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Holter N J 1947年首创用于连续记录生物电活动的技术被称为 Holter 技术,该氏1957年发明的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iography 简称 DCG),1961年应用于临床以来仪器系统经过多次改革,以及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介入,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基本结构是由一个至数个供患者单人使用的携带式心电图记录单元和记录回放阅读、诊断、编辑的回放分析处理系统组成此外 Holter 技术还应用于记录动态脑电图.动态血压、动态呼吸.动态 STI 等各种生理指标的检测。目前对一个较完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下简称Holter)的主要技术要求应达到24小时全信息记录,至少为双通道有起搏脉冲信号的记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 (DCG)系统自 2 0世纪 6 0年代初投入临床使用以来 ,随着生物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主机由过去的专用分析仪到高性能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 ,软件的分析功能越来越强大 ,速度也越来越快 ,记录盒体积也越来越小 ,可记录的导联数也越来越多 ,容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才能选择 1套满意的产品呢 ?分述如下。1 记录盒的几个重要参数目前国外记录盒大多采用FlashCard作为存储媒介 ,俗称“闪光卡”。它符合笔记本电脑的PCMCIA国际标准 ,容量大 ,体积小 ,携带方便 ,坚固耐用 ,耗电省等 ,犹如…  相似文献   

3.
(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总负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虽然动态心电图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普遍用于心律失常的评估,多年来这一技术也同样已经用于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上面。Norman Holter第一次报道了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可以用来监测心肌缺血。尤其最近20多年来,对于这一技术在心肌缺血评价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Holter记录的动态心电图评价ST段的变化来发现心肌缺血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虽然动态心电图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普遍用于心律失常的评估 ,多年来这一技术也同样已经用于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上面。NormanHolter第一次报道了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可以用来监测心肌缺血。尤其最近 2 0多年来 ,对于这一技术在心肌缺血评价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Holter记录的动态心电图评价ST段的变化来发现心肌缺血是可信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的有无以及程度的轻重有其独到之处。 1986年美国学者Cohn提出了“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ischemiaburden…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起搏通道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3,22(4):235-238
自1961年Holter发明动态心电图技术以来,随着生物工程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动态心电图心电信号数字信号记录方式已取代磁带记录模拟方式。1971年Iyengar等首次提出动态心电图在植入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利用动态心电图记录证实起搏器功能异常。20世纪80年代初期动态心电图增加了一条专门记录起搏器脉冲信号通道的技术,该通道放大了起搏脉冲信号的增益,增加了频响的范围,提高了采样频率(1000Hz),使其对起搏信号的识别能力明显增强,这种有特殊标记的起搏通道在分析起搏器功能时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起搏心电图采集通道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是连续长时间记录的动态变化的心电图,因其易于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记录到的一过性、间歇性心律失常,可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已被广泛用于心律失常的检测、诊断和对治疗的评价。然而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导联的限制。目前动态心电图采用的导联系统有双极3导联系统、Mason—Likar12导联系统以及EASI导联系统。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可完整记录心肌缺血发作过程,为诊断心肌缺血提供确凿证据。本文通过对典型病例及动态心电图的记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指出动态心电图能够发现急性短暂性心肌缺血发作过程,对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较大。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动态心电图对急性短暂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可疑心律失常患者115例。使用传统的24 h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对照组)和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试验组)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主要终点是在监测期间内检测到的心律失常,定义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连续≥3跳)、室性心动过速(连续≥4跳)、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持续≥1 min)、心脏停搏(≥3 s)、室上性早搏(累计≥10 000跳)、室性早搏(累计≥10 000跳)。以对照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试验组的敏感性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试验组检测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在全分析集为99.09%(95%CI:95.03%~99.84%),在符合方案集为99.07%(95%CI:94.94%~99.84%),95%CI下限均高于标准值85%。试验组患者的佩戴舒适度及应用偏好均优于对照组(P0.0001),两组记录心电图波形一致率为92.7%。在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心律失常,可作为传统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9.
24h动态脑电图与动态视频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 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存储技术的发展 ,解决了快速、大量、有效处理脑电图的数据问题 ,使动态脑电图有了长足发展 ,多导小型化的数字动态脑电图设备逐渐普及 ,是脑电图技术的重大进展。目前 2 4h动态脑电图检查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 。1 动态脑电图分类  动态脑电图包括 :(1)动态数字 /模拟信号 /视频脑电图 ,(2 )动态数字 /模拟信号 /视频便携式脑电图 ,(3 )动态数字 /模拟信号 /视频遥测脑电图。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特别是储存、恢复、处理数据时有很大的区别 ,模拟记录使用纸、磁带、录像机 ,数字记录用荧光屏代替纸…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压记录在高血压诊断、判断预后与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动态记录血压诊断高血压,以及判断预后、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的分析识别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记录盒也有很大改进,避免了早期使用磁带式记录盒引起的诸多伪差。但记录动态心电图不能完全避免干扰,不能完全排除伪差。本文再次简要分析某公司产HS-3S12型微型盒动态心电图仪使用中发生的伪差(图1~图8)。  相似文献   

