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重新制订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采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地及市场药材商品调查,梳理当前市场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现状,提炼牡丹皮商品分级的规律及核心要素,针对这些划分要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所收集的多批次样品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对牡丹皮质量影响较小,直径与多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分布于皮部的芍药苷等小分子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但幅度有限。结论:通过揭示不同划分要素所致的牡丹皮药材内在质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即按产地划分为"凤丹皮"与"其他产区"两个规格,其他产区又根据去皮与否划分为"刮丹皮"和"连丹皮"两个规格,各规格项下又按照直径和长度分为不同等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黄芪、丹参等6种根及根茎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黄芪、丹参、天麻、远志、甘草、当归6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总结了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依据。结论:根及根茎类药材主要依据其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期、野生程度、加工方法等划分规格,依据外观大小(包括直径、长度、个数/kg)划分等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枸杞子、枳壳、栀子、柏子仁等6种果实及种子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枸杞子、枳壳、栀子、柏子仁、桃仁、酸枣仁6种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总结了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依据。结论: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在共性划分(基原、产地、部位)规格基础上,主要按照直径(圆球形)、单位质量内个体数、饱满度、色泽、均匀度、破碎率等划分等级。  相似文献   

4.
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为规范太子参商品市场秩序,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对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太子参药材的9个外观性状量化指标进行测量,并结合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指标验证商品药材等级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运用,制定出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上中部直径、单个重量、50 g块根数3个指标,并划分大选、中选、小选、大统、小统5个等级。相关性分析认为,块根长度不宜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分级指标,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太子参商品等级有关系。结论:以上中部直径、单个质量、50 g块根数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量化指标,以太子参多糖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分为5级,各等级与市场上太子参药材等级现状及其内在品质相一致,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动物类、矿物类、菌类及其他类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鹿茸、水蛭、灵芝等7种动物类、矿物类、菌类及其他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鹿茸、水蛭、紫石英、琥珀、茯苓、灵芝、五倍子7种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总结了动物类、矿物类、菌类及其他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依据。结论:动物类药材等级分类在共性划分(基原、产地、部位)规格基础上,主要按照个体大小与完整度、净度(蜈蚣、全蝎)等划分等级。矿物类药材等级分类在共性划分(基原、产地)基础上,主要按照净度、含杂率等划分。菌类药材来源多样,规格等级划分不一。  相似文献   

6.
陈洁  殷莉丽  何金晓  敬勇  李敏 《中草药》2020,51(23):6112-6118
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评价郁金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实现药材“按质论价”的基础,对规范郁金市场交易以及保障郁金临床疗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历史沿革进行本草考证,并对其标准现状进行梳理,同时走访调查郁金市场现状以及产地现状。本草整理发现,传统上主要以产地指标与形状、颜色等性状指标来划分郁金规格等级及评价药材质量优劣;《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和《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225种)》中主要以传统性状指标对郁金进行等级划分,分级指标单一;郁金目前处于市场自发分级状态,市场等级划分不统一;产地郁金均以统货销往各大药材市场和药厂,产地无分级。因此,基于本次规格等级考证与调查结果,提出完善与提升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促进药材优质优价交易体系的形成,同时为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整理分析有关丹参药材及其饮片规格等级的文献,对丹参规格等级资料及其质量评价现状进行总结。丹参药材分为野生品和栽培品两种规格,野生品为统货,不作分级,栽培品分为两个等级。丹参饮片有统片和选片两种规格,丹参片分为三个等级,酒丹参尚无等级划分标准。丹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其外观性状呈相关性,丹酚酸B含量可作为生丹参等级划分指标。倡导通过传统经验鉴别指标与现代化学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新的、科学的、有数据支持的丹参商品规格等级。  相似文献   

8.
