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介绍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活检病理证实的35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并行统计学分析常见影像特征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男性30例,女性5例,症状为缓慢进行性肢体偏瘫12例。平均年龄(18.3±1.5)岁,病程平均(8±1.6)个月。影像学上5例呈多发病灶,30例单发,出血2例,钙化2例,囊变16例,同侧大脑皮质及大脑脚萎缩16例,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增强,瘤周水肿较轻,占位效应不明显,平均肿瘤最大径3.2±0.2 cm。所有患者均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明确病理诊断,无手术并发症。仅肿瘤最大径与是否伴有皮质或脑干萎缩有近似统计学差异(P=0.075)。结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临床上以青年男性多见,肢体偏瘫为常见症状,影像学上囊变多见,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不明显,如同时伴有同侧大脑皮质及大脑脚萎缩则应高度怀疑,此时应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或试验性放疗排除。  相似文献   

2.
黄亚勇  师毅冰  陈国芳  闫军 《医学信息》2019,(20):167-169,174
目的 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性放射治疗确诊的1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 病变位于松果体区患者9例,MRI检查肿瘤实质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和FLAIR 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肿瘤伴有囊变者1例,伴有钙化者3例,4例患者伴脑积水;3例患者出现转移灶,累及三脑室、侧脑室等,其MRI信号及强化方式与原发灶相似。病变位于鞍区患者3例,肿瘤形态、大小不一,T1WI 呈稍低信号,T2WI和FLAIR 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1例患者的病变位于右侧基底节区,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信号,T2WI、FLAIR及D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同侧大脑脚较对侧萎缩。结论 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特点、病理、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例DNT就其诊断、影像学、病理、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男4例,女3例;年龄8—15岁,平均10.3岁;病程1—7年,平均3.3年。所有病例的癫痫发作类型均为部分性发作,其中4例部分性发作后继发大发作。6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叶。CT表现为低密度。在MRI上,T1表现为低信号,配表现为高信号;周围无水肿,病变无占位效应。增强后来见明显强化。5例行肿瘤切除,2例行颞叶切除。病理显示肿瘤呈胶冻状,瘤细胞主要由类似分化好的少突胶质细胞组成,瘤组织黏液变明显,有的区域呈网状微囊变。瘤组织内神经细胞散在分布,多分布于黏液丰富的微囊之内。在随访的7例患者中,未见肿瘤复发。行颞叶切除的2例中,无癫痫发作。行肿瘤切除的5例中,3例无发作,2例较术前有所减少。讨论 DNT为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一神经胶质肿瘤,属WHO分级的Ⅰ级,是一种良性病变,全切肿瘤和肿瘤周围的癫痫灶,手术效果良好,无需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MIBUC)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0例MIBU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CT检查的盆腔淋巴结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CT检查发现MIBUC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0%,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3.8%;(2)临床分期为T1、T2、T3、T4期的MIBUC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0、9.1%、45.5%、100%。 结论 (1)CT影像学检查可较好地预测MIBUC是否伴盆腔淋巴结转移;(2)随着MIBUC临床分期的进展,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相应增高(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 AT/R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收集我科1997年1月~2011年12月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为AT/RT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例中,病灶位于额叶2例,颞叶1例,桥脑小脑角区(CPA)1例;最大径3.6~6.5 cm。肿瘤边界清楚,3例轻度瘤周水肿,1例无瘤周水肿;4例轻度占位效应,位于CPA的1例可见同侧内听道扩大。肿瘤实质在CT上呈等密度,MRI T1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4例肿瘤内均见出血,2例见囊变。增强后肿瘤实质呈斑片状强化,囊壁和分隔亦见强化。结论:AT/R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颅内巨大蛇行动脉瘤(giant serpentine aneurysm,GSA)患的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经本院或外院CT和MRI/MRA诊断的GSA患7例,总结患的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GSA患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CT显示病灶为不均质高密度占位效应,可见周围脑组织水肿和蛋壳样钙化,CT增强扫描显示瘤壁略强化,相对低密度区均一强化.MRI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呈混杂信号的占位性病变,主要为不同强度短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可见厚壁的瘤壁有明显强化,内部血栓无强化,其内血流通道则显示为高信号.CTA和MRA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蛇血管通道和走形.结论:GSA患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异性,CT/MRI扫描可作为其临床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例1男性,66岁,因左腰部疼痛伴右上腹部疼痛15天于2013年7月入院。彩超示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大小45 mm×45 mm低回声团块。MRI示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占位,大小6.5 cm×4.6 cm×4.0 cm,T1WI呈稍低信号,中央见高信号区,T2WI呈稍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区,DWI病灶呈高信号,中央低信号(图1)。肿块与左肾分界清楚,左肾受压下移。诊断为左肾上腺区占位,内坏死、出血明显,考虑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张希中  张全英 《医学信息》2006,19(8):1428-1429
