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正银屑病又名牛皮癣,中医称"白疕",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共4型。中医学对于银屑病早有论述。《证治准绳?疡医?诸肿》有"遍身起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而不痛,但痒,搔抓之,起白疕"。《外科证治全书》描述更为详尽:"白疕又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血出痛楚。"关于病因病机,《圣济总录》认为"其病得之风湿客于腠理,搏于气血,气血否涩……风多于湿,则为干癣"。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以血热型、血燥型和血瘀型3型论治白疕,效果甚佳,并获得国内中西医同仁的肯定和认可。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银屑病病名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及预后调护等方面进行总结。中国古籍称银屑病为"白疕""干癣""蛇虱""蛇风""白癣""狗癣"等。关于银屑病的研究,各医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中医学记载为“白疕”“松皮癣”“干癣”“风癣”。赵炳南先生认为与“白疕”更贴近。《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白疕(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外科大成》云:“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称蛇虱,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文献多次提到本病为血燥之病。燥邪与湿邪性质对立、又互相共存。现就燥邪与湿邪在银屑病中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具有复发倾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白疕""干癣""松皮癣""蛇风""顽癣"等,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汪受传教授辨治小儿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胎毒伏风内遗、风湿毒交结为病,治疗大法为消风化湿、清热解毒以消癣。方法:根据年龄不同分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加以分期证治,方药内服消其毒、药物外洗败其毒。结论:汪受传教授以消风化湿解毒之法内外合治小儿异位性皮炎疗效显著,可供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银屑病的病机和治疗方面前人有精辟的论述.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称为"干癣",认为由"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清代吴谦等所著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对该病的治疗有"白疕,俗名蛇虱……初服防风通圣散,次服搜风顺气丸"的记载.对于白疕的治疗,现代医学一直在探索新的方法,但目前并无理想之策.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的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其特点是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有薄膜和点状出血。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记载较多,有"干癣"、"顽癣"、"松皮癣"、"白壳疮"、"白疕"、"白疕风"等,现代中医将之统称为"白疕"。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丰富,疗效较好,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以红斑、丘疹、鳞屑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病,顽固难治,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属于中医的"干癣"、"白癣"、"白壳疮"、"蛇虱"、"风癣"、"疕风"、"白疕"、"松皮癣"、"银钱疯"等范畴[1-2].近年来,我师自拟香橼汤治疗银屑病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银屑病类似古书记载的松皮癣、白庀风、干癣、白壳疮、白癣、狗皮癣、马皮癣、蛇虱等。历代医家都主张内有血虚燥热,外受风邪,皮肤失气血之润所致。近几年的报道和专著对本病病因病机有进一步的认识。赵炳南认为内有血热,外受风邪或夹杂燥热之邪,内外合邪,热壅于血络发为红斑,风热燥盛,肌肤失养则皮肤发痒,搔之起屑。王灿云提出除血热血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疕",早在隋朝即有记载。病因病机涉及风、寒、湿、热、燥、瘀、毒等。当今中医治疗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辨证分血热、血燥、血虚、血瘀等,治以凉血润燥、清热解毒、养血祛瘀等法,对于湿邪与银屑病关系的阐释不足。古籍与文献中已经有对于湿邪与银屑病关系的论述,认识多为外湿合并风、寒等邪作用于人体发病;而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则更为深入,不拘于外感,内湿亦可致经络、气血痹阻,宣泄不能皮肤不得濡养而发病。更有医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银屑病致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将现代医学方法与中医辨证结合,证明了湿邪在银屑病病机中的广泛存在。文章总结古今医家对银屑病的证治认识,突出强调了"从湿论治"银屑病在临证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疕风”、“松皮癣”。《外科大成》云:“白疕,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俗称蛇风。是由于风邪客于肌肤,血燥不能营养所致”。《医宗金鉴》曰:“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点相连,时时作痒。”其病机是营血亏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或因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营卫失和,气血不畅;或因湿热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古今中医医家对雄激素性脱发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文章通过整理中医古籍及近代文献,重新梳理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从古代中医学以"虚"立论到以"实"立论,再到近代建立湿热浸润、血热(虚)风燥、肝肾不足三大证型,以及部分学者通过对雄激素性脱发病因病机重新探索,提出的治以"升清降浊,调理阴阳"、治以"调和营卫"、从"肝"论治等较为新颖的观点,为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汪剑  和中浚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495-2497
从《原机启微》眼科"十八病"的病因病机学说部分出发,论述其精辟内涵,将"十八病"内容概括为阴与阳、气与血、风与火几对病机总纲,并讨论其中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特色。认为《原机启微》病因病机学说不仅是眼科病证的辨证纲领,同样对临床各科的辨治也能起到提纲性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疾病,相当于中医的"骨痹"、"骨萎"、"鹤膝风"、"历节"等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内治及外治四个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刘静  傅杰  喻桃 《江西中医药》2009,40(7):75-7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银屑病2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易于复发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特征性皮损是红斑、丘疹,表面有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及四肢伸侧.祖国医学称为"白疕"、"疕风"、"干癣".<医宗金鉴>:"白疕,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诸病源候论>:"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本科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为血热风盛型、血燥风热型、血瘀风燥型进行治疗,20余年间共治疗了280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也是难治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白疕"。笔者根据该病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以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为基础,认为银屑病的中医病因主要包括风、湿、热、燥、毒五个方面,且上述病因与现代医学中银屑病的分型有一定相关性。临证时强调审证求因,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疗思路,遣方用药才能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李忠兰 《光明中医》2007,22(11):35-36
银屑病西医亦称"牛皮癣",相当于中医所说的"白疕"、"松皮癣"、"干癣"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毒热蕴伏营血;或因饮食失节,脾胃失和,郁滞蕴热,复感风热毒邪.  相似文献   

19.
陈霞 《吉林中医药》2011,(9):917-918
对于中风病的最早认识,当首推《内经》,虽未见专篇论述,但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病证、治则治法、预后及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均有记载,对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已有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已经认识到火、痰湿、饮食、情志等内在因素的致病作用。在预防方面提出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20.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发于青年男女的颜面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损害。临床具有治疗显效慢、易于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特点。笔者就本病的中医辨治探讨如下。1病因病机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已有论及,如《素问.生气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