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照射 (SRT)对正常脊髓放射损伤的效应。方法 :按不同剂量分3组照射新西兰家兔腰段脊髓 :①高剂量组 ,总量 36Gy/ 6次 (6Gy/次 ,隔日 1次 ) ;②中剂量组 ,总量 30Gy/ 6次 (5Gy/次 ,隔日 1次 ) ;③低剂量组 ,总量 2 4Gy/ 6次 ,(4Gy/次 ,隔日 1次 )。同时设 3个相应常规分割组 2 .0Gy/ (次·d) ,5次 /周 ,6 0 Co治疗机照射 ,总量分别为 36 ,30 ,2 4Gy。结果 :SRT高剂量组 4个月时出现截瘫 ,其他 2组及 3个常规组均未出现。于 4个月、8个月解剖病理发现SRT高、中低组分别出现脊髓重度变性、中度变性和轻度变性 ,而 3个常规组未发现异常。结论 :总剂量相同情况下 ,SRT对正常脊髓的放射损伤大于常规分割照射组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作为治疗头部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表现出十分理想的效果,其作用机理,治疗方法与常规放疗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放射生物学角度对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宋世鹏  张晓峰 《中国肿瘤》2005,14(3):178-185
伽玛刀有36年历史,全球已有282台伽玛刀在运行,治疗病人总数超过31万人.仅在我国,就有107台伽玛刀在运行.近几年来,我国的伽玛刀研发及生产技术发展很快,已开发出了五代伽玛刀.该文概述了伽玛刀的现状,伽玛刀的名称,各代伽玛刀的特点及未来伽玛刀的发展方向.并从设备精度、焦点品质、入射角度、治疗计划系统(TPS)的功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等7个方面,就如何选择购买伽玛刀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外肿瘤和分次照射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包括X-刀,γ-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成功地用于治疗颅内血管病变和良性,恶性肿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该治疗技术又有新的发展。本文概述了该技术用于治疗颅外肿瘤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分次照射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活素对脊髓的放射防护作用。方法 将Wister品系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前两组设脊髓照射野进行~(60)Co—r线外照射,每次400cGy,隔日一次,三次/周,最后一次200cGy,共50Gy/13次。实验组腹腔注射脑活素0.36ml。对照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均于放疗前30分注射。照射后15天,行活体灌注固定,取材,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各组动物标本在光镜下改变轻微。电镜下: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放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空白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活素对脊髓具有明显的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7月~1996年6月间应用SRS治疗脑转移患者18例(28个病灶)。中位随诊时间为14个月。所有患者的Karnofsky评分≥40分。肿瘤直径为12mm~40mm(平均27mm)。SRS治疗采用10MV的直线加速器,肿瘤剂量(80%剂量线)为20Gy~30Gy(平均221Gy)。SRS后15例进行了全脑分次照射,脑中间平均剂量为30Gy~40Gy,SRS前后均行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肿瘤控制率为833%(20/24),肿瘤消失为50%(12/24),肿瘤明显缩小(>50%)为333%(8/24),肿瘤稍缩小(≤50%)或无变化167%(4/24),CT显示肿瘤坏死2例,无肿瘤复发。原发肿瘤已控制、无脑外转移患者的生存期较长(P<005),单发和多发脑转移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RS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相比常规照射方式,SBRT照射次数少(1~5次),单次剂量较高(8~30 Gy)。然而在低剂量、多分割方案中适用的LQ模型并不能准确评价大剂量射线的放射生物效应。有学者提出了USC、LQL、gLQ等修正模型,希望能更好地预测SBRT的放射生物学效应。目前SBRT成为肺部、肝脏、脊柱、胰腺等部位原发病灶或少发转移病灶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可以更深入地探索SBRT的临床应用,对提高肿瘤放疗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各种实体肿瘤,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图像引导系统和放疗技术的进步,使SBRT在靶区内形成高剂量区域,靶区外剂量梯度迅速下降,在给予肿瘤大剂量照射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实现了安全的“大分割”。目前,对于SBRT放射生物学尚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如线性二次(LQ)模型的适用性、再氧合的弱化、不同于常规分割放疗的额外细胞杀伤效应以及免疫增强作用等方面仍存有争议。本综述旨在对以上争议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对SBRT放射生物学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促进SBRT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病理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后肿瘤及周围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材料与方法对18例颅内肿瘤SRS治疗后手术治疗的标本进行了光镜及电镜下病理形态的研究。结果瘤组织的凝固性坏死在SRS术后11天即可出现,但与肿瘤性质等因素有关。瘤内小血管的辐射损伤不仅在SRS的远期效应,在急性期瘤组织杀伤效应中也起重要的作用。肿瘤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提示存在放射性反应。结论(1)SRS应以最小剂量获得最大治疗效果为原则。(2)SRS治疗后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和促进小血管及髓鞘结构的修复再生,对减少并发症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如照射野小(40 mm以下),靶区定位和摆位准确,剂量高,剂量梯度大,剂量在靶区高度集中[1,2],因此不少单位都引进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设备(X刀)。其中体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  相似文献   

11.
