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猪卵巢中分离卵子提取透明带(ZP)免疫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多克隆ZP抗体,对卵巢功能有一定影响。我们制备的三株猪ZP单克隆抗体,它们与人体主要器官无交叉反应。用免疫荧光、ABC免疫组织化学及体外阻断人精卵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有一株单抗(LPD_8)能明显阻断体外人精卵结合。此外有二株单抗(LPD_8,LPC_4)对卵透明带及卵细胞质有交叉反应,而对卵泡颗粒层,卵泡膜,间质细胞等均无交叉反应。这说明卵细胞质内有与上述单抗结合的抗原决定簇,因此透明带与卵细胞质有共同的抗原成分,这一现象支持了ZP由卵细胞产生的理论。本研究结果提示ZP抗体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由于抗体和卵细胞结合,早期抑制了卵泡的发育而导致卵泡数目减少,内分泌功能下降,而不是直接作用颗粒层和卵泡膜而使激素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2.
猪卵透明带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对人精卵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猪卵透明带(PZP)与人ZP有交叉抗原性[1]。因而被用之为人类免疫避孕的研究。当前国内外已用分子生物技术分离获ZP1、ZP2、ZP3、ZP4几个组分[2],并通过去糖基将ZP3分成ZP3α与ZP3β[3],在动物实验中可致动物不孕,但对生育的可逆性与卵巢的无损伤性还不理想,鉴于不明原因不孕妇女能检测到ZPAb[4],提示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以期得到既具有精卵识别的特异性,又能不影响卵巢功能的特异抗原决定簇,仍然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材料与方法一、动物免疫[5]以热融解猪Z…  相似文献   

3.
猪卵透明带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热溶猪卵透明带抗原免疫BALB/C 小鼠,取其脾细胞和SP2/O 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用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 方法筛选,经四次克隆化后,获得三株分泌猪卵透明带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LPD_8,LPC_4,LPD_2)。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其中二株单克隆抗体(LPD_8,LPC_4)与人卵透明带有交叉反应。但它们在猪与人卵透明带上呈现的荧光部位有明显的不同,LPD_8位于整个透明带上,而LPC_4只见于透明带外层。LPD_2荧光位于透明带内层且与人卵无交叉反应。我们认为这种差别是由于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猪卵透明带单克隆抗体靶抗原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猪卵透明带单克隆抗体靶抗原生化特性的研究孙晓溪,李大金,李超荆(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所生殖免疫室,上海,200011)哺乳类卵细胞外的透明带(ZP)在识别同种精子受精、阻止多精子穿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具有组织专一性,仅影响受精过程,故是有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5.
卵透明带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万祥 《生殖与避孕》1997,17(3):131-135,165
哺乳动物卵透明带(Zonapellucida,ZP)是包绕生长如母细胞、排出卵子和分裂胚胎的一层半透明丝状体酸性糖蛋白基质。ZP在精卵识别、结合和穿透的过程中以及阻止多精入卵和保护着床前胚胎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它自然成为生殖生物学者极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和生殖免疫学者倍加关注的热门靶抗原。ZP结构复杂,各组成蛋白分子量大且纯化不易,这些因素都影响了ZP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深入。但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在ZP领域还是取得了许多个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对ZP的组份、结构和功能以及它的表达机制作一简明综述。…  相似文献   

