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构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的细胞筛选模型,检测灰兜巴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对PPARγ的激活效率。为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天然PPARγ激动剂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3000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pBIND-PPARγ-LBD与报告质粒pGL4.35共同转入293T细胞中,同时在293T细胞中只转染pGL4.35报告质粒作为阴性对照,以PPARγ激动剂人工合成配体吡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计算灰兜巴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对PPARγ的激活作用。所有结果均使用Origin2021软件分析计算,样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阳性对照组加入0.75μmol/L的吡格列酮后荧光强度较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增加1.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加入吡格列酮后未见荧光素酶被激活;共转染细胞组加入不同浓度(400、200μg/mL和100μg/mL)灰兜巴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后,荧光素酶激活程度各不相同,其中400μg/mL的正己烷、正丁醇、水提醇沉上清、水提醇沉部分的激活能力相当于空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的新生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制备H2O2200μmol·L-1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0.1,1及10μmol·L-1)、吡格列酮(10μmol.L-1)+GW9662(10μmol·L-1)组、维拉帕米1μmol.L-1组。MTT法测心肌细胞的活力;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心肌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以Fura-2/AM为荧光探针,观察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结果H2O2200μmo.lL-1作用于心肌细胞12h能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吡格列酮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受损心肌细胞的活力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吡格列酮10μmol·L-1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与维拉帕米1μmol·L-1有相似的抑制作用,二者都可以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由H2O2诱导的升高的[Ca2+]i静息水平及频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受体特异性拮抗剂GW966210μmol.L-1能拮抗吡格列酮的部分抑制作用,但不影响吡格列酮对[Ca2+]i的瞬变作用。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氧化和减少细胞内钙超载有关,其抑制作用部分是通过PPARγ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吡格列酮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22.5 mmol·L~(-1))环境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吡格列酮2.5、5、10μmol·L~(-1)组,干预24、48 h。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ALP)分泌水平,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和骨形态蛋白2(BMP-2)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PARγ、Runx2的表达与骨钙素、ALP、BMP-2的相关性。结果在相同干预时限,吡格列酮各组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活性、骨钙素和ALP的分泌水平、Runx2 mRNA和BMP-2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凋亡率和PPARγ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随吡格列酮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活性、骨钙素和ALP的分泌、Runx2 mRNA和BMP-2 mRNA的表达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和PPARγmRNA的表达增高(P<0.05)。与干预24 h相比,干预48 h时相同浓度吡格列酮组细胞增殖活性,骨钙素和ALP的分泌水平,PPARγ、Runx2、BMP-2 mRNA的表达或无变化或略增加。结论高糖环境下吡格列酮对成骨细胞有损害作用,促进PPARγ表达、抑制Runx2的表达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衍生物CQMUHS-03对3T3-L1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影响,为CQMUHS-03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细胞,于24、48、72h,MTT法检测CQMUHS-03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2)建立3T3-L1细胞诱导分化模型,药物处理后经油红O染色,拍照后并测定570 nm处光密度值以确定有效药物干预浓度。(3)Western blot测定药物对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4)Real-time PCR分析PPARγ基因表达。结果(1)经24、48、72 h MTT检测,1×10-6mol·L-1浓度以下的CQMUHS-03对3T3-L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弱,IC50为3.33×10-4mol·L-1,高于吡格列酮(2.91×10-4mol·L-1)。(2)油红O染色测定结果显示吡格列酮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而CQMUHS-03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促进作用不明显。(3)Real-time PCR检测显示诱导分化8 d,吡格列酮组PPARγmRNA表达上调5.12倍,CQMUHS-03组PPARγmRNA表达上调2.29倍。(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QMUHS-03使PPARγ的表达增高。结论吡格列酮衍生物CQMUHS-03对3T3-L1细胞抑制增殖作用弱于吡格列酮,对细胞分化无明显促进作用,能上调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调节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核转运蛋白G1(ABCG1)、肝X受体α(LX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体外培养RAW 264.7巨噬细胞,用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孵育48 h诱导成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并在光镜下鉴定泡沫细胞形态及变化。(2)以不同浓度吡格列酮(0、5、10、20、30μmol/L)作用泡沫细胞24 h后,酶法检测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含量。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测定ABCG1、LXRα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显著减少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并呈浓度依赖性增加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G1、LXR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减少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含量可能是通过上ABCG1、LXR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抗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myloid-β,Aβ25-35)所致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培养7d大鼠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Aβ组加入Aβ25-35(20μmol.L-1)作用24h;吡格列酮组和各种阻断剂组,先加入吡格列酮(0.1、1、10μmol.L-1)或各种阻断剂作用1h,然后加入Aβ25-35(20μmol.L-1)作用24h;正常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活性的caspase-3细胞内定位;Westernblot检测活性的caspase-3表达水平;Griess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神经元经NSE和NF200免疫荧光鉴定,其阳性率可达90%以上。