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对68例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皮质前型20例,占29.4%;病灶在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为偏瘫、皮质运动性失语、智能减退等。皮质后型27例,占39.7%;病灶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的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为偏盲、轻偏瘫、皮质感觉障碍。皮质下型21例,占30.9%;病灶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和深穿支供血的交界区,呈三角形或长条状,临床表现为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结论脑分水岭梗死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MRI,一旦明确诊断,在常规治疗脑梗死的基础上,还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给予介入治疗,并进行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2例经头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首先要注重病因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结论 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是脑低灌注与微栓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通过TCD及头CTA检查,尽早发现严重狭窄的血管,积极处理,以预防脑分水岭梗死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部位与颈、脑大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关系。方法对52例常规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为分水岭梗死脑梗死患者行MRA检查颈、脑大动脉病变情况。结果52例患者大动脉狭窄、闭塞总发生率92.3%(48/52),其中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占84.7%。皮质前型病灶颈内动脉病变59.3%(16/27),大脑中动脉病变40.7%(11/27),皮质下型病灶颈内动脉病变40%(12/30),大脑中动脉病变60%(18/30)。皮质后型病灶颈内及大脑中动脉病变87.5%(14/16),大脑后动脉病变37.5%(6/16),基底动脉病变18.75%(3/16)。结论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分水岭脑梗塞的患者行CTA或DSA检查颅内外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6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颅内外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达90.8%(59/65),在皮质前型病灶中47.3%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9/19),36.8%为大脑中动脉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5.
50 例脑分水岭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头颅CT证实的CWI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等。皮层前型18例(36%),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22例(44%),表现为视野缺损、皮质性感觉障碍等;皮层下型10例(20%),表现为轻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结论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  相似文献   

6.
方良  张超  孙中武 《安徽医药》2015,19(12):2317-2320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 CWS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急性CW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MRI结果将CWSI分成皮质型(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采用脑CT血管成像( CT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DSA)或脑MRI血管成像(MRA)等技术评价颅内外血管狭窄及其程度。结果65例CWSI中5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占87.69%;轻度狭窄7例,中度16例,重度34例;38例(58.46%) CWS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或闭塞,31例(47.69%)存在颈内动脉( ICA)狭窄或闭塞,大脑前动脉( ACA)和大脑后动脉( PCA)狭窄分别为19例(29.23%)和22例(33.85%)。皮质下型CWSI前循环血管的狭窄率显著高于皮质型(P<0.05),以及皮质后型(P<0.05);皮质前型及皮质下型ACA、MCA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均P<0.05)。皮质前型及皮质下型前循环多支血管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均P<0.05);且皮质前型ICA+MCA、ICA+ACA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均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发病可能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关系密切;皮质前型和皮质下型CWSI与前循环血管狭窄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好转,出院复查21例闭塞的血管再通,14例梗死病灶减少80%以上,无1例死亡.结论 CWI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和临床表现,在积极寻找低血压、心脏疾患、颈内动脉、脑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证据的同时,结合CT或MRI特征作出相应的诊断.一般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本组经治疗未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8.
周成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30-23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53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53例经治疗后,出院时14例基本痊愈,2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11例无效,死亡1例。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16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浅探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16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方法。结果: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有关,本组16例病人中,单侧CWI13例,双侧3例,治疗后4例闭塞的血管再通,6例梗死病灶减少80%以上。结论: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是CWI最常见的原因,MRI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病因及扩容为主。  相似文献   

10.
