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病名诊断是中医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存在一些缺欠和不足,已经影响了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挖掘、整理、规范中医病名,坚持中医病名诊断,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名规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慎贤  丁涛  于飞  陈苏宁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51-2252
中医病名诊断是中医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存在一些缺欠和不足。已经影响了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挖掘、整理、规范中医病名,坚持中医病名诊断。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病名规范,目的是为统一中医诊断标准。病名不规范就无法统一诊断标准。长期以来,由于中医病、症、证混同不分,过于强调辨证,忽视了辨病,并逐渐有取代辨病的趋势。因之病名杂沓纷纭,极不规范。并且存在着一名多病与一病多名的问题。中医病名要规范,必须明确病、证、症三者的概念,分清其区别与联系,把病和证区别开来;以症名病的,必须有明确的病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个病必须从类病中分化出来;见于病名阶段的单个症状又须归到一个病中去。只有理清这些方面的关系,才能使中医病名达到规范的目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专题研究组曾就中医病名诊断规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研究。本刊将选刊这方面的文章,藉以征求广大中医界的意见,来共同完成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这一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论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名诊断。进行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是中医学发展的大计。病名不规范,不仅临床的诊断和疗效的判断、科研成果的评定、医疗事故的分析等均缺乏准则;同时对中医学的发掘继承、学术发展,以及对外交流,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当前,中医的诊断在社会上得不到承认,因而病名规范显得更有必要,它等于为中医诊断立了“法”。通过研究,若能在统一中医病名的基础上统一中医诊断标准,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医疗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对外交流等方面也是有益的。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涉及的问题较多,研究的难度颇大。本文仅就疾病的概念、病名诊断的必要、病名中存在的问题、主症能否作病名和疾病的分类等作初步探讨。对于病名的命名形式、命名原则和具体作法,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中医病证规范现已进入层次和框架讨论阶段,由于病名和证候是临床辨证两个特有的诊断层次,因此中医病证规范应将这两者结合、统一起来,同步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特色,有效指导临床。本文作者由此提出了规范病名和证候两个诊断层次的基本原则,规范病名和证候两个诊断层次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提出要使中医病名、诊断达到规范的目的,应做到以下三点:即统一病名,必须统一认识;病名规范,必须处理好症状作为病名、病类与个病的区别、借鉴西医病名、病名含义的准确性等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诊断规范、病的应有见证必须同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规范的中西病名对照可补充中医诊断不够客观和具体等不足,促进中医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建立与现代医学沟通的共同语言。且便于医疗管理和卫生统计,有利于中医病名诊断的完善和充实。在对照研究中,重叠和笼统的病名应分化、规范或合并,欠缺的可以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西病名对照的必要性,难点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的中西医病名对照可补充中医诊断不够客观和具体等不足,促进中医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民现代医学沟道的共同语言,且便于医疗管理和卫生统计,有利于中医病名诊断的完善和充实。在对照研究中,重叠和笼统的病名应分化、规范或合并,欠的可以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坚持中医病名诊断的必要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中医病名的历史、现存缺陷与对策出发 ,阐述必须纠正“重证轻病”、“西病中证”的错误认识。发展并规范中医病名 ,坚持中医病名诊断 ,是保持和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要害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中医病名规范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别从中医病名现存问题、中医病名存在的必要性、中医病名规范的关键和前提、中医病名规范原则及病名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认为中医病名应以继承性、实用性、特异性、先进性、准确性、公认性(权威性)、稳定性七项标准为原则.并根据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指出鉴于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之广泛,建议该问题应由有关部门组织整个中医界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指出中医病名不可废,有其存在的必要,中医病名不应被西医病名所干扰或代替.同时还强调了应重视中医病名之合理继承.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病名诊断研究现状、中风病痛名诊断研究现状,看出缺血中风的病名诊断的不确定性.对缺血中风病名诊断标准确定的忽视,不仅阻碍中风病病名诊断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医对缺血中风疾病本质及其防治规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缺血中风病名的表述的规范和统一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的中医病名及辨证诊断规范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使现代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能客观,规范,本文从冠心病的中医病名及辩证分型方面提出了研究思索,认为应在修订和规范中医传统病名概念的基础上,确定冠心病的中医病名,对辨证分型应引进现代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借助计算机及多元分析等数理方法使之客观,规范,以指导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系统阐述了《内径》的多数病名,并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它对病名诊断还采用了辨病与辩证结合,动态观察以及鉴别辨病的方法,使许多病名沿用至今,指导中医临床实践。这些认识对于规范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加强中医教学、统计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受卫生部中医司委托,继中医证候规范会议之后,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承担并主持的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会议于84年10月13日~15日在长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名老中医及中青年中医代表71人。董建华、何任、方药中、焦树德、崔洪源、李聪甫、夏度衡、刘炳凡、肖佐桃、王祖雄、张震、宋志恒、刘祖贻、欧阳锜、黄柄山、贺志光、冷方南、孙光荣等组成领导小组,对会议进行了认真的安排。开幕式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欧阳锜研究员介绍了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课题研究的整个思路和具体措施。领导小组组长董建华教授强调:中医病名诊断规范的研究,是卫  相似文献   

15.
病名代表着中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辨病是形成“理法方药”诊治体系的基础。“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诊断模式没有认识到中医病名的自身价值,不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目前,中医诊断普遍采用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模式,如何在不丧失自身优势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成果,为现代疾病寻求一个恰当的中医病名已成为当前在学术界引起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医病名诊断是临床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系到能否准确地辨证用药,能否客观地反映病情的轻重变化及疾病预后,能否进一步总结提高中医药疗效及诊治疾病的规律.有人认为“中医辨证就是中医诊断”,或认为“中医病名诊断简单,易于判定”.上述看法显然是误解,中医病名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不同含义.对某些病情复杂的病人,作出准确、完整的病名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用中医的病名作诊断,是突出中医特点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医的临床诊断,除了祖国医学原有的病名以外,尚有多种病理、病机之类的术语,以及医生自己随意选用的病名,因而病名诊断很不统一,影响经验的重复验证和整理提高,因此,正确使用中医临床诊断的病名,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些人误认为中医只讲辨证,不讲辨病,甚至只能辨证,不能辨病,因此便错误的认为中医没有病名,实际上中医自古以来是讲辨病  相似文献   

18.
把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化,是历史赋予我们中医工作者的一项光荣使命,到底如何进行规范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要把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每门学科都会遇到继承与创新的矛盾,两者是对立统一而又相辅相成的。就中医病名诊断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医病名规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有关部门已公布了中医病名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提出,“基于中医骨伤科界在建国以来从教学到临床逐步形成的共识”,“中医骨伤...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炳午同志关于“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之初步研究”(原载《湖南中医杂志1986年第5期)一文后(以下简称刘文),受益非浅,中医病名诊断确实急待规范统一。文中提出研究中医疾病命名与分类应有五项原则,即继承性、实用性、借鉴性、准确性与创新性。前四个原则我认为都很好,这里想就创新性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