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伴有抗磷脂抗体或血管炎患者,经常会出现下肢溃疡。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原发的嗜中性皮肤溃疡病,常与炎性肠病或血清阴性的多发性关节炎有关。尽管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常有坏疽性脓皮病样损害报道,但坏疽性脓皮病作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前期表现的报告还少见报道。作者报道了1例患者,在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之前有8年的坏疽性脓皮病病史。坏疽性脓皮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前期表现@Waldman M.A. @Callen J.P. $310 E. Broadway, Louisville, KY 40202, United States @党倩丽…  相似文献   

2.
1例42岁的男性患者,表现为皮肤疼痛性红斑、脓疱和多发小的溃疡,患者曾患溃疡性结肠炎,接受7年的糖皮质激素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皮损活组织检测证实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多数细胞浸润,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用LCAP治疗(一种从全血中分离出白细胞来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方法),1次/周,治疗5周,同时口服药物治疗。LCAP治疗后,皮损及溃疡性结肠炎症状迅速改善,在随访期间没有复发,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主要副作用。对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LCA 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分离白细胞治疗坏疽性脓皮病@Fujimoto E.$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Nat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研究我科收治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坏疽性脓皮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迅速,基本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程度一致,诊断需全面结合病史,如治疗不具针对性,往往发展成严重皮肤坏死,增加治疗难度。结论坏疽性脓皮病为自身免疫病,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相关化验及病理检查无特征性,片面治疗创面效果不佳,需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做积极治疗才能尽快使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Pi ol等在1974年将青少年阴囊坏疽性血管炎描述为病因未明的阴囊坏疽性脓皮病的唯一变异型,只在青少年中发生。该病的特征为急性起病的皮肤溃疡,在适当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且不再复发。作者描述一16岁男孩发生这一罕见疾病的典型病例,其患发热性咽炎后发生阴囊溃疡。当采取肌肉注射倍他米松联合口服环丙沙星治疗后迅速好转。据Pi ol等报道,尽管皮肤科医生知之甚少,但青少年阴囊坏疽性血管炎应是与诸多阴囊坏疽性病变不同的另一种疾病,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这种表现的病症是坏疽性脓皮病的变异型。青少年阴囊坏疽性血管炎:坏疽性脓皮病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许多皮肤病经常被误诊为坏疽性脓皮病,进而导致可能有潜在损害的治疗。 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Mayo诊所的Dr.Roger H.Weenig认为.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某些感染和恶性肿物可能类似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然而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标准方法——免疫抑制疗法则可能会加重这些病症。  相似文献   

6.
坏疽性脓皮病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确诊的36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资料,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62-164
[摘要]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非感染性的嗜中性皮肤病,是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种炎症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及遗传易感性等可能与此相关。皮损起初为炎性丘疹、水疱、脓疱或结节,后迅速破裂形成大的糜烂或溃疡,常伴有剧烈疼痛。坏疽性脓皮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伴系统损害性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实体恶性肿瘤等,现对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坏疽性脓皮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报告,以增加对坏疽性脓皮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07±1.50)d,与对照组患者的(23.32±2.40)d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3%)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资料,避免其误诊误治。方法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以自拟四叶宣解汤宣化清解、活血散结,兼祛风寒湿邪。结果 7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中,5例疮口愈合,2例死亡,其中1例确诊为白血病,1例未确诊原发疾病者转外院治疗后死亡。结论坏疽性脓皮病常合并其他疾病,皮损程度较重,病程长,经年不愈,易被误诊。在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解毒化瘀散结、祛风寒湿邪中药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坏疽性脓皮病(PG)与许多系统性疾病有关。但与化脓性汗腺炎(H S)伴发罕见报道。作者报道6例患者(3男3女,年龄35~51岁),在H S的基础上发生PG。H S发病至少20年后才发生PG。没有观察到两种疾病活动度间存在相关性。3例患者在青春期曾患严重寻常型痤疮,1例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另1  相似文献   

11.
<正>坏疽性脓皮病(PG)的病因尚未明确,因本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瘤、白血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疱疹样皮炎等,故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皮肤外伤常为本病的重要诱因之一[1]。现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3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  相似文献   

12.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常并发系统性疾病。临床少见,其发病率在我国无确切数字报道,现报道2例。  相似文献   

13.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罕见的,以坏疽性溃疡为特征的皮肤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笔者在2002年的曾见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局部皮肤溃疡为特征的嗜中性皮病。其可能与系统疾病有关,但伴发实体肿瘤者非常罕见。作者描述1例早期胃腺癌患者,以PG为首发的唯一临床表现。坏疽性脓皮病作为胃腺癌的首发临床表现@da Costa A.E.$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Campinas Sta  相似文献   

15.
晋红中  胡维  褚彦忠 《北京医学》2001,23(6):378-378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病,以皮肤坏死、潜行性溃疡为特点, 并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器官被累及的慢性疾病.现将我科用激素联合环孢菌素A 治愈1例严重坏疽性脓皮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46岁,有3年的坏疽性脓皮病病史,右腿部有6cm×5cm溃疡。曾用强的松治疗(最大用量每天1mg/kg)并逐渐减量。但是,随着强的松用量的每一次减少病情时有恶化,免疫电泳检查证实为λ轻链单克隆IgA丙种球蛋白病。腹部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多发性脾脏脓肿。口服强的松(每天1mg/kg)和环孢菌素(每天5mg/kg)治疗,6周后症状完全缓解。坏疽性脓皮病系统受累很少见,据作者所知,脾脏受累还不多见。伴有脾脏受累及单克隆IgA丙种球蛋白病的坏疽性脓皮病@Mijukovi■.P.$Dept. of Dermatology/Venereology, Military Medical Academy, C…  相似文献   

17.
坏疽性脓皮病临床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皮肤溃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大疱。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中央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炎类皮肤病,以急性起病.迅速发展为特点。坏疽性脓皮病常伴全身中毒症状和器官受累,病死率较高。早期常因误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从而加重病情的进展,甚至影响预后。现报道创伤骨科对坏疽性脓皮病误治1例.未明确诊断先采用手术室间隔缺损(VSD)负压吸引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明确诊断后应用激素联合丙球冲击疗法治疗,病情好转。现分享成功的诊治经验,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炎类皮肤病,病情较严重,常伴全身中毒症状和器官受累,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死亡率较高。早期常因误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从而加重病情的进展,甚至影响预后。现报告应用激素联合湿性疗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分享成功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9.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1930年由Brunsting首先描述,是一种皮肤反复发生慢性、顽固性、潜行性和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明显.  相似文献   

20.
坏疽性脓皮病(P G)是一种中性粒细胞浸润性皮病,主要以下肢皮肤毁损性坏死和非感染性溃疡为特征,在日本,被认为是Takayasu动脉炎的一种并发症,但是这种关联在北美和欧洲患者并不常见。文章报道1例与Takayasu动脉炎相关的P G患者,经系统的环孢霉素治疗后治愈。作者对文献报道的35例伴随Takayasu动脉炎的PG患者与106例单纯PG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种关联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而伴随Takaya-su动脉炎的PG患者的皮损面积更大。坏疽性脓皮病伴随Takayasu动脉炎@Ujiie H. @Sawamura D.$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Hokkaido Uni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