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已有大量工作探讨中医中药在临床治疗中扶正固本的本质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本工作通过电针对正常人机体细胞免疫影响的观察进一步分析在预防医学中针刺疗法对调整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受试者为20-53岁无明显疾病史的正常人,分为三组,电针1组:18人,电针穴位是“足三里”,“阳陵泉”;电针2组:8人,电针穴位是“足三里”,“丰隆”,对照组10人,不进行电针。电针每次15分钟,隔天一次,共三次,强度以有明显的局部麻胀和传导  相似文献   

2.
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的关系,患病机体常常表现出免疫功能的异常。我们已观察了电针有增强正常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电针对正常人血清某些补体成份影响的观察,进而分析针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预防医学中的意义。 方法:受试者为无明显疾病史的正常人,分为二组。电针组:电针穴位主穴为“足三里”,配穴为“阳陵泉”或“丰隆”。对照组:不采用电针。电针每次15分钟,隔一天一次,共三次。强度以有明显的局部麻胀或感传为度。电针前一周和电针停止当天分別由肘静脉取血。对照组也在相同的时间取血。用Ics AnalyzerⅡ自动免疫化学分析仪分別测定二次血清补体C_3、C_4,备解素B因子(PFB),以比较电针的效应并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配对比较设计,将选出的32对健康大白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以SPG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儿茶酚胺,观察“足三里”穴区中去甲肾上腺素(NA)在电针镇痛和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上述针刺效应中的可能作用。1.电针双侧“足三里”30min后,在电针组痛阈明显提高的同时,穴区NA荧光物质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在截肢造成失血性休克时,两组动物均大量释放穴区中的NA(P=0.001);不仅动脉管壁中的NA大幅度减少,而且还涉及毛细血管和静脉。3.电针组动物死亡时间延长(P<0.05)、不死亡率提高,穴区中最后残留的NA亦远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电针穴区NA的改变,可能是电针镇痛和抗失血性休克作用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影响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生理的方法,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变化情况.结果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情况不同,且胃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以c-fos的表达作为激活标志 ,提示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对中枢延髓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针刺穴位对脑电图是否有特异性的影响,过去的报道还不一致。本工作以家兔自发脑电活动和重复内光引起的脑电节律同化反应为指标,探讨穴位与大脑皮层功能的联系及有关的神经机制。 在安静的实验室内单极引导清醒家兔右额叶,右运动区、双侧枕叶皮层脑电活动,通过测定皮肤低阻点定“内关”穴。用低频低强度电针刺激,电针过程动物保持安静,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电针“足三里”、“中脘”、“合阳”穴对家兔胃、肠电的影响,以及侧脑室注射心得安、酚妥拉明、东莨菪硷后兔胃电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1、26只兔30次实验中观察到,电针双测“足三里”穴15min 后,胃电频率比针前明显减少(P<0.05);胃电幅度及肠电的频率和幅度也有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工作表明,尾核头部微量注射吗啡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能够明显降低电针“足三里”激活中缝大核(NRM)神经元自发放电和抑制伤害性反应的效应;提示电针  相似文献   

8.
在清醒而麻痹的猫观察了电针‘足三里穴’对脊髓背角会聚性神经元自发放电及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1.电针‘足三里穴’,只要达到一定强度(空载20伏),不论高频(50HZ)还是低频(5HZ)多能激活感受该穴位刺激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们曾报导中频电体表刺激足三里穴增强了健康人胃电活动.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中频电体表刺激足三里和内关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和胃电活动的作用 .方法 20例FD病人进入本研究.FD病人随机分为穴位刺激组(20例)和治疗对照组(10例).在穴位刺激组中,将两个大小1.5cm2硅橡胶电极固定于FD病人双侧足三里穴位表面或内关穴,然后将电极连于CM-512型中频电治疗仪刺激穴位,每次各刺激足三里和内关穴20min,2次/d,共2wk;F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果胶铋50mg+维生素C 0.2g,2次/d ,疗程2wk.两组在处理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和记录餐前后体表胃电(EGG)各30min.胃电记录仪为多道胃肠功能监测仪(PC polygraf HR)(Medtronic Synectis公司).结果 FD病人的EGG主频率(DF)和正常胃慢波百分比(PNSW)(2.4~3.7cpm) 在空腹状态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5,P<0.01);FD病人空腹EG主功率不稳定系数(DPIC)和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FPR)也显著比健康人低(P<0.01).在FD穴位刺激组疗程结束后,FD病人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刺激前的水平(P<0.01);穴位刺激后DF 和PNSW在餐前和餐后均比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P<0.01),接近健康人水平 ;PFPR和空腹时DPIC也有显著升高(P<0.05,P<0.01).而在FD治疗对照组虽然症状有改善,没有FD穴位刺激组症状改善明显,但EGG各项参数改变不明显.结论中频电体表刺激足三里和内关穴能逆转FD病人胃电节律紊乱和增强胃电功率,是临床治疗胃动力障碍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往工作证明电针(EA)“足三里”可以激活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以及其中的缝-脊神经元,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但对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发生在什么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NRM内缝-脊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及由串脉冲刺激尾尖端所引起的伤害性反应,观察切断脊髓背外侧束(DLF)对电针“足三里”的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心包经”某些穴位和心脏的联系途径,本文以心电图的Ⅱ和aVF导联的ST段、T波为指标,观察电针对家兔实验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恢复过程的影响及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在电针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病的胃电图观察及耳针治疗作用贲卉,朱元根,叶燕燕(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我们以往曾观察电针家兔对耳部低电阻点的影响,结果发现刺激胃迷走神经能产生耳部低电阻点增多的反应,而电针“足三里”穴则能抑制此种反应。