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了解重点高中生心理复原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制定高中生心理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4所重点高中学校对2 140名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评定、心理复原力评定等.结果 55.3%的学生至少存在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中的1种情绪症状,同时存在3种症状的学生占10.5%.学生心理复原力随年级增加而升高,农村户籍、非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复原力相对较低,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心理复原力评分越低(F/t值分别为3.70,-5.52,3.87,29.32,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复原力是独立影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B=-0.026,P<0.01).结论 重点高中生中情绪症状报告率较高.学校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父母情感温暖的关系,为开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四所高中的高一~高三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和父母教养方式等。结果本次调查的高中学生中,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的均分为(52.0±11.5)和(53.3±11.2)分;学习成绩越好,父母的情感温暖评分越低。情绪症状评定表明,有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之一的高中学生占55.3%(1185/2 140);拥有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中的1~3种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8%(510/2 140)、21.0%(450/2 140)和10.5%(225/2 14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评分越高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数就越少;多因素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非独生子女和父母情感温暖评分较低均是高中学生发生情绪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点高中学生中超过1/2有情绪症状,亟待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了解合肥市某校高中一年级学生强迫症状流行状况,分析心理复原力和归因风格与强迫症状的关系,为开展高中学生强迫症状的预防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以合肥市某高中一年级2 1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计算机辅助问卷调查.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强迫症状,同时调查高中生社会人口学特征、心理复原力及归因风格等.结果 共检出229名学生有强迫症状,检出率为10.5%(229/2 190),女生强迫症状检出率为12.2%(120/980),高于男生的9.0%(109/1 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8,P相似文献   

4.
徐精敏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31-1333
了解武汉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汉市13所高中的7 602名学生进行调查,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并将调查结果与已有研究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SCL-90在本研究中信效度指标良好,武汉市高中生中63.22%有轻度的心理不良反应,20.57%存在中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敌对、焦虑和抑郁等6个因子上出现心理问题较多.高一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水平均高于高二学生(P值均<0.05),女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水平均高于男生(P值均<0.05).16.2%的学生阳性症状痛苦水平达到中度痛苦水平,1.7%达重度痛苦水平;高一年级学生痛苦水平(2.56 ±0.54)高于高二(2.49±0.49)和高三(2.46±0.47) (P<0.01).结论 武汉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高中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喜珍  连灵 《中国校医》2008,22(6):643-645
目的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和EPQ问卷对山西省两所重点高中456名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饮食和睡眠等方面,存在年级、性别、城乡差异;不同人格特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的学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人格特征对心理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力。结论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格特征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高中生群体的强迫与社交焦虑、完美主义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特点.方法:采用SCL-90强迫因子、简明惧怕否定量表(BFNE)、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多维完美主义童表(FMPS)对芜湖地区27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除个人标准、条理性外,强迫和社交焦虑、完美主义各维度都呈正相关;②除个人标准、条理性外,强迫高、低分组在社交焦虑、完美主义各维度上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女生在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有差异(P=0.055).高一和高二学生在个人标准、父母期望、父母批评、条理性上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惧怕否定、社交回避、怀疑行动、父母期望、父母批评、性别、年级可以显著地预测强迫.结论:社交焦虑、完美主义的部分维度对高中生的强迫有预测作用,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注重较高的个人标准和条理性.  相似文献   

7.
