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丹皮酚浓度的HPLC法,并用于丹皮酚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中的丹皮酚,大鼠尾静脉注射4 mg.kg-1丹皮酚,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乙腈处理血浆样品,震荡离心分离上清液用HPLC测定。选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4 nm,柱温常温,进样量20μL。结果:血浆样品中丹皮酚无干扰,丹皮酚在血浆样品中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204~20.4 mg.L-1,r=0.999 9。丹皮酚平均回收率92.27%,最低检测浓度为10 mg.L-1,最低定量限LOQ为0.204 mg.L-1,日内、日间RSD4.9%。丹皮酚血药浓度数据用药动学软件kinetica处理,丹皮酚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AUC=(111.88±14.44)mg.L-1.min-1,MRT=(23.25±5.86)min,Cmax=(8.99±0.84)mg.L-1,Kel=(0.082±0.015)min-1,t1/2 Kel=(8.73±1.54)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丹皮酚大鼠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胡欣彤  丁丽琴  李巍  邱峰 《中草药》2019,50(24):6017-6023
目的 考察ig给予大鼠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及4种主要代谢产物M1~M4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SD雄性大鼠ig给予不同剂量(0.5、1.0、2.0 g/kg)牡丹皮提取物,于各时间点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收集血浆样品;ig给予1.0 g/kg的牡丹皮提取物,按相应时间段收集大鼠尿液、胆汁和粪便样品。生物样品用乙腈(含0.1%甲酸)沉淀蛋白的方法处理,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丹皮酚及其4种代谢产物质量浓度。结果 建立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符合分析要求。ig给予大鼠不同剂量(0.5、1.0、2.0 g/kg)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tmax分别为(0.15±0.08)、(0.33±0.19)、(0.31±0.13)h;t1/2为(1.16±0.37)、(1.19±0.45)、(1.24±0.35)h;Cmax和AUC0~t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剂量依赖性。M1~M4在给药后1 h内也相继达到峰浓度。ig给予1.0 g/kg的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代谢产物主要排泄方式为尿液 > 胆汁 > 粪便。结论 大鼠ig给予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具有快速吸收、代谢及消除的特点,丹皮酚主要通过尿液途径以代谢产物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大黄酚为对照,研究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固体分散体,两组均按大黄酚40 mg·kg-1的剂量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血药浓度数据采用DAS 1.0药动学软件进行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后,大黄酚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大黄酚组的AUC,Cmax,Tmax分别为(226.7±18.62)μg·h-1·m L-1,(1.37±0.14)mg·L-1,(68.99±5.24)h,大黄酚固体分散体组的AUC,Cmax,Tmax分别为(1 210.0±56.32)μg·h-1·m L-1,(8.17±0.94)mg·L-1,(38.42±2.78)h,统计结果表明大黄酚组与大黄酚固体分散体组的AUC,Cmax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将大黄酚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能显著提高大黄酚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和厚朴酚,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厚朴酚在血浆、唾液中的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 P97分析数据,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和厚朴酚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主要药动学参数:t1/2=(102.980±10.600) min,AUC=(1219.260±120.520)μg· min/mL,Vc=(0.722±0.027) L/kg, CL=(0.0246±0.002)L/min。结论:和厚朴酚可在唾液中检测到,给药后腮腺、颌下腺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腮腺和颌下腺唾液样本将来可被用于和厚朴酚的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5.
丹皮酚在清醒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丹皮酚不同途径给药后在清醒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ig)和静脉注射(iv)丹皮酚10 mg/k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ig和iv丹皮酚后,AUC0-∞为(18.13± 4.78)和(62.70± 6.05)mg·L-1·min-1,t1/2z 分别为(23.37±8.73)和(52.01±11.70)min,MRT0-∞分别为(28.07± 8.68)和(47.37± 7.45)min;ig丹皮酚的Tmax和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5.0± 0.00)min和28.92%.结论 不同给药途径丹皮酚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不同,丹皮酚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6.
