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治疗疾病的手段,其中虫类药物的应用与植物、矿物药物一样源远流长。李海松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男科学事业,总结前人经验,在临床上活用虫类药物解决男科诸症,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李教授学习,试将导师临证经验中关于虫药的应用进行整理,以供学习。  相似文献   

2.
早泄作为一种男科的常见疾病,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着显著疗效。李海松教授常年致力于男科疾病的研究,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提出早泄的治疗当从心肝脾肾论治,在治法上首次提出分清虚实、保证勃起、首剂见效、中西结合、保证疗效、内外合治、夫妻同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男性被男科病所困扰。男科病病程较长,病因尚不明确,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如何提高男科病临床疗效成为不少男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李海松教授认为,从辨证准、治则对、选方妙、选药精、用量巧五方面着手,可提高男科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精液不液化症是男科的常见病,亦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此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中医主要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应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李海松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失健运为本,痰凝瘀血为标",兼夹肾虚、湿热等病理变化。李海松教授对本病辨治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临床上善用药对组合灵活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对其具体药对做一浅析,以期能够拓展本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已有别于先前,李海松教授认为男科病呈现出肾虚为本、肝郁为标、瘀滞为变的病例特点,在治疗时应该抓住该病理特点,恰当的运用温、疏、活等治疗法则。李海松教授在治疗男科疾病方面造诣颇深,现将其经验分析如下,以期为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7,(12):82-85
阳痿是男科常见疾病,西药治疗见效迅速,但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李曰庆教授临证40余年,对阳痿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阳痿本虚标实者为多,其病因多肾虚为本,肝郁为标,时有心肾不交,兼夹瘀血为患,故临床治疗当从心肝肾论治,以补肾疏肝,活血养心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兼顾身心同治、内外兼治、夫妻同治等,可提高阳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马钱子在中医治疗男科疾病上的临床应用。通过查阅古籍,参考现代实验研究,与李曰庆教授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对小剂量马钱子在中医男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加以说明。总结出小剂量应用马钱子,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供男科中医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阳痿是男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李日庆教授长期从事男科临床,对男科疾病有独到见解,常能指导学生们临床实践。笔者有幸跟随李日庆教授学习多年,为能传承其阳痿治疗经验,使其学术思想得到学以致用,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病痛,总结如此。方法:查阅古今文献,借助所查资料分析李教授治疗阳痿之道,从中医心、肝、脾、肾出发阐述阳痿病机,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以中医心肝脾肾为本,调理脏腑功能;西医以短效改善性功能药配合心理治疗。中西合璧,身心并重,治疗阳痿效果显著。结论:李教授之身心同治及中西医并用原则在阳痿疗效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药物组(n=40)和米非司酮组(n=40)两组,常规药物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米非司酮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常规药物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32/40)。米非司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中恶心1例、头晕1例、乳房肿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常规药物组患者中恶心2例、头晕2例、乳房肿痛3例、阴道流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9/40)。米非司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比常规药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曰庆教授应用雄蚕蛾治疗男科疾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曰庆教授常年致力于男科疾病的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等男科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临证诊疗时善用雄蚕蛾,屡建奇功。  相似文献   

11.
"治痿独取阳明"源于《黄帝内经》,后世逐渐将其运用到阳痿的治疗上。郭军教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对这一理论提出新的发挥,探索出了通过"通调阳明,下达阴器""调补后天,滋养先天""助生天癸,益气补形"来论治阳痿,临床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总结运用药对刺蒺藜配伍蜈蚣治疗气滞血瘀型阳痿的临证经验和体会。宗筋为肝之所主,肝筋结于阴器,一旦肝经循行不畅,久之便出现瘀滞之像,且肝疏泄失司,易肝郁气滞,致使宗筋气血循环失常,气血不充,阴器难以举阳用事。临证上常运用刺蒺藜、蜈蚣相互配伍治疗,二药皆归肝经,刺蒺藜其性辛,善疏肝之郁滞;蜈蚣其性辛、温,善通窍活血通络。两者合用,疏肝气以解其郁,活血通络以解其瘀滞,改善宗筋的气血循环,使其气血充盈、振阳起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崔学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型阳痿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崔学教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21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型阳痿患者病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别从中医证候、药物药性、药物归经、药物频次、关联规则以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面对筛选符合标准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个年龄组证候表现出特异性分布,实证和虚证所占比例相当;四气属性分析发现,药物以温补为主;五味属性频次分析发现,药物以辛、甘为主。归经则以心、肝、脾、肾经为主;淫羊藿、肉苁蓉出现的频次最多;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核心用药组合6个。结论崔学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型阳痿以温、补药为主,佐以辛甘化阳之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且根据数据挖掘进行方药规律研究,可以较好地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男性性功能障碍和男性不育症是男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夫妻感情及家庭稳定,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肾虚血瘀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补肾活血法可以有效改善男性性功能和生育力。现就补肾活血法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起效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但目前对补肾活血法起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够详细透彻,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编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麻黄、肉桂、生甘草所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效。善治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之阴疽,伴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之候;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在多种皮肤科疾病,如皮痹、冻疮、雷诺病、瘾疹、粉刺病、湿疮病、脱疽、臁疮等,亦常有奇效。  相似文献   

16.
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1》,由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杏仁、半夏各15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组成。本方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具体病情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脱发等多种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急重症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Kramer开创了连续性动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技术,自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oun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技术蓬勃发展,在肾病和非肾脏领域得以广泛应用。2000年,黎磊石院士首次提出“连续性血液净化”  相似文献   

18.
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制剂,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皮肤科疾病,如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皮肤病、大疱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肯定。本文就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皮肤镜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工具,便于携带和使用,能观察到微细的、肉眼不可见的形态学结构。它在脱发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意义重大,应用于斑秃与其他非瘢痕性脱发的鉴别诊断、瘢痕性和非瘢痕性脱发的鉴别、急性弥漫性脱发如弥漫性斑秃和急性休止期脱发的鉴别诊断、原发性瘢痕性脱发中病种确定等。常见脱发疾病的皮肤镜征象与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关联,了解其内在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组织病理活检的概率。该文对常见脱发疾病的皮肤镜征象、皮肤镜在毛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判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施汉章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颁发的"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施老行医近70年,一生活人无数,外科造诣博大精深。施教授在治疗男科疾病遣方用药时,有独到经验,临床用药主张内病外治、古法新用;擅从微观辨证,调兵遣将,不失法度;中西结合,疗效甚好。本文初步总结施老男科临证经验,借此缅怀施老,努力传承和发扬施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