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血常规、血清hs-CR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血常规、血清hs-CRP、血常规联合血清hs-CRP检测的准确度。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联合血清hs-CRP检测的准确度高于血常规、血清hs-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血清hs-CRP检测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可提高准确度,可为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较准确的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结合检验应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诊断中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1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纳入试验组研究资料,病例选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且将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研究资料,两组均予以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统计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检测值、全血C反应蛋白诊断结果阳性率、白细胞诊断结果阳性率、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诊断结果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检测值较对照组相关数值提升,表明指标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全血C反应蛋白诊断结果阳性率、白细胞诊断结果阳性率、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诊断结果阳性率较对照组相关数值提升,表明指标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诊断中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结合检验呈现较优效果,展现重要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5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与血常规进行分析,并计算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与血常规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以及灵敏度。结果白细胞单独检查与高敏C-反应蛋白单独检查阳性例数明显少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测与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明显低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其中约登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158例,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49例,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三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WBC计数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对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院内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肺炎儿童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诊断的意义。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选择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血常规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血常规检查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根据患儿白细胞计数进行病情分级: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析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组对比,中度组、重度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对比,重度组白细胞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诊断作用,不仅能够准确地反应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应当及时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与血常规检查,尽早发现病情,从而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病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1例住院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以了解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81例本院住院患儿,根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分为感染性疾病组(68例)和非感染性疾病组(13例).根据WBC、中性粒细胞分类及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等将感染性疾病组分为3组,其中细菌性感染组27例,病毒性感染组18例,支原体感染组23例,测定外周血WBC、C反应蛋白及CD64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淋巴细胞CD6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组与非感染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性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的CD64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儿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与C反应蛋白、WBC数量呈正相关,测定外周血CD64可用于细菌性感染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2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血常规及全血CRP检验,对比血常规检验、全血CRP、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对患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血常规检验的细菌性感染检出率为65.0%,全血CRP的细菌性感染检出率为66.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CRP的细菌性感染检出率为90.0%,高于血常规与全血CRP检验(P<0.05)。血常规、全血CRP、血常规+CRP检验对肺炎、肠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及其他感染的检出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常规+CRP检验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单独血常规与单独全血CRP检验,P<0.05。结论相比单独行血常规或全血CRP检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其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在鉴别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已经确诊为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患儿各5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儿童50名,回顾分析其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诊断结果,并探究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临床统计分析后,细菌感染组的患儿,在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中,白细胞检测量、中性粒细胞检测量均高于健康组与病毒感染组,P均0.05;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方法的各项阳性率,均高于血常规单独检测与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统计分析,C反应蛋白诊断方法与血常规诊断方法,虽然能有鉴别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类型,但其诊断的灵敏性不如联合检测,两种方法在检测中,相互并不冲突,因此联合检测法,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66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3例。对照组仅进行血常规检查,研究组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比较两组患儿诊断的准确率和疾病检出率。结果研究组诊断的准确率和疾病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可充分体现出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对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疑诊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患儿62例,均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分别于试验前1 h及试验结束后6 h采集患儿血清标本,测定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于试验前采集患儿血清标本,检测血清牛奶蛋白特异性IgE抗体。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37例(阳性组),阴性25例(阴性组)。37例阳性患儿中速发型过敏反应3例、迟发型过敏反应32例。试验后阳性组中性粒细胞数[(3.94±2.71)×10~9/L]较试验前[(2.49±2.26)×10~9/L]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试验前后白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组试验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牛奶蛋白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5/37)、8.0%(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对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ysmex XE-5000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NEUT-Y)与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细菌感染患者(实验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液样本,在Sysmex XE-5000上对其NEUT-X、NEUT-Y参数进行检测,显微镜镜检计算实验组毒性指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EUT-X、NEUT-Y 2个参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2组NEUT-X、NEUT-Y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组NEUT-X、NEUT-Y值与仅见中毒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毒性指数不同组之间NEUT-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毒性指数的升高,NEUT-Y值升高(除毒性指数≥75%外)。结论中性粒细胞参数NEUTX、NEUT-Y值对有无细菌性感染的判断有价值;NEUT-Y值对细菌性感染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细菌感染和全身细菌感染的差异、肺部感染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和真菌时的差异以及在不同菌属感染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首次单纯感染真菌的患者PCT和CRP均高于感染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患者。在菌属的鉴别中,仅鲍曼不动杆菌患者PCT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对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水平与感染的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伴白细胞升高患者116例,均未使用抗生素,仅给予内科治疗,统计、比较入院第1天及第3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结果所有入选患者治疗第3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酮症与不伴酮症患者第1天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二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白细胞升高与感染无直接相关性,无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且糖尿病酮症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实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将78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以抓阄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实行不同的检测,检验组实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对照组实行血常规检查,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检验后,检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容易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实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可以较好地检测患者的病情,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联合诊断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1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病例。对比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化,并以病原学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研究各指标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治疗后,细菌性肺炎患儿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度进行对比,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89.7%、准确度为87.0%,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或其它组合诊断。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且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肺炎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58例,应用抗生素前检测患者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比较其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诊断指数,同时比较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的检测结果。结果当血清PCT≥0.5ng/ml为阳性时,PC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诊断指数与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对于细菌性感染是一个敏感的新指标,血清PCT测定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比WBC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体现出更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体积分布宽度(NDW)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以136例临床确诊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为病例组,1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与体积分布宽度(NDW)。结果病例组的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与体积分布宽度(NDW)分别为148.24±7.35、15.24±1.27,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的139.21±4.99、13.47±0.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这种差异也见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不明显的感染患者。结论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体积分布宽度(NDW)可以成为临床诊断急性细菌性感染新的敏感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某炼化企业检验人员血常规指标在检验室整改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检验员的血常规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监测某炼化企业检验室整改前后样品收集间、色谱室、化学分析储剂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水平以评价整改效果.结果 空气中苯、甲苯的质量浓度整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中二甲苯的质量浓度整改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员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减少检出率整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低于正常参考值检出率整改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炼化企业检验室通风不良对检验员的健康影响主要表现在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偏低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提高疾病诊断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80例,其中细菌感染患儿128例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患儿152例为非细菌感染组,另选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50例为对照组。对收治的3组对象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的检测,运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较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的检测更为准确,且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更敏感、快速,对于疾病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应将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等进行联合检测,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常规及hs-CRP检测。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血常规联合hs-CRP的肺炎诊断阳性率为96.67%,显著高于单一血常规(58.33%)或hs-CRP(66.67%)(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及hs-CRP含量更高,血常规联合hs-CRP对肺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