Aβ25-35(20μmol.L-1)可使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同时神经元培养液中的NO含量也明显增加。吡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β25-35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抑制caspase-3表达的增加,吡格列酮还可明显抑制Aβ25-35诱导的神经元培养液中NO含量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GW9662(10μmol.L-1)能明显对抗吡格列酮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活性的caspase-3表达增加、NO增加的抑制作用。SP600125(5μmol.L-1)、SB203580(20μmol.L-1)和SMT(1mmol.L-1)可明显对抗Aβ25-35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及培养液中NO含量增加。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明显的抑制Aβ25-35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受体、抑制JNK信号传导通路和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PPARγ依赖途径发挥上述药理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于体外培养HepG2细胞,以MTT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情况,以3H-TdR参入实验检测细胞DNA合成速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同时观察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和(或)瞬时转染pSG5-PPARγ真核表达质粒对吡格列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将PPARγ小干扰RNA(pGCsi-PPARγ)表达质粒稳定转染HepG2细胞,观察PPARγ沉默后吡格列酮对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吡格列酮作用于HepG2细胞后,导致HepG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DNA合成速率减慢,并诱导细胞凋亡,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在此过程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变化;GW9662部分拮抗吡格列酮的增殖抑制作用,但转染pSG5-PPARγ真核表达质粒可以逆转GW9662的作用;吡格列酮在高浓度(20μmol.L-1)时对pGCsi-PPARγ表达质粒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仍表现出增殖抑制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具有潜在的抗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细胞G0/G1期的停滞有关,PPARγ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参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干预对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产生Jagged1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将不同梯度浓度吡格列酮(0.01,0.1,1.0,10.0μm)和转化生长因子β1(10 ng/ml)共刺激星形胶质细胞6 h,提取细胞RNA。结果吡格列酮呈浓度依存性抑制LP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中Jagged1的mRNA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抑制星形胶质细胞Jagged1的产生,Jagged1/Notch通路的激活可能随之减弱,有利于多发性硬化的髓鞘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荆眦格列酮干预对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产生Jaggedl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将不同梯度浓度毗格列酮(0.01,0.1,1.0,10.0μm)和转化生长因子β1(10 ng/ml)共刺激星形胶质细胞6h,提取细胞RNA.结果 吡格列酮呈浓度依存性抑制LP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中Jaggedl的mRNA表达(P<0.05).结论 吡格列酮抑制星形胶质细胞Jaggedl的产生,Jaggedl/Notch通路的激活可能随之减弱,有利于多发性硬化的髓鞘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取培养7d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先给予相应的处理30min~1h后,再加LPS10mg.L-1处理4~24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1(JNK1)细胞内定位;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活性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JNK1水平;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可使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100.0±10.9)%vs(72.3±2.1)%;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11.5±4.2)%vs(39.5±8.2)%;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JNK1水平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明显增加。吡格列酮0.01,0.1和1μmo.lL-1可明显对抗LPS引起的培养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吡格列酮0.1和1μmol.L-1也可明显对抗LPS引起的培养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率、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磷酸化JNK1水平和NO含量增加。LPS+吡格列酮(1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为(97.8±9.7)%,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0.6±5.0)%,NO含量为(6.8±1.3)μmol.L-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阻断剂GW9662不能去除吡格列酮对LPS引起的神经元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在LPS+吡格列酮(1μmol.L-1)+GW9662(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为(90.7±6.9)%,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3.4±4.1)%,NO含量为(5.8±0.7)μmol.L-1。GW966210μmol.L-1对LPS引起的细胞存活率降低没有影响。与LPS组相比,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5μmol.L-1可明显对抗LPS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72.3±2.1)%vs(109.8±11.8)%;凋亡细胞百分率降低,(39.5±8.2)%vs(19.1±4.8)%;NO含量降低,(21.1±5.0)μmol.L-1vs(4.0±1.3)μmol.L-1。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抑制LPS引起的皮质神经元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JN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与PPARγ激活无关。  相似文献   

11.
