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血压的关系,为减少和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潍坊市852名初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问卷调查,并测量初中生的身高、体重和血压.结果 PSQI量表的7个成分中,不同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组初中生间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与收缩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入睡难易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后,初中生睡眠质量与舒张压(β=2.18)、收缩压(β=2.50)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1).结论 初中生血压与睡眠质量相关.改善初中生睡眠质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范灵  刘贺荣  夏铂  李丽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801-1804
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血压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宁夏银川市某高中2 116名学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问卷调查.结果 银川市某高中学生睡眠质量差的检出率为38.04%.不同主观睡眠质量、催眠药物使用、睡眠质量的高中生血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时间在>7 h和≤7h之间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生源地、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后的多元线性回归中,睡眠质量与收缩压(β=2.68,P<0.01)、舒张压(β=0.75,P=0.02)的关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质量和高中生血压有关.提高睡眠质量可能有利于预防青少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谌丁艳  王赟  吴宇  周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853-1855
探讨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深圳市小学、初中、高中各10所共40 9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达12.49%,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9.07%和5.70%.不同营养状况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0.630,668.535,101.548,P值均<0.01),肥胖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23.79%,19.72%和9.61%;营养正常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10.67%,7.38%和5.1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学生收缩压、舒张压均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血压与BMI存在正相关,应多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4.
11~16岁中学生遗传因素与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11~16岁中学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中学3266位符合条件的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贵阳市11~16岁中学生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5.40%,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儿童青少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青少年父亲和/或母亲有无家族史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呈正相关。[结论]10~16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与女性。遗传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血压值,应定期对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儿童的血压监测,预防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9月采用多阶段按比例随机整群法抽取南京市48所学校10 09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和睡眠时间,并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分析不同睡眠情况血压水平的差异。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10 091名调查对象中包括5 355名男生,4 736名女生。四年级学生5 246名,七年级4 845名。四年级组血压偏高的比例为1.4%,七年级组血压偏高的比例7.8%。四年级组睡眠充足的比例为43.6%,七年级组睡眠充足的比例为22.1%。四年级组女生睡眠充足者舒张压[(58.95±5.54) mmHg]低于睡眠不足者[(59.45±5.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使用一般线性模型控制身高影响,七年级男生睡眠充足者收缩压比睡眠不足者降低了1.031 mmHg,四年级女生睡眠充足者舒张压比睡眠不足者降低了0.448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值分别为-1.998、-1.987,P0.05)。结论青春期睡眠不足可能是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京市鼓楼区高中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本区青少年睡眠质量及血压控制提供支持。方法 在南京市鼓楼区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6所高中学校54个班级的2 462名高中学生,对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调查以及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试。结果 青少年睡眠质量差的人数检出率为37.12%。不同年龄青少年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 = 10.12、5.7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与青少年的收缩压(β = 2.76,P<0.01)、舒张压(β = 0.76,P<0.01)存在关联,睡眠质量越差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则越高。结论 青少年睡眠质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关联,睡眠质量的提高将可能对青少年血压控制起到积极帮助。  相似文献   

7.