12.
努力提高动态心电图应用水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Norman.J.Holter发明的动态心电图是长程、动态记录心电图的一种技术,其将普通心电图记录的心电信息量爆炸性地扩大了2000倍以上,这是心电学史上一座丰碑和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无痛机制、预后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无痛机制、预后与治疗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100853)王士雯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动态心电图的问世,使日常活动中长时间持续性心电图记录成为可能。1974年Stern和Tzivoni这[1]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监护由Norbulatory Halter于1940年创用后逐步发展起来,用于心律失常诊断,因此后来称为监护或Holter心电图记录。但很长时间未受重视,其原因可能与记录技术有关,当时还不能作24 h的连续记录,因此在20世纪70~80年代仅能作事件记录,当患者自感不适,自己启动记录仪作记录。直到90年代后有了磁记录、数码储存、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携带式磁带记录心电图机对34例冠心病及16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观测,试图揭示心绞痛发作和心电图改变的规律性,以便防治。患者年龄50~74岁。34例冠心病均根据1974年全国冠心病会议修订标准确诊。方法:用日本携带式磁带记录心电图机,以CC_5导联作动态心电图记录。运动方  相似文献   

16.
许多病例的门诊血压与日常活动时或在家时的血压不一致,门诊时测得的血压一般都偏高。为了研究活动状态下血压的情况,动态血压记录技术就由动脉腔内直接测压法及非侵入性的间接测压法二个方面发展起来。直接动态血压测定法:最早的腔内动态测压法是1966年 Stott 所设计的,以后改进为精致的牛津连续血压记录仪。这一记录系统是把动脉导管在肘前窝上3~5公分处经皮肤插入肱动脉内,导管通向压力传感器而将压力连续地记录在牛津血压记录仪上,同时记录心电图。导管内含有肝素的生理盐水是由自动灌注泵加以灌注,以防止血块形成,每12小时更换一次。磁带记录分析仪提供了每搏实时资料、图形显示,且具有高  相似文献   

17.
植入式Holter     
1961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N.J.Hoher发明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Hoher)技术,这种长程心电图使记录的心电信息量从标准心电图提高了10000倍,使很多常规心电图难以记录到的心律失常可经动态心电图而被记录,这是心电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但是许多心律失常间隔很长时间才发作一次,这些偶尔发作的心律失常对于动态心电图技术而言也属于难以捕捉到的心律失常,面对这些发作甚少的心律失常,植入式Hoher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判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不同 ,是在日常活动、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等条件下 ,唯一能判定其是否有心肌缺血及缺血程度的检查方法 ,且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大约25 %~50 %的冠心病人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粗略估计无症状缺血与有症状缺血的比例大约为20:1。一、动态心电图记录技术和ST段分析1.仪器的改进。常用的记录方式是磁带记录 ,可以回放全部记录资料 ,但最大缺点是信号失真。现已应用的固态记录系统ECG的数码方式处理 ,避免一切机械因素引起的偏离和失真。分析资料也快速 ,加以微软件的应用 ,使QRS_T波群在同一基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martpatch贴附式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到2016年8月嘉定区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表现有胸闷心悸或黑矇、晕厥,心电图为房颤的患者30例,年龄(72±10.6)岁。同时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Smartpatch跟踪记录心电图14天,回顾分析两种方法记录的心电图结果。结果 Smartpatch贴附式超长时程心电图在房颤患者中额外心律失常检出11例,而24h动态心电图检出2例。结论 Smartpatch贴附式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在房颤患者中额外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优于24h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20.
应用简易动态心电图仪及同期记录静息心电图共检查冠心病、心肌炎及其他心血管病人224例,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和 S-T 段压低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证实性能良好的简易动态心电图仪能体现动态心电图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