杜晚林  杜媛  李克勤  陈江平  张仕强  陈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26-2727,2730
目的探讨在人前列腺癌株DU145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激动剂曲格列酮对核受体结合蛋白1(NRBP1)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曲格列酮(浓度分别为0.5、5.0、10.0μmol/L)作用24 h后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在DU145细胞中用PPARγ的特异性激动剂曲格列酮处理24 h后,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检测NRBP1的表达。结果曲格列酮各浓度实验组对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无影响(P>0.05)。曲格列酮作用于DU145细胞后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对NRBP1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PPARγ在DU145细胞中可抑制NRB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ELISA方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Griess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经GFAP免疫荧光鉴定,其阳性率可达95%以上。LPS组能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及NO。吡格列酮能明显抑制LPS引起的这些作用,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阻断剂GW9662能明显对抗吡格列酮对LPS引起的IL-1β、IL-6、TNF-α及NO增加的抑制作用。与LPS组相比,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5μmol·L-1)亦能有效对抗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IL-1β、IL-6、TNF-α及NO分泌的增加;特异性iNOS抑制剂SMT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NO分泌增加。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抑制JN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吡格列酮对高浓度葡萄糖与去甲肾上腺素共同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推测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性心肌肥大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分组给药后,用显微镜目镜计数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用Lowry’s法测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用[3H]leucine标记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心肌细胞的体积。结果吡格列酮在1~10μmol·L-1浓度对25.5mmol·L-1高糖与1μmol·L-1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蛋白含量、蛋白合成及体积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肥大的效果比1μmol·L-1维拉帕米更为显著;同时观察到10μmol·L-1吡格列酮同1μmol·L-1维拉帕米一样有抑制心肌细胞搏动的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抑制高糖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PAR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谷氨酸所致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乳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d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加入0.1%二甲亚砜;谷氨酸损伤组,加入谷氨酸100μmol·L-1作用2h或24h;吡格列酮组,先分别加入吡格列酮0.01,0.1和1μmol·L-1作用1h,然后加入谷氨酸;谷氨酸+吡格列酮+GW9662组,先加入GW966210μmol·L-1作用30min,然后加入吡格列酮1μmol·L-1,作用1h后加入谷氨酸。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蛋白、钙蛋白酶Ⅰ蛋白和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1(JNK1)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钙蛋白酶Ⅰ及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ATF2)表达。结果谷氨酸作用24h可使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从对照组的(100.0±15.4)%降低至(71.5±6.1)%;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增加,从对照组的(8.7±1.3)%增加至(35.4±6.9)%;磷酸化JNK1、钙蛋白酶Ⅰ蛋白和磷酸化ATF2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吡格列酮0.1及1μmol·L-1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1.1±4.7)%和(96.6±3.4)%;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5.5±3.8)%和(9.2±0.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阻断剂GW9662不能拮抗吡格列酮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谷氨酸+吡格列酮+GW9662组细胞存活率为(91.3±6.7)%,细胞凋亡百分率为(10.2±1.8)%。单独应用GW966210μmol·L-1对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百分率没有影响。吡格列酮也可抑制谷氨酸引起的磷酸化JNK1、磷酸化ATF2、钙蛋白酶Ⅰ表达增多及Bcl-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吡格列酮抑制磷酸化JNK1和钙蛋白酶Ⅰ表达,以及增强Bcl-2蛋白表达有关,与PPARγ激活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大鼠胸主动壁脉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 mRNA表达及核因子(NF)-κB活性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基础组(C)、高脂组(HL)、吡格列酮组(PI),每组8只。基础组饲基础饲料,其他两组饲高脂饲料。在饲喂饲料的同时,各组灌胃给相应干预剂。在0、3、6周尾静脉采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6周末留取胸主动脉组织。酶法测TG、TC、HDL-C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PPARγ 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测NF-κB活性。结果①HL组与C组相比,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5),PI组较HL组明显降低(P<0.05),PI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L组胸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较C组降低(P<0.05),NF-κB活性明显升高。③PI组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较HL组明显升高(P<0.05),NF-κB活性明显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低血清TG、TC的作用;吡格列酮能通过上调高脂状态下大鼠胸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抑制NF-κB激活。  相似文献   

16.
