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9,(11):82-85
目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每组各62例。对所有孕妇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妇手术、住院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等。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时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腔粘连、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恶露过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观察组5min内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湿肺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可行阴道试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经费,改善母婴不良结局,降低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与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无产科合并症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检查结果与其意愿分为阴道分娩组(n=43)与剖宫产组(n=47),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并发症。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新生儿体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产后24h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相比于剖宫产更具有临床优势,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应鼓励首选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疤痕子宫再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疤痕子宫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再妊娠分娩的110例产妇的病案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对二者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阴道分娩产妇在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5);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和失败的比较,孕周、分娩次数、新生儿体重、出血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严格掌握阴道分娩的适应症,结合预测评分系统,对疤痕子宫产妇能否阴道分娩作出预测。符合条件的产妇,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构成情况及妊娠结局,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治的16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作研究回顾性调查。比较经阴道分娩、有剖宫产指征行剖宫产手术、无剖宫产指征行剖宫产手术的构成情况,分析各组孕产期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等发生情况,为之后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合理选择提供指导。结果 1680例瘢痕子宫产妇中51例经阴道分娩3.04%、无指征行剖宫产手术者1302例(占77.50%)。经阴道分娩者宫颈评分、宫口开大等均高于剖宫产组,住院费用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患者中无手术指征亚组患者宫口开大低于无指征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排名前20的疾病类型中,盆腔粘连占比最高,依次为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贫血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脐带异常等10种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方面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和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采用无指征行剖宫产手术者占比较高,并发症以盆腔粘连、胎膜早破等为主,经阴道分娩者入院时的宫口和宫颈情况好于剖宫产者,行剖宫产分娩方式产妇出血量较大,需加强贫血、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将9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的产妇作为观察组1,剩余31例转为剖宫产作为观察组2;随机选取同一时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的经产妇9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产妇分娩的结局、并发症,并分析观察组2阴道分娩失败原因。结果:12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4. 59%(91/122)。观察组1产后出血量、总产程、住院天数、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对比,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Apga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 0. 05)。观察组2阴道分娩失败原因是剧烈疼痛放弃试产15例,继发性宫缩乏力11例,胎儿窘迫3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在严密观察产程的前提下,并做好相关输血、抢救准备,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阴道试产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产妇行阴道试产成功,将37例设为观察组;8例转剖宫产,即剖宫产81例产妇中随机抽取37人设为对照组。搜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后成功阴道试产相关因素。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感染、产时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胎儿1 min Agpar评分和出血体重等。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周、平均年龄、产前BMI、宫口扩张、孕期胎儿体重管理、临产入院和自然分娩史方面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宫口扩张、年龄、临产入院、孕期胎儿体重管理、产前BMI和有自然分娩史为成功阴道试产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宫缩乏力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自然分娩史、产前BMI和年龄等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成功阴道试产影响因素,与再次剖宫产产妇相比,阴道试产产妇子宫破裂和胎儿窘迫等相关并发症几率不会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经阴道分娩的风险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5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随机抽取79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79例剖宫产的产妇,设为对照B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时期的非瘢痕子宫妊娠早产经阴道分娩产妇79例,设为对照A组。比较三组产妇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A组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入住监护室比例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产妇均无一例发生子宫破裂等严重不良事件。两组孕妇在产后出血量、输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入住监护室比例等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B组孕妇的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15.07%vs 3.06%)(χ~2=4.668,P0.05),住院时间也长于观察组[(4.32±0.83)d vs(1.36±0.74)d](t=18.034,P0.0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而言,阴道分娩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妊娠结局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建档并进行按期体检的3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良好组(n=210)及妊娠不良组(n=90),统计妊娠不良产妇的妊娠结局。从年龄、产前体重指数、子宫瘢痕厚度、距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和有无阴道分娩史等方面分析妊娠不良组产妇与分娩良好组产妇的区别;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妊娠不良组产妇中出现产后出血43例(47.78%),产褥感染20例(22.22%),新生儿窒息10例(11.11%),子宫破裂9例(10.00%),子宫切除8例(8.89%);与妊娠良好组产妇相比,妊娠不良组产妇的年龄更高、产前体重指数显著升高、子宫瘢痕厚度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妊娠良好组产妇相比,妊娠不良组产妇的自然分娩史率下降、临产入院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妊娠良好组产妇相比,妊娠不良组产妇家庭月收入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妊娠是否良好作为自变量,对以上结果中分析得出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变量进行拟合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产前体重指数30kg/m~2、子宫瘢痕厚度≤4mm及家庭月收入500元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一项可行措施,年龄30、产前体重指数30kg/m~2、子宫瘢痕厚度及家庭月收入5 000元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该注意以上因素的影响,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患者行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术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足月妊娠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行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术,80例)和对照组(新式剖宫产术,8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拔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盆腔粘连、产褥感染和子宫切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术除了具有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之外,还具有防止术中盆腹腔粘连、预防产后并发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助产士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经阴道试产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以助产士为主导的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比较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新生儿娩出1min、5min时,观察组的Apgar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8%(观察组)、84%(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助产士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改善母婴结局,还可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使其在产后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疗效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四组,其中A组22例,行B超下清宫术; B组6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宫腔镜下妊娠胚物清除术,C组59例,行UAE+B超或腹腔镜监测下宫腔镜下妊娠胚物清除术,D组26例,行UAE+宫腹腔镜联合瘢痕妊娠切除及子宫修补术。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β-h CG变化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27. 5±3. 4) min,短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组住院时间比其他三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大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治疗后β-h CG水平:48h为(80. 