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并发多种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当糖尿病与抑郁共病时,会使疾病治疗难度增加,致残率升高,特别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的现象非常常见。本文总结了老年糖尿病共病抑郁的现状、潜在机制、临床表现及糖尿病共病抑郁的最佳治疗策略,为老年糖尿病共病抑郁的医疗管理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主任撰写的《抑郁障碍共病——理论与实践》一书近期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重点介绍了抑郁障碍共病的系列研究(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抑郁和痴呆的共病问题),并对临床上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抑郁障碍与ADHD共病、人格障碍共病、物质障碍共病进行了介绍。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抑郁障碍共病的专著,既有全面、系统的临床现象学描述,又对共病的发病基础进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的详细介绍;既保证了内容的全面  相似文献   

3.
<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主任撰写的《抑郁障碍共病——理论与实践》一书近期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重点介绍了抑郁障碍共病的系列研究(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抑郁和痴呆的共病问题),并对临床上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抑郁障碍与ADHD共病、人格障碍共病、物质障碍共病进行了介绍。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抑郁障碍共病的专著,既有全面、系统的临床现象学描述,又对共病的发病基础进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的详细介绍;既保证了内容的全面  相似文献   

4.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主任撰写的《抑郁障碍共病--理论与实践》一书近期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重点介绍了抑郁障碍共病的系列研究(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抑郁和痴呆的共病问题),并对临床上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抑郁障碍与ADHD共病、人格障碍共病、物质障碍共病进行了介绍。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抑郁障碍共病的专著,既有全面、系统的临床现象学描述,又对共病的发病基础进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的详细介绍;既保证了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保证了内容的新颖性和领先性,对提高我国共病防治与诊断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与炎症生物标记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治疗,以及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与炎症生物标记物之间的联系.对深入了解抑郁障碍和糖尿病的共同起源,探索治疗和改善两种疾病的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其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50例抑郁障碍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45.3%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焦虑障碍,共病以广泛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为最多(分别为22.0%、13.3%);入组时及3个月末,共病组HAMD、HAMA、CGI及SDSS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3个月末共病组HAMA减分率显著低于抑郁组(P<0.05),HAMD减分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发生率高,具有抑郁及焦虑症状重、社会功能损害重,焦虑症状不易缓解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儿童青少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焦虑和抑郁障碍患儿中焦虑与抑郁共病的发生率和行为特点。方法在门诊收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5~17岁儿童青少年,其中单纯焦虑障碍41例(焦虑组),单纯抑郁障碍31例(抑郁组),焦虑与抑郁共病31例(共病组)。由父母、儿童、医师分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童大体评定量表,评定三组儿童。结果(1)焦虑障碍患儿有16%(8例)合并抑郁;抑郁障碍患儿有42%(23例)合并焦虑。(2)CBCL焦虑组的活动情况及社会能力总分[(15.74±3.65)分]优于共病组[(12.98±4.00)分]和抑郁组[(14.02±3.67)分],均P<0.01和<0.05;共病组行为问题总分[(61.74±28.96)分]高于焦虑组[(43.44±22.54)分]和抑郁组[(47.74±25.99)分;F=4.62,P<0.05]。(3)SCARED共病组的总分高于焦虑组和抑郁组(P<0.05)。(4)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抑郁组和共病组总分高于焦虑组(P<0.01)。(5)儿童大体评定量表焦虑组[(67.71±9.54)分]优于抑郁组[(58.55±8.08)分]和共病组[(61.16±7.60)分;F=11.10,P<0.001]。结论儿童焦虑、抑郁共病现象常见,共病患儿比单纯焦虑或抑郁患儿的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更严重,社会功能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学生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情况。方法:用儿童焦虑障碍筛查量表(SCRED)对县城2900名及农村1800名8~14岁小学生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焦虑障碍儿童进行抑郁障碍诊断,对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儿童实施相关量表及问卷测量。结果:儿童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率为12.7%,其中县城12.9%,农村12.3%,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5)。焦虑抑郁障碍共病儿童与仅有焦虑障碍儿童在焦虑量表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上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抑郁量表分与焦虑量表的躯体焦虑、广泛焦虑及焦虑总分呈显著相关(P〈0.001)。结论:小学生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人格特征。方法 按DSM-IV诊断标准收集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3-例主要抑郁症患者(抑郁组)、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对所有病例使用TABP、EPQ进行调查评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或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共病组的A型行为发生率与抑郁组相似,显著低于焦虑组;而共病组的TH因子分与焦虑组一样,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共病组和抑郁组、焦虑组一样,EPQ的N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独特的人格特征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重性抑郁障碍(MDD)和双相障碍患者(BD)精神科共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3月至8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41例重性抑郁障碍和52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及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调查。结果:重性抑郁障碍组和双相障碍组精神科共病率分别为30.0%和28.8%,两组共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两组共病焦虑障碍最为常见,其共病率分别为27.0%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9,P=0.094);共病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结论: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科疾病存在广泛共病,尤以焦虑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11.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 (以下简称抑郁焦虑共病 )是当前全球精神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也正在逐渐引起国内同道的重视。为此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焦虑障碍研究协作组邀请部分专家 ,于 2 0 0 3年 3月 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抑郁焦虑共病专题研讨会。讨论的议题集中于临床 ,如抑郁焦虑共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现象学和治疗学。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发言内容纪要于下。张明园教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首先就抑郁焦虑共病的概念 ,谈几点个人观点 :( 1)共病 (comorbidity)也被译为同病、合病或其他 ;目前国内多习惯称为共病 ,其含义是指两种疾病共…  相似文献   

