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泻心汤及其拆方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泻心汤及其各拆方的抗内毒素活性。方法:采用试管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分别测定泻心汤及其拆方和含药血清体外抗内毒素活性;采用内毒素发热大鼠模型观察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强度。结果:单味药中大黄的抗内毒素活性最强,药对中大黄-黄芩的活性最强,二者的活性均优于泻心汤全方。结论:泻心汤组方中发挥抗内毒素作用的关键药味是大黄,其次是黄芩,大黄-黄芩为泻心汤抗内毒素有效药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金莲花汤主要成分的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活性进行虚拟筛选,评价金莲花汤抗2019-nCoV的潜力。方法:采用Autodock软件将金莲花汤中的27种主要成分与2019-nCoV 3CL水解酶(Mpro)进行分子对接。结果:26种化合物可与Mpro蛋白活性中心结合,主要结合成分为黄酮类;主要结合方式为与Mpro蛋白的活性区域形成氢键。结论:金莲花汤表现出Mpro蛋白结合活性,具有抗2019-nCoV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外翻肠囊法制备肠吸收液,同时拆方或构建重组方,生化试剂盒结合酶标仪检测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率,寻找脑心通胶囊组方中拮抗血小板聚集的单味或多味中药。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能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通过拆方以及重组方研究,表明丹参、赤芍、桂枝以及水蛭是脑心通全方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中药。此4味中药又以桂枝在全方中发挥主要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桂枝肠吸收液来源的香豆素在50~200μmol·L~(-1)时拮抗血小板聚集。综上所述,丹参、赤芍、桂枝以及水蛭是脑心通胶囊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以桂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肠吸收液-体外活性相结合,并利用拆方重组法研究脑心通胶囊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单味或多味中药。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制备肠吸收液,同时拆方或构建重组方,生化试剂盒结合酶标仪检测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寻找脑心通胶囊组方中抗氧化作用的单味或多味中药。结果:丹参、黄芪和赤芍的抗氧化作用显著高于脑心通胶囊组,将此三味药组合成三味复方,同时从全方中去除上述三味药,重组成去三味复方,均按原方配比组合,制备肠吸收液,结果显示,三味复方组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而去三味组方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当单味药的质量浓度在单味药组、三味复方组及脑心通胶囊组中的质量浓度相同时,三味复方组活性显著低于脑心通胶囊组,与三味药单独作用比较,也明显下降。结论:黄芪、丹参和赤芍是脑心通胶囊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但脑心通胶囊抗氧化作用仍是全方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5.
倪力军  赵雯雯  马骏  史万忠  张立国 《中草药》2016,47(18):3255-3262
目的设计包含腰痛宁胶囊全方10味中药在内的13个有效部位单方或组合共计10个样品,评价各样品的体内外抗炎镇痛活性,寻找以中药有效部位组合为基础的风湿骨病候选组方。方法采用液闪发光分析仪测量计数,以同位素3H的量为评价指标,分别检测各样品抑制3H-缓激肽与其受体结合的能力及与3H-纳洛酮竞争结合阿片受体的能力,以评价各组方的体外抗炎、镇痛活性。对体外实验筛选出的组方,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热刺激痛阈实验及醋酸致扭体实验进一步评价样品的体内抗炎及镇痛活性。结果腰痛宁胶囊全方具有较好的体外及体内抗炎、镇痛作用;由腰痛宁组方生物碱+黄酮+皂苷有效部位组合的拆方减少90%马钱子生物碱的量所得的腰痛宁减毒拆方(样品VIII)以及由麻黄生物碱+甘草皂苷+红花黄酮等质量比混合的样品VI的体外抗炎、镇痛效果优于腰痛宁全方;但样品VI小鼠体内镇痛活性不明显,样品VIII小鼠体内抗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腰痛宁全方,且其对小鼠醋酸致扭体反应实验中的镇痛活性显著优于对照药阿司匹林。结论腰痛宁减毒拆方可作为风湿骨病新药候选药物;减少腰痛宁处方药材及有效部位种类以及马钱子生物碱的量可提高腰痛宁胶囊的抗炎镇痛活性、药物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中药复方痤疮灵颗粒的主要作用药味,阐明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选取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痤疮灵全方组、清热解毒组、凉血活血组、辛温散结组、阳性药物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痤疮灵全方或拆方、螺内酯混悬液灌胃,共4周。治疗后观察金黄地鼠侧腹部皮脂腺斑大小变化,并于光镜下观察皮脂腺斑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各给药组地鼠治疗后皮脂腺斑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P0.01),全方组、清热解毒组、凉血活血组、阳性药物组地鼠治疗后皮脂腺斑面积明显小于空白组(P0.05,P0.01)。皮脂腺斑显微结构:痤疮灵全方组、各拆方组、阳性药物组均较空白组皮脂腺松散,厚度变薄,皮脂腺腺叶变小,其中全方组、凉血活血组及阳性药物组较明显。结论:痤疮灵颗粒能抑制金黄地鼠侧腹部皮脂腺斑增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药味是丹参、制大黄,其次为蒲公英、蛇舌草、葛根。  相似文献   

7.
