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消化内镜根据Spaulding分类被归属为中度危险性器械~([1])。临床使用后的消化内镜必须经过规范清洗和高水平消毒后才能用于下一位患者~([2,3]),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水平消毒剂包括戊二醛、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酸性氧化电位水和含氯消毒剂等。随着消毒剂的广泛使用,消毒剂抗性研究也开始被关注。早在20世纪50年代Chaplin发现细菌对消毒剂有类似抗药性的性质~([4]),之后Lowbury就提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有抗性~([5])。Chapman报道称细菌对氯已定、戊二醛、季铵盐及酚类化合物等部分消毒剂也产生了抗性~([6])。铜绿假单胞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抗感染用药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应用K-B法作药敏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总耐药率依次为:呋喃妥因93.3%、头孢唑啉88.9%、氯霉素85.9%、氨苄青霉素84.0%、SMZ-TMP81.7%;总多重耐药率为26.7%。结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是多粘菌素B,其次为头孢他啶与环丙沙星;而呋喃妥因、头孢唑啉、氯霉素、氨苄青霉素、SMZ-TMP均不宜采用;不同部位的感染应选用适宜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 ,主要包括产β 内酰胺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酶的修饰钝化作用、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泵出作用等 ,而且它对不同抗生素有着不同的耐药机制 ,其中对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消毒剂的抗力水平,了解耐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与消毒剂抗药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作比较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30株铜绿假单孢菌中,对β-内酰胺复合物(青霉素类)耐药率为100%,对氯霉素耐药率为90%;耐药率最低者是碳青霉素类为19.67%。含苯扎溴铵400 mg/L消毒液作用7 m in,对3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5.00者占43.33%;含400 mg/L本扎溴铵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作用7m in,杀灭对数值全部<5.00。含有效氯2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作用7 m in,杀灭对数值<5.00的菌株占10%,仍有部分不合格;对标准株作用3 m in杀灭对数值均>5.00即全部合格。有效碘75mg/L的碘伏消毒液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作用7 m in,杀灭对数值<5.00的菌株占16.67%,有部分不合格;对标准株作用5 m in杀灭对数值均>5.00即全部合格。结论具有对抗生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特性的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苯扎溴铵抗力水平与标准菌株一致,对碘伏和含氯消毒剂抗力水平略高于标准菌株。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电泳分型及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医院特殊病房内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型及其对常用消毒剂的抗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了其对3种常用消毒剂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可分为13个基因型(A~M)。其中9个基因型铜绿假单胞菌株对一种含氯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有效氯450 mg/L;其余铜绿假单胞菌株均为400 mg/L。30株不同基因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含苯扎溴铵消毒剂最小抑菌浓度为80 mg/L,最小杀菌浓度为160 mg/L;对碘伏消毒剂的最小抑(杀)菌浓度相同,均为800 mg/L。结论,不同基因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含氯消毒剂抗力不同,对其它消毒剂未显示出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消毒剂与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标准菌株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用PCR法检测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结果: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32 pg/mL,高于标准菌株最低抑菌浓度(P<0.01);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阳性率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耐药;消毒剂与磺胺类等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携带率较高,细菌携带qacE△1-sul1基因是消毒剂耐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灵公司的Microscan Walkaway/96Plus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28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分布、药物敏感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8株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以痰液为主,占82.3%,感染主要发生在脑外监为32.7%,内监21.6%,其次为神经外科14.9%,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高活性且耐药率小于3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妥布霉素、美罗培南。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避免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  相似文献   

8.