目的 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大脑胶质瘤病的影像所见。结果 21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均侵及二个以上脑叶,并侵及颅内深部结构,病变区在CT上表现为弥漫低或稍低密度区,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无或有轻度占位效应,增强后病灶大部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小部分区域可强化较明显。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清楚显示大脑胶质瘤病,可在术前准确诊断大脑胶质瘤痛。MRI是诊断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骶管内蛛网膜囊肿14例,其中囊肿完全切除术8例、大部分切除术6例,并对其临床表现以及CT、脊髓造影、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扫描5例均见骶管内有软组织阴影;脊髓造影显示硬脊膜有不整齐的充盈缺损或造影柱受压移位、甚至中断5例;MRI显示囊肿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表现为长T1和长T2像,信号与脑脊液一致。14例术后随访1~6a,手术优良率为85.71%。结论:MRI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手术切除囊肿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显微外科手术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咪唑类驱虫药所致脱髓鞘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EEG)及MRI特点。方法:分析18例咪唑类驱虫药所致脱髓鞘性脑病患者的EEG及MRI资料。结果:18例中急性期EEG异常15例,异常率为83%,入院后20天异常率为38%。18例MRI检查均有异常,异常率100%,显示双侧侧脑室周围及额、顶、颞叶自质区、基底节、小脑半球有多发、对称的长T1长T2信号,FLAIR像显示病灶更敏感。结论:MRI对咪唑类驱虫药所致脱髓鞘性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EEG的动态变化可客观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在小儿Ishikawa II区断指再植中的疗效。 方法 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对27例29指幼儿Ishikawa II区断指进行再植,断指远端均无静脉吻合条件,手术均采用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来解决静脉回流问题,术中行血管移植修复静脉9例、修复动脉5例。 结果 术后29指均存活,其中6例出现回流障碍,经侧切口挑治后成活。所有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5~18月,平均10.2个月。末次随访均指尖外形尚可,指腹饱满,指甲生长近平整。其中2例指体轻度萎缩。 结论 应用动静脉转流术结合拔甲治疗无静脉吻合条件的幼儿Ishikawa II区手指离断伤能提高再植成活率,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虚拟现实建模基础上探讨Kawase入路显微解剖特征。 方法 15例尸体头颅CT和MRI影像数据用于构建颅底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以开颅和磨除岩骨的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圆柱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 结果 Kawase入路路径1包含岩上窦,路径终点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处的脑桥,包含部分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路径2包含岩上窦、岩下窦和基底窦,之后于脑桥腹侧依次经过同侧三叉神经、同侧展神经、基底动脉、对侧展神经和对侧三叉神经,路径2终点为路径圆柱轴线与对侧三叉神经根的交点。路径2中所测手术路径、路径中骨性结构、脑干、动脉结构、静脉结构、岩浅大神经和同侧三叉神经体积均大于路径1中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操作方向1和2路径中包含颞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Kawase三角形成一个手术窗口,改变经过窗口的路径方向时,路径操作范围随之改变。经过颞骨颧突根部上缘的路径更有助于显露脑干腹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的病理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4例孤立性肺结节(SPNs)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后的病理特征。根据胸部高分辨CT扫描结果是否存在磨玻璃样病变,将SPN分为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比较和评估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组之间的病理特征。获得人口统计学(性别和年龄)和临床数据(吸烟,癌症史,糖尿病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肺结节的最大直径和位置),分析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之间的差异。 结果 804例SPN患者中,48.9%(393例)为良性SPNs,51.1%( 411例)为恶性;67.7%(544例)为实性结节,32.3%(260例)为混杂磨玻璃结节。在实性结节组中,61.2%(333例)被诊断为良性,38.8%( 211例)为恶性。在混杂磨玻璃结节组中,23.1%(60例)为良性,76.9%(200例)为恶性。实性结节中良性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混杂磨玻璃结节中的比例(P<0.001)。此外,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之间腺癌的亚型有显著差异(P<0.001)。混杂磨玻璃结节组中女性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患者,非吸烟者和上叶位置的比例远高于实性结节组。 结论 CT表现为实性和混杂磨玻璃结节恶性病变中,腺癌是最常见组织学类型,在腺癌亚型的构成上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男性和吸烟者相比,女性和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者)更倾向于发展为与肺腺癌相关的混杂磨玻璃结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混杂磨玻璃结节位于肺的上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LBL技术构建肾系膜细胞3D细胞球,研究miR-382在糖尿病肾病系膜病变及肾纤维化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LBL技术构建肾系膜细胞3D细胞球,研究不同葡萄糖浓度对肾系膜细胞的影响及miR-382在其中的作用。实验组分为3组(葡萄糖浓度分别设为5.6 mmol/L、25 mmol/L、40 mmol/L),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手段检测各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连蛋白(Fn)的表达,miR-382及其可能的靶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水平。 结果 高糖可使系膜细胞miR-382表达上调,分泌PTEN减少,TGF-β1、Fn表达显著增加。 结论 miR-382可能通过负向调控PTEN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肾病早期系膜病变及肾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虚体质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南方医院古中医科门诊诊治的鼻咽癌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50例进行分组及体质辨识,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样品组织中抑癌基因(RASSF1A、TP53、PTEN)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状态,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其表达。 结果 经中医体质问卷结合中医四诊辨识患者体质,在112例放射敏感患者中,属于阴虚质者17.86%(20人),在追踪复发患者(放射抗拒)38人中,阴虚质73.68%(28人);与其他体质患者相比,阴虚体质患者中的抑癌基因(RASSF1A、TP53、PTEN)甲基化比例增加,基因表达下调。 结论 阴虚体质更易出现放射抗拒性,高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失活可能是阴虚质鼻咽癌患者出现放射抗拒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神经解剖学与脑区功能学的关联性,进一步挖掘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神经机制。 