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相对于裸金属支架和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而言,已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并提高了安全性,但支架边缘效应仍无法避免,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的研究逐渐增多,更多的药物洗脱支架边缘效应机制被发现,这将有助于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指导下优化支架落点,进一步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现结合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影像的研究结果,对单纯药物洗脱支架边缘效应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和治疗理念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后出现的血栓形态与介入治疗方法的关系。  方法:应用血管内窥镜观察经介入治疗后31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再通术(PTCR)组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10 例,支架置入组15 例(其中8例行PTCA后支架置入)冠状动脉血栓形态。  结果:在支架置入组均为附壁血栓,无一例是管腔内血栓;而在PTCR组和PTCA组中管腔内血栓分别占86% 和90% ,比支架置入组管腔内血栓有意义地增多(P< 0.001)。  结论:3种AMI介入治疗中,支架植入术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于PTCR和PTC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冠状血管内腔的情况及其与介入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应用冠脉血管内窥镜观察31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和恢复期)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再通术(PTCR)组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10例,支架置入组15例(其中8例行PTCA后置入支架)治疗后即刻及1个月后的冠状动脉内腔血栓的形态、颜色情况.结果在支架置入组中冠状动脉内腔均为附壁内栓,无一例是管腔内血栓;而在PTCR组和PTCA组中管腔内血栓分别占86%和90%,比支架置入组管腔内血栓多(P<0.001).结论通过冠脉血管内窥镜的应用得知,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术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于PTCA和PTCR.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技术,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斑块的特征、易损斑块、钙化斑块、支架内膜覆盖情况,以及支架内再狭窄、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和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现就OC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血管内影像技术,特别是血管内超声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对易损斑块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检测率的逐步提高;(2)更有效地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别是指导药物洗脱支架的置入和随访。多种新型血管内影像技术日趋成熟,包括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整合背向散射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近红外光谱仪、血管镜及血管内磁共振与传统的灰阶血管内超声一起,推动着血管内影像技术进入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重要辅助方式,因其较高的分辨率、穿透力而被用以精准协助判断斑块性质、管腔特征、病变程度等,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策略的优化、疗效评价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2022年,对IVUS-XPL、ULTIMATE试验数据的再次分析、LightLabInitiative研究等进一步证明了腔内影像技术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作用。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腔内影像技术会更广泛、高效地应用于指导各类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皮冠脉介入术的发展,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发明极大地增加了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目前,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但是随着支架的广泛应用,支架植入术后最令人畏惧的并发症即支架内血栓是亟需认识和防治的。为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支架的设计、辅助的药物治疗和操作技术一直在改进。现主要从支架内血栓的病理生理机制到当今技术及药物治疗推荐等方面来概述。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状动脉内支架是致血栓物质,主要是因为支架金属表面的阳离子电荷作用.支架的材料、形状、大小都会影响支架血栓的形成.根据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时间分为三类.(1)急性支架内血栓:24 h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部位血栓.(2)亚急性支架内血栓:1~30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见支架部位血栓形成.(3)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其定义为支架置入30天以上发生在支架置入部位急性血栓形成[1].  相似文献   

9.
药物洗脱支架具有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死率及减少血管急性闭塞发生。药物支架时代的支架内血栓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当前研究热点,其一旦发生,导致严重后果。现就当前药物支架时代支架内血栓的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几种新型血管内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两大并发症,其刺激血栓形成和新内膜增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迄今为止在人...  相似文献   

11.
1977年美国医生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此后以PTCA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迅速发展.目前PCI术后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支架内再狭窄,二是支架内血栓.近年来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发现其有效地降低了再狭窄,FIM、RAVEL、RESEARCH、e-CYPHER、TAUXS-Ⅳ等研究均证明了DES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然而与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相比,DES在更好的防止支架再狭窄的同时却延迟了支架的内皮化进程,增加了支架血栓形成的整体风险,特别是易形成极晚期支架血栓而增加死亡及心肌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病变中分叉病变较为常见,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5%-20%。由于存在斑块移位、病变弹性回缩及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存在许多难题。经典挤压(Crush)支架技术支架可完全覆盖分支开口,但是与其他技术相比,Crush支架术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似乎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指发生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24 h内支架部位的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报道不一,约0.4%~0.6%~[1]。造成急性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病变、技术操作及药物等因素。既往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例报道较多,但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继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较少,本文报道1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24 h内先后出现了支架内形成及下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旋磨术(PTCRA)利用差异切割和垂直移动摩擦的原理,打磨修饰钙化病变管腔使其扩大,并改变其顺应性,减少血管弹性阻力,产生一个光滑的血管内腔,预扩张球囊及支架顺利通过及扩张,达到理想的球囊和支架展开效果,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及再狭窄的几率,极大提高了冠状动脉内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手术成功率。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临床至今PTCRA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中该项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就PTCRA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CAD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及其他腔内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11例SCAD患者均为女性,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呈“鼠尾样”改变,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可确诊,其中3人行PCI手术,1人在IVUS引导下进行,手术顺利,另外2人术中植入支架时血肿扩散至血管急性闭塞,其余8人药物保守治疗,11人预后均较好,一年随访无复发。 结论 SCAD好发于中年女性,预后较好,腔内影像引导可增加PCI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处理措施。结果支架贴壁、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分叉病变,停服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和(或)药物抵抗等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与技术因素有关支架贴壁不良等;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可能与支架再狭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当有关。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反复球囊扩张或重新置入支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超声显像是近10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反映血管腔的变化同时也能清晰显示动脉管壁的解剖结构和斑块特征。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的"金标准"。它不但能更准确地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血管腔的大小、病变长度,以帮助选择更合理的治疗策略,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支架置入、评价支架内膜增生、探讨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支架贴壁不良和支架内血栓的检出等。现回顾近几年的研究,就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临床预后不良,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升高。该文介绍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方法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与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早期和晚期支架内血栓给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带来棘手的问题,可以导致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晚期支架内血栓较少见但往往带来严重后果,多见于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主要与支架置入技术、病变特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局部组织对雷帕霉素或紫杉醇等涂层药物的反应等因素有关。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可能减少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冠脉)腔内影像学能够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斑块性质及最小管腔直径等,帮助术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介入策略。随着腔内影像分辨率的提高,其在识别冠脉斑块的各种易损特征及斑块成分中提供了更多信息,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斑块,指导冠心病的临床治疗。现对腔内影像学在斑块性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