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合肥某大学大一至大三4 74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体育锻炼的一般情况、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结果 4 747名大学生中,男生每周有3d及以上体力活动达lh和每周有ld及以上参加强健肌肉训练的报告率(38.0%,56.6%)均高于女生(21.6%,21.9%)(x2值分别为151.201,559.985,P值均<0.01);城市学生参与中等和大运动量人数比例(34.1%)多于农村学生(29.1%) (x2=17.535,P<0.05).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9.8%,男生为9.2%,女生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82,P>0.05);心理病理症状的总检出率为17.3%,男生为18.9%,女生为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2,P<0.05).有睡眠障碍的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42.5%)高于无睡眠障碍的学生(14.6%)(x2=226.425,P<0.0l).体育运动量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无睡眠障碍且运动量越大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P值均<0.01).结论 有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中,体育运动量越小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越高.对其进行体育锻炼干预或可有助于降低心理病理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相似文献   

3.
探讨课外体能锻炼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300名,随机平均分配到A,B和C组,每组100名.A组采取运动处方锻炼,B组采取契约锻炼,C组不采取锻炼干预,比较3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资本量表(PCQ)、大学生适应量表(CSAI)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A组和B组的SCL-90量表总均分为(1.42±0.36)分和(1.40±0.31)分,低于C组的(1.53±0.34)分(P<0.05),且A,B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其他评分均低于C组,B组的人际关系、焦虑、抑郁评分低于A组(P值均<0.05).干预后,A组和B组的PCQ量表总均分为(3.11±0.56)分和(3.13±0.54)分,高于C组的(2.10±0.47)分(P<0.05),但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和B组的CSAI量表总均分为(4.02±0.69)分和(4.09±0.71)分,高于C组的(2.30±0.62)分(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课外体能锻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初中生静坐、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市852名初中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不同静坐时间、不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6,19.52,P值均<0.05).调整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初中生心理健康与静坐时间[OR值(OR值95%CI)=1.46(1.17~1.82)]、锻炼时间[OR值(95%CI)=0.60(0.47~0.77)])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存在拮抗作用.静坐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 多动少坐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学生晚锻炼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大学生合理选择锻炼方法、改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9-10月选取5997名安徽高校的大学生,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强度感觉等级量表(RP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大学生锻炼的现状和睡眠质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晚锻炼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晚锻炼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5806名大学生PSQI总分中位数为5分,1030名(17.7%)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单纯晚锻炼、单纯白天锻炼、白天晚上都锻炼和不锻炼组(分别为1406、1514、1244、1642名)的PSQI得分中位数均为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80,P =0.42).相对于不锻炼者,单纯晚锻炼对睡眠质量影响的0R(95%CI)值为0.90(0.73 ~ 1.10);相对于非常轻运动量的晚锻炼,中等和大运动量对睡眠质量影响的0R(95%CI)值分别为0.58(0.44~0.75)、0.67(0.48 ~0.93);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羽毛球、跳绳、慢跑对睡眠质量影响的OR(95% CI)值分别为0.72(0.55 ~0.93)、0.38(0.21 ~0.70)、0.76(0.60 ~0.95),均为睡眠质量的有利因素.相对于小运动强度晚锻炼,中等、大和非常大运动强度对睡眠质量影响的OR (95%CI)值分别为1.68(1.13~2.52)、2.38(1.48 ~3.83)、3.18(1.72 ~5.90),为睡眠质量的不利因素.结论 大学生晚锻炼对睡眠质量无影响.晚锻炼时要注意选择运动项目,可参加中等到大运动量的晚锻炼,但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相似文献   

6.
