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了解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辽宁省4所中学的934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孤独感、自尊、实施/受网络欺凌得分在性别、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分别与自尊存在负相关,与孤独感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20;0.24,0.20,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0.63,P<0.01).自尊在孤独感预测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2%,23.1%.结论 孤独感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实施/受网络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尊、移情、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的961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12~18岁),其中男生446人,女生515人,初中生512人,高中生449人。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UCLA孤独量表、基本移情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1)男生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均高于女生[(17.1±7.0)vs.(14.8±5.6);(17.9±6.2)vs.(15.9±5.7);(45.2±9.7)vs.(42.9±9.8)],自尊和移情均低于女生[(27.4±5.1)vs.(28.2±4.8);(63.1±9.5)vs.(66.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均高于高中组[(16.4±6.6)vs.(15.3±6.1);(17.7±6.0)vs.(16.0±5.9)],而自尊、移情均低于高中组[(27.2±4.5)vs.(28.5±5.3);(61.8±10.3)vs.(67.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呈正相关(r=0.20~0.33,P0.01),与自尊和移情负相关(r=-0.28~-0.13,P0.01)。(3)中学生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2和0.13;自尊(中介效应0.09,95%CI 0.37~0.79)、移情(中介效应0.05,95%CI 0.16~0.44)在孤独感与实施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自尊(中介效应0.05,95%CI 0.13~0.58)、移情(中介效应0.03,95%CI 0~0.03)在孤独感与受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移情负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孤独感正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提高自尊水平和移情水平可以缓解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申婷  张野  张珊珊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824-1827
评价羞耻倾向在高中生亲子依恋和欺凌间的作用,为开展高中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青少年亲子与同伴依恋量表、中学生欺凌行为问卷和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沈阳市和河南省新乡市4所高中1 149名学生的欺凌实施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31.07%高中生涉及欺凌,男生、高二学生、独生子女、农村学生总体实施欺凌报告率均较高(P值均<0.01).母子依恋与羞耻倾向、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21,-0.20,P值均<0.01);父子依恋与羞耻倾向、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0.21,-0.19,P值均<0.01);羞耻倾向分别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19,P值均<0.01).羞耻倾向在母子依恋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中均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78%和15.70%.羞耻倾向在父子依恋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中均起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5.17%,17.43%.结论 母子依恋、父子依恋既可以对高中生欺凌实施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以通过羞耻倾向间接作用于高中生欺凌实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学生日常暴力暴露现状及其与校园欺凌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的身心积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日常暴力暴露问卷(Violence Exposure Scale,VES)、攻击规范信念量表(Normative Beliefs about Agression Scale,NOBAS)、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问卷(Middle School Students’s Self-control Scale,MSSSCS)和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于2019年8-10月对方便抽取的新乡市2所初中和3所高中的1 37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日常暴力暴露总分为(34.22±12.09)分,女生日常暴力暴露、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低于男生(t=-2.60~-6.32,P值均<0.05),初中生日常暴力暴露、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高中生(t=4.59~7.50,P值均<0.05).暴力暴露与攻击信念、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44,0.51,P值均<0.01),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r=-0.29,P<0.01);攻击信念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22,P值均<0.01),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r=-0.38,P<0.01).暴力暴露通过攻击性信念间接影响传统欺凌/网络欺凌;攻击性信念对中学生传统欺凌/网络欺凌的影响,随自我控制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攻击性信念在暴力暴露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控制调节着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在心理虐待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实施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4所初中的9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75,3.15,4.97,P值均<0.05);在心理虐待、心理忽视、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师生关系得分上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师生关系和心理虐待与忽视、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忽视与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直接效应分别为0.310,0.280,间接效应均为0.078.结论 师生关系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传统/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学生黑暗人格、同伴关系和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生的网络欺凌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黑暗人格特质问卷和网络欺凌问卷对北京和云南昆明共计1 93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 中学男生的黑暗人格得分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F值分别为13.45,50.20,P值均<0.01).中学生的黑暗人格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与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40,0.21,P值均<0.01),同伴关系欢迎性、排斥性、孤独性与网络欺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0.22,-0.16,P值均<0.01).同伴关系在黑暗人格与网络欺凌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07,t=-3.24,ΔR2=0.01,P<0.01).结论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缓冲高黑暗人格特质与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应注重引导中学生正确的同伴交往.