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体干预治疗对学龄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69例89眼,集体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结果1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5,P>0.05),集体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集体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集体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6,P>0.05);集体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5)。结论集体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于近日颁布实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文阐述了《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政策亮点和重要部署,以及教育部等八部门、各省份和地方教育系统对《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情况.提出下一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点任务为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指引,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考核刚性约束,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科研支撑、学校参与、家庭支持、社会共治”的综合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探讨0.01%阿托品对学龄期儿童近视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改善儿童视力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在2012-2016年期间收集来温州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检查的7~12岁近视临近期及近视眼儿童217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0例,每晚睡前用0.01%阿托品滴眼液;对照组117例,不做任何处理.随访时间为1年.检查2组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的屈光状态及度数、眼轴、眼压变化,记录近视度数快速增长率及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近视度数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1年后,试验组屈光度数变化为(-0.20±0.84)D,低于对照组的(-0.63±0.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4,P<0.01);试验组中近视度数快速增长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43.59%(x2=30.200,P<0.01);试验组眼轴变化为(0.11±0.62) mm,低于对照组的(0.37±0.65) mm(t=3.096,P=0.002);试验组眼压变化为(0.30± 3.81) mmHg(1 mmHg=0.133 kPa),与对照组的(-0.44±4.1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6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0.01%阿托品对抑制近视度数变化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0.238,95%CI=0.209~0.551,P<0.01).所有试验组对象自诉未出现畏光、视近模糊或其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结论 在1年规律地局部滴眼使用下,0.01%阿托品能安全有效防控学龄期儿童近视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学龄期外斜视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快速命名任务中的表现并分析外斜视相关临床指标对快速命名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诊断标准,从中山大学附属眼科中心招募45名外斜视儿童为病例组,同时期在社区招募视力正常儿童,按年龄、性别、父母文化水平进行成组匹配,最终纳入45名儿童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外斜视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并采用经典的快速命名任务对两组被试进行快速命名能力的评估。结果外斜视组儿童字母快速命名时间长于对照组[(26.87±10.18)(21.98±7.2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外斜视各项临床指标中的斜视度、症状时长、AC/A值、疾病分类、同时视、近立体视、远立体视与字母快速命名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6,0.23,0.20,0.06,0.09,0.05,0.20,P值均>0.05)。结论学龄期外斜视儿童存在快速命名缺陷,且与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近视眼的发生原因及其危险因素还不甚清楚的现实情况[1]下,通过开展儿童近视筛查工作,可实现近视早发现.采用目前达成共识的干预手段及早实行干预[2-3],积极推动儿童近视二、三级预防,不失为近视高发地区控制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参考途径.目前,通过远视力表检查、自动验光仪验光等简单方法就能初步识别儿童近视,临床上进行确诊费用较为低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药物治疗、配戴眼镜"等干预手段在业内形成一定共识[2-3],均符合Wilse等提出的筛检实施原则[4]. 相似文献
6.
探讨攀岩运动干预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为攀岩运动应用于儿童健康提升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方案.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滨区某公立小学53名8~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3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8周基于动作发展的攀岩运动干预,对照组除不参与攀岩运动干预过程,其他所有条件与实验组均相同.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协调能力测试(KTK)评价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结果 攀岩运动干预后,实验组男女生粗大动作总分均高于运动干预前得分[男生组干预前(217.5±32.3)分,干预后(245.1±24.2)分;女生组干预前(219.6±30.3)分,干预后(246.9±23.2)分,P值均<0.01],对照组男女生较干预前虽有个别测试项目提升,但总体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组干预前(219.9±26.8)分,干预后(224.8±30.2)分;女生组干预前(216.6±18.1)分,干预后(214.8±28.6)分,P值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在运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后向平衡测试(WB)、单足跳跃测试(HH)、侧跳测试(JS)3项测试(52.1±6.8,61.7±8.7,73.7±7.6)分高于对照组(43.1±9.9,54.5±15.2,64.9±6.8)(P值均<0.05),水平移动测试(MS)得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动作发展的攀岩运动干预对8~9岁儿童的位移、稳定等粗大动作协调能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将为运动认知和复杂运动技能形成与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政府发起了学生近视防控的攻坚战,制定了具体的阶段目标.但近视流行的病因远未阐明,受近端因素和远端因素影响,其核心的社会文化驱动因素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视,因而任重道远.站在人类进化视角下纵观近视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历史和文化因素,可以丰富对近视病因及其防控策略的认识,指导学校卫生实践.近视防控措施的推进需要被学校、家长和学生接受,以不影响学业为基本前提,户外活动可成为学校—学生—学业“三学”联动防控近视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户外体育游戏运动与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的关系,为幼儿园开展适宜的儿童体育运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市某幼儿园2个大班,3个中班,2个小班共244名3~5岁儿童作为干预组,进行1年的户外体育游戏干预,再随机抽取6个大班,6个中班,8个小班共684名3~5岁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1年内身高体重增长值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1年后,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增长,3,4,5岁干预组男、女儿童身高年增长值分别为7.5,8.7,7.8cm和7.3,8.5,7.6 crn;对照组3,4,5岁男、女儿童身高年增长值分别为7.6,7.9,7.5 cm和7.6,7.9,7.4cm.5岁干预组男、女儿童的身高年增长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儿童0.3和0.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09,P值均<0.05).3~5岁年龄组男女儿童体重年增长值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育游戏干预对改善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应在托幼机构开展适宜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1.
