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DNA重组技术制备了百日咳无细胞菌苗PT-9K/129G, 它是百日咳毒素(PT)的非毒性衍生物,与天然PT相比,只有两个氨基酸不同,但含有PT的完整免疫学特性。每剂为含15μgPT-9K/129G蛋白、0.05mg硫柳汞和0.5mg氢氧化铝的0.5ml盐溶液。动物模型及成人志愿者试验已证实,PT-9K/129G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优于化学脱毒的PT。本文报道在儿童中进行PT-9K/129G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了由用DNA重组方法获得的无毒性百日咳毒素(PT-9K/129G)构成的无细胞菌苗对婴幼儿的安全性和兔疫原性。研究表明PT-9K/129G比化学脱毒的PT分子更安全、更具有兔疫原性。无细胞菌苗应能诱  相似文献   

3.
脱毒的百日咳毒素(PT)在全菌体菌苗中是主要成份,对儿童具有保护性,PT菌苗用化学处理灭活,此过程既降低分子的免疫原性,而且不可能完全排除毒性逆转的危险性,为避免这些问题,作者系用基因诱变,得到自然脱毒的PT,并将其与丝状血凝素(FHA)、69KDa蛋白制成一种新的菌苗,并进行Ⅰ期临床试验。新菌苗基因脱毒PT-9K/129G和FHA由  相似文献   

4.
百日咳杆菌毒素(PT)是目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的主要保护性成分,其中PT的S1亚单位又是其主要的功能性亚基,具有免疫保护活性和多种毒性。在对多个S1突变体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后发现,其中的一个S1的双位点突变体(PTX-9K/129G)在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PT的毒性,有望成为理想的百日咳疫苗候补抗原。  相似文献   

5.
使用一种能产生百日咳毒素(PT)的非毒性型百日咳杆菌165-9k/129G制备的全细胞DTP菌苗。由该菌苗引起的体内保护及血清学应答与含活性PT的常规DTP菌苗相同。常规DTP菌苗中,由PT引起的毒性活性如白细胞增多、组织胺致敏以及过敏反应增强等在新菌苗中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6.
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和69kDa外膜蛋白(OMP)是诱导机体产生抗百日咳保护性免疫力的最重要的抗原。作者对1992年9~12月芬兰西南部农村一所小学的两个班(7~12岁)中爆发百日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两个班共有学生39人,他们在婴儿期都接种了3针DTP,其中31人在2岁时又加强接种了1针。在出现首例百日咳  相似文献   

7.
迄今,疫苗的研制仍以传统的方法进行,例如,细菌毒素用传统的化学方法脱毒。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几种细菌毒素的结构-功能关系有了很好的认识。有赖于此,细菌毒素的遗传减毒成为可能。依此方法,已产生了遗传脱毒的百日咳毒素(PT)。这种分子在婴儿中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和效力,现已成为百日咳无细胞菌苗(Pa)的组分。相同的细菌毒素分子脱毒策略已应用于霍乱毒素(CT)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当  相似文献   

8.
40年代研制的百日咳全细胞菌苗成功地控制了百日咳流行。对这种菌苗的反应原性的担心导致无细胞菌苗的研制。日本应用无细胞菌苗作常规免疫,证明它安全、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具有不同抗原组分和浓度的新型菌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高无细胞菌苗的效力。用某些化学方法脱毒的百日咳类毒素的毒性仍可恢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制了含有遗传学方法脱毒的百日咳毒素(PT)的重组百日咳菌苗。Sl基因的定位诱变能消除PT的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B寡聚物基因的突变能减少有丝分裂原和血凝活性。含有Sl Lys9Gly129 PT类似物的重组菌苗证明是安全的,反应原性较弱,免疫原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百日咳杆菌细胞质外的腺苷酸环化酶(AC)毒素作为候选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已受到极大关注。从研制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观点出发,需要一种适宜的技术,以快速和准确地定量测定AC抗原。本文报告了使用竞争ELISA定量测定百日咳杆菌培养上清中的AC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发酵罐酸洗钝化对百日咳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方法  定期对百日咳发酵罐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去除其表面附着的代谢螯合物。通过检测后续培养收获物菌浓度(550 nm吸光度值)、一次盐析物沉淀量、发酵产物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含量,比较分析判断酸洗钝化对发酵培养和产毒的影响。结果  对处理前后各连续10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处理后菌体550 nm吸光度均值由4.663提高至5.490,一次盐析沉淀量均值由4.84 g/L提高至5.90 g/L,PT平均含量达到3.3 μg/ml,FHA平均含量达到7.6 μg/ml,处理前后各连续10批菌体浓度和一次盐析沉淀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算出P值分别为0.03和0.05,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对发酵罐进行酸洗钝化可有效改善百日咳杆菌发酵及产毒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最近的研究证明,百日咳全细胞菌苗(WCV)中的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和外膜蛋白复合物(OMC)在脑内(ic)试验(小鼠脑内保护力试验)中都显示有保护作用,并发现这些保护作用与某些毒力相关外膜蛋白(OMP)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自然感染后和初免三组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DTP-乙型肝炎疫苗 ( DTa P-HBV)联合疫苗 5年后的百日咳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作者选取 5~ 6岁儿童 ,其中 38人在 3、5、1 1月龄接种过 DTa P- HBV,2 1人在 1岁以前自然感染过百日咳。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百日咳毒素 ( PT)、丝状血凝素 ( FHA)和 6 9k Da外膜蛋白 ( PRN)特异性 Ig G抗体滴度 ;同时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 ,用 PT、FHA和 PRN与之一起培育 ,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结果表明 ,免疫组的 PRN特异性 Ig G抗体阳性率和抗 PR…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1984年在瑞典首次应用日本百日咳无细胞菌苗(JNIH-6)进行的临床试验.每ml菌苗中丝状血凝素和百日咳毒素各含7.5/μg蛋白氮,加磷酸铝作佐剂.对201名4岁儿童的追踪血样进行了百日咳中和抗体的测定.其中149名儿童在6~8月龄接受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基础免疫,52名接受百日咳全细胞菌苗基础免疫.195名在免疫后9~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大肠杆菌作为载体表达了百日咳毒素(PT)的五个亚单位融合蛋白。由5个不同亚单位蛋白组成的百日咳毒素,是百日咳杆菌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也是新型百日咳菌苗的主要成分。PT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功能链;A链由酶活性亚单位S_1组成;B链为由亚单位S_2、S_3、S_4及S_5组成的二聚体,即D~1(S_2+S_4)及D_2(S_3+S_  相似文献   

