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现今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偏离了本学科实际的教学目的,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故笔者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中医经典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经典原著教学及临床实践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3.
<正>《温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经典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指导学生由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走向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桥梁课程。经过第一至第五版《温病学》统编教材的发展,现在《温病学》课程基本形成了以讲授温病辨证论治基本理论知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索实践《温病学》多种开放性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学课时不足与课程内容面广的矛盾、原著学习不足与经典学科性质间的矛盾,临床见习不足与学科临床性质间的矛盾,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结合微课的概念和特点,探索如何将微课运用于温病学教学中,促进温病学教学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课程。它既具有临床学科属性,又具有基础学科的性质。温病学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中医学的必修课程。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要经常性的思考如何使学生掌握经典、学好经典、运用经典,并使形成性评价科学的融入经典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8.
对《温病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三焦辨证的证候范围宜加以扩大,在下焦证中既有虚证,也有实证;热盛动风证宜归入下焦证,所处病程阶段不单是温病的末期阶段,也见于极期阶段,另外下焦证候还有下焦蓄血证、热入血室证等。温病学中所述斑疹每多侧重于斑,斑多出现于营血分证,而疹则多见于卫气分证。温病疫疠病邪和温毒病邪多具有“六淫”温邪特征,是六淫温邪中具有特殊性质的病邪。  相似文献   

9.
刘亚敏  沈强  冯志瑀 《中医杂志》2004,45(10):782-783
<正>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多角度规范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是中医源生之本,临床实践是中医得以继往开来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在检查中医临床教学质量时却发现,当前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中医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温病  相似文献   

10.
《温病学》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其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特色,使其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温病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为出发点,认真研究备课艺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注重临证实践,切实增强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以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重要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探究温病学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努力践行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教育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将启发式与逻辑推理、对比与启发、PBL与案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温病学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秋燥秋燥脉证治疗歌括秋感燥气右数大,燥属于熱温燥名,燥而偏寒为凉燥,初起颇同风温证,鼻燥咽干与干咳,苔白少津舌略红,辛凉甘润桑杏汤,沙参象贝豉枝灵。注释:秋燥是感当令燥气而成的秋天  相似文献   

13.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的临床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温病在目前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男女老幼均可罹患。且发病来势急、发展快,病情重。多数病种还具有传染性,甚至会造成大的流行,危害极重。因而学好温病学,对保障人民身体  相似文献   

14.
高年级专业分化教学改革中的《温病学》PBL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接受、欢迎PBL教学,教学效果良好。PBL对于讨论、发言、交流、阐述与归纳病例、查阅资料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学习适应性和清楚学习的重点方面逊于对照组。结论:高年级专业分化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发挥PBL教学的优势。考虑到PBL的诸多优越性以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实际病例,作为进入临床阶段前的过渡,所有高年级分化班学生应进行PBL学习。  相似文献   

15.
暑温主证歌括暑入厥阴舌灰渴,心下板硬呕吐蛔,下利血水发寒热,上下格拒汤椒梅,乌梅川椒芩连下,人参干姜只芍随。注释:由于脾土衰弱,肝木乘侮,正气  相似文献   

16.
湿温歌括上焦湿热尚未清,里虚内陷神如蒙,舌滑脉缓人参泻,参姜连芩枳芍称。注释:湿热之邪在上焦未得清解,由于里虚而下陷中焦。中阳虚,湿热内拢,反神志朦胧,非热侵心包之神昏谵语可比,所以用人参泻心汤,辛通苦降。  相似文献   

17.
方剂作为"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历来被作为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在学生后期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临床医生,而是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中药学专业知识,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品质鉴定与质量控制、新药开发、药品经营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方剂学》教学也要围绕此目标进行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方药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其重点。文章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陈文慧 《中医教育》2008,27(2):51-52
<正>温病学课程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中医药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基础桥梁课程[该课程经历40余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我国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指导临床诊治外感热病发挥着重要作用。1温病学课程教学现状温病学课程在中医药院校医学类专业学习中属于必修课程,多在大三以后学习了中医基础课程及其他经典课程后开设,该课程有基础学科和临床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发生发展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有三部分:一是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四时温病的具体证治;三是名著选编。从上述可以看出,《温病学》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一门临床学科。由于温病具有特异性的致病因素,又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的临床表现,所以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据此科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供初学者参考。一、以纲带目,纲举目张的学习方法《温病学》全书共23万余字,内容较为  相似文献   

20.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独立学科,内容丰富,在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了系统而又重点掌握本学科内容,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的内容和温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从本期起,连载这篇辅导资料,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