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如厕间所谓如厕间即是指上厕所的时刻,中老年人或有疾患者,大便往往不顺畅,在用力排解大便时,人体的腹内压会增大,血压会迅速上升,心率也相应加快,这一切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建议有冠心病等疾患的患者或者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当大  相似文献   

2.
"痞"病机为"阳气微弱,风冷入里",来源是少阳所传。张仲景对"心下痞"一证的治疗多从调理脾胃入手,代表处方有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桂枝人参汤。上焦和中焦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上焦的疾病可以通过中焦来治疗,所以张仲景对于胸部的"痞"一证,不管是用"瓜蒂散"吐,还是用"人参汤"温,或是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其药物治在脾胃无疑。张仲景对于"痞"一证的治疗围绕着太阳、少阳(肝)、脾、肾这一主线,使用药物调解肝脾肾三脏之气机,治疗重点为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3.
(五){痰热书巨肺,腑有热结与肺燥肠闭临床表现共间点临瑞声现不同点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身热潮热、喘促不宁、舌苔黄腻等热结于里证候为主三、重点类证对比简表(一)风热侵袭肺卫与风寒客表便秘咳嗽不爽、痰多、腹胀满等非热结于里症状为主┌───┬─────┬────────────────┐│熬 │l右床表现 │临床表现不同点 ││ │ 共同点 ├──┬──┬──┬──┬────┤│ │ │发热│恶寒│口渴│脉象│舌象 │├───┼─────┼──┼──┼──┼──┼────┤│风热侵│发热,恶 │重 │轻 │微 │浮 │舌边尖 …  相似文献   

4.
在张仲景的书中"痞""痞硬(硬满)""结胸"三症状是不同的,仲景定义"痞"为"不痛",典型的方证如第154条、第164条的小泻心汤方;"结胸"定义为"按之痛",典型方证如第135条、第137条的大陷胸汤证;而在临床中还有很多时候,患者症状介于"痞"和"结胸"之间,有疼痛但是比较轻微,既不属于完全不痛的"心下痞、气痞",又不属于疼痛明显的"结胸",张仲景将其称为"痞硬"或"硬满",两者意义相同,方证如第96条、第230条、第266条的柴胡汤证,第157条、第158条的生姜泻心汤证和甘草泻心汤证,第160条的旋复代赭汤证,第163条的桂枝人参汤证,第165条的大柴胡汤证,第166条的瓜蒂散证,第124条的抵当汤证。从仲景的行文可以看出三者关系为:痞→痞硬(硬满)→痞硬痛(结胸),由"但满不痛"到"痛不可近"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由此推断半夏泻心汤当有疼痛。  相似文献   

5.
王明炯  王文华  余钰 《河南中医》2019,39(10):1459-1462
厥阴病之渴乃胃热所致,此热乃虚热,"消渴"和"吐蛔"实非厥阴提纲的"必然证",而是"或然证"。小青龙汤证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致"寒水射肺"或"支乘于心",寒水射肺则"欲饮水",支乘于心则"恶水不欲饮",故小青龙汤证有"渴"与"不渴"。文蛤散证实乃水饮所致,此水在胸隔之间时,"渴"与"不渴"均可出现。五苓散证之渴的原因比较独特,是由"肺中、心下有水"和"脾虚客热"共同作用而致,仲景称之消渴。《伤寒论》中的口渴多为"阳明有热"和"水气内停"所致,亦有复杂情况,涉及此两个因素中的一个时患者反无口渴,与人体阳气的功能状态和涉及脏腑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6.
5.描写疾病的各种症状方面:头及精神症状:①沈沈:《灵枢·杂病》“头沈沈然”.沈,音义通沉。形容头昏沉沉的感觉。②员员:《素问·刺热》“头痛员员”、《灵枢·厥病》“贞贞头重而痛”(贞贞,《甲乙经》作“员员”).形容头晕眩的症状感觉(张志聪:“员员,周转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成效,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和老年发病特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基础上,专家组结合已有的救治工作经验,修订形成《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第二版)》以指导临床实践。在第二版专家共识中:(1)强调关注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注重区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的主次,及时开展多学科诊疗;(2)强调老年患者发病症状隐匿,细化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预警指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3)增订老年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中医治则和基础处方,建议重视急救中成药注射剂的选用;(4)修订老年患者高热不退的中医治疗方案;(5)增订老年患者神昏的中医治疗方案;(6)新增老年患者便秘虚证的中医治疗方案;(7)新增老年患者邪入膜原呈舌苔垢腻的中医治疗方案;(8)新增老年患者肺部影像学渗出加重的中成药注射剂治疗方案;(9)推荐老年痰黏难咯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10)根据老年患者虚损情况的不同推荐中医治疗方案;(11)单列合并心、脑、肾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中医药救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疫情进入高峰阶段和病原学检测工作的开展,儿童感染报告病例逐渐增多,为进一步明确中医临证思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二版)》,国内中医儿科专家及一线临床医生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及预防专家共识(第一版)》的中医治疗部分进行解读,并补充了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以期为儿科临证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生》2013,(6):62-63
前几天接到的一个电话,让我很高兴。打电话的初洁秋大夫,是哈医大二院周围血管病的资深专家,我们相识于十多年前。1992年10月,全国第一届蚂蚁应用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哈尔滨参会的有两家单位,一个是彭祖补品屋,另一个就是哈医大二院。通过这次会议,我认识了哈医大二院参会的初洁秋大夫和王大夫。十几年来,我们偶尔有些交往,但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大医院的  相似文献   

