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磷酸化CaMKⅡ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方法将SD大鼠(6-8周龄)在手术显微镜下做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应脊髓节段(C7、C8)磷酸化CaMKⅡ在1、2、3d时间点及正常大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目标蛋白在1d时间点大鼠脊髓节段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定位。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检测不到磷酸化CaMKⅡ,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2d对应脊髓节段的磷酸化CaMKⅡ表达明显升高,撕脱伤后3d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d,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明显表达磷酸化CaMKⅡ,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也有表达。但强度较撕脱侧明显减弱。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导磷酸化CaMKⅡ在损伤节段1d时高表达,然而在3d时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宋法寰  赵修春  程骁  付饶  唐颖  周丽华 《解剖学研究》2012,34(3):176-179,242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磷酸化CaMKⅡ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方法将SD大鼠(6~8周龄)在手术显微镜下做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应脊髓节段(C7、C8)磷酸化CaMKⅡ在1、2、3 d时间点及正常大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目标蛋白在1 d时间点大鼠脊髓节段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定位。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检测不到磷酸化CaMKⅡ,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2 d对应脊髓节段的磷酸化CaMKⅡ表达明显升高,撕脱伤后3d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 d,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明显表达磷酸化CaMKⅡ,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也有表达,但强度较撕脱侧明显减弱。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导磷酸化CaMKⅡ在损伤节段1 d时高表达,然而在3 d时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brachial plexus root avulsion injury,BPRAI)脊髓前角iNOS、CGRP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进行BPRAI造模,撕脱大鼠右侧C5~7脊神经前根,后根剪断,术后3个治疗组予腹腔注射葛根素,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1·d-1,正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4周。采用尼氏染色、免疫荧光化学、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alpha motorneurons,α-MNs)的存活率,iNOS、CGRP、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第4周时,低、中、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抑制α-MNs丢失(P<0.05或P<0.01);中、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抑制iNOS表达(P<0.05);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促进CGRP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葛根素均可显著抑制p-Akt1/2/3表达(P<0.01)。 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BPRAI造模引起的α-MNs死亡,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能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促进CGRP蛋白的表达有关,并且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其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brachial plexus root avulsion injury,BPRAI)脊髓前角iNOS、CGRP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进行BPRAI造模,撕脱大鼠右侧C5~7脊神经前根,后根剪断,术后3个治疗组予腹腔注射葛根素,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1·d-1,正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4周。采用尼氏染色、免疫荧光化学、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alpha motorneurons,α-MNs)的存活率,iNOS、CGRP、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第4周时,低、中、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抑制α-MNs丢失(P<0.05或P<0.01);中、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抑制iNOS表达(P<0.05);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促进CGRP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葛根素均可显著抑制p-Akt1/2/3表达(P<0.01)。 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BPRAI造模引起的α-MNs死亡,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能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促进CGRP蛋白的表达有关,并且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其调控。  相似文献   

5.
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 mRNA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T1后根(Ⅱ组);C7前根撕脱+C5和C6之间作同侧脊髓半横断(Ⅲ组).术后2周按CBS评分标准检查动物神经缺失症状,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根据CBS评分标准,对照组计为0分,Ⅰ组计分较低、Ⅲ组计分最高.对照组C7神经元胞体和C7神经根中GAP-43 mRNA表达量相近,但三种损伤组术后2周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均上调,而神经根内表达却下调.结论:(1)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GAP-43 mRNA表达受突触前机制的调控;(2)臂丛损伤2周时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呈现高峰期,此时进行神经移位术将显著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臂丛损伤后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用大鼠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_7前根撕脱(A组);右C_7前根撕脱 同侧C_5~T_1后根离断(B组);有C_7前根撕脱 右C_5与C_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术后1、3、7和14d取C_7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脊髓前角和后角CGRP的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各损伤组脊髓前角CGRP表达在术后1~7d呈上升趋势,7d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脊髓后角CGRP表达在术后1~14d呈显著下降趋势。A组CGRP表达量最高,B组最低,C组居中。结论: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和后角表达及作用呈不一致性。前角CGRP可能参与神经损伤再生的修复机制;后角CGRP可能与伤害性刺激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方法: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断离(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C6间脊髓半横断(C组)。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术后14 d时 C7前角GAP-43 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1、 3、 7、14 d脊髓前角GAP-43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7前角GAP-43 mRNA呈低表达,损伤组GAP-43 mRNA表达显著上调。