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大上颌牙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Hyrax矫治器对13例12岁~14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病例进行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每日将螺旋器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连续加力2周~3周后,配合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牙弓所有畸形.结果:螺旋器加力2周~3周后,前牙即可出现间隙,伴有后牙反<牙合>得到解除.治疗前后上颌X线正中咬合片比较显示,楔形增宽腭中缝新骨增生,骨密度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最明显,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较少,扩弓后牙弓长度缩短.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应用Hyrax矫治器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矫治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青春发育前期的病例,且远期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模型测量分析侧方Nance弓扩弓前、后牙弓宽度和上颌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的变化,评价侧方Nance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个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用侧方Nance弓扩弓。测量矫治前后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宽度变化以及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的变化。结果扩弓4月左右,反[牙合]侧牙弓得到有效的扩大,反[牙合]侧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宽度平均分别增加了3.2、3.02、.8 mm;正常侧磨牙宽度无明显扩大;反侧第一磨牙牙冠颊向倾斜(9.7±3.6)°和近中颊向扭转(5.6±2.7)°,而正常侧变化不明显。结论侧方Nance弓是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两脚和四脚腭快速扩张器在打开腭中缝和牙齿扩张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30例患者,随机分配在两脚扩张器组和四脚扩张器组,在扩张器戴入前,扩弓结束后和扩张器拆除时,拍摄标准咬合片和采取上颌模型,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两组间的磨牙尖宽度、磨牙龈宽度、尖牙尖宽度、尖牙龈宽度和中切牙间裂隙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牙弓的周长和腭中缝打开上略有差异.结论:两脚扩张器和四脚扩张器对腭中缝和牙列的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引起的后牙反牙合的矫治原理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四圈扩弓簧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正器对13例9~21岁上颌牙弓狭窄后牙反牙合的患者进行扩弓治疗,纠正后牙反牙合,观察其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经过平均18.7周的扩弓治疗,U6-U6的宽度平均扩大8.07 mm,U3-U3的宽度平均扩大3.68 mm,U4-U4的宽度平均扩大5.5 mm。结论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所致的后牙反牙合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黄妙琼  冯航 《广东医学》2006,27(1):82-83
目的探讨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引起的后牙反[牙合]的矫治原理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四圈扩弓簧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正器对13例9~21岁上颌牙弓狭窄后牙反[牙合]的患者进行扩弓治疗,纠正后牙反牙[牙合],观察其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经过平均18.7周的扩弓治疗,U6-U6的宽度平均扩大8.07mm,U3-U3的宽度平均扩大3.68mm,U4-U4的宽度平均扩大5.5mm。结论四圈扩弓簧治疗上颌牙弓狭窄所致的后牙反[牙合]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通β函数模拟牙弓形态来全面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双尖牙病例.共计17例(男6人,女11人)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上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下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结果 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安氏Ⅱ1错(牙合)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而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快速缩小上颌牙弓的新尝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正畸临床上采用快速扩大牙弓的技术来开拓间隙,矫治牙列轻度拥挤[1,2].使用快速螺旋扩大器(Screw)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能使上颌腭中缝得到不同程度的开辟[3,4].然而在临床上还有部分病例,由于外伤、牙弓过于宽大,后牙的跨牙合等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0名正常(牙合)人的模型进行了上牙弓长度、宽度和腭盖高度的测量研究,得出正常(牙合)人的均值。并测量上颌四个切牙的宽度之和及第一双尖牙间距、第一磨牙间距,得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外弓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优势。方法总结安氏II类磨牙关系并伴有牙弓轻、中度拥挤或上前牙前突患者5例,先采用口外弓推磨牙往后,再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两侧牙弓平均共获得间隙4.6 mm,排齐了牙列,同时改善了上牙弓的前突和后牙的牙合关系。结论对于由于乳磨牙早失,上颌恒磨牙前移,导致上颌牙弓轻中度拥挤或前突的一些临界拔牙病例,推磨牙往远中移动无疑是最好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模型测量分析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矫治11例上颌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测量矫治前后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及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扩弓后,反牙合侧牙弓宽度及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增加,而正常侧变化不明显。