10.
在正确认识"太阳阳明"的脾约证后,再考麻子仁丸,成因当属胃虚热证,是由于胃虚弱,津液不足以上输至脾肺,因此脾受到约束,故津液偏渗下焦膀胱,出现小便数而大便硬。麻子仁丸中用麻子仁,具有平补胃气之功,杏仁有助肺气通利,以助脾气散精归肺,两药均是作用在脾气散精的前后脏腑。麻子仁丸不属于太阳阳明,但仍可称为脾约,从此角度反观《伤寒论》多个方证,可知不少下利或便结证,均可属于"脾约"之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古今相关文献,特别是近些年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共识意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病名、病机、诊断、证型、治疗目标、诊治流程6个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也应当使用"胃食管反流病"作为统一病名,正确理解反酸的发生机制尤为重要;建议发挥中医药试验性治疗及针灸穴位探查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临诊之时首分有无典型反流症状,再结合兼症、舌脉进行辨证;以"治反"为主要策略,以治病求本为治疗原则。同时,重新勾勒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流程图,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五十二病方》设"干骚(瘙)"专篇,全篇无一字症状描述,却有着详细的治疗记载。本文试通过古代字书、复旦大学对《五十二病方》的最新释读、早期传世古医籍等方面对其病名范围进行考证,认为此即身之极痒、搔无闲暇的一类皮肤病,并对其治疗特色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记叙用大承气汤急下之条文有六,后世谓之“阳明三急下证”与“少阴三急下证”。观六者其治虽同,但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则各有差异,实为异病同治之范例。分析其有关条文的实质内容,对学习和辨治急证方面有所启发。一、热灼肾水,急下救阴第320条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试问,《伤寒论》少阴病多属阳衰阴盛之候,本条仅言“得之二三日”,证只“口燥,咽干”,其实热何在,又何以“大承气汤急下”之?  相似文献   

14.
侯晓燕  黄金玲 《河南中医》2011,31(12):1340-1341
仲景临证使用下法时既非"下不厌迟",又非盲目早下,而是强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若表证未解,即使有可下之征,也不可单纯使用下法,否则易使病邪深陷于里,导致病情恶化,而应先解表后攻下或表里双解。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文献,探讨《黄帝内经》"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内涵,阐明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是《黄帝内经》标本缓急治则理论的具体体现,不论表里先后,正虚邪实,痼疾卒病,只要症状不甚危急,可标本兼顾;症状危急,则单独治标或治本。但也不是绝对的,亦有其局限性与不足,临床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6.
抱圆守一之导引术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能做到如《赤风髓》中所记载:站、行、住、卧不离这个就成了。《伤科宝鉴》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伤科历来集古拳师之妙。录3:指针、按摩术也,载在《内经》而其法失传,故后世鲜有深明其用者。解读:此句话有些令人费解,先讲载在《内经》内,继而又言其法失传,也就是说《内经》根本没有记载或所载极微,不足以论治,既言按摩术载在《内经》  相似文献   

17.
正去冬今春以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明显增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在总结9省市中医医疗救治经验基础上,于近日发布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共识(2014版)》。共识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基本符合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规律。中医药的救治实践证明,中医药早期、全程参与本病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对阻断病程发展、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积极作用。在患者早期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中医药应及时介入,可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字典》未收中医古籍字之音义(下)@沈澍农$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29~~  相似文献   

20.
"陷下则灸之"出自《灵枢·经脉》,是灸治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古今对"陷下"的认识主要有两类:脉的陷下和气的陷下。本文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结合上下文意、语境等,综合分析"陷下"的内涵,以期能准确理解经典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