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究西安市高校学生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综合征影响因素,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西安市1 49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VDT综合征相关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DT综合征罹患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高校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为73.6%.自我报告的VDT操作相关健康问题中,眼干、眼痛、眼胀、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9.4%,62.6%,62.4%,59.0%,56.1%.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力异常、饮食习惯差、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不良VDT操作习惯可增加VDT综合征的发生风险[OR值(95%CI=1.14(1.011.29),1.15(1.011.30),1.51(1.331.71),1.18(1.041.33)]);良好的睡眠精神状态、适宜的工作环境条件与VDT综合征罹患危险性的降低有关[OR值(95%CI=0.68(0.600.77),0.67(0.590.76).结论 高校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较高,眼部健康、饮食习惯、睡眠精神状态、环境、个人体质及计算机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其发展,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学生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 VDT)综合征现状,并探讨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于2019年11月对江西某大学医学部3 265名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情况、VDT综合征相关症状、抑郁状况等信息。  结果  高校医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为33.3%,不同性别、是否临床专业VDT综合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8.82,P值均 < 0.05)。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4.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VDT综合征检出者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8,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T综合征可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OR=1.84,95%CI=1.58~2.14,P < 0.01)。  结论  VDT综合征在医学生中检出率较高,且是医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高校应重视对医学生合理使用视频终端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从而提高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视频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大量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在校学生因长时间、近距离频繁使用VDT,尤其是发光二极管(LED)等蓝光背光显示屏,用眼负荷重,容易出现以眼部及视觉症状(视疲劳、疼痛、畏光流泪、干涩酸胀、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骨骼及肌肉症状、神经及心理症状、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VDT综合征症候  相似文献   

4.
探讨西安市高校大学生睡眠时间与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综合征症状间的关系,为高校学生VDT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5所高校1 47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个人基本情况、睡眠时间、VDT综合征相关临床症状等资料的收集.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探讨睡眠时间与VDT综合征症状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每日睡眠时间范围为(4.013.0)h,平均睡眠时间为(7.53±1.02)h/d,其中13.4%的调查者日均睡眠时间≤6 h.随睡眠时间减少,除眼部症状外的其他症状因子得分升高;不同睡眠时间组学生视觉症状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9,P<0.01),且与每日睡眠时间>67 h组和≥8 h组相比,每日睡眠时间≤6 h组的视觉症状程度更为显著(Z值分别为-2.81,-4.94,P值均<0.01).结论睡眠时间与学生VDT综合征视觉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增加睡眠时间对减缓VDT注视带来的重影、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不良视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乐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7):961-964
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儿童青少年已成为视频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 VDT)综合征的高发群体,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关注儿童青少年VDT综合征对提升全人群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儿童青少年VDT综合征发生广泛性、影响严重性和因素可控性进行文献研究和分析,提出针对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干预策略,为儿童青少年VDT综合征综合防控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降秩回归(RRR)分析法探讨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参加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4493名成年居民(男性2035人,女性2458人),采用RRR方法,用个人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和家庭食物称重法数据建立膳食模式,2009年测量结局变量,运行Logistic回归以发现RRR方法得出的不同性别居民各种膳食模式得分与MetS及其组份关联强度差异。结果不同性别居民RRR模式膳食得分数均与面类及其制品摄入量呈正相关,而与米类及其制品、深色蔬菜、动物油类摄入量呈负相关。与膳食模式得分最低四分位数相比,"男性RRR模式"(面类及其制品、植物油、鱼和海鲜、蛋类干豆类、零食小吃及坚果类)、"女性RRR模式"(面类及其制品、杂粮、酱油类及盐)、最高四分位数MetS发病率调整优势比(OR)分别为1.84(95%CI 1.28,2.65)、1.32(95%CI0.90,1.94)。结论本研究表明,RRR方法能较好地构建与MetS及其组份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的膳食模式,采用RRR方法有利于研究膳食模式与MetS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浙江省城市人群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资料为基础,膳食模式分析采用因子分析;膳食模式与MS及其异常组分的危险度(OR)、95%可信区间(95%CI)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2116名研究对象提取3种膳食模式:动物性膳食模式(35.68%)、植物性膳食模式(31.00%)和沿海特色膳食模式(33.32%);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动物性膳食模式是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MS的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8、1.24、1.87、4.01、2.60);植物性膳食模式是低高密度指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保护性因素(OR=0.53);沿海特色膳食模式则与腹型肥胖、低HDL-C血症、高血糖以及MS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3、0.49、0.75、0.72),但该模式与高血压的患病呈正相关(OR=1.46)。结论三种膳食模式与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之间关联复杂,强调某种膳食模式或某种食物的健康意义是有限的,多样化的食物选择才有助于减少MS发病风险或减少MS代谢异常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四川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通过合理膳食指导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四川省5个调查点,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每个调查点抽取150户家庭,对家庭中18岁及以上成人共计1 152人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用食物频率法开展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4种四川省成人膳食模式:粗粮大豆模式、肉食果蔬模式、街头逛吃模式、极简饱腹模式。各类膳食模式下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腹型肥胖(χ2 = 8.271,P = 0.041)、高血压(χ2 = 13.540,P = 0.004)、低HDL - C(χ2 = 9.341,P = 0.025)在不同膳食模式中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因子得分的增加,极简饱腹模式的高血压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χ2 = 15.484,P<0.001)。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但仍提示应食物多样、平衡膳食,主食粗细搭配,多吃大豆和蔬菜水果,减少酱腌菜等高盐食品的摄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万宁市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 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万宁市≥18岁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对万州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及膳食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万宁市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男性544人,女性482人。年龄18~81岁,以18~44岁为主,占51.7%,以城镇户口为主,占77.9%。代谢综合征病例89例,患病率为8.67%。膳食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主要有高蛋白模式、素食模式、高热量模式和简单模式4种膳食模式,其特征根分别为1.402、1.304、1.299、1.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热量模式中因子得分最高(Q4)的居民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高(OR=1.664),素食模式中因子得分最高(Q4)的居民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小(OR=0.776)。结论 万宁市成年人群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应因地制宜地调整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预防及控制代谢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 MS 人群的膳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使用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数据库,队列于 2010 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 12 个区(县)的 48 个乡镇 18 岁及以上共 9280 人进行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于 2016-2020 年完成随访调查,最终纳入 4261 名进入本次研究分析。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 15 种膳食摄入进行因子划分,得到五种膳食模式,按照因子负荷进行评分后,取等距三分位分别定义 Low、Med、High 三组,用 Cox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 MS 的关系。结果 4261 名研究对象中有 904名 MS 患者,总体患病率为 21.2%。因子分析获得 5 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蛋白模式、油盐模式、副食模式、蔬果模式和水产模式,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和控制其他因素后,蛋白模式与 MS 的发生呈现负相关,(HRMed=0.82195%CI:0.697-0.967, P<0.001;HRHigh=0.803, 95%CI:0.668-...  相似文献   