西洋参商品规格等级市场调查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8)
目的:对国内外市场上西洋参商品进行调查,明确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现状。方法:通过调查美国、加拿大、广州清平、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及黑龙江、吉林、山东和北京产地的西洋参,归纳整理目前市场上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情况。结果:调研发现西洋参的规格等级没有统一规范,市场上主要依据生境(野生或栽培)、加工方法、产地、外观性状等划分规格,根据单支重量等划分等级。目前市场上西洋参商品的规格等级划分标准与药材内在品质关联性不大。结论:建议根据体现西洋参内在质量的药用物质基础化学成分或化学成分群结合感官指标并以标准在市场上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来指导制定西洋参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该文可为西洋参鉴别、质量评价与市场销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比研究市售及不同产地35批薄荷药材挥发油指纹图谱、挥发油及6种共有萜类成分含量的差异,为从化学成分角度制定薄荷药材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提供实验依据.采用GC-MS分析了薄荷药材的化学成分;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建立了薄荷药材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似度、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分析了薄荷药材中挥发油量与6种共有萜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不同产地、来源薄荷药材的化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划分为L-薄荷醇型、胡薄荷酮型、香芹酮型、L-薄荷酮型4个化学类型,但其与产地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薄荷药材的指纹图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药材的不同化学类型,但不能有效判断不同薄荷药材的产地来源;挥发油含量与6个共有萜类成分总含量及L-薄荷醇含量呈正相关.初步建议以薄荷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及6个共有萜类成分总含量或L-薄荷醇含量作为薄荷药材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的标准之一.该结果为从化学成分角度制定薄荷药材的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商洛丹参的道地性与饮片等级评价标准。方法 收集陕西省商洛市六县一区13批次及外省6批次丹参样品,根据丹参根的直径大小,将丹参样品分为3个规格。采用HPLC法测定19批次丹参药材及39批次不同规格丹参饮片8个水溶性成分和4个脂溶性成分含量,运用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系统、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19批次不同产地丹参药材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各成分含量对不同规格丹参饮片进行等级判别分析。结果 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及PCA分析显示来自商洛的13批次丹参分为一类,6批次外地丹参聚为一类,OPLS-DA分析共得到6个丹参差异性标志物。商洛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明显高于外省丹参,水溶性成分是外省丹参的1.5倍~2.5倍,脂溶性成分是外省丹参的3倍~6倍;不同规格丹参饮片水溶性成分含量与直径成正相关,脂溶性成分含量与直径成负相关。结论 商洛丹参具有道地性优势,不同规格饮片成分研究为丹参饮片等级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文献,经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功效分布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884篇,涉及中药495味,高频药物有黄芪、丹参、山药、茯苓、山萸肉、地黄等,按频次排序前50位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11类,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黄芪-丹参、黄芪-山药-丹参,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以补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可为临床辨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及浸出物含量与外观色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18批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对丹参药材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使用色差仪测定丹参粉末甲醇溶液的色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和色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浸出物含量越高,a*(红绿分量值)越大,外观红色越深,药材质量越好;有效成分含量越低,浸出物含量越低,a*越小,外观红色越浅,药材质量越差。结论:通过丹参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关联度分析,确立了一种可用于判断丹参质量的简便方法,验证了传统鉴别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及相关专利的申请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收录的授权专利为资料来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8建立数据库,对中药频次与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1.0和SPSS Modeler 15.0对高频中药(频次≥10)进行性味归经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度与网络分析。结果纳入专利100项,涉及中药186味,以葛根最为常见;高频中药15味,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多归脾、肝经;聚类分析得到7组中药组合;二项、三项和四项关联规则分别为6、24、2项,各项组合分别为6、16、2项;核心药物为葛根、五味子、丹参、甘草、山楂、枸杞子、黄芪、柴胡、姜黄和枳椇子。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化学性肝损伤常用补虚、解表、化瘀、活血、渗湿及利水药;临证多采用疏肝理气之剂,适当伍以柔润之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传统性状评价和现代内在质量分析相结合的丹参饮片等级评价标准。方法:测定18批丹参饮片的外观性状参数(厚度、质量)和内在指标成分(丹参酮类与和丹酚酸B)含量,计算相对质量常数,并假设所测样品的百分质量常数最大值为100%,数值≥80%列为一等,≥50%且<80%列为二等,<50%列为三等。结果:18批丹参饮片的相对质量常数范围349~884。依据百分质量常数,18批样品成功分为3个等级。一等丹参饮片的相对质量常数≥707,包括样品ds5,ds8,ds14,约占总样本数的17%;二等丹参饮片相对质量常数≥442且<707,约占总样本数的61%;其余的饮片样品为三等,其相对质量常数均<442。