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网络欺凌现状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分层抽取的南宁市某高校1 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总分为(4.36±0.55)分;女生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网络欺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班干部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班干(P值均<0.05).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呈负相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5,-0.102,0.171,P值均<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8,-0.095,P值均<0.01);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283,P<0.01).网络欺凌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84.44%;其还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韧性,进而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15.56%.结论 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网络欺凌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蚌埠市中学生儿童期虐待与躯体亚健康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为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蚌埠市抽取5 116名中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期虐待问卷、孤独感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6.2%。中学生躯体亚健康与孤独感和儿童期虐待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6,-0.127,P值均0.01),儿童期虐待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07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孤独感、高儿童期虐待及高中生均为中学生躯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孤独感在儿童期虐待和身体亚健康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0.27%。孤独感在儿童期虐待和身体亚健康之间具有调节效应,随着孤独感程度的加重,儿童期虐待对身体亚健康的负向预测作用增强。结论孤独感在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对躯体亚健康的影响中具有中介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了解初中女生反社会行为特质、自我控制与校园欺凌的关系,为减少初中女生的校园欺凌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欺凌行为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反社会过程筛查量表,对方便抽取的长春市、沈阳市和加格达奇区的9所初中初一至初三年级918名女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年级初中女生的自恋、实施身体欺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2,3.42,P值均<0.05),初二女生的得分均高于初一、初三年级.初中女生自我控制与实施校园欺凌、受校园欺凌、反社会行为特质及其3个维度间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反社会行为特质及其3个维度与实施校园欺凌、受校园欺凌均呈正相关(r=0.08~ 0.47,P值均<0.01).反社会行为特质在自我控制负向预测实施校园欺凌间起多重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对冷酷无情、自恋和冲动的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23,-0.32,-0.47,P值均<0.01),自恋、冲动对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28,0.13,P值均<0.01),而冷酷无情特质对实施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6,P>0.05).结论 初中女生自我控制可直接影响实施校园欺凌,也可通过反社会行为特质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0.
探讨孤独感、焦虑、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羞怯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ia at Los Angels Londiness Scale,UCLA)、大学生羞怯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大学6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和Bootstrap法检验焦虑和孤独感在生活事件对羞怯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女生在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上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667,-3.073,-2.752,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的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145,-2.432,-1.970,P值均<0.05).羞怯、生活事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5个变量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均>0.313,P值均<0.01).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在生活事件与羞怯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发生得越多应激越强,越容易产生焦虑与孤独情绪,从而导致较高的羞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抑郁在儿童期虐待与实施网络欺凌间的关系, 为探讨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防范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网络欺凌量表、儿童期虐待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山西省6所高校的4 040名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在实施网络欺凌及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和网络伪造欺诈三个维度上, 男生和独生子女学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01)。儿童期虐待经历、成年期抑郁症状与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行为各维度两两间均成正相关(均有P < 0.001)。中介效应结果显示, 成年期抑郁症状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实施网络欺凌行为之间为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90, P < 0.001), 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12.16%, 中介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39.96, RMSEA=0.101, CFI=0.948, TLI=0.924, SRMR=0.043。   结论   儿童期遭受虐待经历、成年期抑郁症状与大学期间实施网络欺凌行为关系密切, 且抑郁症状在儿童期遭受虐待经历预测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的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中学生羞耻倾向与敌意、愤怒、攻击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精神卫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Buss-Perry攻击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哈尔滨市851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中学生羞耻倾向、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4,6.87,2.98,P值均<0.05),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中学生羞耻倾向、愤怒、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年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73,3.63,5.77,4.05,P值均<0.05),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过程.羞耻倾向、敌意、愤怒与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敌意与愤怒在羞耻倾向预测攻击行为间多重中介作用(x2/df=4.11,CFI=0.901,TLI=0.907,RMSEA=0.047,SRMR=0.054).结论 中学生羞耻倾向可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也可通过敌意、愤怒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抑郁在心理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珊珊  张野  苑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512-1515
