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欧式鹅膏毒蕈中毒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临床病理信息。方法:收集的一家3例毒蕈中毒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毒蕈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食用自行采摘并烹制的蘑菇,用量不等,潜伏期8~12h,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和轻度肝损伤,经毒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欧式鹅膏。给予血液净化和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肝肾功能逐渐恢复。肾活检病理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伴急性间质性肾炎。结论:欧式鹅膏毒蕈中毒可引起严重急性肾损伤和轻度肝损伤表现,肾脏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经积极救治临床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2.
3.
张继亮 《内科》2009,4(3):461-462
2007年9月10-18日在广西全州县6个乡镇10个村庄出现因进食野蘑菇后中毒事件。这次中毒的临床特征与有关文献报道略有不同,出现新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毒蕈中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蕈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我国已发现的毒蕈有190多种,其中具有致死性的有30多种.已知的毒素有150余种.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不同种类的毒蕈可含有相同的毒素.因此,毒蕈中毒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毒蕈中毒3638例临床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和认知,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分型、特征和预后。方法检索国内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公开发表的毒蕈中毒191篇文献,共报道了毒蕈中毒3466例,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毒蕈中毒患者172例,共3638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型的探讨。结果胃肠炎型571例,全部治愈;急性肾衰竭型1450例,治愈1414例(97.5%),死亡36例(2.5%);中毒性肝炎型1010例,治愈841例(83.3%),死亡169例(16.7%);神经精神型214例,治愈197例(92.1%),死亡17例(7.9%);溶血型73例,治愈71例(97.3%),死亡2例(2.7%),不同类型毒草中毒疗效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型不详者320例,其中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222例,治愈98例(44.1%),死亡124例(55.9%),无法分型者98例,治愈90例(91.8%),死亡8例(8.2%)。结论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毒蕈中毒的类型和分型应符合临床报道的病例资料及特征,教科书和专著报道的毒蕈中毒分为4型,这与毒蕈中毒临床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结果不相符。因此,根据本研究3638例毒蕈中毒资料,临床应分为5种类型:(1)胃肠炎型;(2)急性肾衰竭型;(3)中毒性肝炎型;(4)神经精神型;(5)溶血型。是否存在混合型,有待进一步观察更多的毒蕈中毒临床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6.
毒蕈又称毒蘑菇。世界上约有毒蕈200多种,我国发现有190余种,能致死的达30余种。已知毒素有150余种[1]。因此毒蕈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各异。随着人们对毒蘑菇的认识逐渐加深,在大中型医院很少见到毒蕈中毒病例,我院于2007年8月急诊收治了6例家族误食毒蕈中毒患者,为加深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于1985年9月收治毒蕈中毒10例,其中2例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为突出的毒性表现。经心脏起搏治疗获满意效果。例1 女,35岁。因食白色帽状蕈0.8kg后14小时出现恶心、呕吐伴无尿2天入院。诊断为毒蕈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入院后第5天,心率明显下降,由原80次/min降至40次/min,并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毒蕈中毒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蕈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许多毒蕈与食用蕈形态相似 ,难以识别 ,常有误食中毒者 ,并呈家庭或集体发病。最近收治两例毒蕈中毒者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性 ,33岁 ,工人。于 10月 14日中午食用野生蘑菇 ,次日午后出现吐泻症状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缓解 ,第四日查肝功能 :ALT52 5.2u/L AST2 0 6.4u/L TBIL32 .7μmol/L ,诊断为中毒性肝炎 ,经我科护肝、对症治疗半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例 2 男性 ,8岁 ,病例一之子。与母亲同食 ,于次日凌晨先后出现呕吐、腹泻 ,经一般性护肝、抗感染对症治疗 ,吐泻消失 ,第三日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9.
毒蕈中毒6例     
徐庆山  刘春光 《肝脏》2009,14(6):514-514
毒蕈又称毒蘑菇,农村地区自采新鲜野生覃食用者较普遍。食用毒蕈导致中毒。易致群体发病,严重者可致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因毒蕈所含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累及的脏器损害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5岁。因食自采野生蘑菇后呕吐、腹泻11小时入院。食后9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10余次,院外输液等治疗无效转入我院。体检:T38.5℃,R20次/min,P86次/min,BP100/60mmHg。巩膜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大便潜血阳性,谷草转氨酶10360U/L,谷丙转氨酶8460U/L,乳酸脱氢酶2610U/L,α-羟丁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三个家庭13例患者,因食用自采蘑菇中毒,经积极抢救,9例痊愈,4例死亡,现列举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例一;男,13岁,因食用自采蘑菇后头晕、乏力、腹痛3天,发热呕吐2天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正常,肝肋下3厘米,质韧,无触痛。其余无异常发现。大便镜检脓球及红细胞各( ),大便  相似文献   