4±9. 4)%,1周后为(95. 6±8. 1)%,2周后为(98. 7±6. 9)%。不同时间段,患者β-h CG水平均显著持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β-h CG水平均下降速度比其他三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β-h CG水平在术后2周基本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手术方式可根据患者胎囊着床部位、血流情况及患者对生育的要求等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产前预测不同胎儿体重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为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45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预测胎儿体重情况进行分组,以预测胎儿体重≥4000g为观察组(182例),以预测胎儿体重4000g为对照组(163例)。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试产失败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分娩率及阴道试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应进一步强化围产期管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产前明确诊断巨大儿,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从而尽可能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对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27例患者,予以子宫动脉栓塞与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 B组28例患者,予以经腹腔镜病灶切除与子宫修补术治疗; C组29例患者,予以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用时、住院费用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统计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d、3d、5d 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C组患者手术用时少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患者,C组患者住院用时、住院费用少于A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少于A组与B组患者,C组患者术后血清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少于B组患者,C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少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组患者术后1d、3d、5d VAS评分均低于A组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3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组患者术后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精力、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予以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加快其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对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围产期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来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孕检并分娩的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26例成功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孕妇作为VBAC组,34例择期重复剖宫产孕妇作为ERCS组,分析VBAC成功率,比较两组产前及产后12h、48h外周血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CD4~+/CD8~+),并比较两组分娩结果。结果 36例孕妇符合VBAC条件,其中26例(72.22%)按计划顺利完成VBAC。两组产后12h、48 h Cor、NE水平较产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12h、48h CD4~+、CD4~+/CD8~+水平均较产前降低,CD8~+水平较产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BAC组产后12h、48 h CD4~+、CD4~+/CD8~+水平略高于ERCS组,CD8~+水平略低于ER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为8分~10分、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发生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24h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ERCS组,住院时间短于ER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RCS相比,符合VBAC适应证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行VBAC,可减轻产后免疫抑制,显著减少术后出血量、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且对新生儿健康、围产期应激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方法:选择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272例(A组),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300例(B组),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的孕妇350例(c组)。对三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均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比较三组妊娠孕妇不同分娩方式近、远期并发症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1)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中有70例(25.7%)发生术后并发症,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有9例(3.0%)发生术后并发症,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孕妇有42例(12.0%)发生术后并发症,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A、c两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妊娠剖宫产可显著增加产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尽量避免无指征剖宫产,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与相关并发症,研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观察组)与115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仍是疤痕子宫妊娠的主要分娩方式,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粘连情况显著较对照组严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相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存在较大风险,应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VBAC评分法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的519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有阴道分娩要求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外的评分方法,即Flamm、Gonen、Grobman、Metz的评分法,进行改良,建立新的评分法,选择与阴道分娩结局相关的各个因素,分为临产前评分及临产后评分两项,利用ROC曲线得到最佳截断值,分析改良的VBAC评分法与试产结局的关系。结果改良的VBAC评分法与Flamm、Metz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0.979)明显大于Metz法(0.711)、Flamm法(0.623),三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VBAC评分法得到的最佳截断值为16,大于截断值与小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分值大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组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妊娠结局,肩难产、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产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阴道助产例数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BAC评分法与其它预测方法比较,能较好的预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治疗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确诊的68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3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效果和身体恢复速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安全性评价(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手术情况)。结果:经阴道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阴道手术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远低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阴道手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17. 65%)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组(55. 8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阴道手术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7. 06%)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82. 3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阴道手术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治疗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手术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纠正骨盆倾斜度对阴道分娩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岑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骨盆倾斜度均≥7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产妇。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坐式或半卧式体位指导,对照组产妇不给予特殊体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时间和分娩后的新生儿情况。结果:在新生儿情况上,观察组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头颅血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比重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分娩方式上,观察组中有71. 3%的产妇经阴道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中38. 8%的产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 071,P <0. 05);观察组产妇在胎吸助产、产钳助产、剖宫产上的比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 113、4. 737、14. 767,均P <0. 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率(22. 5%)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63. 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 75,P <0. 001);在产程时间上,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 491、41. 082,均P <0. 001)。结论: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通过改变体位的办法以纠正骨盆倾斜度,能够改善妊娠结局,提高阴道分娩率和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