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IV阳性人群中HPV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人群中,男女生殖器部位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较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细胞免疫抑制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起着主导作用,体液免疫应答也在细胞免疫抑制前后出现。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人免疫缺陷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妊娠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孕产妇阴道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HPV感染孕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阴道和宫颈分泌物,比较阴道炎发生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产妇在细菌性阴道炎、pH值 4.5的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他菌群及清洁度Ⅱ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以及观察组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HPV阳性检出率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产妇在妊娠期阴道内酸性环境被破坏,因而容易感染HPV,容易引起细菌性阴道炎,虽然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较小,但也应引起重视,防止新生儿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我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群体肛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各大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关于中国MSM肛门HPV感染影响因素的文献,文献筛选后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0篇,样本量累计达9 861例。结果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OR=2.87,95%CI:2.26~3.65)、性交时被插入为主(OR=1.95,95%CI:1.67~2.29)、多个性伴侣(OR=1.60,95%CI:1.16~2.22)、性病史(OR=2.24,95%CI:1.33~3.77)、毒品使用史(OR=1.86,95%CI:1.53~2.26)、肛交(OR=2.07,95%CI:1.61~2.67)、有时使用避孕套(OR=1.51,95%CI:1.20~1.91)、近1年存在商业性性行为(OR=2.09,95%CI:1.31~3.34)、插入与被插入(OR=1.55,95%CI:1.10~2.17)是我国MSM肛门HP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我国MSM HPV感染受诸多因素影响,应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提早干预,有效防止HPV感染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在不同皮损部位的HPV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87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和肛周组三组,采用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对其皮损行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肛周组患者的年龄较其余两组偏大(P<0.05),皮损数目从多到少依次为肛周组、包皮冠状沟组及尿道口组(P<0.05)。各部位的HPV易感性依次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及肛周组(P<0.05)。三个部位均以低危HPV型别感染为主,且均以多重混合感染多见。结论三个部位组的年龄、皮损数及病毒易感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单一感染与多重混合感染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FQ-PCR技术在妇科HPV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现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FQ-PCR)的临床实用价值及优越性,了解当地人群感染的实际情况.方法:针对HPV6.11型(尖锐湿疣)可疑病例及HPV16.18型(宫颈癌高危人群)应用FQ-PCR技术检测,统计学处理为应用几何均数对HPV6.11HPV16.18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差及对数值.结果:FQ-HPV6.11-PCR尖锐湿疣可疑130例,53例阳性,检出率40.77%,测定值5.05±3.49;FQ-HPV16.18型,高危人群66例,13例阳性,检出率19.69%,测定值为3.48±2.57.结论:FQ-PCR检测技术具有灵敏、简捷、安全、特异性强的特点,避免了单纯PCR高效扩增产生的假阳性,另外定量结果可为临床治疗及观察病情变化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热对HPV感染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温热条件处理后的正常皮肤/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形态、数量及迁移。方法 利用37 ℃、42 ℃、45 ℃不同的温热条件处理置于培养液中的离体尖锐湿疣皮损(16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LC形态、数量和迁移的变化。结果 表皮中LC数量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少,正常皮肤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782.40 ± 114.88(37 ℃),649.44 ± 119.40(42 ℃),510.88 ± 118.64(45 ℃);疣体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646.04 ± 135.67 (37 ℃)、489.38 ± 118.19 (42 ℃)、387.93 ± 110.15 (45 ℃ );LC树突变短、减少或消失。温热促进LC迁移至培养液中。不同温度下,游走的LC表达CD1a的数量不同,正常皮肤组织游走至培养液中LC表达CD1a的比率分别是0.19% ± 0.18%(37 ℃),0.89% ± 0.19%(42 ℃),1.59% ± 0.28%(45 ℃);尖锐湿疣组织分别为0.62% ± 0.31%(37 ℃),2.31% ± 0.54%(42 ℃),6.33% ± 0.98%(45 ℃)。结论 温热能够促进LC的迁移,籍此有可能增强LC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多种良恶性病变,部分患者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部分患者呈现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状态,后者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经常复发。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给临床带来极大困扰,其机制涉及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免疫逃逸。光动力疗法(PDT)主要是通过直接杀死病原体或通过PDT激活的免疫反应消除病原体来治疗HPV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的。本文就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的发生机制及PDT治疗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的免疫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光动力治疗对尖锐湿疣(CA)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65例CA患者光动力治疗前、治疗3次后HPV DNA拷贝数。