分析1985-2010年25 a间广西汉族儿童青少年血压变化趋势,为探索从儿童青少年时期预防和控制成人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5-2010年广西6次学生体质调研中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血压、身高、体重等结果进行趋势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25 a间,广西汉族城乡男女生收缩压均呈下降趋势(F值为5.418 ~430.680,P值均<0.01),平均减少4.0 mmHg;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F值为18.651 ~ 75.257,P值均<0.01),平均增加10.7 mmHg,幅度大于收缩压;总体脉压呈下降趋势(F=3 640.650,P<0.01),平均减少13.8 mmHg;2005和2010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广西汉族儿童青少年的心脏功能下降形势严峻.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活动水平,从儿童期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媛媛  马传伟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53-1456
了解上学方式与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4-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共纳入4 651名6~17岁在校学生,具有完整性别、年龄、所住地区、体育锻炼、上学方式、身高、体重和血压等信息.按照性别进行分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年龄、地区、BMI和体育锻炼等混杂因素,探讨不同上学方式与血压值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城乡、BMI分组及不同上学方式儿童青少年之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与步行上学方式的男生相比,乘坐公交车或地铁(β=2.85,P=0.007)以及出租车或私家车(β=3.59,P=0.007)上学的男生收缩压水平较高;与步行上学方式的男生相比,乘坐公交车或地铁(β3=1.90,P=0.016)以及出租车或私家车(β=2.51,P=0.011)上学的男生舒张压水平较高.结论 步行上学方式对男生血压水平具有保护作用,而乘坐机动车辆上学方式对男生血压水平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龚清海  杨秀珍  应焱燕  张涛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71-1473,1476
目的 了解宁波市6~18岁中小学生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对血压的影响,为中小学生高血压的评估或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宁波市2个区县7所中小学本市户籍6 ~ 18岁汉族学生共3087名,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 宁波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9%,其中男生为3.01%,女生为1.99%;城市学生为2.45%,农村学生为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围身高比与男、女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生臀围、体质量指数、年龄、腰围身高比指标对血压影响较大,而女生年龄、腰围指标对血压影响较大(P值均<0.01).结论 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血压密切相关,可以用来预测或监测中小学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及睡眠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睡眠时间与儿童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4月在柳州市城区抽取2 354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睡眠相关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以及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19.83%,男生高于女生(21.68% vs 18.17%),平均睡眠时长为(7.85±1.14)h,睡眠不足发生率为74.21%。回归结果显示,男生夜间睡眠时间与其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分别为-0.101,-1.097);睡眠不足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充足组的1.93倍(95%CI:1.24~3.01,P=0.004),女生中未见上述联系。结论 柳州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发生率及高血压检出率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睡眠不足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苏州市9~17岁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2 903名9~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身高、体重及血压等。结果 2 903名儿童青少年中,男生1 500名(占比51.67%),血压偏高413人(检出率14.23%),睡眠不足的学生共1 762名(检出率60.70%)。睡眠不足者中血压偏高率为16.00%,高于睡眠充足者(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01),睡眠不足儿童青少年的收缩压z评分、舒张压z评分分别为0.34、0.25,睡眠充足者分别为0.24、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4、2.193,P均<0.05)。调整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睡眠不足者相比,睡眠充足者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32.9%(OR=1.329,95%CI:1.038~1.701)。按照性别、年龄段分层分析发现,男生组(OR=1.480,95%CI:1.079~2.029)、12~14岁组(OR=1.616,95%CI:1.113~2.345)中睡眠不足增加血压偏高发生风险。结论 苏州市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不足可能是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之一,应保证儿童青少年充足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2.
探讨广州市6~11岁学龄儿童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控制学龄儿童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6~11岁学龄儿童6 188名,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静脉全血细胞分析,分别获得收缩压、舒张压、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RDW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6~11岁学龄儿童RDW中位数为13.3%,男生(13.4%)高于女生(13.3%) (Z=8.609,P<0.01);收缩压的中位数为100 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64 mmHg;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组学龄儿童RDW高于血压正常组的儿童(H=15.400,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收缩压和红细胞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44,0.465,P值均<0.01),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19,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收缩压是RDW的影响因素之一(B=0.002,P=0.008).结论 RDW在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学龄儿童中增高,且与收缩压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2~17岁我国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偏高的流行情况,探讨体格测量指标(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资料完整的5 554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定义采用2018年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行业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与4个体格测量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 1991-2015年我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57%和6.41%。瘦和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三个亚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8.79%、17.88%和27.45%,单纯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39%、3.03%和5.88%,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99%、10.91%和1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风险随BMI增大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52所中小学校共56 803名6~19岁儿童青少年,对2008-2009年的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出血压偏高7 744人,血压偏高率为13.63%,其中以仅收缩压偏高者为主,占58.9%,其次为仅舒张压偏高者,占22.0%,而收缩压舒张压均偏高者占19.1%;在低年龄段(12岁)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全国城市同年龄、性别组平均水平(P0.01),除18,19岁高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体质指数收是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15(95%CI=1.14~1.16)和1.21(95%CI=1.20~1.22)。