结论: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是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对恒牙早期Ⅲ类骨性错牙合的矫治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恒牙早期安氏Ⅲ类患者 1 2例 ,应用联合法解除反牙合后 ,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对 1 2例患者矫治前、联合牵引及扩弓治疗 ,矫治病例完成后及保持结束 1年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选择错牙合类型、年龄、性别等与之相匹配的恒牙早期反牙合患者 ,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做对照。结果 恒牙早期患者 ,前方牵引加快速扩弓治疗 ,上颌A点前移不明显 ,下颌少量后退 ,覆盖改变骨性变化较少 ,牙性变化占比例较大 ,保持期结束后 ,覆盖分别减少了 1 1mm和 1 5mm。实验组疗程平均缩短 3 6个月。结论 恒牙早期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联合应用 ,矫形作用不明显 ,但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高位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弓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高角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高角型骨性Ⅲ类错,且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并根据矫治前左手腕X线片及头颅侧位片颈椎发育程度判断,均处于生长发育期的21例患者先行上腭快速扩弓,之后开始前方牵引,牵引力作用于口外平面上方18 mm处,分析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指标。结果上颌骨向前生长,并且未发生旋转,上颌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上前牙舌倾伸长。结论口外高位上颌前方牵引力,能有效避免上颌骨逆时针旋转,其作用线接近上颌骨阻抗中心,可用于高角型或伴有前牙开牙合倾向的骨性Ⅲ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低角垂直骨面型患者肌电特点,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共64例(低角28例、均角36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应用Wineeph8.0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利用表面电极,采集肌电图信号,比较各组不同状态下咬肌、二腹肌前腹肌电特点。结果:(1)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空咬)以及祭咬树脂垫(高度2mm)、小开颌、最大开口位及吞咽运动状态下,低角组肌电峰值均大于均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咬肌咀嚼运动时,低角组在闲口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肌电峰值均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口相、食物保持相、牙尖交错位,低角组咬肌肌电峰值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咬肌咀嚼运动时,低角组在开口相、食物保持相、牙尖交错位咀嚼周期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闭口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时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恒牙期安氏Ⅰ类错[牙合]低角垂直骨面型患者在二腹肌前腹、咬肌的肌肉电生理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在上颌快速扩弓及内收切牙时产生的垂直距离增加,从而避免开He及患者的长面型。方法:通过对12例患者在扩弓及内收切牙时应用牙弓夹板式扩弓矫治器及高位牵引的头帽颏兜加强支抗。结果:上颌被扩大6.9mm,前牙排齐,上颌磨牙未见伸长,下面高及下颌平面角基本保持不变(P〉0.05)。结论:此法对于矫 牙列拥挤时垂直距离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固定正畸和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恒牙列期前牙反情况和疗效。方法对18例恒牙列期青少年患者,以上颌快速扩弓装置(带环),每日打开螺旋1次,共2周。行支架式口外前方牵引装置牵引。结果1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面型明显改善,上颌骨明显前移,正中或轻度近中磨牙关系。结论 在恒牙列早期,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仍然可使上颌骨前移,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使反患者的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2例错牙合畸形的病例运用快速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大腭中缝,在扩弓前和扩弓后均拍摄头颅后前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其上颌骨宽距,归纳总结出制作快速螺旋扩弓器的经验、临床矫治的时机及最佳的加力方式。[结果]12例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全部成功打开腭中缝,测量后发现,所有病例扩弓后上颌骨宽距较扩弓前均有增大,其中最大为6.15mm,最小为3.17mm,平均增大4.82mm。扩弓时间一般为14~28d。[结论]在青春迸发期前期的病例运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具有疗效肯定、不易复发、疗程短、避免拔牙且制作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适合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研究快速腭开展后所引起的骨骼、牙齿变化。方法15名患者。男6名,女9名,年龄10-13岁,手腕骨片示骨龄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MP3-F-MP3—FG期),为单侧和双侧后牙反合。应用RME治疗,测量扩弓前后及治疗结束后头颅定位正位片、侧位片及模型测量方面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腭中缝扩大,头颅定位正、侧住头影测量分析均有多项指标的变化,模型测量表现为牙齿的移动及牙弓宽度的增加。结论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快速腭开展后均产生骨骼、牙齿的变化,经至少3个月的保持到治疗结束后未见复发;所引起的上颌复合体的扩弓以外的变化直至治疗结束,仍未发现对治疗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唇侧阻生尖牙的滑动直丝弓矫治方法。方法:选择17例患者21颗上颌唇侧阻生尖牙,使用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器初步排齐上颌牙列后,开辟上颌尖牙需要的局部间隙,采用外科手术助萌,暴露尖牙唇面及牙尖,即刻粘接舌侧扣,再用链状皮圈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21颗上颌唇侧阻生尖牙全部排入上颌牙列,牙周状况和牙髓活力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徐玉香 《中外医疗》2011,30(4):11-11,13
目的分析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27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升支长、下颌体长、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SNB角等较治疗前增加。ANB、OJ(覆盖)等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恒牙列早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错(牙合)覆盖、覆(牙合)减少,下颌后缩的面型、(牙合)关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