本实验利用大鼠在实验性胃溃...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再灌流对大鼠海马FOS蛋白的诱导及电针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流后电针对大鼠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 ,频率 2~ 2 0Hz,强度以肌肉轻微抖动为准 ,持续 30min ,4h后观察海马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针能明显加强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各区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缺血再灌流可诱导海马FOS蛋白的显著表达 ;电针信息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功能可能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PAP技术,在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位后,观察丘脑下部Vp样神经元的变化。发现视上核与室旁核Vp样大神经元数目增多、胞体胀大,并伸出细长突起。室旁核少数串珠状神经纤维可插入第三脑室壁的细胞之间。在视交叉上核腹内侧Vp小神经元密集,而背外侧反应阳性神经元较少。视上核与室旁核间的神经元岛的细胞体积增大、轴索变长伸向视上区。该区的串珠状纤维集合成束达正中隆起的外层。以上实验结果提示,电针“足三里”可促进下丘脑有关核团Vp样物质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多内脏器官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慢性应激组(应激组)、慢性应激非经非穴电针刺激组(非穴组)、慢性应激足三里电针刺激组(足三里组)和慢性应激氟西汀治疗组(氟西汀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造模后,非穴组和足三里组给予电针刺激,氟西汀组给药,每天1次3周;经Open-field行为测试,解剖观察、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应激组相比,足三里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行为明显改善;应激组大鼠出现胃腺和食管黏膜上皮萎缩,肺出现灶状充血,肺组织间炎症细胞增多,20%~30%出现肺脓肿现象;足三里组和氟西汀组胃腺、食管黏膜上皮和肺组织病变减轻,未见肺脓肿发生,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增强,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足三里组与应激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症大鼠多器官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的刺激效应,调节了神经通路,并促进了周围器官的5-HT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电针“足三里”可以激活大鼠脑干中缝大核(NRM)内缝-脊神经元,并抑制其由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而当切断脊髓背外侧部后,电针的激活效应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癔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电针穴位配合心理和奋乃静治疗及心理配合小剂量药物治疗癔症作对照研究。结果 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P<0 .0 1 ) ,电针治疗组痊愈病例中控制病情时间优于对照组 ( P<0 .0 1 )。结论 电针穴位配合心理及奋乃静治疗癔症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愈病例中 ,控制病情时间也优于对照组 ( P<0 .0 1 ) ,电针组能迅速控制病情。本文表明电针治疗对癔症有独特疗效。祖国医学对心理治疗癔症也有论述 ,如《内经》:“要以口舌巧利 ,善灵机应变 ,须行为活泼 ,才能胜任之 [3] ”。而现代医学认为癔症病人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表现为情感反应强烈而不稳定、易受暗示 ,自我暗示也很强烈 ,有自我中心等特征。因而本文把言语暗示配合电针治疗贯彻于治疗始终 ,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电针同时可达到增强心理效能。在治疗时联用少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 ,有利于消除癔症的精神症状及睡眠障碍。本文表明 ,电针穴位配合心理及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综合治疗癔症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ET性发热时,家兔血浆、不同脑区(脑皮层、丘脑下部及脑干)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并且观察穴位电针及封闭“穴位”电针的影响。结果发现:(1)给家兔静脉注射ET引起发热反应,穴位电针可抑制其发热反应,而封闭穴位电针则无这种抑制效应。(2)ET发热时,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显著升高,并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血浆、脑皮层、脑干组织cAMP含量与体温变化无一致性。(3)“穴位”电针抑制发热反应时,伴有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特异性下降,而封闭穴位电针对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无影响。作者推论:家兔ET性发热可能由于丘脑下部组织cAMP的合成增加所致,电针抑制ET性发热可能是作用于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将冲动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cAMP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19.
休克时可因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影响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的变化.休克发展过程中由于脑血流量的改变脑组织缺血缺氧致脑功能发生障碍.本工作以反映脑机能状态的脑电图(EEG)为指标,观察了内毒素休克鼠脑机能状态的变化及针刺穴位的影响. 用E大肠杆菌内毒素(16mg/kg)或大肠杆菌O_(55)B_5内毒素(10mg/kg)由颈外静脉注入复制内毒素休克鼠模型。随机分为休克对照组和休克针刺组、在注前、注后1hr及电针“人中”或“足三里“15分钟后分别描记EEG,并与相应的血压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26例胃溃疡病中脘、足三里穴位微循环改变,对其中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10例给予中药人参注射穴位封闭治疗,观察到治疗前患者的中脘、足三里穴位皮肤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在形态方面:以微循环袢顶模糊、袢顶呈大蝌蚪状、丝球状、亚玲状、乳头充血为主。在流态方面:以血流缓慢、淤滞、血色暗红、红细胞聚积明显。微循环呈淤血改变。人参注射液治疗1~2疗程后,可见微循环袢顶清晰度增高,袢顶呈点状,网状点84%,微血流流速增加占89%,红细胞聚集明显减轻占88%。胃镜复查结果表明治愈53例总有效率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