体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研究。方法:1997年5月-1998年12月期间治疗32例共35个病灶,根据病变大小进行适形立体定向放疗,射野一般5-7个,治疗次数3-7次,治疗间隔1-3天,每次治疗周边剂量450-1000cGy,总量1890-3420Gy。结果:32例35个病灶根据CT复查肿瘤退缩情况确定CR为28.6%,PR为31.4%,总有效率为60%。1年以上生存率为58.3%。结论:立体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体部X线立定定向放射手术 (stereotacticradiosurgey ,SRS ,俗称X 刀[1] )与适形放射治疗 (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 ,CRT)两种照射方法对于治疗直径大于 5cm肿瘤的利弊。 方法 对每一病例分别进行X线立体定向及适形两种治疗计划的设计 ,作出DVH图。结果 两种照射方法对靶区的包绕均符合临床需要 ,但立体定向放疗组靶区内部剂量不均匀、有热点 ,虽然对正常组织照射区域小 ,但有局部较高剂量区存在。结论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但适形治疗对于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明显优于前者 ,对于直径大于 7cm的肿瘤应优先选用适形治疗的照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射后脑桥损伤的诊断防治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鼻咽癌多采用耳前野和鼻前野照射,脑桥位于放射野内,有可能引起放射性脑桥损伤,但有关文献报道很少。作者报道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门诊随访中发现的5例放射性脑桥损伤病例,初步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防治及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均为鼻咽癌首程放射治疗后脑桥损伤,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4~63岁。按1992年分期有2例为T1N1M0,1例为T2N0M0,1例为T2N2M0,1例为T3N0M0。4例采用6MVX射线照射,1例采用60Co照射。3例采用耳前野加鼻前野照射,2例面颈联合野、耳前野及鼻前野照射。2例常规分割放射71Gy,2例后加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体部X线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ic radosurgey,SRS,俗称X-刀)与适形放射治疗(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CRT)两种照射方法对于治疗直径大于5cm肿瘤的利弊。方法:对每一病例分别进行X线立体定向及适形两种治疗计划的设计,作出DVH图。结果:两种照射方法对靶区的包绕均符合临床需要,但立体定向放疗组靶区内部剂量不均匀、有热点,虽然对正常组织照射区域小,但有局部较高剂量区存在。结论:两种方法各种有利弊,但适形治疗对于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优于前,对于直径大于7cm的肿瘤应优先选用适形治疗的照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OPEN式体部γ刀物理学特性为保证临床使用精度。方法 使用0.125 cm3指型电离室、160 mm的聚苯乙烯球模、EBT2自显影胶片、IBA胶片分析软件等工具分别测试与验证OPEN式γ刀不同准直器的焦点位置精度、焦点剂量率、剂量与时间的线性关系、剂量重复性、辐射野的半高宽和半影宽度和综合误差, 并利用DTA方法对多靶点剂量叠加临床计划进行验证。结果焦点位置精度达到0.36 mm, 焦点剂量率误差<3%, 剂量与时间线性<2%, 剂量重复性平均<0.3%, 半影及半高宽接近头部γ刀检测要求, 综合误差<2.5 mm;在2 mm范围内剂量误差范围设置为5%时, 测试点剂量符合度通过率达90%以上。结论 OPEN式体部γ刀的部分测试结果达到了头部γ刀国家检测要求, 剂量学测试结果能满足临床中对局部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所需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92例不接受手术及化疗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伽玛刀组和普通放疗组。普放组45例,采用常规放射治疗,DT64~66Gy。伽玛刀组47例,采用螺旋CT下扫描定位,对计划靶区(planningtargetvolume,PTV)在50%等剂量线处给定处方剂量4~8Gy/次,共治疗5~13次,3次/周,隔日治疗,总剂量40~52Gy,分2~4周完成。