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复方依山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SFE-CO_2)提取依山红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SD法挥发油共分离出54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3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9.68%;SFE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8种化合物,占总量的52.15%。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同时比较了水气蒸馏-溶剂萃取(SDE)与SPME的提取效果。结果:鉴定出2种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共37个。结论SPME技术操作简便,提取效果较好;不同产地野菊花的成分和含量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玉兰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异同与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果壳和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广玉兰果壳中分离出111种组分,共鉴定了7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6.54%;从种子中分离出88种组分,共鉴定了5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46.02%;其中果壳和种子的共有成分21种(果壳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8.46%,种子占33.77%)。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广玉兰的果壳与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对远志-石菖蒲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分别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药对远志-石菖蒲及其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提取物所含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结果:挥发性成分中,药对中鉴定出7种成分,石菖蒲鉴定出6种成分,远志鉴定出4种成分;脂溶性成分中,药对中鉴定出5种成分,石菖蒲鉴定出4种成分,远志鉴定出2种成分。结论:对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比单味药的成分种类要多,且成分、含量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寄主植物对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 Danser)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影响。方法:采集生长在同一地点、同一种群的10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桑寄生样品,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样品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个样品之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有明显差异;各个样品之间挥发性成分含量也有较大差异。结论:寄主植物对桑寄生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34%;采用HS-SPME-GC-MS共分离出62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29%。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5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4-异硫代氰酰基-1-丁烯。结论:SD与HS-SPME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两者联用分析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禹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干燥方法对禹白芷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不同加工干燥方法的禹白芷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37种化合物,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处理的禹白芷挥发性成分差异比较大,烘干、晒干、微波干燥比较相似,硫熏和发汗干燥对挥发性成分影响比较大.结论硫熏、发汗干燥均对禹白芷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影响,不适于在产地加工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甘肃产当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乙醚超声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当归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当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种成分,乙醚超声提取法提取的当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7种成分,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当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存在相同点,主要成分均为藁本内酯,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中占55.89%,在乙醚超声提取法法中占78.27%,在超临界萃取法中占78.19%。结论: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较低,而用乙醚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较高,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12)
目的:分析比较同一产地华细辛、毛细辛和铜钱细辛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三种细辛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组分与含量。结果:从华细辛、毛细辛和铜钱细辛中分别鉴定出59、99和8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的总峰面积为82.75%~99.07%。三种细辛中检测到16种共有成分,且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此外,三种细辛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成分。结论:三种细辛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和含量上各有差异,为毛细辛和铜钱细辛能否替代华细辛入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药材威灵仙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鉴定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和东北铁线莲的挥发性成分并考察3个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醋酸乙酯萃取各水蒸气蒸馏液得到各组挥发性成分,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结论:3种不同威灵仙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其共有成分均为其主要成分,且相对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0,(1)
目的:对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95%乙醇冷浸,减压回收乙醇,得到乙醇粗提物;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将这两种提取物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海杧果的乙醇粗提物中分离出27个化学成分,鉴定出15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5.694%;海杧果根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出35个化学成分,鉴定出2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8.049%。海杧果根的这两种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有10种相同成分,即从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结论: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种类也较多,为海杧果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川芎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顶空进样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类型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顶空进样法制备的挥发油含29个化学成分,其中烯萜类成分占挥发油总量76%,苯酞类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6%。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烯萜类占挥发油总量的4.50%,苯酞类占挥发油总量的88%。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分别提供了不同沸点川芎挥发油的化学信息,运用这两种方法可建立更全面的川芎挥发性成分GC-MS信息。  相似文献   

13.
