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儿童行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对镇江市城乡72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2%,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28.4%和1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P< 0.01),男童A行为(违纪行为)明显多于女童(x2=9.45,P< 0.01),N行为(神经症性行为)及M行为(混合行为)未发现性别差异,农村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城市(x2=10.87,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障碍的相关因素为母孕期情绪、分娩方式、分娩时异常情况、儿童性别、儿童年龄及城乡区别6个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焦虑或抑郁、分娩时异常情况、男童、农村与儿童行为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多于城市儿童.儿童行为问题与母孕期不良情绪及孕产期异常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了解嘉兴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为科学指导儿童饮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2个街道和2个乡镇共8所幼儿园1 721名儿童.采用爱饭达工具(IMeFeD)对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城市与农村的家长与医生对儿童不同营养状况评价比较均有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135,44.201,P值均<0.05).至少有1种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7.3%,其中城市为48.9%(438/895)、农村为45.5% (376/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3,P>0.05).各种饮食行为问题中,仅父母对儿童过度关注城市(24.3%)与农村(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0,P<0.05).城市、农村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胃口差(45.6%,43.8%)、不良饮食习惯(29.9%,32.0%)、食物的特别偏好(29.6%,30.7%)、父母过度关心(24.3%,28.7%)、害怕饮食(6.9%,9.1%)、有潜在疾病(3.6%,4.8%).农村不同年龄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P<0.05),其中4岁组最高(50%),6岁组最低(33.6%).结论 3~6岁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应采取综合措施,从儿童和家长两方面入手,多学科合作,预防和治疗饮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状,初步探讨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兰州市部分幼儿园大、中、小班3~6岁学龄前儿童1 292名;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63%,男童和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71%和8.94%,男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组女童学习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男童学习问题、心神障碍、多动-冲动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多动-冲动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非母乳喂养儿童多动指数异常率高于母乳喂养儿童(P0.05)。结论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值得关注,不同人群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芜湖市1县1区共212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安徽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制作的“学龄前儿童健康与行为记录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问题相关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2123名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心理行为问题儿童201人,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47%。其中,男童检出130人,检出率为11.82%;女童检出71人,检出率为6.94%,男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4,P<0.01)。2123名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冲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1.41%、4.95%、3.91%、0.28%、0.05%、0.9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97)比女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3岁前主要代养人为非父母的儿童(OR=1.347)比主要代养人为父母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每日学习时间≥1 h是学龄前儿童(OR=0.595)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男童比女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更高,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5.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2013年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2013年气管异物患者资料,采用病案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城乡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样本1 118例,其中男童734例(65.65%),女童384例(34.35%),男童发生气管异物的例数高于女童(x2=109.57,P<0.01);城市学龄前儿童190例(17.05%),县乡928例(82.95%) (x2=487.16,P<0.01).气管异物主要发生在3岁及以下儿童(914例,81.76%),高于3岁以上儿童(x2=768.12,P<0.01).异物种类主要为瓜子(55.73%)和花生(27.86%).自2007年以来,蚌埠市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x2=145.78,P<0.01).结论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3岁以下儿童和农村儿童是避免气管异物发生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探讨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合肥某大学大一至大三4 74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体育锻炼的一般情况、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结果 4 747名大学生中,男生每周有3d及以上体力活动达lh和每周有ld及以上参加强健肌肉训练的报告率(38.0%,56.6%)均高于女生(21.6%,21.9%)(x2值分别为151.201,559.985,P值均<0.01);城市学生参与中等和大运动量人数比例(34.1%)多于农村学生(29.1%) (x2=17.535,P<0.05).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9.8%,男生为9.2%,女生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82,P>0.05);心理病理症状的总检出率为17.3%,男生为18.9%,女生为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2,P<0.05).有睡眠障碍的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42.5%)高于无睡眠障碍的学生(14.6%)(x2=226.425,P<0.0l).体育运动量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无睡眠障碍且运动量越大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P值均<0.01).结论 有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中,体育运动量越小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越高.对其进行体育锻炼干预或可有助于降低心理病理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非故意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2 062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儿童过去1年非故意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PSQ)对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进行调查。  