结果:全组病例全部随访1年以上,普放组总有效率、CR、PR、NC、PD、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55·5%(25/45)、22·2%(10/45)、33·3%(15/45)、22·2%(10/45)、22·2%(10/45)、77·7%(35/45)、40·0%(18/45)和6·7%(2/30);伽玛刀组总有效率、CR、PR、NC、PD、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78·7%(37/47)、29·8%(14/47)、48·9%(23/47)、10·6%(5/47)、10·6%(5/47)、89·3%(42/47)、44·7%(21/47)和25·0(8/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23,P=0·017;1年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26,P=0·132;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34,P=0·19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2,P=0·046。无严重放射反应。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是一种定位精确、局控率高且并发症少的精确放射疗法,可有效提高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生存质量,有望改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手术放射手术和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59例脑转移瘤分别采用手术(10例),放射手术(19例)和放疗(30例)治疗。手术组术后全脑照射40Gy,放射手术剂量20~30Gy(平均21.1Gy),放疗组全脑照射30~40Gy,然后缩野追加10~24Gy。手术组、放射手术组、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5个月、11.2个月、5.6个月;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0%、47.4%、20%。手术和放射手术治疗脑转移的疗效相似(P=0.25),且明显好于常规放疗(P<0.05)。  相似文献   

18.
体部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体部伽玛刀)治疗7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伽玛刀治疗采用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给予患者精确定位。在临床靶区(CTV)边缘外放5mm-10mm形成计划靶区(PTV);等剂量线为50%-60%,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3.5-4.5Gy,肿瘤>5 cm的单次周边剂量3.0-4.0Gy;治疗总剂量为35-48Gy;治疗次数9-11次,大多数患者为每周5次治疗。观察病人的有效率、生存时间和临床受益率(CBR)。结果:伽玛刀治疗过程中88.9%患者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66.7%患者黄疸指数下降。CBR 69.6%。伽玛刀治疗3个月复查CT,病变部位达到CR 1例,PR 25例;总有效率(CR+PR)32.9%。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结论:伽玛刀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体部伽玛刀)治疗7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伽玛刀治疗采用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给予患者精确定位。在临床靶区(CTV)边缘外放5mm-10mm形成计划靶区(PTV);等剂量线为50%-60%,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3.5-4.5Gy,肿瘤〉5 cm的单次周边剂量3.0-4.0Gy;治疗总剂量为35-48Gy;治疗次数9-11次,大多数患者为每周5次治疗。观察病人的有效率、生存时间和临床受益率(CBR)。结果:伽玛刀治疗过程中88.9%患者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66.7%患者黄疸指数下降。CBR 69.6%。伽玛刀治疗3个月复查CT,病变部位达到CR 1例,PR 25例;总有效率(CR+PR)32.9%。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结论:伽玛刀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狗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非常规分割照射后放射损伤和修复的变化及其时间与剂量效应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0只狗分成4组A组3.0Gy×(8+8)f、B组3.5Gy×(8+8)f、C组4.0Gy×(8+8)f、D组为对照组,观察照射后1、2周及1、3、6个月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的肝脏放射毒性反应.结果 3个不同剂量组照射后不同时间全血计数、TP 、GPT、 AKP、 TbiL、CHE与照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照射后1~2周可见急性放射性肝炎改变;1~3月可见肝脏损伤性改变;3~6个月A组肝脏损伤轻微,C组可见迟发性肝损伤恢复性改变.结论在4.0Gy×(8+8)f以内半肝交替照射对肝脏无毒性反应;随着放射剂量加大肝损伤加重,照射后6个月 A组肝损伤基本恢复,C组出现典型的放射性肝纤维化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