12.
毒蕈是生于山林阴湿地带的一类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毒性很大,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很高,现将本院24例急性毒蕈中毒分析报告如下。临床分析性别与年龄: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72岁、其中以14岁至50岁者为最多见。男性15人,女性9人。症状与体征:(见表1、2),潜伏期2—24小时,平均4—8小时。与江绍基等所载蕈毒(MushroomPoisoning)中毒症状,服后5—20小时出现和朱颜氏所载中毒症状大抵发现于食后4—5小时相符。起病眩晕,头痛,胃部不适,恶心,流涎,腹部绞痛,剧烈腹泻,水样便。严重的有全身脱水,尿少或尿闭,偶有腓肠肌痉挛。全身不适或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瞳孔缩小或散大。面色苍白,心音弱而快,脉搏细弱或摸不清,血压降低或测不出。体温降低,四肢发冷,有末梢循环衰竭现象。本组有12例病人,  相似文献   

13.
梁丽芬 《内科》2008,3(6):982-983
毒草俗称毒蘑菇,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因毒蕈种类、毒性和毒理作用各不相同,毒蕈中毒的症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急诊科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毒蕈中毒32例,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9岁,于1998年8月16日因误食毒蕈,同食的两个孩子经当地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患者于17日出现胃肠道症状,在当地卫生院给予阿托品等治疗无好转,遂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36.5℃,P76次/min,R22次/min,BP95/60mmHg,意识清楚,诉频繁恶心呕吐、腹泻,持续上腹疼痛,食欲差,小便色黄,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区叩击痛(+),中上腹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急查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电解质均正常。肝功能示:总胆红素97μmol/L,A/G1.58:1,GOT200u,GPT232u。临床诊断“毒蕈中毒”。  相似文献   

15.
白玉  徐庆会 《肝脏》2008,13(2):128-128
我院于2007年8月急诊收治了6例家族误食毒蕈中毒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7~72岁。均食用过野外采集野蘑菇,每人食用约250g,食用后1~8h发病,13h后入院治疗,治疗后均好转。因经济原因拒绝住院观察,向其交待注意事项后出院。4~5d后病情加重住院治疗。6例均腹痛、腹泻,恶心、呕吐,2例有暗红色血便,合并肝炎型表现:纳差、乏力、身目黄染。其中1例出血倾向明显,凝血酶原时间测不出,  相似文献   

16.
血液净化治疗18例毒蕈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6~7月初人院的毒蕈中毒患者18例(男14,女4),年龄36~53岁,平均45.9岁,病程5~17 d,平均12 d.18例均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其中1例有血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在第4天和第5天升至最高,2 000~4 500 IU/L,所有患者的凝血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所有患者肝脏B超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1例男性患者,误食后第3天才来医院就诊,住院7 d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7.
毒蕈又名毒蘑菇,是名的有毒植物,在我国各地山区丘陵地带均有生长。每逢夏、秋两季雨后,它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草丛中。有些毒蕈外观与无毒蕈相似.故易误食,常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我院自1992年8月~1998年5月急诊抢救毒菇中毒病例共20例。现就其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1年8月收治误食毒草中毒7例,其中误诊3例,现简要报告如下.例1:男,12岁.发热、呕吐、腹痛、排粘液便2天.查体:体温37.8℃.神志清楚,巩膜黄染.肝肋下平脐、中度硬、光滑、有压痛.化验:丙氨酸转氨  相似文献   

19.
毒蕈又名毒蘑菇,是著名的有毒植物,在我国各地山区丘陵地带均有生长。每逢夏、秋两季雨后,它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草丛中。有些毒蕈外观与无毒蕈相似,故易误食,常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我院自1992年8月~1998年5月急诊抢救毒菇中毒病例共20例,现就其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66岁(平均24.4岁)。全部均有食蕈史。发病时间为30分钟~6小时。主要临床表现:20例均有频繁恶心、呕吐;其中4例腹痛、腹泻,2例头晕眼花、流涎、流泪、多汗,1例意识不清、谵妄,4例昏迷、心脏骤停死亡。心电图显示:4例患者心电图正常,16例患者心…  相似文献   

20.
本组11例,均系成年人。食混有毒蕈的野蘑菇1~5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