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年发生率为14.55%(300名),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1%(293名)。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及品德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32.67%,2.33%,19.67%,15.00%,2.00%,1.00%,5.00%,未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分别为11.07%,0.45%,6.41%,4.88%,0.40%,0.17%,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11,12.54,58.90,44.12,10.51,6.08,32.68,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身问题(OR=3.13,95%CI=2.11~4.66)、学习问题(OR=2.73,95%CI=1.86~3.99)、多动指数异常(OR=3.16,95%CI=1.40~7.14)与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心理行为问题是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影响因素,在制定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防控措施时,应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了解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及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广西4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 614名壮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亚健康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壮族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为17.40%,睡眠障碍检出率为9.82%.体力活动1 h/d每周在3d以上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32.05%,农村生源为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1);肌肉锻炼每周1d以下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61.32%,农村生源为6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7,P<0.01);中等运动量和大运动量活动等级城市生源学生比例均高于农村学生(x2值分别为26.81,136.51,P值均<0.01).同时男生中等和大运动量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21.11,294.65,P值均<0.01).不同体育活动等级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和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48,5.49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与睡眠的交互作用对壮族大学生的心理病理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体育运动量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比无睡眠障碍的大学生高;运动量越大并且无睡眠障碍的学生其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的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越低,心理问题检出率就越高.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对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起到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家庭综合环境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池州市1 512名农村幼儿园3~5岁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学龄前儿童留守率为31.9%,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5,P>0.05);心身障碍(5.0%)和学习问题(3.7%)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较为落后县区、单亲照看、男童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的干预要侧重经济落后家庭,并重点关注男童的行为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城乡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为针对性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我市城乡托幼机构中684名4-6岁儿童心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15.30%,男童检出率为17.28%,女童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21.91,P0.01);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χ~2=18.308,P0.01);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低(χ~2=48.749、88.426,P0.010);农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2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17,P0.01);结论:我市农村学校男童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应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卫生行政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抽取7534名5岁以下儿童,测量血红蛋白和身高体重,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与2012年调查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5.09%、低体重率为1.76%、超重发生率为15.65%、肥胖发生率为5.44%、贫血患病率为6.16%。生长迟缓率男性高于女性(〖XC小五号.EPS;P〗=10.60,P=0.01)、农村高于城市(〖XC小五号.EPS;P〗=82.07,P<0.01);低体重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XC小五号.EPS;P〗=66.86,P<0.01)、婴儿组低体重发生率最高;贫血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XC小五号.EPS;P〗=31.42,P<0.01)、婴儿组贫血患病率最高;城市超重发生率高于农村(〖XC小五号.EPS;P〗=82.74, P<0.01),但农村的肥胖发生率高于城市(〖XC小五号.EPS;P〗=30.86,P<0.01)。结论 四川省不同性别营养健康状况差异在逐渐减少,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仍然突出、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凸显,探索有效的控制多种形式营养不良的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发病特点,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抽取的970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情况、行为问题、近3个月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①970例学龄前儿童总焦虑阳性检出率高(15.2%),各焦虑维度的阳性检出率为5.7%~25.6%,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为分离性焦虑(25.6%)、强迫冲动障碍(24.5%、广泛性焦虑(14.4%)、躯体伤害恐惧(6.0%)和社交恐惧(5.7%),躯体伤害恐惧在不同性别中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孩多于男孩(χ2=8.482,P<0.01);其他焦虑阳性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②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高,其中排在前3位的行为问题分别为咬指甲(17.3%)、多动(16.5%)、遗尿(8.4%);③学前儿童焦虑与口吃(χ2=6.471,P<0.05)、遗尿(χ2=6.251,P<0.05)、尿频(χ2=12.320,P<0.05)、交流差(χ2=22.655,P<0.05)、抽动(χ2=5.845,P<0.05)、多动(χ2=8.040,P<0.05)和咬指甲(χ2=6.220,P<0.05)这些常见行为问题关系密切.