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了解中国6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状,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新乡、阳江、重庆、乌兰察布、蚌埠33所学校共22 62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身心健康监测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总检出率为46.7%,其中男生(47.9%)高于女生(45.6%),初中生(50.6%)高于高中生(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643,150.656,P值均<0.05).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是擦伤/刮蹭伤(29.4%)、坠落/绊倒伤(19.7%)、刺伤/割伤(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生源地为农村、每周体力活动量多以及参加运动队是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风险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OR=1.24,P<0.05).结论 中国6座城市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较高.意外伤害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与意外伤害的关联,为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蚌埠市、河南省新乡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重庆市和广东省阳江市抽取22 62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意外伤害评定量表》分析评估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手机依赖行为及意外伤害情况。结果 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和意外伤害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5.4%和46.7%。有、无手机依赖行为和低、中、高健康素养的中学生意外伤害分别为53.6%、44.4%和48.8%、48.1%、41.7%,有手机依赖行为及低、中健康素养的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更高(均P<0.001);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OR=1.452,95% CI:1.380~1.527)和中、低水平健康素养(OR=1.196,95% CI:1.118~1.278;OR=1.364,95% CI:1.289~1.444)均与意外伤害呈正向关联,并且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对意外伤害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217,95% CI:1.041~1.422)。结论 意外伤害在中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与意外伤害正向关联,并对意外伤害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国4个地区2012-2014年中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中学生意外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新乡、阳江、重庆和沈阳4个地区2012-2014年在校中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数据,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间意外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及不同年份间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4年,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分别为39.1%,39.2%和34.2%,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是跌落伤(18.4%)、切割伤(14.7%)、烧烫伤和腐蚀伤(9.4%)、动物咬伤(7.6%)和道路交通伤(6.3%).男生2012-2014年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分别为40.7%,40.1%和37.0%,女生依次为37.6%,37.2%和31.6%,男生意外伤害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初中生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分别为40.5%,41.9%和36.0%,高中生依次为37.7%,36.5%和32.5%,初中生意外伤害检出率高于高中生(P值均<0.01);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在地区之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新乡和阳江地区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重庆和沈阳地区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 四地区意外伤害检出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有近1/3的中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危害.预防中学生意外伤害是应对公共卫生领域变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儿童青少年是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伤害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关注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对提升全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广泛性、严重性和可控性入手,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即建立监测系统,规范监测方法;加强意外伤害疾病负担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增加意外伤害防控研究和实施投入,可为开展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防控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2012与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区中小学生,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学生过去1年伤害发生情况,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6—2017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68%,低于2011—2012学年度的12.87%(χ2=41.65,P <0.01)。2016—2017学年度男生伤害发生率为12.98%,女生为8.63%,均低于2011—2012学年度的15.64%和10.19%(χ2值分别为25.09,13.57,P值均<0.01)。在各类型伤害中,两学年度均以跌伤发生率最高,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校学生跌伤发生率为6.35%,低于2011—2012学年的7.36%(χ2=14.68,P<0.01)。两学年度均以学校伤害发生病例数占首位,2016—2017学年度发生率为4.60%,低于2011—2012学年度的5.36%(χ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与自我伤害、他人伤害发生的关联,为预防学生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6-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5省抽取2 17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对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的影响.结果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13±2.27)分,小学生为(12.79±2.55)分,中学生为(13.49±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中小学生自我伤害率为11.1%,小学生为11.3%,中学生为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中小学生他人伤害发生率为17.8%,小学生为22.4%,中学生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健康素养高的中小学生相比,健康素养偏低的中小学生发生自我伤害的OR值(OR值95%CI)=2.38(1.78~3.20),他人伤害行为的OR值(OR值95%CI)=1.45(1.11~1.88).结论 中小学生自我伤害、他人伤害的发生危险与健康素养有关,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徐州市中学生常见伤害种类和发生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4年11-12月对徐州市15所全日制中学2 99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对其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0.57%(914/2 990)。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为跌伤(28.3%)、砸伤或碰伤(18.0%)、打架致伤(6.8%)、车辆伤(4.2%)。