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为观察组,同期采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作对照组;术前准备相同,前者于子宫体肌层注射含垂体后叶素0.9%氯化钠液减少出血,切除两侧子宫角内侧1 cm及子宫峡部组成的三角形区域,缝合创面.结果:观察组无1例原发病复发,性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术后病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血清FSH、LH、E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术后6月血清FSH、LH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含量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术后恢复好,对卵巢功能影响小,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保留子宫动静脉行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子宫良性病变不影响卵巢血液供应的子宫切除术式。方法 对3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切除者行保留子宫动静脉子宫切除术,手术前后分别检测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情况(治疗组),选同期行传统子宫切除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组术后子宫动脉上行支保留完好,血流良好,提示此术式对卵巢血液供应无影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肠更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功能恢复明显提早。治疗组术后随访最长2年,末见肌瘤复发。结论 保留子宫动静脉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良性病变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3.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子宫次全切除术组各6 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术后有少量月经。两组在性生活质量及更年期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 FSH(7.0 5± 1.10 ) IU/ L、E2 (5 6 .4 0± 1.12 ) pm ol/ L,手术后 FSH(6 .88± 1.12 ) IU/ L、E2 (5 6 .2 8± 1.15 ) pm ol/ 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子宫次全切除术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 FSH(5 .98± 1.15 ) IU/ L、E2 (5 6 .2 2± 1.10 ) pmol/ L,手术后 FSH(10 .6 6± 1.18) IU/ L、E2(47.4 5± 1.2 0 ) pmol/ 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影响卵巢功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能满足患者既去除疾病又保留子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双侧动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组(简称改进组)和筋膜内常规全子宫切除组(简称传统组),每组各30例。探讨两组术后相关恢复指标及对卵巢功能、性激素等的影响。结果改进组与传统组之间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清FSH、E2,传统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行子宫切除术,对近期卵巢功能影响小,不易引起更年期症状。其远期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红  张国楠 《中国医刊》2006,41(6):11-13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场所,也是雌激素的靶器官,而且能分泌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激素、酶类、功能蛋白和肽类、免疫因子等.这些物质对维持子宫自身的生理状态和调节生殖激素状态,乃至于全身生理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子宫切除后,子宫内分泌作用的消失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生殖激素也同样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子宫的存在和周期性行经在妇女生理和心理上有特定的作用.供应卵巢的血管既有卵巢动脉也有子宫动脉,在切除子宫时将导致子宫动脉卵巢支的血液供应被切断,造成卵巢血液供应的减少,可能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提前发生.而且随着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绝经年龄延迟,即使绝经后的卵巢仍有其一定的内分泌功能,因此对子宫切除应持慎重态度,严格掌握子宫切除的指征.本文简介子宫切除术的各种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毛学芬  张伟  徐文娟 《西部医学》2011,23(1):116-11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的大部分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的大部分子宫切除术(实验组),与行传统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73~97ml及60~84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为79~101ml及61~85min。两组术后出血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相等。对照组术前、术后性激素E2水平从(598.18±16.82)pmol/L降低至(391.25±30.96)pmol/L,实验组则从(601.25±12.55)pmol/L增至(658.47±86.25)pmol/L。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实验组为3.3%,对照组为13.3%。结论保留子宫动脉的大部分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是年轻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总结对 17例子宫三角形切除术 ,即以宫底为三角形底边 ,顶角在宫颈内口水平处 , 形切除子宫中心部分 ,保留子宫部分浆肌层及宫颈。此术式操作简便 ,术后恢复快。因不断扎子宫附件 ,所以对卵巢血运无影响 ,可避免卵巢早衰 ,保留了阴道正常形态 ,保持了盆底的完整性 ,不损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等。手术应注意止血严密 ,预防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64例实施传统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热病率、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但两组在性生活质量、更年期症状、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此术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并可避免宫颈残端癌发生。结论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良性病变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9.