魏强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2):281-284
了解不同体育锻炼模式对弱体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在校弱体质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郑州大学随机抽取120名弱体质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运动处方锻炼组、契约锻炼组和对照组,对运动处方锻炼组和契约锻炼组进行12周的体育锻炼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结果 干预前3组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运动处方锻炼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总均分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77,2.539,3.076,3.142,2.133,2.735,P值均<0.05);契约锻炼组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症和总均分方面得分亦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30,2.945,2.987,3.731,2.109,2.111,4.560,P值均<0.05).契约锻炼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均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P<0.01).结论 中等强度的运动处方锻炼和契约锻炼均能提高弱体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提高自我效能感方面契约锻炼模式优于运动处方锻炼模式.  相似文献   

7.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随机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某高校大一到大三61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6人),开展为期4个月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3.37±1.74)次、每次锻炼时间(1.61±0.79)h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值分别为3.75,4.36;8.04,7.18,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的心理病理症状(7.52%)、睡眠障碍检出率(4.58%)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x2值分别为4.48,5.01;8.40,8.71,P值均<0.05).干预组的目标专注(3.07±0.81)、情绪控制(3.16±0.79)、积极认知(3.20±0.83)、家庭支持(2.93±0.75)及人际协助(3.07±0.8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值分别为3.87,2.42,4.04,3.22,3.76;7.33,5.64,8.46,8.43,7.66,P值均<0.05).干预组的自我效能(28.05±3.16)、希望(26.05±2.84)、韧性(24.33±2.71)、乐观(24.03±2.8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值分别为15.30,6.57,6.81,6.32;17.46,9.78,10.81,10.32,P值均<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和体育锻炼协同干预能增加大学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睡眠质量状况,为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睡眠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2所深圳市宝安区普通高中1 17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平均每晚入睡时间为23:32,平均起床时间为6:22,平均睡眠时间为374 min.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8)的占34.4%,使用过药物催眠的占3.4%;有心理需求并主动要求帮助的学生为48名,占总调查人数的4.09%.学生视力不良率为74.8%,有午休习惯的占91.8%,平均每晚写作业时间为(3.25± 1.14)h,每周平均锻炼天数为(2.62±2.10)d(不包括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平均每次锻炼时间长度为(0.82±0.81)h.上课偶尔和经常睡觉的报告率为89.2%.PSQI总分为(6.47±2.82)分,PSQI总分与身高、体重、近视眼无明显相关性,与平均每周锻炼的天数、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4,-0.134,P值均<0.05).男、女生之间的PSQI总分、睡眠时间、做作业时间、锻炼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较差,有一半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天数和锻炼时间长度未达到国家要求.应增加学生每周的锻炼天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以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学生身体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对福建省4所医学专科高校的160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602人中,睡眠差者占27.9%;PSQI总分为(6.24±2.44)分;身体锻炼得分为(15.19±16.62)分;37.1%学生在睡觉前2h内剧烈运动或活动对睡眠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低锻炼量组PSQI总分高于中等锻炼量组和高锻炼量组;中等锻炼量组和高锻炼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应分析表明,中等锻炼量组和高锻炼量组的学生睡眠好,低锻炼量组学生睡眠差。结论适量体育锻炼有助于睡眠质量,睡前剧烈运动不利于睡眠,应加强午后或傍晚参加适量体育锻炼,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0.
林晓桂  徐建清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1):1682-168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在特殊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编的大学生体育锻炼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方便抽取的福州市1 297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7%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3次,27.8%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30 min,55.4%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为中度,只有16.6%的大学生一直坚持规律性的锻炼。大学生焦虑检出率为20.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6.4%,2.3%,1.2%;抑郁检出率为24.7%,其中轻、中、中重及重度检出率分别为18.0%,4.4%,1.2%,1.1%。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次没有开始规律性锻炼的意愿(OR=3.36)、目前不锻炼,但打算在未来2个月内开始规律性锻炼(OR=4.07)或偶尔锻炼的(OR=2.65)易产生轻度焦虑情绪(P值均<0.05);大学生目前不锻炼且在未来2个月内也没有开...  相似文献   

11.
探讨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当前睡眠质量的影响,为缓解早期贫困负面影响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2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芜湖地区5所大学的874名学生,使用社会经济地位量表、Lachman控制感量表等进行调查,所获数据使用t检验、分层回归和Bootstrap程序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有早期贫困经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4.24±1.46)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4.77± 1.32)(t=3.37,P<0.01).学生睡眠质量更低(t=3.37,P<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后,个体的控制感可以削弱早期社会经济地位与睡眠质量的联系(β=-0.08,95%CI=-0.13~-0.01,P<0.05).结论 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负向影响,个体的控制感可以减弱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等强度体能锻炼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天津职业大学大三学生280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140名).干预组接受规律的中等强度体能锻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比较2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的自卑感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自卑感、身体自尊、心理资本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心理自卑感的社交信心、自敬、学习能力、体能、外表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身体自尊的身体素质、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韧性、乐观维度评分及总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规律的中等强度体能锻炼能够有效减轻大学生的自卑感,促进身体自尊与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聪帅  闫建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64-1667
