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旨在预防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60例未出现静脉炎、导管移位脱出、导管断裂等PICC置管并发症;1例出现静脉炎,内服阿司匹林药物、外用硫酸镁湿热敷后好转;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过尿激酶反复冲管后,恢复通畅;5例穿刺口处出现红肿,经消毒热敷后局部炎症消退。68例PICC置管患者治疗结束,拔管后穿刺处均愈合良好。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苏丽娟 《药物与人》2014,(12):184-184
目的:研究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护理的方法,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全方位的护理,60例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均顺利穿刺置管,治疗过程中,出现导管渗液1例、导管阻塞2例、导管脱位1例、静脉炎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结论:PICC置管化疗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快捷、安全有效的优点,通过围置管期的科学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并探究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肿瘤置入PICC导管感染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置入PICC导管未发生感染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置管处分泌物或脓液行细菌培养并检测,记录并分析患者资料,对影响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收集PICC导管感染80例患者标本共分离出8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构成比(52.50%)高于革兰阴性菌(25.50%)及真菌(22.5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穿刺次数、输入化疗药物、机体免疫功能、导管移动与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穿刺次数、输入化疗药物、机体免疫功能、导管移动是诱发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诱发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种因素可诱发导管感染,针对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可尽最大程度避免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98例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PICC置管术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8例患者中,5例发生穿刺点渗血,3例发生穿刺点感染,3例发生静脉炎,2例发生导管脱出,1例发生导管堵塞,1例发生血栓形成。选择头静脉进行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静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化疗进行PICC置管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在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相应护理方法。方法观察肿瘤患者经PICC置管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及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 68例患者中28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局部出血、静脉炎、感染、堵塞、导管脱出、皮肤过敏等。针对并发症出现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23例成功保留,5例失败,被迫放弃置管。结论护理人员加强操作技能,早期开展预防措施,正确处理相关问题,能有效减少PICC置管使用中的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预防措施,使患者置管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方法调查2009年1月-2012年9月医院行PICC置管患者85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85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感染率为7.1%,置管感染与年龄、血管条件、无菌操作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去除高危因素,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对控制医院感染、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患者安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的并发症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50例,通过回顾分析并总结相关的治疗过程,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合并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5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有3例患者导管顶端进入颈内静脉;4例患者出现了静脉炎;有2例因未到医院进行维护,出现了导管堵管;有3例患者出现了局部感染,其中:2例穿刺点局部皮肤红肿,并出现脓性分泌物,1例患者体温达到37.9℃,有明显的低热症状;有1例患者在PICC置管后1月出现局部湿疹。上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并发症得到缓解或者消失。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短期带管出院的影响.方法 通过口头讲解、示范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留置PICC短期带管出院的健康教育.结果 97例PICC置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为159 d,最短38 d,平均留置时间为138.0 d;无1例发生导管脱出及导管相关血栓形成;2例发生导管堵塞,及时回院处理后复通.5例患者针眼处皮肤发红、痛,其中1例发生静脉炎,沿导管走向的皮肤红、疼痛,经处理后局部炎症消失,静脉炎痊愈.结论 对留置PICC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感染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1月实施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925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PICC导管留置及导管维护情况、导管穿刺情况等临床资料及导管相关培养结果。对导管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87例导管血流感染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革兰阴性菌33株。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大肠埃希菌13株。留置导管时间(>180天)、体重指数(BMI)<20kg/m~2、导管单次穿刺次数>2次、应用肠内营养、使用激素、白细胞计数低(≤3.0×10~9/L)、糖尿病、静脉炎病史均为血流感染相关且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PICC导管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致病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规范PICC置管操作流程、建立PICC日常维护及评估制度、加强对置管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的5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顺利完成化疗,均未出现药物外渗等情况。导管留置时间在1~6个月之间,平均为(3.5±1.2)个月。在留置PICC导管后,患者主要出现了穿刺点感染、局部渗血等并发症。结论:早期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将患者的病痛减轻到最低限度。而正确的导管护理在PICC置管成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为临床PICC置管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肺癌化疗并行PICC置管患者124例,其中35例并发置管感染设为感染组,89例未并发置管感染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置管型号、化疗时间、换药频率、外周血像及置管经验等指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6个月、肘关节下置管、5F导管置管、化疗时间≥8个疗程、换药频率≥1周、外周血像异常和护理人员置管经验不足分别占39.3%、9.0%、4.5%、5.6%、20.2%、24.7%、2.2%;观察组患者分别占65.7%、48.6%、42.9%、60.0%、88.6%、82.9%、68.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相关因素较多;缩短置管时间、选择合适置管位置、提高置管操作熟练度、加强营养支持可降低PICC置管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围置管期的健康教育、导管护理在防止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在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实施PICC并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和导管护理的162例肿瘤患者情况,并对PICC相关并发症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49例,二次置管后成功16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3/162),其中静脉炎9例(5.56%),PICC相关性感染8例(4.93%),局部渗血2例(1.23%),导管堵塞2例(1.23%),导管移位和导管异位各1例(1.23%)。静脉炎发生率与管道的型号、留置时间呈相关性。PICC相关性感染与输液种类、留置时间、出院带管的时间呈相关性。结论置管不同时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全程的导管护理,有效地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对预防PICC导管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指导PICC置管。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PICC置管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PICC置管的感染情况,并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PICC置管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7.14%;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各1株;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数偏低、静脉炎以及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置管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引发PICC置管感染的因素较多,导致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出现率居高不下,掌握PICC置管患者感染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小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26-3127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科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的PICC管进行置管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显示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术可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注,防止化疗药物外渗,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进行PICC置管的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发生CRI发生率,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长、PICC置管时间、PICC穿刺次数、化疗次数、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培养及药敏结果等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置管后有27例发生CRI,感染率为15.98%。共分离培养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4.9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8个月、化疗次数≥7次、PICC穿刺≥3次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发生CR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发生CRI主要是以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CRI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以通过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效果及医疗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PICC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培训和管理制度、规范置管及维护流程、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加强置管后的监测及管理、重视居家维护,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总置管天数明显增加,由2009年总置管天数10 620 d升至2011年的15 778 d;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率从2009年1.12/千导管日、2010年的0.53/千导管日下降至2011年的0.06/千导管日(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多发性骨髓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67例,按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30.30%(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予以集束化管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医院170例PICC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 170例患者中导管局部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8%;引起PICC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有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换药频次、血像、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危险因素对感染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留置时间>化疗疗程>换药频次>血像>伴有糖尿病(x2 =46.28、45.52、37.04、25.23);而导管感染与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患者营养及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