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
温病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现今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偏离了本学科实际的教学目的,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故笔者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中医经典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经典原著教学及临床实践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3.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3(3)
<正>《温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经典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指导学生由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走向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桥梁课程。经过第一至第五版《温病学》统编教材的发展,现在《温病学》课程基本形成了以讲授温病辨证论治基本理论知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对《温病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三焦辨证的证候范围宜加以扩大,在下焦证中既有虚证,也有实证;热盛动风证宜归入下焦证,所处病程阶段不单是温病的末期阶段,也见于极期阶段,另外下焦证候还有下焦蓄血证、热入血室证等。温病学中所述斑疹每多侧重于斑,斑多出现于营血分证,而疹则多见于卫气分证。温病疫疠病邪和温毒病邪多具有“六淫”温邪特征,是六淫温邪中具有特殊性质的病邪。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7)
《温病学》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其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特色,使其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温病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为出发点,认真研究备课艺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注重临证实践,切实增强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以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高年级专业分化教学改革中的《温病学》PBL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接受、欢迎PBL教学,教学效果良好。PBL对于讨论、发言、交流、阐述与归纳病例、查阅资料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学习适应性和清楚学习的重点方面逊于对照组。结论:高年级专业分化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发挥PBL教学的优势。考虑到PBL的诸多优越性以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实际病例,作为进入临床阶段前的过渡,所有高年级分化班学生应进行PBL学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正>温病学课程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中医药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基础桥梁课程[该课程经历40余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我国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指导临床诊治外感热病发挥着重要作用。1温病学课程教学现状温病学课程在中医药院校医学类专业学习中属于必修课程,多在大三以后学习了中医基础课程及其他经典课程后开设,该课程有基础学科和临床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