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与HPV DNA载量的关系。结果:3次治疗后HPVDNA拷贝数(3.10×10~3)较治疗前(5.12×10~6)显著下降(P0.05);复发患者(12例)治疗前平均拷贝数(4.62×10~7)高于未复发患者(6.75×10~4)(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CA能显著降低HPV病毒载量;患者疣体中HPV DNA载量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异性性伴侣HPV感染率,并通过早期干预以期阻断女性尖锐湿疣发生和HPV持续感染状态。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异性性伴侣发生尖锐湿疣、HPV亚临床感染及潜伏感染的情况,通过性行为干预和早期局部治疗尖锐湿疣和HPV亚临床感染,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入选的120对病例,男性尖锐湿疣的异性性伴侣尖锐湿疣的发生率为35.8%,HPV亚临床感染率18.3%,子宫颈HPV潜伏感染发生率为25.0%;通过早期治疗和性行为干预,干预组受试者接受干预后尖锐湿疣/HPV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性伴侣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能有效预防尖锐湿疣的传播,对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天津地区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中的基因亚型,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引发的CA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18例CA患者中HPV基因亚型(包括5种低危型和10种高危型).结果 118例CA标本中检出HPV阳性117例,阳性率为99.15%.共检测出7种亚型,其中低危型(HPV6,11,6+11)感染108例,占92.31%;高危型(HPV16,33)感染3例,占2.56%;高/低危型(18+6,31+6,31+11,33+11,35+11)混合感染6例,占5.13%.6例女性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型感染患者中,5例合并一种或二种妇科炎性疾患.高危型HPV感染者组织病理像可有细胞异型性改变,细胞核大而深染,形态不规则,可见核分裂像.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适用于CA患者的HPV亚型检测,6型是本地区的主要致病亚型;发现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HPV感染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但尚需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组织中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龙泉市人民医院和浙大妇产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后送往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均行HPV-DNA检测,手术后上级医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病变组织中的P-Akt表达情况进行测定,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慢性宫颈炎患者各35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P-Akt表达阳性率。并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与P-Akt表达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慢性宫颈炎患者的P-Ak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80.0%和20.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患者的P-Akt阳性表达率(95.2%)也显著高于HPV感染阴性的患者(28.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kt阳性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HPV感染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11至2014年男男性接触(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法招募到样本,对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2011至2014年共调查MSM 345人,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占95.9%;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有223人,占64.6%;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且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至2014年HIV阳性检出率介于2.9%~12.5%之间,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介于4.5%~11.8%之间。结论:我区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较为严峻,改变该人群知识行为偏离的现象,提高其安全性行为,才能有效地降低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顺义区女性HPV感染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2368例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HPV检测和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妊娠年龄、性生活频率、性生活前后是否洗澡、流产次数、职业、学历等情况问卷调查。结果: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妊娠年龄、性生活频率、性生活前后是否洗澡、流产次数方面,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人群的HPV感染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108,P=0.0000)。不同学历水平组HPV感染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733,P=0.0000)。结论:妇女的HPV感染发生与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妊娠年龄、性生活频率、性生活前后是否洗澡、流产次数、职业、学历等方面密切相关。针对高危人群,加强HPV病毒上述易感因素的预防宣教,从而有效降低HPV感染,进而降低子宫颈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统计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有24例(7.41%)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正常组300例患者和不良结局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年龄、就诊时梅毒分期、其它传染病、驱梅疗程、随访执行情况是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梅毒为中晚期期、有其它传染病、完成驱梅疗程≤1、未严格执行随访计划是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较高,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在加强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的同时,应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后续治疗和管理,确保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提高孕妇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性科学》2019,(12):45-49
