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诊断的认识。本文将1990~1995年我院收住的73例NEC患儿按发病年龄≤3天分为A组,>3天的分为B组。对其诱因、症状,X线等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有窒息缺氧、感染的患儿,临床出现腹胀、呕吐,体温波动以及X线出现肠管扩张充气,排列紊乱,肠间隙增宽的表现应早期诊断为NEC,并提出内科治疗方案和外科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3例患儿均以呕吐、腹胀、腹泻、便血急转入我院。男2例,女1例;日龄1~3d。生后均喂以合适配比的配方奶(全牛奶配方)。其中1例有轻度围生期窒息病史,另2例生产史正常。首排胎便均正常。3例自喂养后6—8h开始出现呕吐、腹胀,随后出现腹泻、便血;1例出现阵发性发绀及发热,急诊入院。入院后立即予对症治疗,病情稍稳定后行立位胸腹X线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肠管扩张,肠管内可见多个细小气液平面,肠壁间隙增宽,出现“双轨征”,  相似文献   

3.
例1:患儿男,8d,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渐加重而就诊,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黄染、反应可,心、肺、腹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入院后第3天上午,患儿出现烦躁、哭闹、腹胀、呕吐少量绿色液体,继而解暗红色血便1次,再查体: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心率140次/min,全腹胀,触诊稍硬,肠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WBC8.7×109/L,N0.67,L0.25,M0.08。X线立位腹平片示:腹外形膨隆,全腹大部分肠管积气、轻度扩张,右中下腹可见小液气平面,局部肠间隙增厚,右腹脂线模糊。X线结肠造影未见异常。X线诊断:新生儿局…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7岁.因反复腹痛2个月余、呕血1d、解黑便一次入院.检查身体:皮肤无黄疸、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腹平软,未及明显肿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乳酸脱氢酶574IU/L.辅助检查:腹部彩超示右上腹低回声区(腹腔积血?),全腹肠管扩张,肝脾双肾未及异常.X线腹部立位片示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部肠管充气、扩张,可见多个液平,盆腔内可见少许肠气影.腹部CT示肠梗阻、肠套叠可能,右上腹部占位性病变(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 4年来我院共收治肠重复畸形 18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所见 ,提出诊断要点和检查手段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中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0d~ 2岁 5例 ,~ 10岁 8例 ,~ 15岁 5例。以腹部肿块就诊 4例 (2 2 .2 % ) ,肠梗阻 9例 (5 0 % ) ,消化道出血 3例(16 .7% ) ,其他手术意外发现 2例 (11.1% )。并直肠阴道瘘、回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各 1例。二、临床特征  9例肠梗阻中 ,急性肠梗阻 5例 ,其中继发肠扭转 2例 ,肠套叠、肠粘连、肠重复段粪块嵌塞各 1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呕吐。术前仅 1例B超探到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 3例由于环形束带压迫远端回肠导致小肠梗阻 ,其中 1例合并先天性幽门肥厚。 3例均行束带切除 ,痊愈出院。病理报告均为脂肪血管纤维组织。病例报告例 1:男 ,3 6d。由于无胆汁性呕吐3d ,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入院 ,第 2d行幽门环肌切开术 ,术后病情不缓解 ,腹胀 ,并出现胆汁性呕吐 ,腹部平片见多处小肠气液平面 ,于术后第 3d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回肠末端有一环形索带绕过肠管起于肠系膜的背侧 ,止于肠系膜的掌侧 ,压迫肠管形成梗阻。例 2 :男 ,6岁。由于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和胆汁性呕吐 2d入院。腹部平片显示小肠梗阻。术中…  相似文献   

7.
