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整群选取某医科大学4063名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自杀行为检出率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多种研究变量对故意自伤行为-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4063名大学生最近1年故意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3.4%,其中单次自伤检出率为3.7%,多次自伤检出率为9.6%,男生高于女生;最近1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和自杀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4.5%、1.4%、0 6%和4.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自伤无自杀组为参考,有自伤有自杀组表现为积极应对程度低(OR=0.5,95%CI:0.3 ~ 0.8)、伙伴个数相对较少(3~5个vs.≤2个:OR=0.6,95%CI:0.3 ~0.9;≥6个vs.≤2个:OR=0.4,95%CI:0.2~0.8);消极应对(OR=2.1,95%CI:1.2 ~ 3.7)、抑郁症状(OR=2.9,95%CI:1.6 ~ 5.2)、焦虑症状(OR=2.2,95%CI:1,2 ~ 3.8)、睡眠问题(OR=1.7,95%CI:1.1~2.8)、自评体型偏胖(偏胖vs.正常:OR=2.0,95%CI:1.1~3.6)较为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者中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4.7,95%CI:3.5~6.4),而抑郁、应对方式、自评体型等社会心理因素会减弱两者的关联程度(OR=3.3,95%CI:2.4 ~ 4.5).自杀行为发生的风险随自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OR=3.1 ~ 10.0),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减弱两者的关联(OR=2.4~5.9).结论 自伤行为虽然不是个体自杀行为发生的信号,但有必要在自伤者中开展自杀行为发生可能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了解聋哑初中生自伤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聋哑学生自伤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部分地区抽取7所聋哑学校211名学生进行自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聋哑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报告率为83.4%.各年级聋哑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P>0.05).不同性别聋哑生在故意拽头发、故意抓伤自己自伤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55,6.40,P值均<0.05).农村聋哑生故意打自己、咬自己、故意割伤自已发生率均高于城市聋生(x2值分别为11.82,10.04,8.33,P值均<0.05).结论 自伤行为在聋初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发生率较高.应该有目的地进行干预,避免发生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空气污染已对人们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室内空气质量(IAQ)对健康更为重要~([1-2])。大学生有多数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空气质量与大学生健康息息相关~([3-4])。潮湿与不良气味会增加学生感冒的概率,引起呼吸道疾病症状~([5])。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差的宿舍环境容易出现心烦意乱、压抑、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甚至犯罪~([6])。有研究显示,只有20%的学生对宿舍卫生质量表示满意~([7])。本研究旨在调查  相似文献   

4.
陈静  万宇辉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51-1754
自伤行为(self-injury behavior,SIB)一般是指非自杀式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的直接地、蓄意地伤害自己躯体的行为[1],包括割伤自己、抓伤自己、打自己等多种形式[2],且大多自伤者表现为反复自伤[3].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故意自伤行为的高发人群,且自伤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4-7].虽然青少年的自伤行为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关的理论模型还很缺乏.本文就近年来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理论模型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青少年自伤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份以来,我国"二孩政策"全面开放,随之迎来产妇的生育热潮,母婴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母乳喂养作为本能性的行为,与母婴健康息息相关。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明确提出:在出生后最初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尽量使母乳喂养持续到2岁或2岁以上。母乳喂养及持续时间不仅与儿童期生长发育~([1])、过敏性疾病~([2])、贫血~([3])及口腔健康~([4])相关,甚  相似文献   

6.
<正>在儿童发展早期,婴幼儿往往通过情绪反应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情绪激发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支配、制约着儿童的心理活动并指导其行为~([1])。而儿童早期的行为具有稳定性,若早期不能给予正确评估并及时干预将会导致后期更严重的精神行为问题~([2])。国外相关研究~([3])指出:5岁以下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集中于16%~26%,2~3岁儿童发生率在7%~24%之间~([4])。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  相似文献   

7.
<正>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中国有91.8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占全球的8.8%~([1])。2012年,西藏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全国各省中最高,为79.95/10万,且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2])。结核病防治知识直接影响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避免在人群中传播及发展为耐药性结核病,在防治工作中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非医学类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每年人工流产人群中约有1/3为重复人工流产~([1])。避孕意识缺乏、避孕方法选择不当是导致非意愿妊娠和重复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2])。笔者观察人工流产术前对流产妇女及其家属进行避孕咨询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4年11-12月因非意愿妊娠来本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200例为观察对象。对象年龄18~40岁,孕周6~10周,有人工流产史117例  相似文献   