  目的  了解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为有效缓解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纵向设计,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分别于2021年12月(T1)和2022年3月(T2)方便抽取郑州、北京、沈阳、天津4个地区16所高校的973名大学生进行2次追踪调查。  结果  2次调查,男、女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1,-1.82,P值均>0.05),在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2个变量上存在跨群组的性别差异(T1:Z值分别为-0.98,-4.84;T2:Z值分别为-0.86,-4.64,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存在稳定、同步相关性(r=-0.31~0.54,P值均<0.01);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T1能够预测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T2(β值分别为0.30,0.43,P值均<0.01),体育锻炼T1能够预测心理健康T2(β=0.37,P<0.01),且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上,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纵向因果关系,依据性别提高大学体育锻炼意识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了解使用校园跑APP进行课外锻炼的方式对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和课外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运动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用整群抽样法,选择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16级1 327名学生,使用跑步APP利用7周课余时间完成56 km的课外锻炼行为,进行跑后与跑前对比研究.结果 56km课外跑步对男生的1000m跑指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用时减少3.69 s.女生在5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的测试值分别提高了0.12 s,1.83 cm,2.12 cm和2.28个,与跑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生体质测试总评得分跑后与跑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体测总评成绩与跑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校园跑APP进行课外锻炼方式对于增强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留守经历及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1-12月对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的908名在校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留守经历和睡眠质量对抑郁的影响.结果 齐齐哈尔市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0.62%,不同性别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26.3%,女32.3%,x2=3.15,P>0.05),乡村户籍地的大学生抑郁检出率(34.9%)高于城市户籍(25.9%),非独生子女检出率(35.03%)高于独生子女(2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1,8.9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留守方式、留守时年龄、留守时居住类型、留守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及睡眠质量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OR=0.28~6.0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与留守经历、睡眠质量有关.高校应关心留守经历大学生及其睡眠质量,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情绪和睡眠状态的相关,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省3所高校556名在校本科生,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调查体育锻炼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被试睡眠状况、心身健康和情绪状况.结果 在平时学习的时间花费上,锻炼组与非锻炼组分别为(4.16±2.70),(3.66±2.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锻炼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非锻炼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分量表明显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在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越积极的大学生情绪和睡眠状况越好.体育锻炼干预可通过影响睡眠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试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分为小强度试验组和中等强度试验组;对照组试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试验前后3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中强度被试身体吸引力和小强度被试身体价值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TMD(PMOS指数)试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 表明,小强度组被试愤怒、抑郁、人际关系得分显著低于中强度组及对照组;中强度组疲劳得分显著低于小强度组及对照组;中小强度组被试TMD、强迫症状、总均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育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影响身体自尊、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昌市初中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初中生睡眠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昌市区部分学校初中生950名进行自编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南昌市在校初中生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17.68%,其中初三学生为35.12%,初一学生为22.02%,初二学生为42.86%,初三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高于初二学生(2χ=13.581,P<0.01)。不同年级初中生睡眠质量各维度比较,除睡眠质量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年级(OR=1.701)、独自居住(OR=7.618)、家长期望值(OR=1.502)、做梦(OR=1.247)、焦虑(OR=1.675)、抑郁(OR=1.865)、每周体育活动(OR=0.522)和人际关系(OR=0.584)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初三学生较初二、初一学生更易出现睡眠问题;年级、独自居住、家长期望值、做梦、焦虑和抑郁是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每周体育活动和人际关系是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小聪  曹阳  周仁来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824-1826
考察24 h睡眠剥夺及30 min小睡对女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为提高女大学生的睡眠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从南京市某高校招募47名女大学生,分为对照组(20名)、睡眠剥夺组(13名)、小睡组(14名)3组.所有被试首先测量工作记忆容量和状态焦虑的基线水平.1周后,睡眠剥夺组在实验室进行24 h的睡眠剥夺,小睡组在实验室完成睡眠剥夺后小睡30 min,然后再测量状态焦虑水平和工作记忆容量.结果 对照组的后测工作记忆容量比基线水平高(t=-3.39,P<0.01);睡眠剥夺组的后测工作记忆容量比基线水平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05);小睡组的后测工作记忆容量比基线水平高(t=-2.81,P<0.05).睡眠剥夺组在实验后的状态焦虑水平比对照组和小睡组更高(t值分别为7.06,2.10,P值均<0.05).结论 24 h睡眠剥夺损害了女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30 min的小睡能够抵抗睡眠剥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锻炼动机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 1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锻炼行为3个维度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4.68,4.37,P值均<0.01);大学男生摄人调节、无动机维度得分分别为(1.72±1.16) (0.45±0.21),低子女生的(1.96±1.09) (0.30±0.12)(P值均<0.01).大学生内部动机(r=0.21~0.33)、整合调节(r=0.21~0.43)、认同调节(r=0.22~0.42)以及摄入调节(r=0.13~0.26)分别与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大学生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0.21,P<0.05);女大学生锻炼动机外部调节和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0.15,P值均<0.05),无动机维度与每次锻炼时间呈负相关(r=-0.12,P<0.01).整合调节(β男=0.21,β女=0.39,P值均<0.01)和认同调节(β男=0.26,β女=0.19,P值均<0.01)是大学生锻炼频率的预测指标;整合调节是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预测指标(β男=0.16,β女=0.21,P值均<0.01);摄入调节是女大学生锻炼强度预测指标(β=0.12,P<0.05).结论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存在差异;自主性动机能预测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