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TDR)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有效不应期(ERP)的方法,观察胺碘酮对犬正常心肌和肥厚心肌三层心肌ERP和TDR的影响。结果犬正常心肌在用胺碘酮前后三层之间的ERP无显著差异。犬肥厚心肌各层的ERP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应用胺碘酮后TDR明显缩小。正常心肌各层的TDR在循环长度改变时其数值差异无显著性,而在肥厚心肌TDR的差异显著。结论犬肥厚心肌的三层心肌间存在显著的TDR。胺碘酮可使肥厚心肌三层心肌的TDR减小。长-短间期或短-长间期刺激可使肥厚心肌的TDR增大,应用胺碘酮后,TDR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抑制剂KN-93对肥厚心肌细胞心律失常发生率和钙调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肥厚心肌易于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雌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LVH组)、KN-93组和KN-92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左室肥厚程度;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心电图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低钾、低镁、慢频率刺激下,观察各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诱发率;同时测定CaMK活性的变化。结果LVH组Tdp发生率高于假手术组(P<0.05),KN-93能降低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LVH组CaMK的活性高于假手术组(P<0.05),KN-93能有效降低肥厚心肌细胞内CaMK活性,而KN-92没有该作用。结论肥厚心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钙调蛋白激酶活性增高密切相关。CaMKⅡ可能成为抗心律失常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胺碘酮对犬左心室M细胞动作电位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探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机制。方法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不同频率刺激下,记录应用胺碘酮前后犬左室游离壁内、外膜及中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AP)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①胺碘酮延长内、外膜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当基础周长(BCL)为1 000 m s时,使用胺碘酮后心内膜层肌细胞的APD90由(254±38)m s延长为(274±37)m s(P<0.01),外膜层肌细胞的APD90由(205±37)m s延长为(229±16)m s(P<0.01);但其明显缩短中层肌细胞的APD,其APD90由(331±50)m s缩短为(290±62)m s(P<0.01)。②胺碘酮能显著缩短TDR,当BCL为1 000 m s时,用药后TDR由(126±20)m s减小为(61±11)m s(P<0.01)。结论胺碘酮对左室三层肌细胞电生理具有不同影响,延长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而缩短中层肌细胞的APD。使左室TDR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评价静脉推注胺碘酮对人在体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铂电极导管记录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胺碘酮前后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的单相动作电位图形,测量各标测点的激动时间(A T)、动作电位时程(A PD90)、复极时间(RT)、舒张期基线和平台期峰点之间的电位差幅度(AMP),计算各指标...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对家兔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记录心室外膜多个部位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胺碘酮对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 20只健康家兔,体重2.6~3.6kg,雌雄兼有,随机分入正常组和缺血组。以30mg/kg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气管插管,维持自身呼吸。沿胸骨正中开胸,两侧胸膜保持完整,剪开心包膜,制做心包吊床。缺血组钝性分离冠状动脉左室支上1/3和中1/3交界处,  作者单位:215004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穿一细线以备结扎。以三根普通电极导管分别固定放置于左室前壁、左室心尖部和左室侧…  相似文献   

6.