11.
12.
计算机系学生电脑终端视疲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莹 《中国校医》2003,17(4):315-316
目的 了解计算机系学生电脑终端视疲劳的患病情况 ,探讨电脑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计算机系 2 0 0 0级大学生进行电脑终端视疲劳的问卷调查。 结果  85 %的学生在操作电脑的过程中出现视疲劳 ,10 %的学生有肩背酸痛、四肢和手关节麻木等不适 ,4 .8%的学生无任何症状。 结论 长期使用电脑会导致大学生视力下降并产生电脑终端视疲劳。应对使用电脑的学生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并制订合理的电脑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分析其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319名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4种膳食模式:Ⅰ(摄入较多的汉堡包及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坚果类、零食、可乐、雪碧、咖啡、糖类)、Ⅱ(摄入较多的猪肉、羊肉、牛肉、禽肉、动物肝脏、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坚果类)、Ⅲ(摄入较多新鲜水果、鸡蛋、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坚果类)、Ⅳ(摄入较多的粮谷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猪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其膳食模式的因素:(1)男生膳食模式Ⅰ、Ⅱ与居住地点(OR= 1.67,95%CI:0.87~3.19;OR=1.51,95%CI:0.79~ 2.88)、就餐地点(OR= 1.63,95%CI:1.03~2.59;OR= 1.83,95%CI:1.04~ 3.23)、母亲的文化程度(OR=2.52,95%CI:1.07 ~ 5.95;OR=3.38,95%CI:1.50 ~ 7.63)、家庭经济状况(OR=2.24,95%CI:1.30 ~ 3.88;OR=3.06,95%CI:1.77~ 5.29)、被动吸烟(OR= 1.80,95%CI:0.70 ~ 4.59;OR=1.83,95%CI:0.75 ~4.45)呈正相关。膳食模式Ⅲ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OR=0.56,95%CI:0.17~ 1.79);膳食模式Ⅳ和就餐地点呈正相关(OR=1.83,95%CI:1.04 ~ 3.23),但是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OR=0.56,95%CI:0.17~ 1.79)。(2)女生与男生相比,膳食模式Ⅰ和居住地点、就餐地点关系不大;而对于膳食模式Ⅱ、Ⅲ来说,被动吸烟对女生影响也不大。结论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受社会人口统计学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特点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010年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汉中地区18~80岁农村常住居民膳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测量血压,利用SPSS 13.0软件的因子分析模块建立膳食模式,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2929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0.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年.高血压患病率为34.3%,男性为35.4%,女性为33.7%.共调查29类食物,其中11类食物的中位摄入频率为≥1次/周.提取4个主要因子做因子分析,以反映4种膳食结构类型,将研究对象按每个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以Q1为参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后,倾向于均衡模式即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OR=0.59,95%CI:0.44~ 0.77).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患病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应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The period of adolescence (between ages 10 to 19) is characterized by a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eating behaviors and preferences. Obesity and...  相似文献   

17.
袁晟  陈艳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293-129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烟草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某高校6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烟草危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4.0%,对禁烟的总正向态度持有率为63.4%.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4.2%,其中男生为37.4%,女生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14,P=0.000).学生尝试吸烟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好奇(59.0%)、跟着别人吸(10.8%)、无聊(9.0%).关于香烟的来源中,从同学朋友那里得到的比例最高,为31.9%;其次是从家长那里得到,为22.7%.尝试吸烟年龄集中在15 ~ 17岁(28.6%),其次为12 ~14岁(21.7%).大学男生、同学吸烟、不拒绝朋友劝自己吸烟、近1个月家人在自己面前吸过烟、近1个月见过教师在学校吸烟等是影响大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较多,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