结论中学生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不同,应制定相应措施预防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了解沈阳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于洪区抽取3 477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过去1 a共有1 051名中学生发生伤害行为,报告率为30.2%.扭伤(18.6%)、跌落伤(12.0%)和切割伤(8.6%)是中学生伤害发生的最常见类型.伤害检出率男生(34.3%)高于女生(26.8%),初中生(36.2%)高于高中生(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958,48.38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男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以及睡眠障碍是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28,1.981,1.501,1.436,1.461,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凤娟孙经何健杨汴生王旭 《中国校医》2018,32(2):109-1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严重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14个市县抽取初、高中学生30 260人,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4.3%,共发生严重伤害5 411人次,人次发生率为17.9%,人均严重伤害发生频率为1.3次。平均因伤请假天数2.2 d。城市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低于农村(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学习成绩越差,严重伤害发生率越高(P<0.05)。扭伤、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割伤、刺伤或捅伤是最常见的症状或体征。家中、校园、公路/街道/车站/渡口/码头等交通场所是最常见的受伤地点。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虽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严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卫生研究》2019,(5)
目的了解中学生健康素养与躯体亚健康的关联。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蚌埠、新乡、乌兰察布、重庆和阳江市抽取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22 628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0 990(48. 6%)人,女生11 638(51. 4%)人。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CAIHLQ)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分析评估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和躯体亚健康状况。结果中学生躯体亚健康的检出率为30. 1%(6822/22 628),高中生、经济发达地区、独生子女、住校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躯体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对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197. 72、85. 62、23. 76、161. 91和240. 27,P<0. 001)。中学生CAIHLQ总得分为(104. 06±18. 68),男生、初中生、城市、独生子女、非住校生、父/母亲文化程度高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 62、455. 21、133. 54、35. 04、326. 06、272. 09、366. 19和572. 35,P<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总体健康素养和各维度健康素养水平的降低,躯体亚健康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学校类型、是否为经济发达地区、是否为独生子女、学习日是否住校、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躯体亚健康,健康素养与躯体亚健康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14.
《卫生研究》2019,(5)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106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象年龄为(15. 38±1. 74)岁,其中男生576名,女生486名。采用自制问卷、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CAIHL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和评定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学习日视屏时间及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包括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三个维度)及其不同组合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 1%(277/1062)。相对初中生、自评家庭经济一般/良好和视屏时间正常,高中生、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和视屏时间过长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5. 090、10. 510和4. 832,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健康素养、视屏时间过长和低精神成长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正向关联(P<0. 05)。相同健康素养水平情况下,视屏时间越长抑郁症状检出率越高。视屏时间过长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51. 7%(30/58),OR=5. 741(95%CI 2. 999~10. 999)。结论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是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低健康素养且视屏时间过长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中国东、中、西部5省(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1 06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情况。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49±1.87)分,生活在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女生、监护人为父母和祖辈共同监护、独生子女、不吸烟、每周零花钱较少的学生健康素养得分较高(t/F=9.81,3.10,11.12,2.65,3.50,4.47,2.64,P值均<0.05)。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率为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西部地区、饮酒、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与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75,3.54,21.62,2.50,P值均<0.05)。结论 低健康素养可作为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预测因子,应采取措施控制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分析南通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分布特征,为中小学校健康促进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和样本推断整体的方法抽取样本.共调查南通市3 795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年级小学生、三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分别为45.3%,22.6%,40.7%,32.6%和89.5%.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三年级小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低(12.4%),初中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最低(35.1%).男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低于女生,城区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高于南北部县区(P值均<0.05).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一、高一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627,0.590,0.556,0.669,P值均<0.01).结论 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意义重大.发挥教育系统的良好作用,是提高学生乃至全人群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