缝隙连接对心肌肥厚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兔慢性压力超负荷模型中缝隙连接(G J)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肥厚组(LVH组)和抗心律失常肽组(AAP10组)。LVH组和AAP10组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兔左室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仅游离腹主动脉未进行缩窄。动物饲养3个月后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Sham组和LVH组灌流台氏液,AAP10组灌流含AAP10的台氏液,记录不同起搏周长下容积心电图、跨室壁离散度(TDR)及刺激反应间期(SR I),并观察早期后除极(EA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在不同频率起搏下,LVH组SR I和TDR与Sham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而AAP10组的SR I和TDR与LVH组比较明显减小(P<0.05)。Sham组无1例诱发EAD和室性心律失常;在5 000 m s起搏时LVH组和AAP10组EAD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10,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1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 J激动剂AAP10减轻了心肌肥厚时SR I的延长和TDR增加,相应的减少了EAD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8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左室肥厚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三组心电图V5导联的QT间期和QTpeak,Tp-e。结果:与对照组及非左室肥厚组比较,左室肥厚组的Tp-e明显增大(P<0.01)。结论: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家兔急性缺血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电生理特性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及其抗缺血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建立冠状小动脉灌注家兔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和心电图同步记录技术,观察急性无灌流心肌缺血时,胺碘酮对内外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TDR和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①左心室楔形组织块停止灌注后,胺碘酮组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28±19) ms vs.(212±6) ms,P<0.05],且外膜APD的延长更明显[(203±15) ms vs.(180±5) ms,P<0.05]。②急性缺血各时间段,APD较缺血前均缩短,以外膜APD缩短更明显,导致TDR增大。用药后TDR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胺碘酮可延长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且外膜APD的延长明显,并可减小急性缺血心肌的TDR,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机制的细胞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体犬正常心室肌以及肥厚心室肌三层之章否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方法: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不应期。结果:正常心肌三层之间的不应期呈均一性,没有显的不应期离散。同正常心肌相比,肥厚心肌三层不应期均有延长,而中层心肌延长的幅度最大,使得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采用突然的循环长度改变可使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更加明显。结论:正常犬三层心肌之间不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梯度,而肥厚心肌中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采用长-短间期和短-长间期刺激可使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左室肥厚单个心肌细胞三层跨膜动作电位的不均一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兔左室肥厚心肌内膜下、中层及外膜下单个细胞跨膜动作电位 (AP)的不均一性改变。将实验兔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 ,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腹主动脉而不缩窄。按胶元酶二步消化法分离兔心室肌细胞 ,其中用剃须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中、外三层心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AP。结果 :手术组三层心肌细胞AP复极达 90 %的时程 (APD90 ) (内膜下 :181± 18ms,中层 :2 4 6± 2 1ms,外膜下 :196± 15ms)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延长 (内膜下 :14 2± 13ms,中层 :182± 15ms,外膜下 :15 8± 16ms,n =13,P <0 .0 1~ 0 .0 5 ) ,且以中层心肌细胞延长比例最大。手术组早期后除极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 (6 0 %vs 10 % ,n =10 ,P <0 .0 0 1)。结论 :兔左室肥厚三层心肌细胞间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兔肥厚心肌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和对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左心室肥厚组(手术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对照组(只暴露主动脉而不行缩窄)和厄贝沙坦干预组(干预组,行腹主动脉缩窄后予厄贝沙坦口服)。8周后,在体同步测量肥厚心肌3层的APD100以及透壁弥散复极化(TDR),用程序电刺激方法诱导心律失常发生。术后测量全心重量、室壁厚度和心肌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结果:手术组,3层心肌细胞的APD100,TDR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明显升高,更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干预组APD100、TDR较手术组缩短,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降低,而且不易诱发心律失常。结论:肥厚心肌发生电生理重构,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增加,更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厄贝沙坦能够部分恢复肥厚心肌的电重构,降低心肌局部的钙调蛋白激酶活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 (腹主动脉缩窄组 ) ,并设假手术组 (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 )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游离壁同步记录在体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至 10 0 %的时程 (MAPD1 0 0 ) (内膜 191± 19ms,中层 2 44± 2 4m s,外膜 196± 15 ms)均比假手术组 (内膜 170± 18ms,中层 172± 15 ms,外膜 168± 16m s)延长 ,以中层心肌 MAPD1 0 0 的延长最为明显 ;缩窄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65± 10 ms)较对照组 (4± 3 m s)明显增大 (P<0 .0 1)。