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38例病理证实肝细胞癌CT扫描影像。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为轮廓不整的低密度区。两种能源(EMI7020及GE CT/T7800)扫描之低密度区与非癌肝实质X线衰减密度差分别为24.6及26.2HU。18例使用造影剂增强后仅6例对比增强。结合病理分型讨论了CT影像分类,并从物理学、工艺学角度讨论了影响CT扫描对癌灶发现的诸因素。此外讨论了表现为低密度区癌灶的疾病的鉴别诊断:肝细胞腺瘤CT影像与肝癌一致,靠术后病检;肝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女性,造影剂增强后低密度区边缘增强:肝局灶性不规则脂肪浸润CT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癌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及准确性,并记录肿瘤内血管形态及坏死区显像形态。结果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结果相差甚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的准确度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检查相比,增强模式及增强百分率相一致,但其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一)CT表现 平扫;平扫时,肿瘤一般呈低密度改变;少数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密度,若无边缘轮廓的限局性突出,很难发现病变;极少数显示为高密度.据统计,肿瘤内产生钙化的约占5%以下.  相似文献   

5.
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三位,在女性占第四位,近年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为此肝癌的研究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肝细胞癌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高发地区肝细胞癌占90%,低发地区占70%左右。自从应用CT检查肝脏以来,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冬  赵锋 《吉林医学》1998,19(6):323-324
为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 CT 表现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采用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方法,报告原发性肝细胞癌120例,其中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5例,介入治疗95例。得到以下结果:本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灶 CT 平扫显示低密度占86.7%,等密度占11.6%,高密度占1:7%。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内造影剂充填有快进快出的特点。结论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 CT 表现,增强扫描是其诊断与鉴别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与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对35例患者观察肝细胞癌的可疑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造影剂2.4 ml,观察肝细胞癌的部位、范围及造影增强特征;应用CT对35例肝癌患者扫描。所有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34例肝细胞癌的部位、形态、范围,1例肝细胞癌灶未显示,其显示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97.1%(34/35)。增强CT可清晰显示肝内的28个肝细胞癌灶,另7个肝细胞癌灶未显示,敏感性为80.0%(28/35),超声造影敏感性高于CT(P〈0.05)。在判断肝细胞癌上,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水平,与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报告16例肝细胞癌CT扫描的经验。除3例外,全部病冽均作了静脉注射尿路对比剂(200—300毫升)前、后的CT扫描。4例作了快速大剂量滴注50毫升60%iothalamtae meglumine后的快速连续扫描(动力学扫描)。结果:16例中CT对病变作了正确鉴定和定位者15例。所发现的病变均表现为密度低于周围肝脏的单或多发衰减区。其中7例界限清楚;7例界限不甚清楚。CT未发现的1例系由于肿瘤与肝密度相同所致。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峥 《实用全科医学》2004,2(2):135-136
目的 检验螺旋C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59例HCC患者的CT图像,采用高质量平扫加增强扫描模式,层厚10mm,病灶处3mm薄层扫描。结果 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呈典型表现,即平扫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动脉期高密度,静脉期为低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结论 CT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志义  闫智民 《吉林医学》1999,20(6):333-334
动态CT扫描是指注射造影剂后,对靶组织和器官行连续、快速、序列扫描,克服了常规增强扫描的检查时间长,增强效果差的缺点,可获得不同时期的增强图像,从而更准确的反映了病变的病理状况。目前肝脏CT检查,大多数用静脉注射普遍增强扫描,由于注射造影剂速度慢,扫描时间长,以致不能显示肝脏病变的供血特征,易造成定性诊断困难。根据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和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各自供血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种同层动态CT扫描方法,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分别在增强的动脉加、门静脉期、平衡期进行扫描有利于显示肝肿瘤的供血特征。应用这种方法探讨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钟景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70-417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33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33例均为单发,平扫呈等或低密度改变;33例病灶均可见"快进快出"的强化征象。结论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既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也能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征,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侯锡银,李国华.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7):118-119.]。  相似文献   

13.
根据161例肝占位性病变术前B型超声实时显象,放射性核素肝扫描和肝动脉或腹腔动脉造影与手术和病理诊断进行验证对比。原发性肝癌用三种诊断手段的符合率分别为88.5%(92/104)、89.4%(93/104)和96.4%(27/28);转移性肝癌分别为91%(11/12)、100%(12/12)和100%(12/12);肝囊肿17例及肝血管瘤11例B超和扫描均符合;肝硬化仅为22.2%(2/9),33.3%(3/9)和33.3%(3/9);肝脓肿B超和扫描符合率分别为83.3%(5/6)和100%(6/6);肝先天性畸形2例三种检查均不符合。 作者发现影响原发性肝癌符合率的因素有(1)巨检分类:块状和结节型较高,弥漫型较低;(2)病期:Ⅰ期肝癌高,Ⅰ期肝癌低;(3)肿瘤位置:肝周边部,左叶外缘则B超和扫描符合率较低,右叶顶部,肝脏面肿瘤易为扫描遗漏;(4)合并肝硬化时符合率低,不合并肝硬化符合率高;(5)肿瘤大小:≤3厘米肿瘤符合率最低,超过5厘米以上肿瘤符合率较高。 最后作者讨论了3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如何选择这3种诊断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病隐匿,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多排螺旋CT及MRI技术具有较高的HCC检出率,已经成为诊断HCC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核素显像B型超声对甲状腺肿块诊断价值的比较张树良核素显像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上的价值早已肯定,可以了解肿块功能,结节分化程度等,目前,B型超声的启用,为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又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但两者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对我院应用核素显像,B型超声两种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6.
王振军 《中原医刊》2006,33(7):83-84
目的应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研究肝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病灶的CT强化特征。结果病灶在动脉期85%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门脉期81%表现为低密度强化,平衡期85%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采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过程,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田维祥 《中外医疗》2014,33(4):174-174,176
目的探讨分析肝细胞癌的CT诊断表现,评定其诊断价值,同时为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及对肝细胞癌的认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2例患者经cT诊断得到,7例(21.9%)为单发低密度肿块影,12例(37.5%)为多发低密度肿块影,8例(25%)为圆形低密度肿块影,5例(15.6%)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所有患者均显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肝细胞癌通过CT诊断,一般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尽早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CT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CT检查对于〈2cm的病灶易漏诊,造成患者错过早期治疗时期。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与肝内型胆管细胞癌螺旋CT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型胆管细胞型肝癌15例。肝细胞肝癌30例,对MSCT期(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及延迟扫描的CT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圻。结果:肝内型胆管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为动脉、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边缘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0/15例)。肝细胞型肝癌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25/30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位效应(15/15例),其内或周围有胆管扩张(15/15例),可伴胆管结石(3/15例),所在肝叶萎缩(5/15例),可有淋巴结转移(8/15例)。而肝细胞癌则伴肝硬化(14/30例),AFP升高(23/30例),少有淋巴结转移(2/30例)。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组织来源的关键技术,两种病理类型肿瘤的强化方式的差别是其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癌栓形成是原发性肝细胞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肿瘤在门静脉,肝静脉或胆管内生长而成。脉管内癌栓有着各自的CT、MRI特征,正确诊断肿瘤及其合并的癌栓有助于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3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病人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36例基于手术病理和影像方法共发现55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5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70.9%、87.2%、72.7%、68.7%、94.5%。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