1岁11月龄患儿以腹胀、呕吐起病,临床表现为腹腔高压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腹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肠梗阻,剖腹探查见所有肠道严重扩张,未见机械性梗阻,回肠造瘘术后仍有腹胀,后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提示为ACTG2基因c.769C>T;p.Arg257Cys突变,诊断为原发性内脏肌病致假性肠梗阻。该病临床罕见,预后差,目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当患儿出现顽固性难治性腹胀且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时,需考虑此病,早期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1岁11月龄患儿以腹胀、呕吐起病,临床表现为腹腔高压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腹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肠梗阻,剖腹探查见所有肠道严重扩张,未见机械性梗阻,回肠造瘘术后仍有腹胀,后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提示为ACTG2基因c.769C>T; p.Arg257Cys突变,诊断为原发性内脏肌病致假性肠梗阻。该病临床罕见,预后差,目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当患儿出现顽固性难治性腹胀且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时,需考虑此病,早期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8例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我国病死率达50%~70%。国外病死率已降至20%以下[1]。我院新生儿病房自1990年2月以来收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8例。由于及早诊断和治疗,病死率为16.7%。临床资料一、对象1.腹胀、呕吐胆汁样或咖啡样物。2.X线征象(1)肠管扩张;(2)肠神形态异常,失去正常的六角形,多边形形态;(3)肠管排列不规则;(4)肠壁增厚模糊,肠壁囊样积气阴影,此四项有一项或一项以上。3.除外羊水吸入、DIC及其它全身性出血性疾病。二、一般资料男婴12例,女婴6例;体重1300~1500克12例,~2500克4例,~3000克2…  相似文献   

10.
我院新生儿病房90年住院的新生儿呕吐35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病人的9.7%按照所制定胃肠X线检查指征,本组病例中共进行胃肠X线检查23例,占65.7%。其中新生儿咽下综合征9例(占25.7%)为临床诊断,胃食道返流7例(占20%)为X线诊断。本文对这组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消化道X线检查的指征进行了讨论。同时与本病房前三年收治的73例新生儿呕吐进行比较,作者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应争取更多地进行新生儿呕吐的消化道X检查,即使是轻微的呕吐也不应漏掉,以便及时明确病因,早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自1979年1月至1986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和南医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出生后28天以内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56例,本文对其中资料完整的38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着重讨论本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选择标准:(1)具有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典型症状;(2)钡剂灌肠显示狭窄段、近端结肠扩张、不能自动排钡等巨结肠X线征象;(3)手术或尸检证实病变;(4)随访钡剂灌肠和/或根治性手术证实者。本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的认识。本文将1990-1995年我院收住的73例NEC患儿按发病年龄≤3天分为A组,〉3天的分为B组。对其诱因,症状,X线等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有窒息缺氧,感染的患儿,临床出现腹胀,呕吐,体温波动以及X线出现肠管扩张以气,排列紊乱,肠间隙增宽的表现应早期诊断的NEC,并提出内科治疗方案和外科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以腹胀为突出表现的新生儿阑尾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 ,15d ,因发热、腹胀 2d入院。患儿系第 3胎 ,第 3产 ,足月顺产 ,医院接生。入院前 2d出现发热 ,体温38℃左右 ,同时有腹胀、呕吐 ,不排大便。口服罗红霉素治疗2d ,无效来诊。入院查体 :体温 38℃ ,脉搏 14 0次 /min ,体质量 35 0 0g ,反应尚好 ,咽稍充血 ,心肺正常 ,腹部膨隆 ,触软 ,叩诊鼓音 ,肠鸣音活跃。血WBC 13.3× 10 9/L ,N 0 .14 2 ,L0 .6 93;Hb 15 3g/L ;PLT 5 86× 10 9/L。肝功正常 ,腹部X线见肠管内大量积气。入院诊断 :新生儿上感 ;败血症 ?给予头孢噻肟静滴 ,腹部X线无异常发现。d3根据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提高其早期诊治率十分必要。我科自2001年~2004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5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5例患儿中男47例,女8例,男女比率为5.88:1;年龄为7d~14岁。病史中32例有胎便排出延迟史,余患儿胎便排出情况不详,40例有腹胀呕吐史,16例有排便困难。查体见有腹胀患儿46例,肛门指检可及狭窄环的22例。1.2方法55例患儿均行钡灌肠X线检查,结果51例患儿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其中4例患儿曾于新生儿期行钡灌肠X线检查结果阴性,随诊期间再次行钡灌肠X线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症;2例结果…  相似文献   

15.