12.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血脂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脂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法检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 2 5例、30例重性抑郁症、2 0例焦虑症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的血清总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结果 共病组患者的血CHO浓度显著高于抑郁组、焦虑组和正常对照组 ;共病组的血TG浓度显著高于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 ,与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 ;共病患者的血HDL C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与抑郁组和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 ;共病组的血LDL C浓度显著高于抑郁组、焦虑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存在更严重的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抑郁障碍共病失眠障碍的现象在临床中非常普遍.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作为一个基于证据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失眠障碍中广为接受.CBT-I也开始应用于抑郁障碍共病失眠障碍,并且获得一些证据的支持,但是尚需要增强CBT-I治疗抑郁障碍共病失眠障碍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抑郁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抑郁障碍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探讨抑郁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 使用SCID- Ⅱ对102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并与102例正常人群对照,对抑郁障碍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 抑郁障碍组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为51.9%,31.4%的患者被诊断为两种或以上的人格障碍,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女性抑郁障碍患者人格障碍的发生率(63.5%)显著多于男性患者(40.0%);重性抑郁症与心境恶劣患者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障碍患者中最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为回避型、强迫型、消极型以及偏执型。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人格障碍患病率,对抑郁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共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共病(eomorbidity)也被译为同病、合并或其他。目前,国内多数同道习惯于应用共病,其含义是指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患。由于共患的障碍可影响抑郁障碍的药物选择,故了解抑郁患者常共患的障碍及其频率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相当比例的患者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这两类疾病的共病现象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应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经验证明了两类疾病的相关性,病理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抑郁障碍患者胃肠生理改变的规律和共病的潜在机制。然而目前对于共病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描述层面,更鲜有治疗研究能够区别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亚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今后的共病研究可在对精神障碍诊断和共病干预效果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惊恐障碍的共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与单一障碍相比 ,共病障碍患者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故精神障碍共病研究成了当前精神病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流行病学责任区研究 (ECA)资料提示 ,惊恐障碍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约 10 % ) ,其中 6 7%的惊恐障碍 (114 / 171)共患其它精神障碍。本文就惊恐障碍共病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惊恐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1~ 5]有研究显示 ,2 4 % (7%~ 6 1% )的惊恐障碍患者共患抑郁障碍 ,其中恶劣心境较抑郁症 (MD)更常见。然而 ,惊恐障碍患者伴有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状 (…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使用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的相关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从遗传基础、神经生化、神经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等方面阐述其共病机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酒精使用障碍共病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抑郁障碍是癫痫疾病最常见的共病之一,目前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但临床上 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癫痫患者共病情绪障碍未得到充分的识别及诊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研究 表明,癫痫和抑郁障碍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其中包括神经递质调控机制、神经免疫调节机制、脑网络 相关机制、遗传相关机制,现对癫痫共病抑郁障碍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共病形式之一 ,本文就抑郁症与焦虑障碍谱的共病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