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心室入路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满足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除外干下型。根据左心室造影结果选择其中13例患者(缺损直径为4~10mm,平均6.4mm)行左心室入路术式封堵;其余行传统术式封堵。对行左心室入路术式封堵者无需建立动静脉轨道,仅将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JR)经股动脉途径进入左心室,跨越缺损送达右心室,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右心室,通过输送鞘管把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经左心室造影、主动脉根部造影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其有效性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左心室入路手术成功率为92.3%,无瓣膜返流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手术时间:传统右侧入路平均手术时间75±18min,X线暴露时间27±12min;左心室入路平均手术时间45±12min(P<0.01),X线暴露时间7±5min(P<0.01)。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条件下,经左心室入路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2.
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n =36 3)和共用型导管组 (n =32 6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 32 6例中 32 1例 ( 98 5%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导管组 36 3例中 343例 ( 94 5% )经绕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Judkins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 5± 5 5分和 30 8± 2 0 1分 ,而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 4± 3 4分和 2 4 2± 1 0 4分 ,均少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①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②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选 5 F 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 ,分为Judkins型组 (n=4 8)和共用型组 (n=4 1)。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共用型组中 39例 (95 .1%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组中 4 4例 (91.7% )造影成功 ,共用型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 Judkins型组 (P <0 .0 1)。Judkins型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 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5± 5 .5 )和 (30 .8± 2 0 .1)分钟 ;共用型组分别为 (5 .4± 3.4 )和 (2 4 .2± 10 .4 )分钟 ,均少于Judkins型组 (P <0 .0 1)。结论 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 ,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 ,以及保证造影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桡动脉途径行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行PTSMA治疗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PTSMA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间隔厚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SMA,观察发现患者术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皆低于术前,而左心室流出道宽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仅1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安全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6):I0001-I0001
第423页/经桡动脉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 陈晓曙,王毅,姜文兵,等/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温州325000 目的:探讨应用加长Judkins造影导管经左或右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按介入径路分为左桡动脉组(52例)和右桡动脉组(68例),应用加长Judkins造影导管(125cm)依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双侧。肾动脉造影,比较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暴露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左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显著低于右桡动脉组(P〈0.01、P〈0.05),造影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左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效率高,安全可行,对于需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可作为首选介入径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使用改良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8例,按其造影开始时选用1·67mm(5F)共用型造影导管或1·67mm(5F)改良共用型造影导管而分为共用型导管组(n=133)和改良型导管组(n=135)。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以及误入分支的发生率。结果共用型导管组133例中116例(87·2%)仅使用共用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改良型导管组135例中131例(97·0%)仅使用改良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共用型导管组和改良型导管组相比,造影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2%比97·0%,P<0·01),平均X线透视时间(28±6min比15±4min)和手术操作时间(56±9min比34±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误入分支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1·3%比1·5%,P<0·01)。结论使用改良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比常用的共用型造影导管可明显提高造影成功率,缩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导管误入分支率。随着改良型导管的使用更加普及,其对提高手术操作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的影响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较小直径 (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4年 4月间在阜外医院行择期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30 94例 ,其中男性 2 396例 ,女性 6 98例 ,平均年龄 5 6 1± 9 8(30~ 81)岁。入选患者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可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共用型导管Ⅰ组 (Mitsudo型 ,日本Hanako公司产品 ,n =985 )、共用型导管Ⅱ组 (Terumo型 ,日本Terumo公司产品 ,n =10 2 4 )和共用型导管Ⅲ组 (Medtronic型 ,美国Medtronic公司产品 ,n =10 85 )。比较上述三组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和X光透视时间。结果  (1)共用型导管Ⅰ组、Ⅱ组和Ⅲ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率分别为 98 4 %、98 0 %和 96 0 % ,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高于Ⅲ组 (P <0 0 5 )。 (2 )共用型导管Ⅰ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和X光透视时间分别为 (17 9± 5 8)min和 (4 8± 1 8)min ,共用型导管Ⅱ组为 (18 2± 5 5 )min和(5 0± 1 7)min ,而Ⅲ组为 (2 1 1± 7 2 )min和 (5 2± 1 9)min ,均明显长于前两组 (P <0 0 5 )。结论(1)使用较小直径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389例的临床和手术情况,根据Allen试验结果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记录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为95.4%,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为92.6%,2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患者改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1例因病变复杂,需要较大支持力而改股动脉途径。