结论:以相对质量常数法对丹参饮片进行等级评价克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合理、科学地划分丹参饮片等级,可为其他饮片的等级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不同商品规格羌活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羌活商品等级的划分和羌活药材质量的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羌活药材商品状况,按照基原结合药材形态将羌活划分为蚕羌、条羌和大头羌3种商品规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DA),以乙腈-0.3%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不同商品规格羌活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通过SPSS 19.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分别建立了蚕羌、条羌和大头羌3种商品规格羌活药材的指纹图谱,从蚕羌中标定了22个共有峰,条羌中标定了23个共有峰,大头羌中标定了2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商品规格羌活质量较为稳定,不同商品规格羌活的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别不同商品规格的羌活,可为羌活商品等级的划分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中药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来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煎煮时间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并探究丹参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方法:在超声条件下,利用去离子水萃取试样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萃取液经C_(18)小柱净化,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亚硝酸和硝酸根离子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介于93.1%~105.9%,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测得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丹参中硝酸盐含量很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硝酸盐含量茎根叶。结论: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丹参中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参考文献与其他10多种常用中药材的硝酸根含量作比较得出丹参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其硝酸盐的累积与种类、品种及部位等内在因素和施肥、栽培措施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丹参、红花药对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参、红花药对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方剂39首,涉及中药280味,使用频率除丹参、红花外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当归、川芎、香附、白芍、桃仁/生地黄。经过聚类得到核心药物6组,分别为丹参-香附-红花,丹参-白芍-红花,丹参-当归-香附-红花,丹参-当归-白芍-红花,红花-丹参-白芍-当归,丹参-白芍-红花-当归。设支持度11(38.46%),置信度80%,共得到关联规则38组。提示丹参、红花常与活血、行气之品联用,主以妇科病、瘀血疼痛证、中风等为治疗病证。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录的含丹参成方制剂的提取方法分为水煎煮法、乙醇加热回流法、乙醇-水提取法三大类,通过列表分类进行工艺分析,揭示存在提取溶剂选择不当、提取时间过长、提取温度过高、提取次数过多等问题,不利于丹参制剂的产业化生产。选取一种高效低耗并适合产业化生产的丹参提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丹参制剂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丹参作为一种常见并可用于制备保健食品的大宗药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该文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食品网站公布的丹参保健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功效成分、保健功能及中药组方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5. 0中Apriori算法模块对丹参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进行探究。结果发现胶囊剂最为普遍(约占55. 34%),冲剂和饮料较为少见。保健功能方面以辅助降血脂、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增强免疫力和祛黄褐斑为主; 92例辅助降血脂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绞股蓝-葛根; 55例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葛根-五味子; 54例增强免疫力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黄芪-枸杞子; 46例祛黄褐斑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葡萄籽。具有不同保健功能的丹参保健食品在方剂配伍的选择上,基本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理论,可为精准、高效地研发此类保健食品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丹参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功能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和论证丹参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以利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全面梳理丹参在历代本草学中的流传情况,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丹参功用。同时,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在归类基础上提炼出丹参古代整体功用,进而与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比较分析,发现古今功能主治的异同,发掘丹参潜在功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加以论证。结果:古代本草学中丹参功效可概括为13类: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凉血消痈、清热泻火、和血调经、安胎、祛风除湿、止痛、理气、平肝息风、止痒和壮骨。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分布和构成显示其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痹病、痈疽疮疡、疥癣瘙痒、脚气、虚损等29类疾病,除与《中国药典》记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相吻合的功能主治外,丹参还应用于中风、痹病、骨痿、水肿、诸热、咳嗽、胎动不安等病证。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显示丹参具有保护脑组织、调节神经递质紊乱、促进成骨细胞分裂和增值、抑菌等作用。结论:通过古今比较,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佐证,确认平肝息风、止痉、利水消肿、壮骨、祛风除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止咳、安胎为丹参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