方法 采集15例健康对照组和19例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利用计算神经影像学计算个性化颅脑内部半球功能连接指标,采集治疗前后临床康复评分作统计相关分析。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卒中患者大脑半球功能连接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7, P<0.001);(2)病灶异常集中于补充运动区(P=0.02)和中央前回(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组中央前回中的功能连接值与康复评分量表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P=0.03)。 结论 皮质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运动区域的半球间功能连接减少,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康复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基于位移控制的C57/6J小鼠C5脊髓半侧挫伤模型,观察其脊髓组织学改变。 方法 C57BL/6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行C5左侧椎板切除术,打击头(直径0.75 mm)对准C5左侧,由电磁伺服材料试验机驱动挫伤脊髓,设定打击位移0.9 mm,打击速度50 mm/s。损伤后1周脊髓标本取材,EC染色,作组织学定量分析。 结果 打击参数结果稳定性与重复性良好。打击位移、打击速度和打击力分别为(0.880±0.035)mm、(48.146±4.367)mm/s、(0.407±0.129)N,损伤中心的脊髓组织学表现为:伤侧脊髓有明显的出血及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脊髓背侧束、脊髓后角和部分前角有破坏;健侧脊髓结构基本保持完整。计算损伤中心平面的残存灰质比例、残存白质比例及损伤面积比例分别为(19±7)%、(88±9)%及(28±4)%。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小鼠颈脊髓半侧挫伤模型,此模型具有重复性较好的力学参数,表现出典型的单侧颈脊髓损伤的组织学特征,可为脊髓损伤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颞叶外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中钠氢交换体1(Na+/H+ exchanger-1,NHE1)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致病机制。 方法 收集16例颞叶外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作为癫痫组,10例颞叶肿瘤和脑出血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NHE1表达特点,Western blot等方法半定量分析NHE1蛋白表达特点,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表达特点。 结果 HE染色可见癫痫组颞叶组织中神经元明显减少,吞噬现象明显增多,小胶质细胞过度活跃,而对照组标本无类似表现;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染色提示NHE1定位于神经元上,癫痫组NHE1染色较对照组增强(P<0.05);癫痫组NHE1蛋白半定量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检测显示癫痫组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 结论 NHE1与颞叶外侧癫痫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NHE1增高参与调控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9.
Five boys and two girls from a large consanguineous British Muslim family of Pakistani origin are described. All presented from infancy to early childhood with progressive moderate to severe developmental delay, postnatal microcephaly, spastic quadriplegia, refractory seizures, and visual handicap.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pleocytosis was present in three children. Neuroimaging wit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on three boys and a girl showed generalized cortical atrophy, dilatation of the lateral, third, and fourth ventricles, widening of the surface CSF spaces, hypoplasia of the posterior fossa structures, and multiple and solitary calcification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punctate calcifications involving basal ganglia, cerebellum, and the Sylvian fissur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brain from three boys and one girl confirmed generalized cortical and cerebellar atrophy with widespread calcifications within the cortical grey and white matter, the basal ganglia, the cerebellum, and in some areas along the capillaries. Investigations excluded a possible nongenetic cause. Parental consanguinity favor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This appears to be a recognizable syndrome overlapping the syndrome of Aicardi and Goutières (MIM 225750). Am. J. Med. Genet. 75:508–515, 1998. © 199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被动运动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被动运动促进功能恢复和延缓肌萎缩的作用。 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对照组(未行运动),被动运动组(损伤1周后开始被动运动,共4 周)。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SCI模型。术后1 d和1、2、3、4 周通过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术后5周,采用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大鼠后肢腓肠肌的横断面积、直径和形态变化。测量腓肠肌湿重、体重和肌湿重/体重,评价肌萎缩情况;采用Western blots检测腓肠肌中BDNF的表达变化。 结果 被动运动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5周后,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的脊髓组织失去正常形态,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区大量空洞形成,而被动运动组的变化较对照组轻。对照组腓肠肌湿重、肌湿重/体重、横断面积和直径下降,被动运动组改善上述肌萎缩情况(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BDNF表达量增加(P<0.05),其中被动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被动运动可能是通过增加SCI后BDNF表达促进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改善失神经性肌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