刘乾生  张军荣 《陕西中医》2009,30(10):1334-13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用潘生丁,治疗组加内服中药解毒消疹汤(黄芩、金银花、连翘、葛根、蒲公英、生石膏、知母等),外敷中药外洗方外洗(野菊花、大青叶、苦参、白鲜皮、蛇床子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结论:本方法具有退热快,皮疹消褪早,病程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7):922-924
目的:对复方中药脑尔康进行拆方研究,筛选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药味精简,疗效较佳的组方。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铝(AlCl3)溶液建立AD模型小鼠,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0.5mL灌胃;其余各组每天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4.3g/kg剂量灌胃,连续30d。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情况,并测定其右侧皮质、海马区AchE活性及其蛋白水平。结果: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全方及拆方1号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P0.05或P0.01),海马、皮质区AchE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其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拆方组分别与全方比较,拆方1号海马、皮质区AchE活性降低,其蛋白水平升高程度与全方无明显差异,拆方2,3,4号则均与全方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拆方2,3,4号与拆方1号比较,除拆方2号在提高海马区蛋白水平与拆方1号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均与拆方1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拆方1号及全方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抑制脑内AchE活性作用明显优于其他拆方组,两者疗效相当,且前者药味精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肠吸收液为药物载体,利用拆方重组法筛选脑心通胶囊组方中发挥体外心肌保护作用的单味或多味中药,并丰富脑心通胶囊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制备肠吸收液,体外构建过氧化氢(H2O2)损伤大鼠胚胎心肌细胞株(H9c2)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脑心通胶囊肠吸收液低、中、高剂量组(15.63,31.25,62.50 mg·L-1),每组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蛋白的表达;同时拆方或构建重组方,MTT比色法定位脑心通胶囊组方中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单味或多味中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1的表达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心通胶囊肠吸收液中、高剂量组均可下调AQP1的表达(P0.05),脑心通胶囊肠吸收液高剂量组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5)。与脑心通全方组比较,丹参、地龙和全蝎这3种单味药心肌保护作用与脑心通全方组相当,此3味药重组方高剂量组心肌保护作用强于脑心通全方组(P0.05),去3味药重组方心肌保护作用弱于脑心通全方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通过抑制AQP1表达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丹参、地龙和全蝎是组方中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主要药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黄连解毒汤及各拆方部位群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方法:制备黄连解毒汤全方、各拆方部位群及单味药的供试品溶液;采用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A)-0.2%磷酸水(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程序:0~20 min,2%~22%A;20~80 min,22%~24%A;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40℃。结果:建立了含有27个色谱峰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并对特征峰进行了归属。结论:全方中并未产生明显的新特征峰,基本为各单味药的特征峰加和;各拆方与全方比较,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1.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气凉营汤为主治疗登革热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汤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登革热患者均采用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的清气凉营汤(由大青叶、金银花、石膏、大黄、知母、野菊花、青蒿、淡竹叶、白茅根等组成)治疗。结果: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结论:清气凉营汤有良好的退热效果,而且还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979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于CNKI)收录的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疣文献的中药进行分析,寻找其用药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用药,按照标准术语收集整理归类,采用SPSS 17.0对药物使用频次分布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用药物196味,分为18类,清热药最多,活血化瘀药次之。其中内服药物151味,前15味药依次为薏苡仁、板蓝根、红花、牡蛎、大青叶、紫草、甘草、马齿苋、赤芍、黄芪、木贼、香附、当归、莪术、夏枯草;外用药物有146味,前15味药依次为板蓝根、薏苡仁、香附、木贼、红花、大青叶、紫草、马齿苋、牡蛎、苦参、鸦胆子、白矾、莪术、黄酒、桃仁。结论:对近30 a中医临床治疗疣用药的分析结果可为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清热中药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颌下腺水分子转运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C57小鼠建立SS动物模型,共设立12组,即白花蛇舌草组4.51 g·kg-1,紫草组4.51 g·kg-1,青蒿组4.51 g·kg-1,蒲公英组4.51 g·kg-1,大青叶组4.51 g·kg-1,板蓝根组2.25 g·kg-1,半枝莲组2.72 g·kg-1,玄参组2.25 g·kg-1,积雪草组2.25 g·kg-1,七叶一枝花组2.25 g·kg-1。各组小鼠于造模第14天开始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模型组均ig生理盐水20 m L·kg-1,每日1次,连续4周,并于造模前以及造模后2,4,6周固定时间测量小鼠饮水量、唾液流量以及检测各组小鼠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s 5,AQP5)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饮水量增加,在第4,6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从治疗2周后小鼠饮水量均有减少,第4周时白花蛇舌草组、青蒿组、大青叶组、半枝莲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6周时蛇舌草组、青蒿组、蒲公英组、板蓝根组、半枝莲组、玄参组、大青叶组、积雪草组与模型组比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唾液流量降低,在第4,6周时差异显著(P0.05);唾液流量在第4周时板蓝根组、青蒿组、大青叶组、半枝莲组、积雪草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6周时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增加都比较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5积分吸光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AQP5积分吸光度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青蒿组(76.2±8.1),大青叶组(77.1±6.6),半枝莲组(65.4±9.5)与模型组(41.9±3.9)差异明显(P0.05)。结论:青蒿、大青叶、半枝莲可以通过对SS小鼠降低饮水量、增加唾液流量以及颌下腺AQP5的影响发挥对其颌下腺水分子转运功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葛根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共计486种,主要包括保肝保健食品、调节血脂保健食品、调节血压保健食品、调节血糖保健食品、调节免疫保健食品。在构建含葛根的保健食品配方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中Apriori算法对葛根保健食品配方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74种保肝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枳椇子、五味子,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栀子-白芍、葛根-绞股蓝-决明子等; 91种调节血脂作用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决明子、绞股蓝,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决明子-菊花、葛根-泽泻-桑叶等; 41种调节血压作用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杜仲、丹参,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决明子-牡蛎、葛根-丹参-槐花等; 105种调节血糖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山药、黄芪,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三七-地骨皮、葛根-山药-茯苓、葛根-山药-地骨皮等; 75种调节免疫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黄芪、枸杞,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天麻-杜仲、葛根-桑椹-金银花、葛根-西洋参-山楂等。  相似文献   

16.