6.
猪卵透明带(PZP)是包绕在卵母细胞外的由ZPI、ZP3a和ZP35组成的一层丝状体酸性糖蛋白。其中的猪ZP39蛋白(分子量55kD,完全去糖基后为32kD)jfl当于小鼠精子受体ZP3和人ZP3蛋白,PZP35在受精过程中起何作用?特别是其抗体与猪精子受体PZP3a抗体一样也能在体外试验中阻断人精卵受精,所以长期以来PZP印也一直是生殖生物学和免疫避孕科研人员关注的研究对象。过去分离该蛋白组分是通过繁琐的生化提纯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相对简便价廉的遗传工程方法大量制备无卵巢因子混杂的ZP目的蛋白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首次报道了PZP3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为以后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鉴别抗原决定簇进而研究ZP耿避孕疫苗打下了基础。一、目的基因的DNA测序为选择表达载体构建符合pZP30CDNA阅读框的融合基因,先用T。引物对pZ57质粒中PZP30基因的5’端重新作了DNA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已报道的该基因5’端非编码区漏读了二个碱基(T、G)。二、表达载体PWR450-2/ZP那的构建质粒PWR450-2带有裁短的LacZ’基因(编码6一半乳糖背酶N端461个氨基酸残基),外源基因插入LacZ’基因下游多聚克隆部位形成融合基因,以异丙基一p-Dwt代半乳糖着(IPTG)诱导上游的强启动子比c即产生高水平表达。将酶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组猪卵透明带-3β截短型蛋白(tunc-pZP3β)的结构,以及重组蛋白中产生强免疫原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抗原表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unc-pZP3β的序列信息,并同源建模tunc—pZP3β的三维结构,分析抗原表位。结果:建立了tunc-pZP3β的模拟三维结构,显示出两段目的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位于蛋白表面。结论:tunc-pZP3β从理论上保留着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8.
对118对不孕夫妇,拟采用IUI前用HOP系统检测男方精液,并以精子穿卵率为指标进行分组,统计IUI的受孕率。结果:118例的412个治疗周期中,第一组:穿卵率≥15%的患例,IUI受孕率为42%;第二组:10%≤穿卵率<15%的患例,IUI受孕率为13%;第三组:穿卵率<10%者,IUI受孕率为2%。第一组与第二、三组间其受孕率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P<0.005)。结果表明,采用HOP作为IUI病例筛选指标,提高IUI的成功率,对不孕症病因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去除了信号肽和跨膜区的膜外型猪卵透明带蛋白pZP3β。方法:设计适宜引物,采用PCR方法,在基因水平对膜外型pZP3β的翻译起始序列进行适当调整,获得的基因克隆入pET-3c载体,并进一步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 pLysS中表达。结果:得到表达率约10%的非融合膜外型pZP3β蛋白的表达,并经Western-blot鉴定为目的蛋白。结论:外源蛋白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条件下,在基因水平的适当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其表达率。  相似文献   

10.
徐万祥 《生殖与避孕》2003,23(5):299-301,309
根据已克隆的各哺乳动物物种卵透明带(ZP)三种蛋白质的cDNA序列推断,在它们编码的蛋白C端跨膜区上游几乎都存在RXK/RR基序。先前报道存在于许多蛋白C端的这一基序是furin蛋白酶的一个酶切位点。因此,为了阐明各ZP蛋白组份在分泌组装成ZP带时,是否在此furin位点经历了加工处理,以致丢弃它们C端的疏水性跨膜区,几个实验室相继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探讨。从目前的大多数实验结果来看,三个ZP组成蛋白分泌前在它们C端跨膜区上游的furin位点被切割的证据是充分的。当然也有相反的实验证明,即各ZP蛋白不经历此位点切割也能被分泌并进行ZP组装和扩张。对此截然相反的研究结果,一个可能的解释,也许是重组小鼠ZP3中分别选用了不同的表位标签和插入位置以及使用了不同的转染细胞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不同病因对卵母细胞透明带、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因素不孕体外受精治疗的197个周期,以输卵管因素为对照组(n=145),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n=25)、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n=19)和不明原因不孕症(n=8)等各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以及透明带双折射性和透明带厚度。结果:平均获卵数PCOS组(17.9±1.9枚)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对照组:11.3±0.6枚,EMs组:9.4±1.2枚和不明原因组:13.1±2.9)(P<0.01),其它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COS组、EMs组和不明原因组受精率(83.66%、75.40%、77.12%)、优质胚胎率(57.26%、51.14%、59.30%)、种植率(25.53%、17.39%、29.40%)和妊娠率(52.38%、41.18%、42.86%)与对照组(80.13%、58.99%、28.76%、43.70%)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Ms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透明带双折射值各组间差异极显著(对照组:7.13±0.28,PCOS组:4.97±0.55,EMs组:3.67±0.75,不明原因组:14.19±1.41)(P<0.01),其中EMs组透明带双折射值最低。受精当日透明带厚度EMs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对照组:18.84±0.07,PCOS组:18.48±0.17,EMs组:19.75±0.24,不明原因组:18.98±0.26)。结论:EMs对受精率、妊娠率和透明带双折射值等的影响最明显,透明带的双折射值和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病因对卵母细胞发育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透明带形态异常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方法:以在IVF完全受精失败(TFF)周期中透明带形态异常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A组),非透明带形态异常的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IVF结局及行补救ICSI(R-ICSI)的临床结局。结果:除受精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65.52%vs 78.86%,P<0.01)外,其余各指标(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内分泌水平、基础卵泡数、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Gn使用总量、hCG注射日直径≥16 mm卵泡数、hCG注射日E2、P和LH水平、获卵数、MII卵数、行R-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透明带形态异常卵母细胞行R-ICSI虽受精率较低,但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行R-ICSI,可使65.52%的卵子受精,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