损伤组术后1 d、3 d时均未见C7前角 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术后7 d各损伤组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14 d时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达到高峰。3组间比较,C组表达量最高,B组最低,A组居中。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运动神经元GAP-4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GAP-43合成增加是神经元蛋白重组所致,与轴索再生和神经功能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电针疗法干预大鼠臂丛神经撕脱伤模型,探索电针疗法对臂丛根性撕脱伤脊髓后角及中央管n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共40只,行臂丛神经根性撕脱手术,随机分为撕脱伤组(AV组)和撕脱伤加电针治疗组(AV+EA组),AV+EA组动物隔日接受大椎(DU4)和手三里(LI10)电针治疗直至处死,每次治疗的输出脉冲波形为非对称双向疏密波,以20 Hz频率不间断治疗15 min。动物存活1周、2周、3周、6周处死,选取C7节段脊髓,行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和中性红复染。结果脊髓后角,在AV组n NOS的微量表达;在AV+EA组2~3周n NOS在健侧的表达比伤侧增多,至6周脊髓后角n NOS阳性神经元表达AV组损伤侧;AV+EA组n 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与同时期的AV组。结论电针疗法导致脊髓后角及中央管n NOS阳性神经元的时空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使用小动物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诊断大鼠神经根撕脱导致的脊髓损伤的程度。方法对正常SD大鼠,通过尾静脉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8F-FDG,筛选最优注射方式及剂量;随后,建立SD大鼠右侧全臂丛根性撕脱模型(BPRA组)并以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对术后2周大鼠进行18F-FDG-micro-PET-CT成像检测,计算脊髓节段每克组织放射性占注入量的百分比(%ID/g),比较BPRA和假手术组大鼠C5~T1脊髓组织18F-FDG摄取差异。结果尾静脉注射1μCi/g的示踪剂18F-FDG,40 min后进行micro-PET-CT扫描其效果最佳;假手术组大鼠下颈段脊髓节段18F-FDG摄取均匀,而右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2周,BPRA模型组颈段脊髓18F-FDG摄取高亮范围增大,脊髓C5~C8、T1节段18F-FDG摄取率(%ID/g)为0.69±0.04与假手术组(0.60±0.02)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8F-FDG 1μCi/g联合micro-PET-CT成像技术能够监测臂丛撕脱伤后在体的脊髓组织的病理反应所引起的局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代谢变化,为该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工具及临床病程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分别以45℃预处理热处理15 min,再置于42℃维持20min,置室温恢复24 h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脊髓C5~C8节段神经根撕脱术;对照组仅施行臂丛神经根撕脱术,两组分别于术后12 h、1 d、3 d、5 d、7 d处死动物.各组取C5~C8节段脊髓,行Hsp27免疫组化、NADPH-d组化染色,结合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实验组在12 h即有NOS大量表达,之后迅速同落;对照组伤后第5天开始大量出现NOS阳性.②两组Hsp27表达高峰均在热休克后1 d,且实验组强于对照组.结论:臂丛神经根撕脱伤后Hsp27可能通过抑制NOS神经元来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龙菊  张小勤  谢瑶  袁群芳  李峰 《解剖学研究》2007,29(3):178-180,F0003
目的探讨大鼠臂丛损伤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其中对照组6只,损伤组18只。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离断(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术后14d取C7节段脊髓,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术后2周A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最高,B组居中,C组最低。3个臂丛损伤组C7前角均可见凋亡特征性改变:运动神经元内核染色质聚集靠边,核固缩、碎裂、核膜皱褶并内陷,并有染色质团块形成的凋亡小体。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内细胞器密集,线粒体轻度肿胀,核周粗面内质网减少,游离核糖体增多,胞浆内可见较多的空泡。神经元胞体周围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呈轻度肿胀,髓鞘的板层结构消失。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途径中存在凋亡和坏死两种机制,运动神经元可形成凋亡小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EGb761对脊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对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80只, 行脊髓C5-T1神经根撕脱术后, 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1mLEGb761, 25m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1周、2周、4周和6周分别处死动物, 取脊髓C7节段行NADPH-d组化和中性红染色, 计数各组动物损伤侧前角NOS阳性和中性红阳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 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结果:脊神经根撕脱后受损运动神经元NOS表达从1周开始, 2周达高峰, 4周-6周逐渐下降。运动神经元死亡以4周-6周最明显。EGb761能减少以上各时点NOS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 提高各时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结论:EGb761能下调运动神经元NOS基因表达, 提高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Nogo-A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对照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大剂量MP组,损伤大鼠Tg-T10节段,分别于术后3、7、14d取受损节段大鼠脊髓,运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时相点Nogo-A表达量及其变化,并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受损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损伤后对照组与MP组各个时相点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d时最高,后逐渐下降,但14d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其中大剂量MP组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MP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Nogo-A是SCI后脊髓神经纤维再生的主要抑制因子,大剂量MP对Nogo-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Wistar大白鼠,取右下颌骨向下至胸大肌中部皮肤切口,显露胸大肌,分别切断胸大肌、胸小肌;暴露井剪断右锁骨,镜下解剖分离臂丛神经并紧贴近端根部将颈5至颈8剪断,造成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实验组用颈3、颈4神经修复臂丛中已损伤的颈5、颈6神经,对照组不做修复;用电生理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神经肌肉组织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病理检查发现,实验组中肌皮神经可见少量神经纤维长入,肱二共肌萎缩轻,失神经组之肌皮神经可见神经纤维变性、崩解、吸收,肱二头肌萎缩明显,电生理检查显示实验组与失神经组之诱发电位峰值电压与刺激电流比值及潜伏期时间与刺激电流强度之比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实验模型操作简单,科学,合理。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术的大鼠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合理的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术的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前入路,将C6神经根从脊髓上撕脱,咬除同侧C5椎体下外部分,显露脊髓;切断肌皮神经,切取长约30mm尺神经桥接肌皮神经与脊髓间的缺损,并将神经近端植入脊髓。术后观察手术侧前后肢的一般情况;6个月后,观察神经的解剖与组织学的连续性。结果:大鼠存活良好,手术侧前肢无坏死、溃疡、脱落,后肢无瘫痪;从脊髓到肱二头肌,神经的连续性完整;组织学检查见桥接神经段内有神经纤维再生。结论:该模型显露脊髓和切取桥接用神经方便,再植位置准确,便于直接观察神经根再植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的脊髓损伤并发症,较好模拟了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前根的回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