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脐动脉S/D比值变化与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3例及无任何内外科合并症的初产妇60例,对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检测,比较两者胎儿脐动脉S/D比值以及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龄、胎儿体重低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D比值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儿脐动脉S/D比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胎儿脐动脉S/D比值与胎儿体重呈负相关(P<0.01)。结论: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异常的子宫-胎盘血流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 相似文献
3.
颜根喜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1,12(3):134-135
羊水过少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提示其围生儿预后不良,临床处理意见目前尚不统一。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本院羊水过少孕妇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6年1月~2000年6月本院共住院分娩13824例,羊水过少病例共459例,B超诊断为羊水过少463例,其中454例分娩后得到证实,9例羊水量大于300ml;另有5例羊水过少病人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脐带绕颈阴道试产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8例存在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做为观察组,同期86例健康无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阴道试产,观察并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病死等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99,P<0.05),脐带绕颈≥2周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绕颈1周者(χ2=16.883,P<0.01),脐带绕颈≥2周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2.554,P<0.01),脐带绕颈1周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756,P=0.385);②观察组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3.874,P=0.049<0.05;χ2=4.692,P=0.030<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脐带绕颈≥2周的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脐带绕颈1周者(χ2=24.233,P=0.000;χ2=28.524,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5);脐带绕颈1周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749和0.786,两组病死率均为0;脐带绕颈2周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4.492和30.631,均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9)。结论脐带绕颈≥2周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临床需谨慎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而绕颈1周者完全可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和分析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采用阴道分娩的57例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妇产科采用阴道分娩的58例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并分别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产程监测情况、分娩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比率为84.21%,转剖宫产的比率为15.79%,对照组分别为86.21%、13.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观察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第一产程(310.74±38.61)min、第二产程(30.30±4.18)min、第三产程(10.02±2.05)min,与对照组第一产程(301.52±33.58)min、第二产程(29.27±3.79)min、第三产程(9.52±1.84)min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124.46±17.52)ml、平均住院时间(7.31±1.47)d、Apgar评分(9.12±0.35),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120.13±16.74)ml、平均住院时间(6.98±1.50)d、Apgar评分(9.20±0.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适应症的前提下,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是切实可行的,适于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脐血流S/D比值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彩超诊断仪分析脐血流在监护胎儿宫内安危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3 020例妊娠28~42周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测定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分析异常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低值之比≥3)388例与正常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低值之比<3)2 632例胎儿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 异常组的脐绕颈、中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u值分别为7.46、3.58、3.45、4.12、3.46、2.96、6.89,均P<0.01;且两组分娩方式也有明显差异,u值分别为6.51、3.46、2.74,均P<0.01.结论 高危胎儿脐血流缓慢,影响胎儿-胎盘血供,表现为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低值之比异常,且直接影响其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与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与分娩方式、产前出血、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晚期阴道B超确定的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距离不同,分为A、B、C 3组,观察3组与分娩方式、产前出血、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A、B、C 3组剖宫产率分别为100%、90%、76.9%,产前出血率分别为90%、70%、61.5%(P<0.05),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5%、7.6%,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随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距离减少而显著增加,阴道分娩率随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距离增加而显著增加,产前出血随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距离减少而增加,F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血流S/D评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围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3例ICP产妇(ICP组)和46例正常产妇(对照组)围生儿结局进行观察。结果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胎儿窘迫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ICP组S/D值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其中与1min评分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5min评分无显著性(P<0.05)。结论脐血流S/D值对于预测ICP围生儿不良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及同期分娩40例健康孕妇围生儿的结局。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中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无论对孕产妇还是围生儿并发症均明显增高,及时诊断及处理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第二产程时间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间与分娩结局的关系,对提高产科质量、改善分娩结局有指导性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313例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第二产程时间1h,1~2h、2h分为Ⅰ组、Ⅱ组、Ⅲ组,统计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s评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室监护情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污染情况等。结果:①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室监护率依次是Ⅲ组Ⅱ组Ⅰ组;新生儿Apgar’s评分依次是Ⅰ组Ⅱ组Ⅲ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组阴道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8.52,P0.01);③羊水污染程度依次是Ⅲ组Ⅱ组Ⅰ组(χ2=29.61,P0.01)。结论: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母儿围产预后密切相关,严密观察产程进程,积极处理缩短第二产程,可望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幼保健》2020,(16)
