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5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7~54月,本组病例术后JOA评分和硬脊膜囊矢状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由颈前路实施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经后路实施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要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及6个月时观察组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及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保持颈椎曲度,减轻疼痛症状,效果优于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990年收治并随访脊髓型颈椎病155例,其中行椎板切除减压术26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8例,用切骨刀、刮匙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57例,用气动磨钻行前路扩大开窗减压植骨术54例。术式选择:①2个节段以内的颈椎间盘脱出行前路手术;②3个节段以上突出物不超过1/3椎管矢状径者行后路手术;③突出小于1/3矢状径且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后路手术;④突出超过1/3矢状径合并椎管狭窄者,应行2次手术,并依颈髓受压情况选择先行前路或后路手术。⑤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者适于后路手术。用气动磨钻的扩大开窗减压优于用切骨刀、刮匙的椎间盘切除。“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疗效优于椎板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肖飞 《当代医学》2022,28(8):118-120
目的 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经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多节段的颈椎病临床常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我院1997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黑川1980年设计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8例。对二种术式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所有病例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椎管开门涉及颈椎节段为C3~C7,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7.03±1.53,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2.72±1.31,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颈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将对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8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前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恢复程度远优于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硬脊膜囊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硬脊膜囊矢状径及腹胀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实施前后路手术治疗,两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是,后路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效果更加显著,临床治疗效果亦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宋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43-43,4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比较。方法56例脊髓型颈椎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取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率、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线。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改善率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其中极重型的颈椎病12例,术后改善率最高,达91.2%。治疗组术后椎管矢状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5±1.04)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03±0.76)分;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4±1.36)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93±0.6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节段分别二期行颈前路突出髓核摘除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5.7%.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脊髓型脊椎病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后纵韧带(PLL)切除与保留的疗效.方法 应用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68例,后纵韧带切除组27例,保留组41例.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并比较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及硬模囊压迹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28个月,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62±24)%,P<0.01].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为(3.26±1.05) mm ,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2.32±1.23) mm,P<0.0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对退变的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临床疗效优于保留后纵韧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采用单纯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2例。前路组16例:其中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ACHDF)8例;2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ACCF)4例;单椎体次全切结合相邻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Hybrid)4例。后路组16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aminoplasty )8例;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术(LIFF)8例。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前后入路下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侧位X线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平均18(7~26)个月。前路和后路组患者颈部 VAS评分、上肢 VAS评分、JOA 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 P <0.05),但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内置物位置正确,植骨均在3~6全月内融合。前路及后路两组颈椎曲度术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个体化设计合适的手术方式,前后路术式均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但前路较后路在降低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浙江衢化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下腰痛评估量表的判定结果将其分为轻度(58例)、中度(64例)和重度(45例)。分析其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改良后下腰痛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相关系数。 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重度患者在髓核经骨突出情况、髓核突出后的病理类型、髓核密度值、髓核经额状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经水平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突出后与神经根的关系、髓核突出后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患者中,硬膜囊前后径依次增大(均P<0.05),矢状径依次减小(均P<0.05); mJOA评分与硬膜囊前后径呈正相关(r=0.584,P=0.017),与硬膜囊矢状径呈负相关(r=-0.603,P=0.025)。 结论 对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部分CT影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lexion-extension motion of lumbar spine on the position and shape of lumbosacral dural sac, 10 flexion/extension lateral myelograms of cadaver specimens of normal lumbar spine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ving from flexion to extension both sagittal diameter and length of the dural sa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dural sac moved caudally, and 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anterior epidural space decreased in the mid-vertebral level but increased in the intervertebral level.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dural sac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脊髓受压影像学模式评价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影像学模式分为三组:A组1~2节段的脊髓前部明显受压;B组1~2节段的脊髓前后部同时受压;C组3个节段的脊髓前部受压。比较各组术前、术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及术后Nurick脊髓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5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9个月。各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NDI总优良率9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移植物移位及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6.
腰椎屈伸活动对腰骶硬膜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病程手术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病程手术治疗后的结果,探讨本病治疗的最佳时期。方法:本组8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8例采用后路单或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34例采用前路环锯开窗减压、椎体间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按病程将其分为Ⅰ组(<6个月)、Ⅱ组(6-12个月)和Ⅲ组(>12个月)。结果:72例随访11个月-60个月,平均18个月,按JOA标准对各组术后改善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越短,手术治疗效果越好。病程小于6个月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最好,病程超过12个月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变差;植骨在术后半年内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在手术指征、无禁忌症的前提下,宜尽量争取在发病后6个月内手术;病程超过6个月者亦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间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85例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均行X线、MRI检查,其中47例同时做CT检查.对于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无明显粘连者,直接咬除骨化的后纵韧带.遇有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紧密而无法分离时,不强行咬除,采用“漂浮法”以达到椎管减压,重建椎管之目的.结果 85例患者均获4~85个月(平均33个月)的随访,按JOA评分优良率87.1%,术后改善率3.6%~94.2%,平均74.1%.术前未做CT检查的3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硬膜破裂,行CT检查的47例患者中仅2例硬膜破裂.结论 采用“漂浮法”处理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满意;术前CT检查是必需的,以制定手术计划,减少因术前估计不足所致的术中脊髓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