吴晓清 《中国药业》2013,22(13):99-100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扩容、调脂、控制血糖、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连服14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有体循环低血压、动脉狭窄及闭塞、微栓子栓塞及其他发病机制共同所致,而治疗效果及预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死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治疗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SI)的病因、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进行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者没有死亡的病例存在,临床总治疗效果达到了89%。在分水岭脑梗死临床上的表现没有明显差异,在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有严重性血管狭窄的特点。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方法与使用一般脑梗死在效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病因的治疗,积极的纠正血压和水电解质的紊乱,这种疾病和脑血管的狭窄有着很密切关系,其发病与血压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脑分水岭梗塞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80例经头颅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及影深学资料。结果 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血流变学异常等。皮层前型28例(33%)。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32例(40%),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边缘带,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障碍、轻瘫等;皮层下型20例(25%),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边缘带,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言语障碍等。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经颅脑CT检查确诊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3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5例,其中有1例患者因脑分水岭合并多器官功能表竭而死亡。结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颈动脉狭窄、体循环低血压以及心脏疾病,经系统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李卫公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65-1866
目的 探计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IR)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部及颅内主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脑部血管低灌注、心脏疾病等是CWI的主要病因.各型CWI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及程度.结论 积极防治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狭窄,尽快纠正脑部血管低灌注,可减轻或减少CW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赵明  孙立新  曹坚 《河北医药》2007,29(9):1000-1002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也称脑交界区梗死或脑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的2条或3条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注压同时降低,使灌注交接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国内报道发生率12.1%[1],与国外报道的10%相似[2].近年来脑分水岭梗死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将有关临床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型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影像学证实的54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皮层前型17例(占31.5%),主要表现为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皮层运动性失语、智力障碍或痴呆等;皮层后型21例(占38.9%),表现为偏盲、轻偏瘫、经皮质感党性失语、皮质性感觉障碍、情感淡漠、记忆力下降和Gerstmann综合征等;皮层下型16例(占29.6%),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或(和)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智能减退等症状.结论 CWI的诊断主要依赖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对其临床分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脑分水岭梗死(CWI)与脑血管狭窄类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28例脑分水岭梗死病患与同期收治的128例非脑分水岭梗死病患行头颅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并应用头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与脑血管造影DSA显示脑血管,统计分析影像结果。结果128例脑分水岭梗死病患与颈内动脉与脑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其中大脑前动脉狭窄42例(32.8%),大脑中动脉狭窄78例(60.9%),大脑后动脉狭窄36例(28.1%),大脑基底动脉狭窄49例(38.3%),颈内动脉狭窄85例(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关系密切,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0例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给予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积极治疗原发病,按照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结论CWI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临床特点与其病变部位有关,皮质前型表现为以上肢为主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障碍;皮质后型以偏盲最常见;皮质下型主要表现为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由于头颅CT及头颅MRI的特征性改变,使CWI在临床上与其他类型脑梗死更易识别。临床上对此类脑梗死应减少脱水药物的应用,注重病因治疗,积极纠正低血压,扩充血容量,如有老年高血压合并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患者,应注意降压的调控,避免过度降压,老年人发生腹泻、脱水时应立即补液,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CW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浅谈脑分水岭梗死( CWI )的病因、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52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结果皮层前型11例,占21.1%,病灶在ACA和MCA供血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轻偏瘫、偏身痛觉减退、智能减退等症状。皮层后型14例,占26.9%,病灶在MCA和PCA供血的交界区,呈楔型或腔隙型(直径在2 cm以下的小病灶),临床表现为轻偏瘫、偏盲等症状。皮层下型27例,占51.9%,病灶在ACA、MCA、PCA皮层支和深穿支的边缘带,常位于侧脑室额角后,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冠,临床表现为轻偏瘫,认知障碍甚至痴呆。结论脑分水岭梗死发生率较高,是脑梗死中的重要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化,通过头CT及MRI可确诊,并通过TCD、头颈CTA、DSA可明确严重狭窄的血管,积极处理,防止和减少脑分水岭梗死进一步加重,同时对容易诱发脑分水岭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颈动脉血管异常、血液状态异常等重要发病因素能够提前预见积极防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陈青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99-1100
目的观察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头颅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偏身轻度瘫痪48例、感觉障碍42例、失语5例、失认3例、智能障碍2例、精神及性格改变1例、Jacksow癫痫2例、偏盲6例;头颅MRI检查显示:起病后7—48h内,呈典型长T1长T2异常信号区,分为皮层前型、皮层后型、皮层下型;一侧颈动脉狭窄20例,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30例,一侧颈动脉粥样斑块5例;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7例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大脑中动脉硬化改变;基本治愈40例,显著改善17例,改善11例。结论CWI主要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所致,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