目的探讨孕期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术(TCT)检查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且经HC-II检测及HPV分型检测为HPV感染的17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7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随机抽取175例无HPV感染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进行TCT检测,并统计检测结果,另随访至分娩,观察妊娠结局及不同孕期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至分娩,观察组母体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2.00%(21/175)、6.47%(11/170),对照组母体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86%(5/175)、1.14%(2/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在HPV检测孕早、中、晚期的构成比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TCT检测为NILM/正常范围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CT检测为ASC/AGC、LSIL、HSIL及SCC/AC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TCT检测均未发现AECFN与ACIS;经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年龄35岁、流产史、TCT检测为HSIL或HCC/ACA、HPV感染高危型、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均是母体及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77、3.043、3.010、3.111、2.721、3.034、2.951、2.721、2.499、2.641、2.754、2.724、2.965、2.930,均P0.05)。结论对孕期HPV感染者行TCT检测可有效筛查宫颈病变,且TCT检测为宫颈高度病变及癌变、HPV感染高危型、高龄产妇、流产史、妊娠合并症均可诱导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临床工作者可据此对孕妇及早给予预防处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Pathogenesis of genital HPV infection.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性科学》2019,(12):121-124
目的探讨患者HPV感染分型检测及母婴传播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CIN II/III级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均实施HPV感染分型检测。另回顾同时间段在医院妇产科产检的120例健康孕妇,记为对照组。统计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对比疾病组和健康组母体、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析影响妊娠合并CIN II/III级患者母体及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共有105例经检测明确有HPV感染,其中高危型、低危型和混合型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52.38%、40.95%、6.6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中以HPV16、HPV18、HPV58构成比较高,多重感染中以HPV16/18、HPV16/58、HPV18/58构成比较高;低危型HPV感染中以HPV6、HPV11、HPV44构成比较高,多重感染中以HPV6/11构成比较高;混合感染中以HPV6/16、HPV6/11构成比较高;疾病组母体及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健康组(P0.05);CIN III级、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HPV混合感染和HPV高危感染均是母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OR=6.110、6.945、4.200、5.053、4.797、5.124,P0.05);母体CIN III级、母体年龄35岁、母体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妊娠期高血压、分娩孕周36周、母体合并阴道炎、HPV混合感染和HPV高危感染均是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OR=4.096、4.323、4.362、4.200、4.362、4.341、4.778、4.836,P0.05)。结论妊娠合并CIN II/III级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以HPV高危型感染最为常见,均可增加母体和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潜伏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9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孕期28周以上孕妇共467例,进行HPV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探讨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13例孕妇检出HP~阳性,HPV感染率高达45.6%;感染组产妇顺产115例(54.0%),剖宫产79例(37.1%),产钳助产19(8.9%)例,均为单胎生产,新生儿出现呼吸道乳头瘤2例(0.9%),携带HPV病毒74例(34.7%);对照组产妇顺产177例(69.7%),剖宫产69例(27.2%),产钳助产8例(3.1%),新生儿未出现呼吸道乳头瘤及携带HPV等症状;HPV感染组患者文化水平较低(OR6.837,95%CI1.526—3.237)、首次性生活年龄较小(0R7.942,95%CI1.368—17.305)且有吸烟史(OR5.352,95%CI2.262—17.485),而首次怀孕年龄非影响妊娠晚期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晚期HPV感染对妊娠结局有着不良影响,而文化水平、首次性生活年龄及吸烟史是影响妇女HPV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普及HPV相关知识,从根源上控制HPV感染,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以及有效治疗对改善细菌性阴道炎导致的异常妊娠结果的作用。方法: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并选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未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鹅口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对比。结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2.0%。治疗组异常妊娠结果发生率为4.0%,未治疗组异常妊娠结果发生率为28.0%。经检验,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异常妊娠结果发生率。对照组异常妊娠结果发生率为2.0%,未治疗组异常妊娠结果发生率为28.0%。经检验,具统计学意义(χ~2=26.51,P0.01)。细菌性阴道炎能增加异常妊娠结果风险。结论:健康的阴道环境,有利于妊娠的正常进行。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炎,能增加异常妊娠结果的发生率,有效治疗能有效改善细菌性阴道炎导致的异常妊娠结果。妊娠期妇女在确诊患有细菌性阴道炎后,应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