《药品评价》2011,(3):43-43
答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为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其作用机理均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从而增加肝脏以外的组织,如脂肪和肌肉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由于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的分子结构不同,吡格列酮高选择性地作用于PPAR-γ,因此它们在心血管的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注30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3mg·kg~(-1),n=7)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再灌注2h组,再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以及吡格列酮0.3mg·kg~(-1)(n=6)、1mg·kg~(-1)(n=7)和3mg·kg~(-1)(n=6)组,共5组,免疫组化检测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和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γ)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necrosis,nec)与缺血区面积(area at risk,aar)之比减少28%(P<0.01),nec与左室面积(left ventricular,lv)之比减少32%(P<0.01);吡格列酮作用后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的 dp/dt_(max)以及反映舒张功能指标的-dp/dt_(max)明显改善(P<0.05~0.001)。吡格列酮0.3、1、3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MP-2蛋白质和mRNA表达,增加PPARγ蛋白质和mRNA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抑制MMP-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葛相栓  刘小玲  王慧超  李君芳 《安徽医药》2019,23(10):1921-192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结肠炎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 SASP)药物治疗组( 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及高剂量治疗组(其中 SASP组与吡格列酮组为干预组)每组 8只。模型组及干预组经肛灌入 5%三硝基苯磺酸( TNBS)/乙醇 5 mL/kg,对照组灌入 0.85%氯化钠 5 mL/kg,造模后第 1天干,预组给予 SASP及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 0.85%氯化钠 10 mL/kg灌胃,统计炎症活动指数( DAI)、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组织学损伤指数( TDI)的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及核因子 ?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 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DAI值分别为( 3.13±0.83)、(1.50±0.53)、(2.25±0.71)、(1.63±0.52)、(2.25±0.46),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低于模型组, P值分别是 0.000、0.010、0.000、 0.010;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 SASP组比较, P值分别是 0.020、0.690、0.020;(2)模型组、 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CMDI分别是( 2.63±0.52)、(1.13±0.83)、(1.38±0.52)、(1.13±0.83)、(1.63±0.84)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低于模型组, P值分别是 0.000、0.001、0.000、0.005。吡格列酮低、中、量治疗组与 SASP组比较, P值分别是 0.456、1.000、0.140;(3)模型组、 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TDI分别是( 9.50±1.93)、(4.63±1.19)、(5.00± 高剂,1.31)、(4.75±1.04)、(4.00±0.76),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 P=0.000,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 SASP药物组比较, P值分别是 0.568、0.849、0.568;(4)对照组、模型组、 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PPAR? γ值分别是( 46.62±3.07)、(27.24±2.71)、(39.79±1.39)、(34.62±2.26)、(40.13±2.23)、(36.22±2.11)。模型组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000;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PPAR?γ表达高于模型组,均 P=0.000,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 SASP组相比较, P值分别是 0.000、0.773、0.004;(5)对照组、模型组、 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NF?κB p65值分别是(17.48±0.84)、(33.74±1.56)、(22.18±2.08)、(19.28±1.32)、(21.46±1.76)、(22.13±1.58)模型组表达高于对照组, P=0.000;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表达低于模型组,均 P=0.000。吡格列酮低、中、量治疗组与 SASP组相比较, P值分别是 0.001、0.370、0.952;(6)对照组、模型组、 SASP组、吡格列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PPAR?γ与 NF?κB p65的表达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851、-0.875、-0.771、-0.776、-0.766、-0.910,P值分别是 0.007、0.004、0.025、0.024、0.027、0.000。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 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大鼠的症状, DAI、CMDI及 TDI降低,而 PPAR?γ、NF?κB p65升高,其治疗效果与 SASP相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吡格列酮作为 PPAR?γ的人工配体,通过增加 PPAR?γ的表达,抑制 NF?κB p65的表达,减轻结高剂,肠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许学芬  吴晓冬 《中国药房》2009,(31):2421-242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脂肪组织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高胆固醇饮食8周的大鼠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n=15)和吡格列酮组(n=15),前者继续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后者在此基础上加吡格列酮3mg.kg-1.d-1,连续4周;另设喂普通饲料12周的对照组(n=15)。处死大鼠并检测血脂、血清TNF-α水平及其mRNA表达等指标。另取正常脂肪细胞加入脂多糖和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1)中,测定脂肪组织细胞中的TNF-α水平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高胆固醇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水平及减弱其mRNA表达,但对血糖和血脂水平几乎无影响。上述吡格列酮各浓度组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脂多糖诱导TNF-α分泌及其mRNA表达。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关于瑞格列奈对吡格列酮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20名健康受试者高脂饮食后随机交叉口服单独吡格列酮30mg和吡格列酮30mg联合瑞格列奈0.5mg,清洗周期为2周。按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HPLC-MS法测定吡格列酮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M-Ⅳ、M-Ⅲ的血药浓度。结果给药吡格列酮15mg联合瑞格列奈药0.5mg(观察组)后,抗糖尿病药吡格列酮(PIO)、羟基吡格列酮(M-Ⅳ)、酮基吡格列酮(M-Ⅲ)的tmax(h)分别为(2.0±1.4)、(40.2±29.9)、(13.2±1.4);AUC0-324[μg/(L h)]分别为(6.42±2.28)、(13.08±5.41)、(6.01±2.91);Cmax(μg/L)分别为(641.03±198.87)、(301.16±102.21)、(141.09±80.31)。与吡格列酮单药给药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吡格列酮单药和吡格列酮与瑞格列奈片联合给药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基本相近。结论瑞格列奈对吡格列酮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基本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