马晓琳  陈道峰 《中草药》2010,41(2):216-219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五味子酚浓度的HPLC方法,并对五味子酚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及乙醚萃取后,用HPLC-DAD进行测定分析。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Agilent(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测定大鼠静脉注射五味子酚18 mg/kg后的血药浓度,并利用3P87软件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五味子酚的血药浓度在0.1~2.5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在3个浓度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88%~110%,日间和日内RSD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股静脉注射18 mg/k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V、AUC、MRT分别为(0.22±0.11)h、(1.19±0.22)h、(12.81±2.91)L/kg、(1.32±0.19)μg/mL/h、(1.51±0.24)h。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五味子酚的体内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测定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电化学检测测定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动学参数是Vd=2.53L,Ke=4.17h-1,K12=5.25h-1,K21=0.63h-1,t1/2=0.16h,α=10.29ng·ml-1·h-1,β=0.29ng·ml-1·h-1,AUC=1.93μg·h·ml-1。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电化学检测测定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动学参数是Vd=2.53L,Ke=4.17h-1K12=5.25h-1K21=0.63h--1t1/2=0.16h,α=10.29ng·ml-1·h-1β=0.29ng·ml-1·h-1AUC=1.93μg·h·ml-1。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肌肉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碱肌肉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的血药浓度,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1乙酸铵水溶液-三乙胺(30∶70∶0.04);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用DAS 2.1.1药动学程序处理苦参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苦参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Cmax为21.113 9 mg.L-1,tmax为0.75 h,t1/2α为1.34 h,t1/2β为3.509h,AUC0~t为90.984 mg.h-1.L-1,AUC0~∞为100.346 mg.h-1.L-1。结论:与口服给药相比,肌肉注射给药的苦参碱吸收较好,从中央室到周边室的分布也较快;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也比口服给药高,推测其药理作用的强度比口服给药强,维持时间也比口服给药长。  相似文献   

10.
天钩降压胶囊中丹皮酚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天钩降压胶囊对大鼠体内丹皮酚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天钩降压胶囊(相当于丹皮酚6.884,13.77,27.53 mg ·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HPLC测定丹皮酚含量,各给药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2.0软件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 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剂量组大鼠丹皮酚血药浓度在消除相超出最低检测限,未能测出药时曲线;中、高剂量组丹皮酚均在5 min达最大吸收;t1/2ka,Cmax,AUC0-∞,AUC0-360,CLz/F随给药剂量增加而显著性增加;t1/2z, MRT0-360,Vz/F随给药剂量增加而显著性减小。结论: 大鼠灌胃不同剂量天钩降压胶囊后丹皮酚的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软膏中丹皮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软膏中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5极性毛细管色谱柱((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氮气为载气,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甲醇为溶剂,直接进样,外标法计算丹皮酚的含量。结果丹皮酚在5.1-51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以测定丹皮酚软膏中丹皮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胃舒散中重金属铋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胃舒散中重金属铋在大鼠血液中的分布代谢情况,为研究该物质在体内的蓄积情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健康大鼠,灌服胃舒散混悬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20,25,30,40,60,120,180,240 min尾静脉采血。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铋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测得数据显示铋的血药浓度在0.5 h左右达到高峰,达峰浓度在15μg.L-1左右,然后快速下降,7 h降至较低水平。铋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半衰期14.691 min,消除半衰期293.422 min,铋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物总清除率1 571.044 L.min-1.kg-1。AUC 2 063.515μg.L-1.min-1。结论:铋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一房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丹皮酚高效快速的自乳化给药系统,提高起效时间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适宜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伪三元相图。通过对各处方比例的筛选,结合各处方载药量以及所形成微乳的稳定性,确定最佳处方并制备片剂,考察其乳化后微乳的粒径、形态和体外溶出情况。结果:以油相为三辛酸/癸酸甘油酯,乳化剂为Cremophor EL,助乳化剂为丙二醇,丹皮酚在助乳化剂中的质量百分数为30%的处方为最佳处方;自乳化片在20 min之内溶出达到80%左右。结论:所研制的自乳片具有粒径小、载药量高、性质稳定的优势,并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丹皮酚电化学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方法循环伏安(CV)、差分脉冲(DPV)。结果在0.1 mol/L的NaOH-NaH2PO4(pH=11)底液中1、00 mv/s的扫描速度下丹皮酚在铂电极上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6~1×10-3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23-4 082.64×C(r=0.998 4),检出限为1×10-6mol/L。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在线和野外检测。  相似文献   

15.
纳米药物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对近年来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及纳米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代谢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纳米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脾虚大鼠的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机体对药物作用特征的角度,探索中医证本质。同步研究了健康与利血平致脾虚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磷酸川芎嗪(TMPP)灌胃后的药物动力学(药动学)。在本实验条件下与健康组相比,脾虚组的药动学特征为:TMPP在体内的空间处置状态由双室变为单室模型;药物浓度值增加(P<0.05、0.0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强(P<0.01)。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0.01)示脾虚大鼠处于典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方法含量测定的回收率100.1%,CV=1.42%。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药临床疗效的肯定和中药药效学的发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中药药动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药与西药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药药物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其动力学研究相对而言有较大的困难。近年来,药动学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使中药药动学尤其是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综述近几年中药有效成分药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