GC-MS分析来自不同药性寄主的桑寄生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来自寒热药性不同的寄主药材柳枝、桂枝,及寄生其上的桑寄生的挥发性成分,探讨不同药性寄主对桑寄生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及寄主桂枝、柳枝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对样品的总离子流图进行比较。结果:柳树桑寄生识别鉴定挥发性成分68个,相对含量最高的2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反式-橙花叔醇和芳樟醇,柳树桑寄生与其寄主柳枝共有的特征性成分为15个(桑寄生的相对总含量为7.520%);肉桂桑寄生识别鉴定挥发性成分52个,相对含量最高的两个挥发性成分分别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和8-庚癸烯,肉桂桑寄生与其寄主桂枝共有的特征性成分为9个(桑寄生的相对总含量为4.878%)。结论:不同寒、热药性寄主桑寄生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不同,寄主会通过寄主和桑寄生之间的特殊寄生关系,将寄主的特征性挥发性成分由寄主向桑寄生转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枣中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快速溶剂萃取(ASE)-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不同枣中挥发性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ASE和索式提取(SE)2种提取方法对大枣枣果中挥发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差异,同时考察ASE法下不同溶剂(80%乙醇和石油醚)对挥发性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探讨了提取物甲酯化处理后对提取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了9种枣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ASE法以80%乙醇为提取剂较为高效、安全。对河北行唐大枣甲酯化处理后发现更多的挥发性成分,比未甲酯化处理多18种成分。9种枣果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45.3%~70.3%,其中十六烯酸(甲酯)相对含量最高,可达24.0%~38.3%。将9种枣果18个共有峰相对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产地的枣果品质,9种枣果得到有效区分,其中武邑马牙枣品质最佳,其次为武邑小枣、香河小枣和武邑大枣。结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枣果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该实验可为开发枣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丹芪偏瘫胶囊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挥发性单味药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和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丹芪偏瘫胶囊、川芎、当归、石菖蒲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成分组成和含量。结果:从丹芪偏瘫胶囊、川芎、当归、石菖蒲中分别鉴定了40、25、26、29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1.36%、69.01%、89.17%、90.11%。结论:丹芪偏瘫胶囊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α-细辛脑、Z-藁本内酯、β-细辛脑、丁香酚甲醚等,绝大部分来自川芎、当归、石菖蒲3种药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成熟度单叶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总黄酮及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蔓荆子中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厚田黄果和黑果分别鉴定了35,36种化合物,二者相同成分有30种;都昌黄果和黑果分别鉴定了31,27种化合物,两者相同成分有23种。不同成熟度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种类相似,但各成分的含量却存在很大差异。厚田黄果、厚田黑果、都昌黄果及都昌黑果中蔓荆子黄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268%,0.209%,0.226%,0.242%,总黄酮质量分数依次为7.902%,3.540%,3.982%,2.617%。结论:不同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黄果与黑果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熟度对蔓荆子的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分析比较干姜、细辛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为其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对干姜、细辛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确定最优萃取条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从干姜、细辛及药对中共鉴定出78种成分。其中从干姜中鉴定出38种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5.13%;从细辛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7.69%;从药对中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6.31%。3组数据的PCA综合得分差异较大,其中药对得分最高。结论:干姜、细辛及其药对,其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均有差异,且两药配伍后产生了新的挥发性成分,因此从挥发性成分变化方面为药对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为其后续药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寄主为桂花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85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08%;寄主为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9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40%.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2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5,(1)
目的:对丹芪偏瘫胶囊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与挥发性单味药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和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丹芪偏瘫胶囊、川芎、当归、石菖蒲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成分组成和含量。结果:从丹芪偏瘫胶囊、川芎、当归、石菖蒲中分别鉴定了40、25、26、29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1.36%、69.01%、89.17%、90.11%。结论:丹芪偏瘫胶囊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α-细辛脑、Z-藁本内酯、β-细辛脑、丁香酚甲醚等,绝大部分来自川芎、当归、石菖蒲3种药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的采集方法获得的佛手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顶空进样法采集佛手挥发性成分,并对样品进行GC-MS分析。结果:两种采集方法获得的成分有一定的差异性,水蒸汽蒸馏法共鉴定出19种成分,顶空进样法共鉴定出17种成分,共有成分有13种,其中这两种采集方法获得的两种含量最高的组分相对含量基本一致。结论:顶空进样法采集到的结构种类更多,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可获得佛手挥发性成分更全面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