清热泻火汤治疗手足口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向红  郑明 《新中医》2004,36(7):27-28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汤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清热泻火汤(由羚羊角、石膏、大青叶、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赤芍、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44例以西药利巴韦林片治疗。2组均以3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对照组为77.2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热泻火汤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的总结,发现桑叶的临床常用剂量为3~60 g,总体来看,小剂量(3~15 g)多用于疏风散热以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肺系、官窍疾病(上焦病),大剂量(15~60 g)多用于平肝、止汗、降血糖等中下焦杂病的治疗。个别案例因医家经验的差异而有所出入;桑叶除具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外,尚可凉血、止汗、止崩。可用于咳嗽、发热、咽痛、自汗、盗汗、崩漏、糖尿病、肥胖、结膜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其所配药物及所用剂量均有所不同。桑叶在用于治疗肺系、官窍疾病时,多同连翘、薄荷、菊花、桔梗等辛凉轻清之品相配;用于治疗肝系疾病时,多同菊花、天麻、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熄风之品相配;用于降糖时,多同黄连、知母、赤芍等苦寒之品相配;用于止汗时,多同五味子、黄芪、麦冬等固表敛汗之品相配。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提取物复方制剂体外抑杀眼部蠕形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具有杀螨活性中草药中筛选数种进行组合,做体外杀灭眼部蠕形螨试验,观察复合制剂有无增效作用。方法采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法筛选提取8种已知具有体外杀灭眼部蠕形螨活性的中草药,将杀螨效果相近的中草药两两搭配,按体积1:1混合,分为4组,进行体外杀虫试验,观察在各组药物作用下眼部蠕形螨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时间,比较复方制剂与每组中草药的平均杀虫时间的差别。结果4组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为:组1:丁香(6.33±1.75)分钟,苍耳子(12.47±1.41)分钟,平均(9.4±3.37)分钟;组2:蒲公英(14.07±1.83)分钟,荆芥(29.20±2.68)分钟,平均(21.63±8.02)分钟;组3:艾叶(23.87±1.64)分钟,苦参(27.07±2.19)分钟,平均(24.83±2.23)分钟;组4:黄柏(26.13±1.96)分钟,佛手柑(58.93±4.27)分钟,平均(43.00±16.54)分钟。两两合并后,丁香、苍耳子组杀螨时间为(8.67±2.19)分钟,蒲公英、荆芥组杀螨时间为(22.53±6.12)分钟,艾叶、苦参组杀螨时间为(27.88±2.23)分钟,黄柏、佛手柑组杀螨时间为(42.53±8.86)分钟,4组复方制剂中组1、组2、组4的体外杀虫时间与每组中草药的平均杀虫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组3艾叶和苦参复方制剂组杀虫时间明显高于平均杀虫时间(P〈0.01)。结论丁香、苍耳子;蒲公英、荆芥;黄柏、佛手柑等复方制剂对眼部蠕形螨的体外杀虫效果与单味药相比并无增效作用。艾叶、苦参复方制剂配伍对眼部蠕形螨体外杀虫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席建元  陈偶英  田优德 《新中医》2008,40(11):29-30
目的:观察银屑平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银屑平胶囊(组成:水牛角、生地黄、紫草、赤芍、牡丹皮、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薏苡仁、丹参、大膏叶、泽兰、莪术、白鲜皮、甘草)治疗;对照组35例,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sI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银屑平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0 nm,建立葛根-麻黄药对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3∶1,2∶1,4∶3,1∶1,1∶2,1∶3)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平均加样回收率99.67%,RSD 2.2%。葛根-麻黄按4∶3配伍时葛根素溶出量最多(2.408 g·L-1),与葛根水煎液(2.455 g·L-1)最接近,而葛根-麻黄按2∶1配伍时溶出量最少(2.254 g·L-1)。结论:不同配伍比例的麻黄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溶出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