探讨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对小学生近视预防效果,为小学生近视预防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仅选取北京市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为干预措施的295名小学生为干预组,未选择任何干预措施的311名小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视力干预.以非散瞳状态下电脑验光检查的屈光度作为近视的诊断依据.对干预效果的评价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6个月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组小学生患近视眼的OR值为0.586(95%CI=0.402~0.853);按照性别分层后分析显示,男生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更有利于视力的保护(OR=0.513,95 %CI=0.297~0.885).协方差分析结果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干预措施,尤其是对男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小学生视力,延缓近视眼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户外活动预防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2009年1月1日 - 2018年5月12日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EMBASE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户外活动与近视进展的研究,利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将所提取的结果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RCT研究5项,队列研究8项,共涉及44 933名儿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户外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儿童近视发生率[OR = 0.77,95%CI(0.72~0.82),P<0.001)],延缓近视发展[MD = 0.16,95%CI(0.12~0.19),P<0.001],较低程度抑制眼球增长速度[MD = 0.05,95%CI(0.03~0.07),P<0.001],且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结论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儿童近视发生率,延缓近视发展。且每天2 h户外活动可以作为预防近视发生的基点。但由于纳入高质量研究相对较少,后期还需要大量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评价健康教育预防农村学龄儿童伤害的干预效果,为儿童伤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恩施市某乡镇小学三、四、五年级,中学七、八年级所有在校学生共1 006人为干预组,另一个乡镇的中小学对应年级的在校学生共1 115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1a的预防儿童伤害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通过对干预前后的伤害问卷对比干预前后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8.1%下降至于预后的10.2%(x2=25.560,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8,P=0.226).干预组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3.5%下降至干预后的11.7% (x2=23.127,P<0.05).干预组学龄儿童的跌落伤和烧烫伤由干预前的7.8%和1.9%分别降至干预后的3.7%和0.8% (x2值分别为16.071,4.864,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减少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尤其是减少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Richard Reading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2008,34(5):698-698
Effects of prenatal cocaine exposure on special education in school-aged children .
Levine T. P. , Liu J. , Das A. , Lester B. , Lagasse L. , Shankaran S. , Bada H. S. , Bauer C. R. & Higgins R. ( 2008 ) Pediatrics . Published online .
DOI: 10.1542/peds.2007-2826 . 相似文献
Levine T. P. , Liu J. , Das A. , Lester B. , Lagasse L. , Shankaran S. , Bada H. S. , Bauer C. R. & Higgins R. ( 2008 ) Pediatrics . Published online .
DOI: 10.1542/peds.2007-2826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2020年,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其中,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在1~2年级小学生中,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P=0.007)。结论 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年级越高,户外时间相应增加,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Peer victimiza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thos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are at an increased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increased risk of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others, considering a variety of chronic conditions; and to assess intervention programs designed to reduce negative attitudes or peer victimization at school toward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Various data sources were used (PubMed, ERIC, PsycINFO, Web of Science), and 59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1 and 2011 and mainly carried out in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A higher level of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was shown for each type of condition explored in this review (psychiatric diagnoses, learning difficulties, physical and motor impairments, chronic illnesses, and overweight). Despite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studies having shown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conditions and peer victimization, intervention studies aiming to reduce bullying among these children were rarely evaluated. 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suggest a growing nee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specific interventions targeted at reducing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和增城市1 570名6~14岁儿童的血铅水平和学习成绩,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广州市学龄儿童血铅中位数为58.00μg/L,其中高于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比例是2.40%,男生血铅水平高于女生(Z=-9.033,P<0.001),在部分年级血铅水平与成绩呈负相关(r三年级=-0.154,P三年级=0.016;r六年级=-0.139,P六年级=0.038)。结论广州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与儿童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佛山地区学龄期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情况及其面对暴露时的自我保护行为。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学龄期儿童二手烟暴露及自我保护行为问卷,对广州、佛山两地共385名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2%的小学生曾经尝试过吸烟,且男童显著高于女童(χ2=9.269,P=0.002);46.8%的学龄期儿童与1个或以上的吸烟者同住,且42.6%的吸烟者每天吸烟;学龄期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的来源除了家庭成员,还有客人,其中29.3%学龄期儿童在调查前一个月内曾暴露在客人的二手烟中,42.6%的家人会主动提供香烟给客人;暴露的场所除了家庭室内还有私家车;但90%以上的学龄期儿童不认可吸烟行为,且认为二手烟对自身有害;面对二手烟暴露,98.8%学龄期儿童会采取主动或者被动的自我保护行为,并且其中大部分会尝试劝家人戒烟,而女童更倾向于劝解家人戒烟(χ2=7.161,P= 0.012)。66.7%的吸烟家长被儿童劝解戒烟后会有积极的改变,其中有8.8%学龄期儿童报告吸烟者戒烟了。结论 广州、佛山地区学龄期儿童家庭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容乐观,儿童对被动吸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性别方面需要针对性的指导。控烟工作应注意将儿童与家长结合起来,共同创建无烟家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