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痿是男科常见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近年来,男科阳痿患者合并抑郁焦虑发生率逐年升高,影响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探讨“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两方面的原因,初步分析了阳痿合并抑郁、焦虑的中医病因病机,并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了两者共同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提出了防郁致病与防病致郁的原则,探索了阳痿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治疗,如疏肝理气、和血解郁、清肝泄火等治法,为临床对阳痿合并抑郁焦虑的诊治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目前阳痿的中医诊断及治疗近况。方法:调查近年研究阳痿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断与治疗的文献,通过文献检索采集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结果:现代阳痿的病因病机与古代文献记载发生了变化,肾虚证的比例减少,肝郁证增多,虽然临床中中医辨证、治疗欠规范。结论:当代阳痿的病理变化以肝郁肾虚血瘀为主,肝郁、肾虚都是重要的病机,而血瘀则是诸多病因继发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以下简称CP)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很高。据统计,35岁以上男性,30%~40%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多兼有CP,为50岁后男性最常见的慢性生殖道感染。近年来中医治疗CP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研究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与饮食习惯、职业及不良性行为、情志、外感六淫有关。如外感湿热或饮食不节,平素饮酒过度致湿热内生下注,或秽浊之邪由下窍浸渍于上而发病;情志不舒,所愿不遂,思欲过度而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致气滞血瘀,或忍精不射,相火妄动久遏,精道瘀滞而发病…  相似文献   

4.
徐和平 《中国性科学》2006,15(12):23-24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疾病谱正在发生潜在的变化,威胁男性健康的许多男性病正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日渐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逐渐上升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1病因病机分析中医学对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代医学家对阳痿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侧重,见仁见智。但依旧房事过度,命门火衰,肾气亏虚为主,治疗大法基本囿于补肾壮阳,据文献调研从汉朝至明清的39部相关中医著作中的400首治疗阳痿的方剂中壮阳药占80%以上。据有关专家对当今市场销售的60多种治疗阳痿的中成药及性保健品进行…  相似文献   

