/Treg的免疫应答,Th17表达上调,促炎作用增强,Treg表达下调,抑炎作用减弱,而且HIV/TB重叠感染者在HAART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Th17/Treg平衡紊乱,可能与HAART治疗后出现结核性免疫重建综合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Nef基因与病毒致病性有关,在疾病进展到AIDS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ef可通过提高病毒颗粒感染性、激活CD4淋巴细胞及防止受感染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促进HIV复制;Nef表位缺失可形成HIV免疫逃逸株,影响机体针对HIV病毒的免疫反应。Nef基因对HIV感染后AIDS疾病进展的影响机制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0.
AIDS伴发的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普通人群相比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患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机率都大有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免疫重建功能使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大为下降,恶性肿瘤越来越成为AIDS晚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AIDS患者中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仅排在Kaposi肉瘤之后。近几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使人们对这种肿瘤有了新的分类,且对它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都有了新的认识,治疗方法和预后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HIV/HCV共感染者HAART治疗过程中的血浆IL-18水平变化及与免疫重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未接受治疗(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μL),其中HIV/HCV合并感染者35例(以下简称合并感染组);HIV单一感染者37例(以下简称单一感染组),采集患者HAART前4、12、24、48、72周外周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CD4+和CD8+T细胞计数、IL-18表达量以及HIV RNA水平.结果 HAART治疗前,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浆IL-18表达量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在HAART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浆IL-18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合并感染组患者各监测时间点血浆IL-18表达量均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HAART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24、48、72周,单一感染组患者CD4+T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合并感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AART第24周时,两组患者CD4+/CD8+比值呈上升趋势,单一感染组高于合并感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ART 2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HIV RNA载量均<40拷贝/mL,低于监测下限,病毒抑制成功.结论 HCV合并感染使艾滋病患者免疫紊乱加重,主要体现在IL-18水平提高等方面,导致患者免疫重建延缓,但国内外学者研究仍然存在争议,关于HCV上调机体IL-18水平的具体机制以及参与免疫重建的进程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巨细胞病毒(CMV)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毒,主要表现为CMV视网膜炎,还可累及肺、肠道、肾上腺等器官,统称为CMV终末期器官疾病(CMV EOD)[1].在尸检中多达90%的AIDS病人存在有播散性CMV感染[2],CMV可能是HIV致病的一个重要辅助因素.HIV感染者在随访期内CMV检测阳性,患者艾滋病病情恶化的危险性增加一倍、死亡危险性增加四倍[3].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有效抑制了HIV在体内的复制,恢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CMV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AIDS患者发展CMV EOD的绝对数目仍然在增加[4].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中CMV并不具有明显毒力,且能逃脱宿主免疫攻击[5];在HIV感染者中CD4+和CD8+T细胞功能受损,CMV被激活.为了探究两者的相互作用,近年来HIV/CMV共感染的机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HIV感染者中CMV感染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HIV-1以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作为播散的载体和病毒复制的存贮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两种主要的HIV-1协同受体(CXCR4和CCR5),能分别与HIV病毒亲嗜性毒株x4和R5结合。HIV-1病毒膜蛋白(gp120、gp41)能降低这些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改变他们的调节功能,这可能是AIDS患者易产生合并感染和重复感染(如呼吸道、肠道感染和HIV-1痴呆)的原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能显著改善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活性和生物活性,改善这些细胞的功能,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以下简称HIV)感染过程中会造成包括B细胞在内的广泛而重度的免疫功能缺损,最终造成严重的淋巴细胞功能耗竭,使二次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更好地了解HIV感染过程中B细胞异常的致病机制,将能为提高HIV患者抗体应答,控制机会性感染提供更好的策略.现对近年来HIV感染过程中B细胞功能缺陷及其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体内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这是由于HIV。1在HLA限制的CTL压力下经常发生逃逸突变。但是,部分CTL逃逸突变会造成HIV病毒适应性的下降。近年来,人们对HIV-1感染中CTL逃逸突变的特征以及不同位点的逃逸突变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因而探讨CTL压力下HIV逃逸突变的规律有助于了解HIV-1自然感染中的免疫保护机制,并为开发有效的HIV疫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v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t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以循环CD4^+ T细胞显著下降、机会感染及恶性疾病为特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据估计,截止2004年底,全球有3940万人感染HIV,仅2004年,超过310万人死于AIDS,其中包括50万小于15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佐剂对HIV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资料,在艾滋病流行的20年里,全世界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中1/3已因艾滋病或HIV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尽管目前公认疗效较好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抗HIV感染中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药物昂贵和HIV耐药株的产生影响了艾滋病治疗,限制了其在发展中国家使用。因此,最终将需要一种有效的疫苗来控制HIV感染的流行及传播。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了多种类型的HIV疫苗,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HIV—1 DNA疫苗(核酸疫苗)。  相似文献   

18.
HIV—1耐药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军强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1,8(5):158-160,F003,F002
随着多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的应用和推广,HIV-1感染者的并发症和AIDS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抗HIV/AIDS的治疗效果是极其明显的,但是,HAART应用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HIV-1的耐药性是维持HAART长期疗效的障碍,如何加强HIV-1耐药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产生HIV-1耐药性的分子机制,HIV-1治疗药物及其耐药性与HIV-1基因突变的相关性,HIV-1耐药性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指导意义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疾病进展阶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IV/HCV)合并感染者T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数量变化及T淋巴细胞活化、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HCV感染对HIV感染免疫指标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28例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及101例单纯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活化受体(HLA-DR、CD38)、第二受体(CCR5、CXCR4)表达情况。结果(1)HIV/HCV合并感染组中,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随疾病进展持续下降,其中艾滋病组(AIDS)明显低于无症状HIV感染组(HIV)(P〈0.05),HIV组明显低于长期不进展组(LTNP)(P〈0.01),LTNP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NP组、HIV组及AIDS组CD4^+、CD8^+T细胞表面活化受体HLA-DR、CD38的表达依次升高,其中各组间CD8/CD38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组CD4/HLA-DR、CD8/HLA-DR的升高明显高于LTNP组和HIV组(P〈0.01)。LTNP组、HIV组及AIDS组CD4^+、CD3^+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亦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依次升高,AIDS组明显高于HIV组和LTNP组(P〈0.01)。(2)HIV/HCV合并感染组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AIDS组NK细胞明显下降(P〈0.05),CD4^+T细胞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CD4/HLA-DR、CD8/HLA-DR、CD4/CXCR4、CD3/CXCR4明显升高(P〈0.01);HIV组NK细胞明显下降(P〈0.01),CD4/CXCR4明显升高(P〈0.05);LTNP组各项指标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IV/HCV合并感染组的HIV病毒载量随疾病进展不断升高,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病毒载量在疾病不同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疾病进展,HIV/HCV合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HIV病毒载量逐渐升高。与单纯HIV感染相比,合并HCV感染可通过破坏机体天然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活化和受体表达,加速HIV感染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最近部分研究表明,宿主对于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免疫功能与疾病进展有关。具有表现在,HIV-1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病程减少,而可检测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病人其病情相对稳定。在HIV-1感染的早期,由于宿主的免疫性病毒复制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但是,这一应答过程的具体细节,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控制病毒复制和影响疾病预后的能力,目前还知之甚少。此篇文章就是一个关于原发性HIV-1病毒感染患者的HIV特异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记忆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对于病毒数量和临床状态的变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