结论杭州市区儿童血压偏高发生情况较青少年严重,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血压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s one of the major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in Ira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predictors of CVD risk factors in adolescents residing in district 13 of Tehran. METHODS: Dietary intake assessment was undertaken with two separate 24-hour recall interviews with adolescents aged 11-18 years, selected from among 15005 subjects who were participants of the Tehran Lipid and Glucose Study. After excluding the under- and over-reporters, 290 adolescents remained in the study. Data related to cigarette smoking was collected. Height and weight were assessed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was calculated.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twice at intervals in a seated position. Serum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a blood sample after 12 hours of fastin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wa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predictors of CVD risk factors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RESULTS: There were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BMI and bo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girls: (beta = 1.8, p < 0.001; beta = 0.8, p < 0.001) and boys (beta =0.04, p < 0.001; beta = 0.05, p < 0.01). There was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calcium intake and systolic (beta = -0.16, p < 0.05)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boys (beta = -0.36, p < 0.01), as well as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calcium intake and systolic (beta = -1.2, p < 0.05)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eta = -0.05, p < 0.05) and serum triglycerides (beta = -0.1, p < 0.01) in girl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BMI and cholesterol in girls (beta = 0.2, p < 0.01) and boys (beta = 0.31, p < 0.01). CONCLUSION: Certain dietary and life style factors predict CVD risk factors in Tehranian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心肺功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城乡男女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与年龄变化特征,探讨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指标与BMI的相关性。方法以安徽省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9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间BMI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比较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Z分在各个BMI—Z分组间的分布特征。分析心肺功能指标Z分与BMI—Z分的相关性。结果6~22岁城乡男女BMI随年龄增加呈现一致平稳增长趋势,BMI的性别差异较城乡差异明显;肺活量、舒张压和收缩压Z分与BMI—Z分均呈较强的正相关(P=0.000),肺活量指数Z分与BMI—Z分呈负相关(P=0.000)。脉搏的Z分与BMI—Z分的相关性较弱(r=0.006,P=0.552)。结论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BMI在青春期有交叉现象,高年龄青少年BMI城乡差异小;随BMI增加,儿童青少年肺活量指数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需要及早监测较高BMI儿童青少年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状况下儿童青少年生长模式与血压之间的关联,为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纳入6~18岁儿童青少年38 839名。采用《美国儿科学会2017指南》评价个体的血压状况,采用美国2000年CDC标准判定不同的生长模式,采用WHO于2007年发布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标准评价个体营养状况。不同营养状况和生长模式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出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下生长模式与血压之间的关联。  结果  青少年正常性生长、追赶性生长和迟缓性生长占比分别为33.2%,41.6%和25.2%。在不同生长模式下,追赶性生长的收缩压(105.17±12.33)mm Hg和舒张压(66.55±8.75)mm Hg均高于正常性生长和迟缓性生长。在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追赶性生长的高血压检出率(24.9%)、高收缩压检出率(18.9%)和高舒张压检出率(15.0%)均高于正常性生长(21.6%,16.2%,12.9%)和迟缓性生长(20.1%,14.7%,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24,22.05,11.13,P值均<0.0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追赶性生长对发生高血压(OR=1.18,95%CI=1.06~1.31)的危险程度大于正常体重的儿童青少年(OR=1.15,95%CI=1.05~1.27)。  结论  追赶性生长的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较高,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也较高。追赶性生长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比正常儿童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女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探讨脂联素对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172名14~16岁女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水平。结果血清脂联素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校正BMI、腰围及代谢综合征其他因素后,SBP和DBP均与脂联素水平独立负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下降可能是导致SBP和DBP升高的因素之一,且该影响作用似独立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细胞因子等指标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 调查儿童青少年827人,测量其身高、体重和血压,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等指标,比较超重与肥胖组和正常组的差异,分析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性。结果 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调整性别和年龄分期因素后,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B、瘦素和TNF-α水平仍高于正常组,与B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9、0.304、0.249、0.151、0.148、0.432和0.157),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脂联素含量则低于正常人群,并与B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112和-0.182),差异和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由瘦素、TNF-α、SBP、IGF-1和年龄因素构成的回归方程可解释BMI信息量的51.2%(F=172.440,P<0.001)。结论 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改变,瘦素、TNF-α和IGF-1与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有关,可能参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