结论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可能是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 ms,中层:244±24 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 ms,中层:172±15 ms,外膜:168±16 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层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慢性压力超负荷对兔左室跨壁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24只兔随机分为压力超负荷组和假手术组。压力超负荷组用开胸缩窄升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心室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胸术。5个月后对所有动物行在体电生理检查,在基础状态和给予短阵快速刺激后分别测量左室游离壁三层心肌MAP时程(M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并计算MAPD的跨壁离散度(TD)。结果:基础状态下,压力超负荷组兔左室前壁三层心肌复极90%和50%的MAPD(MAPD90、MAPD50)较假手术组明显缩短,而MAPD90250和TD没有明显变化,ERP缩短,TD90无明显变化。在左室外膜给予数次短阵快速刺激以后,压力超负荷组三层心室肌MAPD90进一步缩短,MAPD90250也明显缩短,TD明显增加,而MAPD50没有明显变化。MAPD90250的变化导致MAPD90的跨壁梯度发生重排,而假手术组MAPD90及其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两组ERP在短阵快速刺激以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心室压力超负荷引起心室肥厚和跨壁MAP分布的明显变化,可能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西律、索他洛尔、索他洛尔十美西律口服后对家兔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家兔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和心电图同步记录技术,观察美西律、索他洛尔、索他洛尔+美西律口服后对家兔内外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跨壁复极离散(TDR)的影响。结果美西律组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Q—T间期及TDR在不同刺激周长下均较对照组缩短,索他洛尔组均较对照组延长,且以内膜延长为主(均P〈0.05),索他洛尔+美西律组较对照组仅轻微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索他洛尔组缩短(P〈005)。美西律组、索他洛尔+美西律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索他洛尔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美西律可明显缩短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Q—T问期,并可减小心肌细胞的TDR。索他洛尔相反,抗心律失常同时容易导致心律失常,联合应用美西律可逆转索他洛尔对兔心肌电生理的不利作用,从而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家兔跨左心室壁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从组织水平探讨两种药物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depointes,TdP)发生率不同的原因。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 ,记录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 (trans membranceactionpotential,TAP)。在不同基础周长 (basiccyclelength ,BCL)刺激下 (2 50~ 2 0 0 0ms) ,分别观察 0 3~ 3 0 μmol·L- 1 浓度的胺碘酮和 1 0~ 1 0 0 μmol·L- 1 浓度的索他洛尔对 3种心肌TAP的影响。结果 胺碘酮频率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地延长 3种心肌的动作电位时限 (actionpotentialduration ,APD90 ) ,由于 3种心肌的APD90 延长程度近似 ,用药后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 (transmuraldispersionofre polarization ,TDR)无明显增加。索他洛尔呈逆频率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地延长 3种心肌的APD90 ,与心外膜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相比 ,中层心肌的APD90 延长更明显 ,使TDR明显增加 ,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这种作用更为显著。在 2 0 0 0msBCL刺激时 ,1 0 0 μmol·L- 1 浓度的索他洛尔诱发早期后除极 (earlyafterde polarization ,EAD) ,胺碘酮无此作用。 结论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跨心室壁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产生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体情况下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变化及其对心电图T波影响的可能机制。运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2 1只开胸兔的左室心肌心外膜层 (Epi) ,中层 (Mid) ,内膜层 (Endo)的MAP ,分别予以减慢心率、静脉注射索他洛尔 (dl sotalol)、海葵毒素 (ATX Ⅱ )后 ,观察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变化以及心电图T波的相应改变。结果 :①慢频率导致Mid层细胞MAP复极时间 (RT)显著延长 (从 2 0 2± 19ms到 370± 34ms,P <0 .0 5 ) ,跨壁复极离散度 (TDR)增大 (从 11± 4ms到 40± 2 1ms,P <0 .0 5 ) ,QT间期延长 (从 2 0 5± 2 1ms到 371± 30ms,P <0 .0 5 ) ,T波增宽。②dl sotalol导致Mid层细胞MAP的RT显著的延长 (从 2 0 2± 19ms到 395± 34ms,P <0 .0 5 ) ,TDR增大 (从 10± 3ms到 75± 2 5ms ,P <0 .0 5 ) ,QT间期延长 (从 2 0 8± 16ms到 397± 33ms,P <0 .0 5 ) ,三层心肌MAP的 3相复极不同程度的延长 ,使复极电位梯度变化 ,产生增宽、低幅有切迹的T波。③ATX Ⅱ导致Mid层细胞MAP的RT显著的延长 (从370± 34ms到 473± 35ms,P <0 .0 5 ) ,TDR增大 (从 40± 2 1ms到 6 2± 19ms,P <0 .0 5 ) ,QT间期延长 (从 372± 33ms到 479± 33ms,P <0 .0 5 ) ,三层心肌MAP的 2相平台期不同程度延长 ,使复极电位梯  相似文献   

18.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msvs182.83±23.70ms、194.67±24.12msvs192.17±24.49ms和185.08±24.53msvs173.42±22.06ms,P均<0.01),内、外层心肌ERP显著增加(分别为164.54±20.53msvs159.08±20.08ms、161.60±21.28msvs150.99±18.93ms,P<0.01)、TDR降低(9.58±2.94msvs18.75±3.77ms,P<0.01),对APA无明显影响。结论:L-THP降低心室肌的TDR,延长心室内、外膜心肌细胞的E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