15.
作者根据百日咳毒素可使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这一现象,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测定百日咳毒素及抗毒素滴度的方法,并将其标准化.毒素滴定直接在微量板中进行.每孔加入25μl经2倍稀释的毒素样品,将0.2ml培养基(含10,000个经胰蛋白酶消化的CHO细胞)加至每孔中,混匀后,将板置于含3.5%CO_2、湿度为98%的培养箱中37℃48小时,使全部细胞融合为1个细胞致病单位(CPU)为毒素滴定终点.百口咳毒素50~100pg/ml以上者在微量板上显示出CHO细胞最大数量融合;低于50~100pg/ml,仅部分融合;而未感染者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两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试验的血清学数据的分析结果,认为粘附素、菌毛和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高与百日咳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有关。与仅含有百日咳毒素或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组分的菌苗相比,含有百日咳抗原成分越多,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就越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两项百日咳无细胞菌苗试验的血清学数据的分析结果,认为粘附素,菌毛和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高与百日咳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有关,与仅含有百日咳毒素或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系组分的菌苗相比,含有百日咳抗原成分越多,百日咳无细菌菌苗就越有效。  相似文献   

18.
美国Amgen公司即将研制出一种百日咳菌苗,该菌苗可不产生目前的菌苗有时引起的毒性反应,后者是由杀死的百日咳杆菌及化学处理的百日咳毒素制备的。该公司的科学家与美国国立变态反应与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已克隆及表达了百日咳毒素的5个亚单位并且修饰了1个亚单位的1个氨基酸。这种修饰可能消除有害的、与百日咳症状有关的酶活性,同时仍能诱发免疫应答。研究人员正在将各个DNA重组亚单位(包括已修饰的亚单位)进行装配,制备  相似文献   

19.
 百日咳毒素是百日咳杆菌重要的保护性抗原,经化学方法脱毒成为百日咳类毒素后制成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V)具有残余毒性和毒性逆转的可能性,所以建立特异性毒性检测方法对于保证APV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此文就国内外APV特异性毒性检测方法的现状做一综述,并结合近几年国外研究的毒性检测新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肖遥  方丽  胡有志 《中国药师》2022,(8):1310-1316
摘要:目的:探究血府逐瘀合剂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元合成酶激酶3β/β-连环蛋白(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鼠PDGF-BB体外刺激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诱导增殖、迁移模型,分为6组:对照组、PDGF-BB组、低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高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PI3K激活剂+PDGF-BB组、PI3K激活剂+高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CCK-8法检测A7R5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A7R5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7R5细胞迁移情况;免疫印迹检测A7R5细胞增殖、迁移相关蛋白及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BB组A7R5细胞增殖率、迁移面积、S期比例,PCNA、cyclin D1、MMP9蛋白及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胞核β-catenin/总β-catenin蛋白比值显著增加,G0/G1期比例、E-cadherin蛋白显著减少(P<0.05);与PDGF-BB组比较,低、高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A7R5细胞增殖率、迁移面积、S期比例,PCNA、cyclin D1、MMP9蛋白及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胞核β-catenin/总β-catenin蛋白比值显著减少,G0/G1期比例、E-cadherin蛋白显著增加,且高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优于低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P<0.05);与高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比较,PI3K激活剂+高剂量血府逐瘀合剂+PDGF-BB组A7R5细胞增殖率、迁移面积、S期比例,PCNA、cyclin D1、MMP9蛋白,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胞核β-catenin/总β-catenin蛋白比值显著增加,G0/G1期比例、E-cadherin蛋白显著减少(P<0.05)。结论:血府逐瘀合剂可抑制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