5.
瘙痒为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外邪、气血亏虚、瘀血虫毒、皮肤新生、内毒、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病因皆可致痒,其根本病机是影响卫气循行,导致卫气郁滞、气血不调,治疗应以疏畅卫气、调和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6.
周宝宽  周探 《中国性科学》2012,21(3):32-33,58
阳痿病因病机复杂,治法各异,中西医各有优势.阳痿常见证型超过10种,与痰、湿、瘀相关证型不少于5种,本文就痰、湿、瘀论治阳痿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海松  李曰庆 《中国性科学》2005,14(4):13-14,17
勃起功能障碍又称为阳痿,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者维持勃起以满足性生活。约5%-10%的成年男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阳痿。过去,认为阳痿大多由精神和心理因素造成,近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检查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器质性阳痿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于人们在对阳痿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诸多问题,虽然中西医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近年来,中医诊治阳痿思维活跃, 思路宽阔,师古不泥古,大胆创新,病因认识更加深入, 病机思路更加拓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阳痿病因病机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少弱精子症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医治疗多从补肾入手,取得一定疗效。榆林高氏中医妇科流派认为,少弱精子症的发病与饮食、情志、劳逸失调密切相关。饮食不节,痰湿内盛,情志不畅,气滞血瘀,劳逸失调,损伤肾精。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肝、肾。病性“实多虚少”,以痰、湿、瘀实邪多见,肾虚精亏者较少。痰湿瘀阻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治法为“祛湿化痰,活血通络”,以自拟“生精汤”为主方,药物组成为陈皮、清半夏、茯苓等。此方特色鲜明,疗效突出,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正逐渐受到大众重视,现代医学对本病已有一定认识。中医药对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治疗上表现出一定优势,机理研究取得相应进展。本文主要从文献研究角度探讨该病的中医渊源、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现代研究情况等,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不育症的病因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后,不少学者指出其研究不应都集中在女性身上,作为提供胚胎半数基因的男性对育产的影响不可忽略。故近年来,关于男性不育症的研究逐渐深入、增多。而《黄帝内经》、《宜麟策》、《万病回春》、《辨证录》等医籍中早已有过相关描述,古代医家已对不育症病因病机特点及治法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至目前,医家们对不育症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查阅古今文献后,现将不育症病因病机归为精不足、精不纯、精不射三个方面,期待为男性不育症的认识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古文献探析特应性皮炎心脾相关的病因病机理论。方法通过系统检索,筛选中医古文献中具有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条文,并对最终纳入的48条相关文献条文加以整理和发掘,论述与分析特应性皮炎心脾相关的病因病机。结果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可归于先天胎毒遗热、后天脏腑失调、外感风湿热邪;其核心病机乃脾虚及心火,病性属本虚标实,临床可以健脾清心祛邪为则进行论治。结论古文献中对特应性皮炎心脾相关病因病机形成了较系统的论述,与现代医学认识可相互印证,对该病的中医临床实践、临床疗效提高和科学研究开展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血浊"理论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新陆首次提出。是指行运营脉之中的水谷精气,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其状态变的浑浊或者不清纯,血脉运行不畅,从而影响了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环境污染、情志、生活方式、饮食、医药等诸多因素与血浊形成有关,且血浊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和预后关系密切。黄褐斑是一种损美性的皮肤病,其病因多端,病机有实有虚,病位在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阳痿患者相关资料的调查,并设对照研究,总结出云南地区阳痿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阳痿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当前云南地区阳痿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阳痿发病与多因素有关,大中专及其以上学历、公务员及技术员、工作压力较大、日常生活中度紧张、患得患失、忧郁、夫妻性关系不和谐、既往或现在患有前列腺炎、糖尿病、性病、高血压病以及吸烟、饮酒,以上因素可能是阳痿的危险因素;而工作中劳逸结合、日常生活不紧张、性格外向、平和、夫妻性关系和谐则可能是阳痿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通过针对云南地区阳痿患者致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明确了当代社会与环境条件下云南地区阳痿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云南地区男性的健康水平和防治阳痿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而难治的色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传统医学认为黄褐斑与肝、情志、脾、肾、血瘀等有关,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紫外线、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现将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希兰 《中国性科学》2013,(12):56-57,67
文章从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经验等几个方面对孙自学教授诊治急性附睾炎进行论述。孙师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寒湿或湿热,或嗜食肥甘,或房事不节,或跌扑外伤等引起。与肝、肾二经密切相关。诊断应症状和体征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仪器检查。治疗主张中西医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对防止附睾结节出现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以慢性骨盆区域疼痛不适为主,伴或不伴有下尿路症状。本文通过阐释《黄帝内经》中“血实宜决之”理论,引出本病相关的血瘀病因病机,并在其指导下探讨瘀血与湿浊、邪热、气郁、虚损的辨治,为慢性前列腺炎血瘀相关证型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概述了古今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了他们探求本病病因病机的方法,认为有必要进行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期总结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从而更好地指导本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药配合国珍松花粉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图 《男科医学》2005,9(4):15-17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疾病中最常见多发病,尤以青壮年居多,由于其独特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复杂的病因病机,治疗效果不理想,并易于反复发作。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前列腺有关慢性炎症改变的总称,由于致病因素不同,而分为细菌陛、非细菌性以及前列腺痛三类。本病类似中医学中的“淋浊”、“淋证”、“白淫”、“白浊”、“精浊”、“血精”等范畴。  相似文献   

19.
阳痿血瘀论     
阳痿,为男性多发病,随着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经济条件、婚姻状况、夫妻感情及社会等因素引起的各阶层、成年各年龄组都有增多趋势。如何提高阳痿治疗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肝肾同源理论的内涵及外延,阳痿的发病与肝、肾两脏的关系。重点从肝肾同源的角度探讨了中医对阳痿发病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阳痿发病的认识,把肝肾同治作为阳痿的基本治疗法则指导临床治疗。旨在将阳痿的肾虚观和肝郁论两主流观点结合,更深入地认识阳痿的发病,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