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赛科希德SD-100型自动血沉仪测定结果与传统手工魏氏法的相关性和线性。方法 分别用自动血沉仪法30rain和传统魏氏法1h两种方法测定100例检测者血沉。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2种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关系数为0.98。在正常范围内,二者测定结果一致,但血沉〉15mm/h后,手工方法测定均值高于仪器法(U=2.17,P〈0.05),而且随着测定值的增加,二者之间差异越明显。结论 自动血沉仪方法对正常标本的测定结果与手工法接近,而对血沉升高的标本,手工方法测定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LG-E&H-20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的血液10例.分别应用LG-E&H-20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及魏氏法同时检测血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LG-E&H-20动态血泓压积测试仪与魏氏法检测血沉两者结果无差别,结果可靠。结论:LG-E&H-20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具有测定时间短、方便、仪器性能稳定等特点,可为患者提供及时、快速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血液浓度与血沉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液浓度与血沉的关系。方法将送检血沉标本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以8:1和4:1稀释,每份标本分成3份,其血液浓度分别为80%、71%、64%,用Westergren法检测血沉。结果3个浓度问的血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浓度越低,血沉越慢,反之,血沉加快。结论血沉随着血液浓度的改变而变化,样本采集时应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在4:1。  相似文献   

4.
姚双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33-434
目的研究MICROsed-system全自动血沉仪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来我院就诊医生要求检测血沉的5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同时按两种血沉检查方法的不同要求采集血样,用MICROsed-system全自动血沉仪和传统的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种血沉检查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ICROsed-system全自动血沉仪操作方便、快捷,结果准确,能同时测定多个样本,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将入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氯氮平组(观察组)和氯丙嗪组(对照组),对其血沉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为期五周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氯氮平组20例,血沉异常15例,占75%;氯丙嗪21例,血沉异常1例,占4.8%。两组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x=21.24,P<0.005)。血沉异常多于用药后一周达最高值,此后逐渐降低,多于第五周末降至正常。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魏氏血沉测定法与PUC-2068A血沉仪测定的差别。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进行血沉率检测的患者91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魏氏血沉测定法进行测定,对照组患者采用PUC-2068A血沉仪测定。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测量结果。结果血沉率在正常范围之间的患者,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基本相同,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沉降率大于30 mm/1h时,魏氏血沉测定法测定准确性高于PUC-2068A血沉仪,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魏氏血沉测定法更为快速,适合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Ves-matic20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血沉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Ves matic20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对照测定病人红细胞沉降率(ESR),以验证该仪器测定血沉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就诊病人78例(男29例,女49例),分别采用Ves matic20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同时测定ESR,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男性仪器检测血沉结果均值22.6,魏氏法均值19.9;女性仪器检测血沉结果均值29.3,魏氏法均值24.9。两种方法比较差别无显著性;r=0.98,相关性好。结论:应用Ves matic20自动血沉仪测定血沉与魏氏法结果相关性好。由于该仪器用血量少于魏氏法,且25min出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两种自动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并与经典魏氏法进行比较,评价三种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用传统魏氏手工法和两种自动血沉仪法对随机选择的21例体检血液样本同步平行测定,分析检测结果并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有差异,了解三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仪器法的测定重复性。结果魏氏法与THME ESR-2040和VES-MATIC20自动血沉分析仪所测得的血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血沉分析仪与魏氏法相关性较好,准确性好,重复性好,且具有测定时间缩短、能自动记录、批量测定的优点,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化脓性膝关节炎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46例入选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高敏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血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感染患者间的检测结果与其他各指标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敏C反应蛋白在患者症状改善前后的检测结果与其他各指标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沉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不强的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本研究中未显示出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测定血沉方法的比较及常规管抗凝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丽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333-334
目的比较魏氏法与仪器法测定血沉的差异,探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抗凝的全血进行血沉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用3.8%枸橼酸钠盐和EDTA-K2抗凝全血,同时用传统的魏氏法和血沉分析仪进行血沉检测。结果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的全血,分别用传统的魏氏法和血沉分析仪进行血沉检测,其四个测定组之间血沉值的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传统魏氏法与仪器法测定血沉,其结果无明显差异。②EDTA-K2抗凝全血可以用于血沉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英夫利昔单抗与柳氮磺胺吡啶在克罗恩病(CD)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英夫利昔单抗组)25例和B组(柳氮磺胺吡啶组)2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沉、CRP(C反应蛋白)、唾液酸及α2球蛋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B组(6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24.00%vs 36.00%),而血沉、CRP、唾液酸及α2球蛋白均低于B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英夫利昔单抗在CD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C-A30A型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的重复性、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高、中、低三组血沉值共27份进行重复性试验,对做血沉检查的198例患者,采用两法测定,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仪器法的准确性,抽取10例贫血患者标本(压积〈0.30)和10例压积正常且魏氏法ESR值在21~100 mm/h的标本对照,分析贫血标本用仪器测定的可行性。结果重复性:除1例(CV为16.1%)外,其余26例CV均〈5%。准确性:ESR值在2~100 mm/h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R值〉100 mm/h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标本采用两法测定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C-A30A型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准确性较高,贫血标本用该仪器测定准确性也较高,适合医院快速准确的报告血沉结果。但对于ESR〉100 mm/h时建议用手工法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08年6月一2010年5月232例住院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72例)和普通组(16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肺CT(或胸片)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红细胞沉降率(ESR)、急性期Cpn—Ab≥1:1280,对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结果7—9岁的儿童(P〈0.05),ESR异常增快(P〈0.05),急性期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P〈0.05)等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多见于年长儿,普通肺炎衣原体肺炎多见于年幼儿,两组相比4-6岁年龄组发病率无区别,ESR异常增快,急性期内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病变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预示着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联合消炎痛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秋水仙碱联合消炎痛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疼痛及肿胀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O.05),血尿酸、血沉、疼痛及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秋水仙碱联合消炎痛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液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治疗组采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1%(P〈0.05);且治疗组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糖尿病足组72例,非糖尿病足组96例,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结果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高;糖尿病足组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均升高(P〈0.05);踝肱指数异常组血液流变学参数较踝肱指数正常组均升高(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能加重2型糖尿病的微循环障碍,促使糖尿病足的发生。有效地控制血液高黏状态,对防治糖尿病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晔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03-1705
目的:观察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9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甲氨喋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短期使用益赛普,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ACR20、ACR50、ACR70改善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第1个月后,观察组ACR20改善率为(44.11±0.21)%,高于对照组(22.03±0.51)%(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ACR20、ACR50、AcR70改善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RF、ESR、hs—CR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连续入选发病24 h入院并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155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入院、症状进展及发病90 d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RS)。结果:发病24 h内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在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基线的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感染、与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均具有一定关系,控制某些因素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奈普生胶囊、别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连服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3.987,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和P〈0.01);血尿酸(BUA)、血沉(ES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T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化毒中药对肾虚瘀毒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符合ARA(1997)诊断标准、病情活动性标准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3个月,观察中药治疗SLE的临床疗效、ESR、尿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20/30,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30,33.3%),差异有非常明显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口干、腰膝酸软、脱发等症状,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沉及减轻其相应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化毒中药对肾虚瘀毒证的SL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