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黄帝内经》中的风邪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在外感病邪中突出风邪的重要地位,既归纳了风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也揭示了风邪致病的机理,并且从防、养、治3个方面立体有序的提出了风邪所致疾病的应对方法,还列举了大量由风邪引起或以风命名的疾病,为后世风邪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病因学把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导致人体发病称为六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也称为病邪。而风邪,又是外感病邪的先导,寒、湿、燥、火等病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导致各种疾病,因而称之为百病之长。《黄帝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详细论述了各种风邪致病的病理变化特征,阐明了"风为百病之长"的重要意义。两千多年来,为后  相似文献   

3.
祛风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眼科用之尤广。一、风与眼病的关系《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为六淫的主要致病因素,许多疾病都可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盖风属木,木为肝,肝之窍在目,本乎一气,同类相召,故风邪最易侵犯目窍而致病。《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目位手人之头部,在上,风邪侵袭,眼首当其冲,所以对眼病来说,风的症状殊为多见,尤其是外眼病。风邪易兼夹他邪致病,眼科  相似文献   

4.
论风病(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病 (症 )是指外感风邪所致 ,或是具有风邪致病特点的一类病症。由于风为六淫之首 ,具有广泛的致病性 ;风邪伤人 ,具有由皮肤→腠理→络脉→经脉→六腑→五脏的渐次传变的规律 ;加之风邪易与它邪相兼为患 ,因此 ,风邪所致之病 (症 )表现多样。遗憾的是 ,风病 (症 )虽然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 ,但却尚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为此 ,笔者初步统计了《内经》中所有论及风邪为主要病因的病 (症 ) ,约有90个 ,并对这些病 (症 )进行了分析总结 ,发现风病(症 )无论是从病患部位还是症状表现上都具有明显的特征。1 病患部位《内经》认为风为阳邪 ,易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相似文献   

6.
周睿 《开卷有益》2011,(1):26-27
中医认为,感冒主要是感受以风邪为主的外邪所致,俗称“伤风”。风邪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引起感冒,与肌体正气之强弱,肺卫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密切关系。如果正气不足,起居不慎,受寒淋雨,劳累过度,致使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暑、湿、燥、热等时令之邪,便可乘虚侵犯人体而发病。  相似文献   

7.
风为百病之长,百病之始也,致病广泛,历代医家对"风"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始终不离外风与内风之说。随着现今外界环境的变化,风邪伤人较前更甚,临床上对风邪的认识亦逐渐深入。"风"邪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风"单指六淫中的风邪,广义之"风"除了六淫中的风邪外,还包括了其他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等特点的一切"外风"以及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内风"。文章从广义之"风"入手,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阐述"风邪致病"在儿科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儿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风邪致病在中医病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内、外风致病各有特点,而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风邪致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即针对风邪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孙鹏 《开卷有益》2022,(10):24-25
<正>1.风池穴颈椎病的成因主要是风寒湿邪侵犯颈项,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其他邪气侵犯人体的敲门砖。因此,祛风通络永远是治疗颈椎病的首要治则。“风”指风邪,“池”是较浅的容器,风池穴意为人身体里一个藏风邪的地方,但藏的又不深,容易露出水面,易祛除。因此揉风池穴,能预防和调治许多由风邪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心脑疾病多起病快,变证快,发病突然,如急风骤雨,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有着中医"风邪"致病的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故其致病部位经常在头部;"风之为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故其发病波及范围较广,变化较快,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神经系统疾病所表出来的症状常具有风邪致病的特点,如:脑卒中、面神经炎、帕金森、癫痫病、眩晕症、偏头痛"等等。  相似文献   

11.
王坤根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突然,作止无常,喉间瘙痒并伴有胸闷气急等特点,符合中医风邪致病特点,将该病命名为风咳,认为病因虽有六淫致病之说,但以风邪为主导,病变部位主要在肺;总的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冲击声门,辨证虽有风寒、风热、风燥,甚至兼夹证之别,但以风邪犯肺者居多,治疗以祛风宣肺为主,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中医燥湿同病病因病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燥、湿属性与致病特点,对中医燥湿同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提出燥湿同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一外感燥、湿,合而为病。二脏腑失调,内生燥、湿,挟杂为病。三内外合邪,相兼为病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的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风性主动,"动"为风象。李平教授认为大凡临床上所见的颤震、瞤动等症状皆属风动之象,故心房颤动亦属风象,为"心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李平教授从"心风"立论治疗房颤,"心风"包含外风和内风,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中有"心虚"(心系疾病)的特征,则外风易中、内风易生,内外合邪最易致病。房颤的证素为风、瘀、痰、火,"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兼并瘀痰、火邪,导致了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医古籍中关于"风邪"的认识与虫相关,风邪属无形之虫。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入土善行,李平教授善用虫类药以入心搜风,往往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探本溯源从痰论治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演变关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作了比较明确的描述:“虚邪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灵枢·热病》载:“痱之为病也,身无病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内经》强调“虚邪客于身半”,奠定了后世为“中风”命名的基础。在《内经》中,对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为致病原因的认识,尤其强调“风邪”致病的首恶地位,“风为百病之长”,且“风邪善行数变”,而“中风”多急骤发病的特点,这是“中风”病名得以提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妊娠咳嗽是孕期常见合并疾病,六淫邪气为嗽常见病因,所致妊娠咳嗽和妊娠生理状态相关,具有一定季节性和地域性。妊娠多阴虚阳亢之体,易感燥邪、热邪;风邪为首,多兼杂寒、热之邪;湿邪多由脾虚所致。从六淫邪气致病辨治妊娠咳嗽的中医治疗,可兼顾六淫致病特点和妊娠生理状态改变,达到治病和安胎并重之效,体现中医“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6.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疒咅)(?),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风邪有关,治疗方法很多。三年来,笔者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乌鸡白凤丸治疗荨麻疹3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扶正培本又称扶正固本,就是扶助正气、培植本源的治疗法则。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人体阴阳气血不平衡所致,故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说。扶正培本治则的临床应用,主要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津液的不平衡。祖国医学把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统称为正气,简称为“正”;一切致病因素则简称为“邪”。正邪恒处于斗争之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说明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扶正培本又称扶正固本,就是扶助正气、培植本源的治疗法则。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人体阴阳气血不平衡所致,故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说。扶正培本治则的临床应用,主要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津液的不平衡。祖国医学把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统称为正气,简称为“正”;一切致病因素则简称为“邪”。正邪恒处于斗争之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9.
李声岳教授认为喉源性咳嗽病因主要是外感与内伤,其中风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可兼夹其他致病因素。该病位在咽喉,对应于五脏中的肺,主要病机为脏腑虚损,风邪外侵,以疏风散邪,利咽止咳为主要治法,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论治肝风     
祖国医学认为:“风”有外风与内风之分。外风是指人体外受风邪而得病。内风是从体内而生,是由人体内在脏腑的病变而引起,因其临床表现如同自然界的“风”一样,具有“动”“变”“突然”等特点,所以取类比象也叫做风证,但其性质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