赵海燕  沈红  杨志 《广东医学》2003,24(4):422-423
目的:探讨经腹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式及结果。方法:对78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6例患者行传统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结果:(1)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盆腔血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术后腹痛,盆腔坠胀感,性生活质量等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变化,对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术式的优点是使卵巢的血供不受影响,维护了盆底支撑结构,避免了卵巢功能早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试验组)与传统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血清FSH、E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安全易行,是低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术中、术后情况对比,探讨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有子宫次全切除指征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三角切组)83例,对照组(次全切)82例,对两组相关指标列表分析。结果: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操作简单,保留了宫颈和部分子宫体,无副损伤,不影响卵巢功能,术后多数患者仍有少量月经,满足了患者既消除疾病又保留子宫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子宫次全切对卵巢的血供有很大影响,因而影响了卵巢的功能.子宫内膜也有许多分泌功能[1],切除后其内分泌功能会受影响.我院从2001年1月始实行改良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共10例.术后彩超复查卵巢血供与术前基本相同,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的130例患者,其中切除双侧卵巢28例,切除单侧卵巢58例,保留双侧卵巢44例,并分析了切除114个卵巢的病理学资料,结果表明切除双侧卵巢后更年期症状明显,阴道涂片、阴道镜检查上皮及血管、血清FSH,LH,E2值均有明显变化切除一侧卵巢亦有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双切与单切差异明显,双切与保留差异极明显,单切与保留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大多采用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的方式,以上术式均切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血供,易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我院于1998年在开展腹式子宫三角形切除的基础上,2004年8月-2005年4月采用非脱垂子宫阴式三角形切除术45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因保留的卵巢发生粘连、扭曲,使卵巢血供减少等致卵巢功能减退,同时,切除子宫后子宫的内分泌功能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6.
刘娟 《中原医刊》2006,33(12):67-68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用手术之一,由于疾病的情况、年龄等所选择的术式也不同。2003年~2005年实施50例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自2003年~2005年临床诊断各类子宫疾病需实施子宫切除术患者99例,选择其中50例为观察组,行保留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保留血管及阴道穹隆的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施行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腹完成5例手术,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失血100~400 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7 h,留置尿管平均32 h,术后3个月恢复性生活满意.结论 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在切除子宫病灶的同时,保留了部分正常的子宫两侧壁浆肌层、子宫血管上下行支,有利于维持卵巢功能,同时保持了骨盆底组织的完整性,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于亚莉  高树生 《西部医学》2006,18(5):595-596
目的探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37例病人术前准备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取下腹纵或横行切口入腹腔,环扎宫颈峡部及卵巢血管,切除两侧子宫角内侧1厘米及子宫峡部组成的三角形区域,缝合创面,逐层关腹。结果21例随访者无1例原发病复发,7例术前性生活不满意,术后明显改善,18例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阴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经腹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3种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检测两种术式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探讨子宫次全切除的最佳术式。方法有子宫切除指征且要求保留宫颈的患者140例,47例行经阴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经腹子宫三角形切除术45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48例。比较3种术式患者的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同时检测两组术前、术后外周血中皮质醇(Cor)变化,以评估3种术式对机体应激的影响。结果经阴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组较经腹两组术后切口疼痛轻,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短(23.1±2.76)h,术后病率低(3.50%),住院时间短(6.5±1.78)d,与经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术后24 h外周血中皮质醇均升高,经阴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组术后24 h外周血中皮质醇平均为(190.78±56.35)nmol/L,较术前24 h外周血中皮质醇[平均为(121.56±15.46)nmol/L]升高不显著,经腹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组术后24 h、外周血中皮质醇平均(397.23±92.39)nmol/L,经腹子宫次全切术组术后24h外周血中皮质醇平均(417.40±82.31)nmol/L,均较术前升高明显,阴式组与腹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阴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为无需特殊器材、创伤小、不影响卵巢血供且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的微创手术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63例三角形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产科保留功能的手术是妇产科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广大妇女尤其是青年妇女的迫切愿望以及生理、心理上的需要。三角形子宫切除就是为了尽可能的保留子宫、卵巢及盆底的功能。手术时呈倒三角形切除子宫内膜及相应肌层 ,保留子宫侧壁浆肌层 ,术后基本保留子宫形态。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选择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月 ,于我院因子宫肌瘤或保守治疗无效的子宫腺肌症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共 13 9例 ,分为 2组 ,三角形子宫切除组 (Ⅰ组 )共 63例 ,年龄 3 1~ 5 4岁 ,平均 ( 4 0± 3 .65 )岁 ,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 7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