郴州市高中生抑郁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调查,使用Beek抑郁自评问卷(BDI)、Zung氏抑郁问卷(SDS)、Zung氏焦虑问卷(SAS)对8所高中高一至高三1 25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中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5.8%,其中轻度为12.44%,中度为8.37%,重度为5.02%。高中生抑郁症状男生发生率是15%,高中女生抑郁症状发生率37%,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具有抑郁症状的高中生更多的伴发焦虑等负性情绪。结论高中生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加强高中生心理保健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SARS对西安市小学生的心理影响,为传染病暴发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所属的未央区、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雁塔区、霸桥区、高新区七个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一个学校,每个学校抽取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未央区所抽取学校仅存有一个班,故除外),共发放问卷2 000份进行调查。结果心理症状因子均分为:神经衰弱1.92±0.74、强迫-焦虑1.75±0.64、恐惧2.23±0.70、疑病2.01±0.92、抑郁1.65±0.70、消极1.76±0.94;大多因子无性别(抑郁除外)、年级间(抑郁、消极除外)差异。心理症状因子中度以上的发生率平均为11.12%,其中恐惧的检出率最高(16.14%)。性格外向者(E>56.7)的神经衰弱、疑病因子中度以上者发生率明显低于E≤56.7分者(P<0.01);情绪不稳定者中度以上的心理症状发生率明显高(P<0.01)。结论SARS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与个性特点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对于情绪不稳定者,要特别注意心理沟通和诱导,将SARS干扰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消极注意偏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在抑郁、焦虑负向情绪作用下的关系,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3—4月,采用方便整群方法抽取北京、山西、湖南、山东、河北、湖北省的小学六年级至初三708名学生,采用事件冲击量表(儿童版)、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PTSD共检出242名,检出率为34.2%。男生在闯入、高唤醒维度上得分(7.92±5.33,8.60±5.41)低于女生(8.72±4.85,9.50±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2.32,P值均<0.05);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在消极注意偏向、事件冲动量表总分及闯入、回避、高唤醒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7,5.99,4.45,4.60,7.40,P值均<0.05);消极注意偏向、焦虑、抑郁与PTSD症状之间均呈正相关(r=0.27~0.84,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13,95%CI=1.06~1.20)和消极注意偏向(OR=...  相似文献   

10.
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三学生的焦虑、抑郁情况,探讨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及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RS)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四所普通中学的390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男生218名,女生172名)。【结果】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筛查阳性(SCARED总分≥23)的158名,占总人数的40.3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筛查阳性(DSRSC总分≥15分)的有56名,占总人数的14.29%。心理弹性评分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三学生焦虑各因子及总分、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24~-0.46,P0.01)。【结论】高三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问题,心理弹性好的学生,其焦虑抑郁症状较轻。因此,应注意增强高三学生的心理弹性,以更好地帮助其应对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期高中生抑郁症状与自学能力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家庭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皖中、皖南及皖北2 893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对学生开展抑郁症状、自学能力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内容的在线调查。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高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8.9%。有抑郁症状高中生的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因子评分较低,其余各因子评分相对较高,除父母偏爱被试因子外,各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自学能力较低学生的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父母偏爱被试及父亲过度保护因子评分均较低,父母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较高(P值均 < 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OR父亲=0.95,OR母亲=0.95)和父亲过分干涉(OR=0.95)评分与高中生抑郁症状及自学能力低下呈负相关,父亲拒绝与否认(OR=1.07)与父亲过度保护(OR=1.06)评分与高中生抑郁症状及自学能力低下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生抑郁症状及学习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联,尤以与情感理解与温暖因子及父亲教养方式关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3个地区共5 109名中学生,应用自编问卷、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QSA)、中学生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和Amos 23.0进行因子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5 109名中学生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持肯定、宽容态度的学生分别有192(3.8%),1 845(36.1%),3 475(68.0%)和1 063人(20.8%).有无宗教信仰、是否住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校所在地、不同年级及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自杀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抑郁、焦虑情绪对自杀态度的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304),其次是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社会欺辱和生命有关教育(总效应分别为0.237,0.202,0.187,0.095).结论 贵州省中学生对自杀的认识有待提高,抑郁、焦虑情绪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杀态度影响较明显,预防中学生自杀更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背景,同时需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武汉市中小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5所小学(5~6年级)、3所初中(7~9年级)以及2所高中(高一年级)共10所学校的10~17岁中小学生共6019人。