栾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423-4424
随着临床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类侵袭性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率越来越大,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因此,及时准确的掌握细菌耐药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院2008年监测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表型.[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临床检出菌,用天地人200B系统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三维法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AmpC酶检测,同时用双纸片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4株,其中检出AmpC阳性菌株18株,产酶率为28.13%;产ESBLs菌株16株,产酶率为25.00%;产AmpC+ESBLs菌株8株,产酶率为12.50%.在14种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结论]住院病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亚胺培南是治疗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2002-01~2003-12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2009-01/2009-12住院、门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菌种采用API20NE板条进行鉴定,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判定。结果:2009年分离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体外敏感试验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曲松71.9%,其次是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氧哌嗪青霉素分别为68.8%、57.8%、53.5%、且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来自ICU病区。结论: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总结耐药规律,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检测,资料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1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创面分泌物和脓液标本中;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的分别是环丙沙星(85.4%)、美洛培南(85.2%)、亚胺培南(83.2%)、头孢他啶(80.6%)、阿米卡星(8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呼吸系统及创面分泌物重要感染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缓慢上升;对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药物及阿米卡星仍维持较高的敏感性。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药加氨基糖苷类仍是较好的联合用药组合。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控,尤其是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内感染,防止其流行扩散。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791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对我院2006-01~2006-12分离到的79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实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91株铜绿假单胞菌均为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并按全国统一操作规程[1];标本主要包括痰、创口分泌物、尿、血、导管等等。1.2仪器试剂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ID-GN鉴定卡、AST-GN09药敏卡由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VITEK比浊计(V 1210)由日本生产。1.3菌种鉴定、药敏所有实验菌株分离纯化后按VITEK-2的使用要求配制成菌悬液和稀释液,分别填充到ID-GN和AST-GN09卡中,用VITEK-2仪器自动完成细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1.4质控菌株…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现已成为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常见菌。由铜绿假单胞菌所造成的感染中形成生物被膜(BF)是极为常见的现象,BF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并难以被彻底清除,由此造成的慢性反复感染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题,所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BF的耐药机制,对于临床治疗BF导致的慢性反复感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将我院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a,PA)的分布及耐药分析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992-1996年和2003-2005年两个时间段90份铜绿假单胞菌1型整合子结构,比较其结构差异,以了解不同年代1型整合子变化趋势。方法用常规和长片段PCR方法扩增1型整合子及耐药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GenBank比对分析。结果41份1992—1996年间样本有13份检出1型整合子结构,长片段PCR扩增1型整合子DNA平均长度为1868bp,平均包含2个耐药基因,包括qaeE△1(n=6)、sul1(n=14)、aadA1(n=2)、aadB(n=1)、PSE-1(n=2)和tetA(n=1)等6种耐药基因,形成5种耐药基因盒组合。49份2003-2005年间样本中有19份检出1型整合子结构,长片段PCR扩增产物平均长度为3383bp,平均包含3.6个耐药基因,包括qaeE△1(n=18)、sul1(n:25)、aadA1(n=6)、aadB(n=7)、aaeA4(n=2)、PSE-1(n=3)、VEB-1(n=4)、OXA10(n=1)、cm1A(n=1)和tetA(n=2)10种耐药基因,形成9种耐药基因盒组合。结论根据整合子碱基数量和所携带耐药基因盒数量,发现2003--2005年间检出的1型整合子结构比1992—1996间检出的复杂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不断升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对抗生素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因此了解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1型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消毒剂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对临床分离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型整合子检测,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上述菌株对消毒剂抗力。结果临床分离2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携带1型整合子16株,占61.5%。所有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对含碘消毒剂和苯扎氯铵两类消毒剂在常用使用浓度下均未产生抗性现象;但有38.5%的菌株对含氯消毒剂的M IC和MBC值增加。对含氯消毒剂M IC和MBC值增加的菌株中,有90%携带Ⅰ型整合子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Ⅰ型整合子阳性携带率较高,其多数菌株对含氯消毒剂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是1种条件致病菌,在健康人皮肤、呼吸道等部位均可存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逐渐表现出耐药性增强。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整合子、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和膜微孔蛋白oprD2缺失、膜外排泵MexAB-OprM、MexEF-OprN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等。因此,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能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积极可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苏瑛  李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181-1182,1185
产金属酶(MBL)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BL基因可位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由整合子携带,从而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对MBL的演变、分类、分子生物学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