目的对比分析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与全产程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产妇进行全产程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实施第一产程分娩镇痛,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用力屏气及胎头分娩出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应用宫缩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三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结束后即刻血压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降压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能缩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程时间,缓解疼痛症状,且不会对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宫颈羊膜腔灌注(AI)对单胎足月临产羊水过少及偏少孕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州福兴妇产医院收治的80例单胎足月临产羊水过少及偏少(超声检查提示羊水指数≤7.0 cm)孕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采用经宫腔AI治疗,协助孕妇进行阴道试产,试验组采用经宫颈AI治疗,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与围生儿结局。结果 试验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羊水Ⅲ度污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围生儿出生后1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乳酸水平、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宫颈AI可明显提高单胎足月临产羊水过少及偏少孕妇的羊水指数,缓解胎儿局部及脐带受压,减少胎儿宫内窘迫,降低羊水污染度,并能协调孕妇宫缩,促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于我院产科住院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体位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则采用自主体位。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和难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主体位分娩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的缩短产程,使难产率减低,并减少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胎心率基线异常对分娩方式选择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6例胎心率基线异常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胎心率基线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脐带与胎盘异常因素以及无应激试验(NST)类型。结果观察组脐带绕颈、脐带先露、羊水污染Ⅱ~Ⅲ度、胎盘早剥、球拍状胎盘和帆状胎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且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死胎和足月小样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NST可疑型、NST无反应型产妇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ST有反应型所占比例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心率基线异常减弱或消失提示存在胎儿窘迫或缺氧,应结合NST共同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死胎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不同产程期对分娩结局的不同影响。方法取本院产科2018年6月-2019年9月间接受产检且分娩产妇120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产妇的不同产程进行分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对应为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以及无镇痛自然分娩,每组产妇均为40例,通过数据对比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不同影响。结果通过研究对比数据得出,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在VAS评分上以及顺产率与产后出血量,甲组孕妇数据均优于乙、丙组孕妇评分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于分娩结局有着不同影响,其中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显著降低产妇疼痛感,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2 406例产检正常并选择阴道试产的单胎初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硬膜外镇痛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产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平均用时较对照组长,产后2 h平均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0.36%、29.18%,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发生率为1.37%、0.61%,羊水胎粪污染Ⅱ度、Ⅲ度发生率为0.30%、0.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时间,但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胎孕妇孕期增重的适宜范围。方法 描述母孕28~44周增重与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的关系,找出双胎孕期增重最佳范围。结果 双胎孕期增重不足16kg的占62.9%(892/1417),不足10kg的占21.2%(300/1417);双胎孕期增重16.0~24.0kg时死胎死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3.0%;随孕期增重的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率不断下降。结论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相关,双胎孕妇孕期增重应在16.0~24.0kg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幼保健》2021,(4)
目的探讨分娩球辅助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来天津市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232例初产妇,根据入院顺序及个人自愿原则,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26例。观察组采取分娩球辅助分娩,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分娩。评估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记录两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Z=12.175,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4.116、6.278,均P0.05),但两组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0,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22.64%)低于对照组(39.68%),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8,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3,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χ~2=5.921,P0.05)。结论分娩球辅助分娩有助于缩短初产妇的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并能够减轻初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超声测定脐带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与胎儿结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彩超测量脐带不同位置的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预测脐带过度扭转,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脐带因素致死率。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产妇184例,孕37~41周,以脐带起始段、中间段、入胎盘段三段来测量脐带螺旋距离及脐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分析,对胎儿出生后的脐带进行解剖测量,脐血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超声诊断脐带过度扭转和产后解剖诊断脐带过度扭转结果吻合率为91%;脐带扭转螺距值越小(<2.0)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3.0),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机会越大,新生儿1minApgar评分越低,脐血PH<7.2越多见。利用超声测量脐带三段螺距值可以早期诊断脐带螺旋程度,发现过度螺旋和螺旋不良,指导分娩方式,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死胎发生。结论彩超测量脐带不同部位的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对减少脐带因素导致围产儿的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