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延风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4,(1)
食道与心房紧邻是利用食道电极记录心房电活动及经食道心房调搏的基础。已有一些学者将食道调搏器释放的电兴奋,刺激心房或心室而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但某些情况下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有效起搏,而且电脉冲的高电流又可引起病人的局部不适,使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受限。作者用食道心房调搏方法对65例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该技术中有关的重要问题。刺激脉冲宽度问题:传统的刺激心脏的脉冲宽度均在2毫秒之内,其根据是刺激电极与心肌组织紧密接触所描记的强度一时间曲线,在脉冲时间增大到2毫秒以上时,电流强度几乎处于完全无变化的稳定状态。本文试验重新描记了刺激电极置于食道,刺激心脏时的强度一时间曲线,发现脉宽逐渐增加到9.9毫秒的过程中,电流强度逐步降低,这种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电生理检查中,指导插管,最快而准确地找到最佳起搏点,可以降低起搏阈值、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起搏效果。为此,我们于94年5月至95年2月12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种预测电极导管深度的方法并加以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诊治快速心律失常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杨延宗副教授等人最近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食道心房调搏对快速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的系列研究》。该项研究工作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利用食道心电记录及心房调搏技术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的系列研究,发展了食... 相似文献
4.
5.
张贻谷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995,(4)
本文报告了7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治疗的资料,其中除2例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需要伍用心律平外,均以短阵快速起搏法和超短阵猝发刺激法终止发作,总有效率100%,且操作简单、付作用小,几乎无并发症和禁忌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PSVT发作者,转复过程一旦出现心脏停搏还可以立即经食管心房起搏,确保生命安全,因此建议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胶浆用于减少经食道调搏时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需进行食道调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蜡油润滑。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胶浆滴鼻、咽部含服并吞咽润滑、麻醉鼻咽部、食管,观察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有无灼痛、刺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插入电极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调搏反应发生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可通过粘膜吸收引起咽喉部、食管表面局部麻醉,解除患者因插管、调搏所造成的痛苦和不适反应。有利于TEAP技术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房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诱发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观察组)与无诱发房颤正常人20例(对照组)的电生理资料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最大P波时(Pmax)、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心房相对不应期区域(ZRRPA)、最大房间传导时间[(S2-A2)max]、早搏刺激的房间延缓(IACD)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诱发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学改变明显,食管心房调搏简便安全,对预测房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慧荣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996,(2)
用食管心房调节(TEAP)技术,对21例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RT)患者,行超短阵猝发刺激(TP),结果显示: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一次终止成功,而3例冠心病(CHD)中1例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易终止,另两例调搏中出现房颤,则不易终止。结论认为:TEAP终止PSVRT安全,简便,作用准确迅速,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10.
对50具男性成人尸体分别进行了测量。提出食道左心房压迹中点平面为经食道心房起搏的最佳位置。给临床上提供以个体身长、躯干长推算经鼻前孔至食道心房起搏插管长度的自身比例和回归方程等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系统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确诊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计算机检索MELINE、CNKI、VIP等数据库,以血培养阳性为纳入标准纳入国内外有关PCT诊断败血症的研究。采用QUADAS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c1.4计算各个研究的合并诊断优势比(diagnosic odd sratio,DOR)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合并受试者诊断特征曲线(synthesis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ruve,SROC)分析,获得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按照纳入标准,纳入国外13个研究,国内15个研究。纳入的28篇研究间存在较小的异质性(χ2=34.23,P=0.16,I2=21.1%);而国内15个研究和国外13个研究各自间不存在异质性(χ2=9.48,P=0.799,I2=0.0%和χ2=8.61,P=0.736,I2=0.0%)。28个研究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和80.6%,AUC为0.9518;有关新生儿的17研究其合并敏感度为92.8%,合并特异度为80.9%,AUC为0.9611。结论 PCT对败血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核医学实验室技术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评价核医学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实验组 1 4 8例 (男 9,女 39) ,年龄 (2 1~ 4 5 )岁 ,平均 31岁。其血清T3 、T4升高 ,TSH降低。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 ,质中~硬 ,压痛 , 相似文献
15.
宋磊宋梅梅苏旭李怡君李太顺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7,(5):414-418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结核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多种诊断方法之间ROC曲线下的面积比较确定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12月间南京市胸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肺结核患者以及需要与肺结核相鉴别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19例,通过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对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等指标联合检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619例研究对象中,确诊结核患者共519人。ROC曲线结果显示,IgG、LAM、38kd抗体对应的AUC分别为0.591、0.645、0.665,而根据T—SPOT.TB抗原A、B孔有无反应性做出的AUC为0.711。两者联合检测后,对应的AUC为0.774。结论T—SPOT.TB检测技术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两种指标联合应用时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采用HD13000超宽频全数字彩色义检查了91例甲关腺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多普勒频谱,同时与病变的核素扫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内R1〉0.7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其敏感性为73.7%,特异性为92.8%,准确性为89%;峰值流速及血流信号的丰富与否对良恶笥无鉴别意义;血流丰富的凉结节或冷结节我提示腺瘤或初步发现恶性肿瘤血流信号的多少似乎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等数据库。按两个纳入标准分别纳入有关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采用QUADAS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el.4计算各个研究的合并DOR,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合并受试者诊断特征曲线(SROC)分析,获得SROC曲线下面积(AUC)。用Review Manager5软件进行其它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按照标准一,纳入8个研究;按照标准二,纳入7个研究。8个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x^2=3.28,P=0.858,12=0.0%)。8个研究合并敏感度为0.914,合并特异度为0.935,AUC为0.9783;7项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x^2=3.24,P=0.779,I^2=0.0%),合并敏感度为0.876,合并特异度为0.943,AUC为O.9578。结论从目前的研究看,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β2-m测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研究,血清β2-m的升高,不仅能灵敏地反映肾功能是否受损,还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辅助指标。本文测定了本院1989年-1992年间292例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2-m含量,采用了流行病学在疾病筛检及诊断中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估二种心脏停搏液不同灌注方法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双瓣患者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n=10),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n=10),观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体外循环后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肌酶激酶同工酶较其他2组明显增高;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和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无明显差异.结论:冷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优于冷晶体停搏液,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持续灌注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