9.
<正>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其为机体"第三状态"。大学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但其健康状态却不乐观。千人以上的调查结果均显示大学生中的亚健康状态已较为普遍,如王伟伟~([1])等对泰安市1 396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亚健康者占54.1%;李玉良~([2])等对郑州市2 2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亚健康者占62.44%;范存欣~([3])等对广州市5所高校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在28周以前出现与同一性伴侣3次及3次以上的连续妊娠丢失~([1]);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将临床确定的宫内妊娠在20周以前出现2次及2次以上的连续妊娠丢失定义为RSA~([2])。RSA是一种复杂的妊娠并发症,在育龄夫妇中发生率约为3%~5%~([3]),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甚至是不孕,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妇女的健康。RSA的病因复杂,研究表明其与细胞遗传学异常~([4])、解剖异常~([5])、内分泌紊乱~([6])、免疫因素~([7])、血栓前状态~([8])、以及精子质量~([9])等密切相关;然而,仍然有近50%的RSA的病因尚未明确,即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10])。  相似文献   

11.
正大学生正值生理、心理发育的成熟期,渴望被同学喜欢、接纳和拥有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1])。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2]),其是否融洽很大程度上反映、影响甚至部分决定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3])。当前研究发现,由于陌生的环境、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等,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甚至成为部分大学生最为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4-6]),且在大学新生中尤为突出~([4])。不良的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工流产术是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虽然技术已成熟,但流产术特别是重复流产仍有较高的并发症或后遗症,给妇女身心造成危害~([1-2])。减少意外妊娠是减少人工流产、重复流产及保护女性生殖健康的必要措施。流产后关爱~([3])(PAC)可降低重复流产率,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PAC服务流程及内容等尚未统一。鉴于此,本单位尝试应用行为转变理论~([4])指导下PAC门诊管理,优化PAC门诊服务,促  相似文献   

13.
了解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识别、预防和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3所高校共3 68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伤行为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基本人口学情况.结果 高校大学生1~2次自伤行为的报告率为30.4%,3次及以上的报告率为11.8%,自伤行为在性别(χ2=76.98)、院校类型(χ2=153.71)、父(母)亲的职业类型(χ2值分别为16.88,13.40)、主要照顾者(χ2=13.79)和与父(母)亲的关系(χ2值分别为为47.48,4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类院校、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与自伤行为正性相关(OR=2.05,95%CI=1.64~2.55;OR=1.13,95%CI=1.06~1.20;OR=1.05,95%CI=1.01~1.09).结论 女性、医学类专业大学生更容易发生自伤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有关联.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和给予适当的情感温暖体验,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现况及其相关性,为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的9 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伤行为问卷等。  结果  9 638名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22.94%(2 211名),男生(24.51%)高于女生(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 0.05);抑郁检出率为28.57%(2 754名),焦虑检出率为11.11%(1 071名)。抑郁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3.48%,高于非抑郁组(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2,P < 0.01);焦虑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48.74%,高于非焦虑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6,P < 0.01)。抑郁、焦虑均与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抑郁(OR=1.48)及焦虑(OR=2.84)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不容乐观,且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大学生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学业繁重、就业竞争及人际关系等,并由此引发严重的睡眠障碍~([1])。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睡眠问题发生率为10.2%~42.93%~([2-3]),并对学业表现,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影响~([4])。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躯体不适以及疼痛等生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噪音等环境因素3点~([5-7])。以往研究表明,抑郁状态下个体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最高可达80%~([8]),同时睡  相似文献   

16.
正疑病倾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表现为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2])。医学生受周围环境和学业压力影响更容易产生疑病倾向~([3]),尤其在大三年级最为常见,因此又被称为医学生"三年级病"现象,严重影响着医学生的心身健康~([4])。既往研究提示,大学生身心健康受社会文化、行为、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5-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区和民族文化资源,本研究对我国医学生疑病倾向的现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7.
了解高职大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与情绪症状的关系,为高职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整群抽取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学生3 13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自伤行为、情绪症状,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职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14.6%,其中有焦虑、抑郁症状的高职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分别高于无焦虑、无抑郁症状的大学生(x2值分别为99.450,77.55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焦虑、抑郁症状高职大学生发生自伤行为的风险分别是无焦虑、抑郁症状高职大学生的2.161倍(95%CI=1.683~2.773)和1.813倍(95%CI=1.440~2.282).结论 高职大学生的自伤行为不容乐观,不良情绪与自伤行为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保障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同性恋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和医学问题。有学者指出,绝对同性恋者占到人口的4%左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同性恋在我国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1])。由于传播媒体的广泛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2]),同性恋渐渐被公众认识,大学生对同性恋这一话题并不陌生~([3])。同性恋是出现艾滋病流行与扩散最早和最主要的人群之一,已经成为HIV感染的重点人群之一~([4])。随着艾滋病(AIDS)及其病毒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其心理因素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2所大学在校学生794名,调查过去1 a内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和频率,同时测量自尊、自我挫败感、抑郁症状、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状、无效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探讨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11.8%的大学生在过去1 a中有过1次或以上自伤行为,男生发生率(15.3%)高于女生(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是自伤的危险因素(β男=3.42,P=0.025;β女=2.33,P=0.001),而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β男=-2.10,P=0.002;女生:β女=-1.60,P=0.045).结论 自伤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家庭教养方式对自伤行为有重要影响.应研究以家庭辅导为主的干预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