其中男生3071,女生2948人;小学生2420人,初中生2912人,高中生687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the NEO-five factor inventory,NEO-FFI)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被调查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5%(635/6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级和家族抑郁史后,中小学生神经质水平越高(OR=4.53,95%CI 3.88~5.28)、开放性水平越高(OR=1.33,95%CI 1.18~1.50),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可能越大;而外向性水平越高(OR=0.70,95%CI 0.62~0.79)、严谨性水平越高(OR=0.77,95%CI 0.67~0.90)、心理弹性水平越高(OR=0.77,95%CI 0.67~0.88),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可能性越小。结论神经质和开放性水平与武汉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成正相关;外向性和严谨性以及心理弹性水平与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成负相关,提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人格特质、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预防中小学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并探讨父母职业状况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于2009年从南京市6个主城区中随机选取白下区,抽取5所中学(初中3所、高中2所)所有初一和高一年级,共53个班级2202名在校中学生开展抑郁基线调查。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针对同一样本人群进行连续2年随访调查。父母职业状况分为父母均有工作、父亲失业、母亲失业、父母均失业4类。基线实际调查2160名中学生,调查率为98.1%。1年后、2年后随访调查2118名和2032名中学生,随访率分别为98.1%、94.1%。结果 3次调查相比,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108),但中度、重度抑郁比例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2)。父母均失业的中学生SDS标准总分、抑郁症状检出率及中重度抑郁症状所占比例均最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父母均有工作的中学生相比,父母均失业的中学生基线、1年后随访、2年后随访罹患抑郁的风险逐渐增大,仅2年后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义估计方程回归分析表明,父母职业状况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有关联,父或母失业、父母均失业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且父母职业状况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重点,观察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1年5月至9月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40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无不良孕产史孕妇心理弹性、应对方式、负性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系亲属是否患糖尿病孕妇的消极应对、负性情绪(抑郁、焦虑、压力)得分及不同文化程度孕妇心理弹性、消极应对、负性情绪(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得分越高导致负性情绪得分越低(B=-0.583,P<0.001);消极应对得分越高,负性情绪得分越高(B=1.094,P<0.001);对于心理弹性、负性情绪而言,应对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中介效应。结论应对方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存在中介作用,提示应重点关注低心理弹性孕妇,培养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降低其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昌宁县地震后一年在校青少年心理抑郁状态,探索在校青少年抑郁症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昌宁县5所中学共1174名高中生,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水平,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分量表筛查抑郁症状。[结果]调查样本中有88. 6%的青少年存在抑郁症状,69. 6%有地震暴露。单因素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有、无自然灾害暴露情况与青少年抑郁及CD-RISC评分比较中有12个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高是保护因素,遭遇过旱灾、"觉得自然灾害可能再次发生""因为目前的生活状况而觉得不安全"是青少年产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自然灾害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弹性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重庆市中学生在不同时段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变化,为后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与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 505名初高中学生,在学期初(3—4月)和学期末(6—7月)分别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SE-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状况。  结果  学期初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434例(27.6%), 焦虑症状检出601例(38.2%);学期末抑郁症状检出463例(30.8%),焦虑症状检出653例(43.4%)。学期末中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学期初(43.4%,38.2%,χ2=8.55,P < 0.05),女生在学期末焦虑症状检出率为52.8%,高于学期初的46.3%(χ2=6.19,P < 0.05);高中生学期末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4.9%,高于学期初的28.6%(χ2=43.33,P < 0.01)。学期初男生、初中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与学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4,0.71,P值均>0.05)。  结论  一学期中不同时间段中学女生焦虑症状、高中生抑郁与焦虑症状检出率具有较大的差异。调查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时,应考虑时间段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二学生社交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200名高二学生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与社交焦虑相关不显著,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其余的7个因子则与社交焦虑相关极其显著。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效果较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二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二学生社交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200名高二学生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与社交焦虑相关不显著,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其余的7个因子则与社交焦虑相关极其显著。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效果较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二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