结论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较为普遍,通过对儿童外在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有助于发现儿童内在的焦虑,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比较广州市2008与2015年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开展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标准,于2015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海珠、白云、花都、增城、从化6个区5,6,9岁儿童共4 482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与2008年广州市第一次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5年广州市儿童5,6,9岁乳牙患龋率分别为76.78%,80.85%,74.56%,龋均分别为5.47,5.60,3.27,充填率分别为4.05%,5.81%,6.83%.2015年广州市小学生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农村(88.77%,6.41)高于城市(73.94%,4.25)(x2=101.209,t=13.775,P值均<0.01);性别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率城市(7.38%)高于农村(1.08%)(x2=58.106,P<0.01).2015年广州市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和充填率均明显高于2008年口腔流调结果.5岁组2015年农村儿童患龋率最高,为86.05%,其次为2008年农村(78.89%),2015年和2008年城市儿童患龋率分别为74.22%和48.52%(x2=160.923,P<0.01).6岁及9岁组儿童患龋率及龋均分布情况与5岁组一致.结论 广州市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高于城市,但城市龋病患病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儿童龋病的治疗率较低,尤其是农村儿童.应加大农村地区口腔卫生资源的投入,以降低乳牙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弱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家长用表对98例弱视患儿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患儿CBCL家长用表的异常率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4~5岁除男女童社交退缩、攻击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外,男童违纪、幼稚因子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6岁以上男童交往不良、多动、违纪、攻击性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女童体诉、社交退缩因子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弱视患儿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该给予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了解贵州省高中生性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6所中学2 523名高中生进行现场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的单因素分析使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贵州省高中生边缘性性行为报告率为36.7%,性行为报告率为4.7%;农村地区性行为报告率(6.0%)高于城市(3.5%)(x2=8.876,P<0.01);男生边缘性性行为报告率(43.2%)及性行为报告率(8.2%)均高于女生(31.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444,54.021,P值均<0.05);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吸烟、饮酒是边缘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19,1.985,2.569,P值均<0.01);男生、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吸烟是高中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95,4.720,2.021,P值均<0.01).结论 贵州省高中生边缘性性行为及性行为报告率均较高,男生、农村地区、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及有吸烟习惯的高中生是健康宣教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的1731名中、大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家庭情况、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按照身高标准体重法判定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肥胖的因素。结果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05%,超重率为1323%,其中吃零食不影响吃正餐、吃饭时不玩、喜欢吃荤食、蛋和肉的摄入量较多、经常吃西餐等与肥胖的发生有关。结论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较高,应尽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了解广州市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开展2~3年后10~12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状况,为制定口腔健康工作重点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于2014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149所小学19 071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60.3%的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33.2%的儿童报告听说过含氟牙膏,其中目前使用含氟牙膏者占44.73%;27.11%的儿童使用过牙线;71.50%的儿童接受过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治疗;30.97%的儿童过去1年内拜访过牙医.城区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使用牙线、接受窝沟封闭、过去1年内拜访过牙医的报告率均高于乡村儿童,乡村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报告率高于城区儿童(P值均<0.01).城乡儿童末次牙科就诊主要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11,P<0.01),城区儿童因定期牙科检查及预防性措施到牙科就诊的比例高于乡村儿童.仅有7.66%的儿童选择请牙科医生治疗应对牙龈(牙床)出血;采取不理会态度应对牙疼,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的儿童占42.13%.结论 在继续大力推动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治疗措施的同时,应加大氟化物防龋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8.
了解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抽取1所寄宿制高中、2所寄宿制初中共计1 335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45.0%,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7.7%)高于女生(42.1%)(x2=4.295,P<0.05),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8.3%)高于初中生(41.6%)(x2=5.9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快乐、家庭快乐、生活费足够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性较小(OR值分别为0.482,0.784,0.663,P值均<0.05).结论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学习压力感是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内蒙古7个地级市65所中小学校和4所高校的18 867名9~22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2019年9—11月实施Kessler10量表(K10)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总体K10平均分值为(21.96±8.67)分,蒙古族学生(22.57±8.59分)高于汉族学生(21.53±8.70分)(t=8.18);乡村学生(22.42±8.32分)高于城市(21.40±9.05分)(t=8.04);小学生(19.56±8.61分)低于其他学段,高中生分值最高(23.30±8.75)(F=183.26)(P值均 < 0.01)。调查对象总体中,心理健康良好、一般、较差和差4个等级的构成比分别为25.62%,28.82%,26.44%和19.12%,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57%。不同组别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43.27%和48.85%,城、乡为41.70%和48.80%,男、女生为44.88%和46.26%,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生分别为33.60%,49.78%,52.85%和47.43%(χ2值分别为101.25,183.44,19.24,803.63,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民族、城乡和学段是K10量表分值的相关因素[B值(B值95%CI)分别为0.78(0.05~1.04),0.81(0.06~1.06),0.93(0.08~1.03),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社会、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力度,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