术后局部出血2例,桡动脉痉挛2例,桡动脉闭塞1例又自发再通,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降低住院费用,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手术医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13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70例,经股动脉组68例,分别给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荆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评价其效果。方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6例,术前常规行改良Allen试验,阳性者行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7%,2例失败,无出血、夹层、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新途径,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在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40例。桡动脉组患者行急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组患者行急诊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7.5%(39/40)、手术时间为(53.6±21.1)min,X线照射时间为(7.4±2.3)min,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住院时间为(3.7±1.6)d;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7.5%(39/40)、手术时间为(55.3±22.6)min,X线照射时间为(8.6±2.1)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住院时间为(6.7±1.8)d。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 回顾我院1.49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694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并以40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成功率为95.3%,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7.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手术成功率与经股动脉组(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较经股动脉组长(54.9±15.2 min比40.1±10.6 min,P<0.05;20.2±8.3 min比15.1±6.5 min,P<0.01)、造影剂用量较经股动脉组多(165.2±30.7 mL比143.5±25.1 mL,P<0.01).大部分(94.5%)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虽然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长,造影剂用量多,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虽然冠状动脉痉挛的机制了解得很少,但一些研究提示,冠状动脉痉挛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本文报道一例去神经移植的心脏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1976年5月12日因严重缺血性心肌病接受心脏移植术。供给心脏者是18岁的男孩,因摩托车祸死亡,先前无胸痛和心脏病史。患者在心脏移植后12个月,经血液动力学检查,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均无异常。移植术后15个月,因窦房结功能障碍置入  相似文献   

14.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99mTC-MIBI)、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8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TV5>DV6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肥厚,达12mm以上。8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左心室造影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其中6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此文就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2例,按不同的动脉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28例,经股动脉造影组24例,均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即刻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比较两组肾动脉造影期间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5.4%。两组的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85.71%vs 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3.57%vs 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大量开展的情况下,经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1.33mm(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入路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8例,术后随访2周至1个月,观察操作过程、造影图像质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造影成功率为97.7%;X线透视时间5.05±3.23min,操作总时间20.51±3.37min;造影导管到位固定不佳10例(7.8%),超选12例(9.4%);造影图像质量评分前降支2.87±0.40分,回旋支2.88±0.39分,右冠状动脉2.90±0.35分;术中桡动脉痉挛6例(4.3%),冠状动脉痉挛2例(1.5%),术后无桡动脉闭塞。结论合理选择病例使用1.33mm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操作、控制方便,造影图像质量好,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双侧颈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39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9~72岁,平均65岁,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使用Sinnnons导管进行选择性双侧颈动脉造影.结果:37例顺利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及舣侧颈动脉造影,2例失败,成功率为94.9%.无一例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双侧颈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2例,按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对比观察其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6.12±3.54)min和(5.80±3.64)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0.10±10.36)min和(19.82±10.44)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07%和100%(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3.84%和17.3%(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 3 8例不同部位心肌肥厚的患者 ,探讨不同检查法对不同部位心肌肥厚的诊断价值。采用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CDFI)及组织谐波显像技术 ( THI)的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经临床确诊的不同病因所致心肌肥厚患者 3 8例 ,男 3 1例 ,女 9例 ,年龄 3 2~ 66岁 ,平均47.5岁 ,其中 2 3例经外地 MRI检查 ,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6例经左心室造影 ,3 8例均经心电图及 CDFI检查。 3例系家族性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1.2 仪器采用 ATL公司 HDI3 0 0 0全数字化彩超 ,探头频率 P3 -2 ,所有患者首先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为住院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经桡动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清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后患者血清中ET、NO水平较冠状动脉造影前升高,但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后较冠状动脉造影前患者血清中NOS活性增高(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可能造成血管内皮轻度损伤,同时可能具有激发内源性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