例1女,10.5个月,因"发热8d,腹胀5d"入院.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6℃,热型不规则.5d前出现腹胀,呕吐1次,于当地医院治疗,住院第3天出现皮疹、球结膜充血、杨梅舌等症状,考虑川崎病,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等治疗,发热有所好转,腹胀无减轻,大便量少,腹部立位片提示部分肠管扩张、积液.我院拟诊川崎病、不完全性肠梗阻收入院.入院后出现呕吐2~3次,仍发热,最高39℃以上.查体:少许陈旧性皮疹,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口唇红、皲裂,见杨梅舌,心肺无明显异常,腹稍膨隆,指趾端及肛周脱皮.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8.30×109/L,N 0.470,PLT 634×109/L,CRP 32mg/L,ESR 27 mm/h.腹部立位片:不完全性肠梗阻.心脏超声: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肠闭锁是引起新生儿肠穿孔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闭锁近端肠管扩张,继发肠穿孔,属于机械性肠穿孔,临床上不少见,但先天性肠闭锁同时合并闭锁远端单纯性肠穿孔临床少见,作者近期收治l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2d,因“反复呕吐2d”人院。母孕1产1,患儿胎龄37周,出生体重2.4kg,出生后24h内元胎便,出生当日配方奶喂养后出现呕吐,48h后出现腹胀,可见肠型,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腹部立位平片提示:左上中腹部肠管扩张,见多个气液平面。予回流灌肠洗出少量墨绿色胎便,腹胀无明显缓解,肠型加重。下消化道造影提示:先天性肠闭锁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例1男,5岁11个月,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无便1 d"入院。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胃蠕动波,全腹软,右下腹部偏中有压痛;腹部X线立位平片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异物"。经与家长共同反复追问病史,患儿承认约在10 d前有磁铁吞入史,吞入的为可粘附临时车牌的强力磁铁,吞入个数说不清,将腹部X线正侧位片与实物仔细对照,确定为3枚磁铁吸附一体(图1)。一天后复查X线片,异物位置无变化,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于右下腹空肠、中位小肠及乙状结肠末端聚集并粘连,可触及金属异物位于此聚集肠管中,各肠管间炎性粘连,分离粘连肠管,见紧密吸附的磁铁已将夹在其间的肠壁及系膜压迫成坏死、菲薄、透明的薄膜样结构,其边缘已与正常组织大部分分离,造成肠壁圆形缺损(图2)。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高频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6~10MHz)经腹部扫查6例呕吐查因的新生儿及婴儿的胃及幽门,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直径12mm,幽门管长度>20mm作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结果2例患者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4d~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高频超声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有望取代传统的X线钡餐检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60,209例活产儿生后7足天内发生急腹症46例占0.76%。病因以消化道畸形引起的穿孔和梗阻多见。临床症状体征:呕吐41例,奶汁13例,奶汁伴咖啡色粘液7例,伴草绿色或粪样粘液21例,腹胀32例,腹壁皮肤红肿7例,静脉扩张10例,肌卫和压痛各2例。X线检查28例,阳性27例占96.4%。46例中,内科近期治愈4例,手术9例,术后死亡2例,未及手术死亡27例,自动出院6例,15例死于发病2天内。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 ,7岁。因上腹部疼痛 7d ,腹胀呕吐 2d ,于 1999年 3月 6日入我院外科。体检 :神清、语言流利、心肺未见异常。腹胀 ,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上腹部压痛 ( ) ,无反跳痛、肌紧张 ,肠鸣音弱 ,无移动性浊音。四肢肌力正常 ,双侧膝腱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阴性。血常规 :WBC 9.8× 10 9/L、N0 .5 4、L 0 .39、M 0 .0 7。血电解质K 、Na 、CI-、Ca2 、CO2 CP、BUN均正常。腹部平片 :肠管大量积气 ,少量液平。初步诊断 :肠梗阻。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处理。次日 ,患儿出现右下肢无力伴尿潴留。随后 3d无大便 ,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