分析初中生心理忽视、抑郁与校园欺凌的关系,为制定防范与干预初中校园欺凌方案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中学生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抑郁量表,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927 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除传统身体与关系欺凌维度外,男生在校园欺凌的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P 值均<0.01); 除传统关系欺凌与网络关系欺凌2 个维度外,初一学生在校园欺凌的其他维度得分均低于初二学生(P 值均<0.05).心理忽视和抑郁、校园欺凌及其各维度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 值均<0.01).心理忽视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校园欺凌,还可以通过抑郁间接影响校园欺凌,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7.00%,15.40%.中介模型拟合指标χ2 /df = 3.14,NFI = 0.97,CFI = 0.98,TLI = 0.97, IFI = 0.98,GFI = 0.98,RMSEA= 0.05.结论 初中生心理忽视、抑郁与校园欺凌的关系密切,且抑郁在心理忽视预测校园欺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学生自尊、羞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和Buss&Perry攻击问卷,对从哈尔滨市方便抽取的l 17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主要攻击形式为敌意和言语攻击.男生的攻击行为总分、愤怒和身体攻击水平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806,3.864,4.279,P值均<0.05);高一学生攻击行为水平最高,初一学生的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初三和高一学生(P<0.05);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维度上的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尊与羞耻、攻击行为及各维度间呈负相关,羞耻与攻击行为及各维度间呈正相关(P值均<0.05).自尊不仅能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攻击行为,还可通过羞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攻击行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172,0.150,中介模型拟合指标x2/df=2.924,CFI=0.899,TLI=0.912,RMSEA=0.038,SRMR=0.044.结论 中学生自尊、羞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密切,且羞耻在自尊预测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北京和哈尔滨中学生社会支持、希望与抑郁的关系,为中学生抑郁的干预提供基础支持.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和哈尔滨市1 152名中学生作为被试,完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学生希望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第2版的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用Mplus 7.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 中学生抑郁的检出率为20.75%(239/1 152).女生高于男生(F=5.54,P<0.01);高三学生高于初一、初二学生,高二学生高于初一学生(F=4.12,P<0.01).社会支持、希望及各因子与抑郁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社会支持与希望间呈正相关(r=0.30,P<0.05).希望在社会支持预测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3.87,CFI=0.90,TLI=0.91,RMSEA=0.05,SRMR=0.04,AIC=27 427.26,BIC=27 802.30),希望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17%.结论 社会支持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抑郁,同时也可通过希望影响抑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模型(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 HAPA)在四川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改善中的适用性及其指导意义进行探索。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四川省资中县2所中学初一及高一进行基线调查,然后进行2次追踪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HAPA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3次调查有效样本量为2 080人。3次调查2所学校合并缺乏体育锻炼率依次为62.4%、57.6%、71.4%。全样本HAPA模型拟合结果良好:χ2/df = 2.197,RMSEA = 0.017,GFI = 0.969,TLI = 0.979,CFI = 0.982,各路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锻炼意图→锻炼计划”和“锻炼计划→锻炼行为”路径标准化系数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184[0.137,0.226]、0.305[0.240,0.367];中介效应中包含危险感知的中介路径95%可信区间均包含0,其余中介路径均不包含0;以年级分组的多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为:χ2/df = 1.997,RMSEA = 0.022,GFI = 0.963,TLI = 0.977,CFI = 0.980,表明模型适配于不同年级的研究对象,同时在初中组中“危险感知→锻炼意图”路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中组该相同路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PA模型适用于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改善,还能针对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探讨父母性教育态度、青春期性教育需求和自尊对青少年性知识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性知识知晓率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父母性教养态度问卷、性教育需求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以及性知识问卷,对方便抽取的重庆10所中学共2 2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除了性知识问卷中的“怀孕避孕”和性教育需求问卷中的“性行为”与父母性教养态度问卷中的“亲子性议题互动”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r值分别为0.01,0.03,P值均>0.05),其他各量表各个维度之间以及量表各维度与自尊总分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和性教育需求的独立模型部分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x2/df=9.56,NFI=0.98,IFI=0.98,TLI=0.97,CFI=0.98,GFI=0.99,RMSEA=0.06x2/df=7.79,NFI=0.99,IFI=0.99,TLI=0.98,CFI=0.99,GFI=0.98,RMSEA=0.06);自尊和性教育需求的多重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x2/df=5.53,NFI=0.99,IFI=0.99,TLI=0.99,CFI=0.99,GFI=0.98,RMSEA=0.05).结论 家庭性教育态度可通过自尊和性教育需求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性知识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参考现有文献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确定自闭症态度测量工具的内容和结构,编制大学生对自闭症群体的态度测量工具。方法 以35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预测,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重新确定测量条目形成正式测量工具后又选择3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自闭症态度的测量工具分为认知评价、负性情感与行为距离三个分问卷。认知评价问卷中表现性认知、可控性认知与治愈性认知三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9.21%,项目因素负荷均在0.53~0.81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0.83、0.82;三因子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数(χ2/df=2.21, CFI=0.933, TLI=0.910, RMSEA=0.061, SRMR=0.054)。负性情感问卷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8.4%,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行为距离问卷中的个体行为距离与社会行为距离两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4.75%,项目因素负荷均在0.50~0.86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0.80,两个因子模型的拟合结果良好(χ2/df=2.71, CFI=0.947, TLI=0.927, RMSEA=0.072, SRMR=0.047)。结论 自闭症态度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测量社会对自闭症态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